静电平衡(教案)

合集下载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静电平衡状态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静电平衡状态的定义和条件。

让学生理解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让学生掌握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静电平衡状态的定义和条件。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静电平衡状态的定义和条件。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解答,评估学生对静电平衡状态的理解程度。

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学生对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的掌握程度。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应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定义和条件。

让学生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

让学生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定义和条件。

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

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定义和条件。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解答,评估学生对导体静电平衡状态的理解程度。

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学生对导体静电平衡状态特点的掌握程度。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导体静电平衡状态应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实验观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实验观察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

让学生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实验观察技巧。

3.2 教学内容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实验观察方法。

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实验观察特点。

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实验观察技巧。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的实验观察方法。

高中物理静电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平衡教案
教案类型:高中物理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静电平衡的概念,掌握相关定律和公式,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静电平衡的概念和相关定律,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静电的基本知识,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和性质。

2.向学生提出问题:当一个物体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讲解静电平衡的概念(10分钟)
1.向学生介绍静电平衡的概念,并解释带电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平衡条件。

2.讲解库仑定律和静电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静电平衡的物理原理。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进行静电平衡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静电平衡的特点和规律。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静电平衡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

2.答疑解惑,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静电平衡的相关概念。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静电平衡的理解。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与改进:
1.可以适当增加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静电平衡的过程。

2.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了解静电平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静电平衡状态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平衡状态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平衡状态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 学习并应用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

- 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深化对静电平衡状态的认识。

-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科学报告撰写能力。

教学内容1. 静电平衡的定义与特点2. 库仑定律及其在静电平衡中的应用3. 导体内部的电场分布4. 实验演示:建立和打破静电平衡状态5. 实验分析:数据收集与处理6. 案例讨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展示静电现象。

- 组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享。

- 开展案例讨论,联系实际生活。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可以通过一段视频或现场演示引出静电现象,比如摩擦起电、吸引纸屑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概念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静电平衡的定义,包括其特点和达到平衡的条件。

重点强调在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内无净电荷流动,电场为零。

公式运用通过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定量描述静电作用力。

结合实例,指导学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具体问题。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静电平衡状态。

例如,使用带电棒靠近带有接地线的金属网罩,观察内部小球的运动情况。

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各组分享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静电平衡的特点。

案例拓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为何化纤衣物易产生静电、静电喷漆等,让学生讨论静电平衡的应用与影响。

作业布置- 设计一道关于静电平衡的计算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完成一份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结论。

- 收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准备下次课的分享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后,教师需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反思哪些环节学生反应积极,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强化。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深入理解静电平衡状态的内涵。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特点与应用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静电平衡状态的定义与导体特点1. 引入静电平衡状态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当导体内部电场强度为零时,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

2. 分析导体的特点:内部电场强度为零,表面电荷分布,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导体在静电平衡状态下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

章节二:导体内部的电场分布1. 讲解导体内部电场分布的特点:电场强度大小与距离导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电场强度越大;距离越远,电场强度越小。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导体内部电场分布。

3. 分析导体内部电场分布的原因。

章节三: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1. 讲解导体表面电荷分布的特点: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且表面电荷密度均匀。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3. 分析导体表面电荷分布的原因。

章节四: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应用1. 介绍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应用:静电屏蔽,静电感应等。

2. 讲解静电屏蔽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静电屏蔽现象。

3. 讲解静电感应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静电感应现象。

章节五: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实例分析1. 分析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避雷针,静电喷涂等。

2. 讲解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避雷针的作用。

3. 讲解静电喷涂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静电喷涂现象。

章节六: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数学描述1. 介绍高斯定律,引导学生理解高斯定律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关系。

2. 讲解高斯定律在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公式描述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

3. 分析导体表面电荷密度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章节七: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强度计算1. 讲解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高斯定律计算简单形状导体的电场强度。

3. 分析不同形状导体电场强度计算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章节八: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实际测量与应用1. 介绍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电场强度的实际测量方法。

高中物理面试真题-《静电平衡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面试真题-《静电平衡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静电平衡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3-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理解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难点】静电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笼外电闪雷鸣,笼内小鸟安然无恙”实验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提问:1.电场的重要性质是什么?2.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3、将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自由电子会怎样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复习电场和金属导体的知识,最后得到导体内自由电子会因受到与场强方向相反的电场力的作用而向场强的反方向定向移动。

教师提问:1. 电子的聚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2.电子是否会永远这样定向运动下去?电子的聚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3.电子是否会永远这样定向运动下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并通过画图描述:当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包括表面)不再发生定向移动时,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

教师接着提问:静电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E内=0。

教师引导自由讨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场强和电势两个方面思考。

在学生回答出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时,引导学生用反证法说明外部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环节三:巩固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静电平衡状态及其产生条件,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环节四:作业设计想一想:为什么笼子中的鸟在雷电中能够安然无恙;练一练:课后问题与练习题1。

五、板书设计静电平衡的应用一、静电平衡1.静电平衡状态2.静电平衡的条件E内=0二、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1.场强的特点:(1)内部场强处处为零(2)外部的场强方向跟该点的表面垂直2.电势的特点: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

静电平衡专题教案

静电平衡专题教案

静电平衡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静电平衡的实验操作方法。

3. 学会利用静电平衡进行物体的质量测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静电平衡实验装置、电荷仪、物体样品等。

2. 教学素材:静电平衡的原理及相关实验材料。

3.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具备实验条件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介绍静电平衡的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1)静电平衡的原理:静电平衡是指物体表面带有正负两种电荷大小和数量相等的状态。

当物体表面电荷大小和数量相等时,物体就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2)物体带电的条件:物体带电的条件是摩擦产生静电,或者通过导体与地之间的接触来带电。

(3)静电平衡的应用:静电平衡广泛应用于物体质量的测量。

利用静电平衡,我们可以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进而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特征。

3. 实验操作(1)实验装置介绍:向学生介绍静电平衡实验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包括悬挂线、定标铝片和电荷仪。

(2)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装置的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所有仪器准备就绪。

(3)实验步骤:详细介绍学生如何使用静电平衡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包括测量物体的质量、调节静电平衡、读数记录等。

4.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静电平衡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何调节静电平衡以达到准确测量结果?5.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利用静电平衡测量某一物体的质量,并对实验设计进行说明。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静电平衡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重实验装置的调试和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实验设计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将静电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其他实验和研究中,例如测量微小生物体的质量、物体的电荷分布等。

静电场中的平衡问题 导学案

静电场中的平衡问题 导学案

静电场中的平衡问题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运用解决静电场中的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

2、学会总结分析过程,反思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二、重难点与突破措施1、重难点:运用库仑定律,牛顿定律解决平衡问题2、突破措施:学会电学问题力学化,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列平衡方程。

三、学习过程 任务一:自主预习(课前完成) (一)基础知识回顾 1.库仑定律 (1)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___ ____成正比,跟___ ____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______________。

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库仑定律适用于○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对可以视为点电荷的两个带电体间也可用库仑定律。

(3)k 为静电常量,在国际单位制中k =________ _______2、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

(2)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或者保持 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3)共点力的平衡如果物体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平衡条件变为 、 。

(二)基本题型练习1、有一个力F ,大小为10N ,把它分解成两个分力F 1、F 2,F 与虚线的夹角为30度, 已知F 1的方向如图沿虚线向右,大小未知。

请问,F 2的最小值为 。

当F 2取最小值时,请在图中画出F 1与F 2。

2、如图,一个挂在绝缘丝线下端的带正电的小球B (可看成质点),静止在图示位置;若固定的带正电的小球A (可看成质点)电荷量为Q ,B 球的质量为m 。

当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为l 时,θ=37°,A和B 在同一水平线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则B 带_______电(填电性),电荷量为_________________.(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静电力常量为k, 6.037sin 0 )3、(1) 有固定的A、B两个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和+9Q,相距0.4米,如果引入第三个带电小球C,正好使第三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第三个小球应放在离A 球_________米处,第三个小球应带___ __电(2)有固定的A、B两个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和-9Q,相距0.4米,如果引入第三个带电小球C,正好使第三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第三个小球应放在离A 球_________米处,第三个小球应带___ __电 任务二:合作探究(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一)、一个物体平衡问题(最小值问题): 阅读下列问题并思考4.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将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用以细线悬挂,该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最小值是思考:小球各力的方向如何?电场力是什么样的方向时,电场力最小?变式拓展1:.在匀强电场中将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的运动轨迹为一直线,该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可知匀强电场的大小( ) A 一定是 mg tan θ/q B 最大值是 mg tan/q C 最小值是mg sin θ/q D 以上都不对评价与反思:你在这种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你在这种题目获得了什么?(1)(2)(二)、两个物体平衡问题(无关量问题): 阅读下列问题并思考5、如下图中,两球平衡时在同一水平线上,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且α=β。

静电平衡教案

静电平衡教案
总之,应当到较低处,双脚合拢地站立或蹲下,以减少遭遇雷的机会.
3)、介绍几种避雷针和武当雷火炼殿
2、静电屏蔽
1)演示实验.小鸟在笼中
2)演示:静电屏蔽
3)、用静电平衡现象的特征解释静电屏蔽:
(三)课堂练习2
(1).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场强方面的特征是
A.外电场E0消失B.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为零
(2)自由电子怎样移动?
(3)自由电子会在什么地方积聚?
(4)电子的积聚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5)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电场中的导体
2、问题:当我们把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的自由电荷处于电场中将受电场力作用,这时的导体与无电场时的导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特征?引导学生分析.
总结:若是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使两端出现不同的电荷分布,从而引起导体的某些新的性质.
(四)小结
3
作业
课本28页1、2、4三题
板书设计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1.静电平衡的定义(形成过程)
2.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特点
A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但导体表面场强不为零
B整个导体是等势体,但电势不为零
C导体内无净电荷,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电荷密度越大,凹陷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3.静电平衡的实质
4.静电平衡的应用
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总结:①静电平衡状态:导体上处处无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
②特征: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在这个特征基础上进行推论,可得静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2、强调: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而且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这是为什么呢?为了验证这一点,可采用反证法,若导体内部有净电荷,电荷周围有电场,那么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将不为零,电荷将发生定向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平衡
目标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静电平衡状态
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教学
难点
静电平衡状态
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课型导学式讲授课教学
方法
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学实施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教与学方式
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
2、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3、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
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电场中的导体
1、金属导体的特征:
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
2、静电感应现象
问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
场强有影响吗?
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一直进行吗?
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
答:
使空间电场重
新分布
源电荷的电场
使导体内部自
由电子定向移动
3、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包括表面)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