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经济增长
第三章宏观人口经济学

◎人口质量与人口再生产模式:人口质量不断提高促使 父母通过少生育子女使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父母 对子女的培育更注重质量,故培育费用也日益增长。这 些都会会促进人口控制,有利于人口增长趋于稳定。 ◎人口质量与消费:人口质量提高会提升消费水平,使 社会消费需求量变大,并改变消费结构,使生存资料的 比重下降,而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比重增加,并逐渐 占据主要地位。消费水平也会通过身体素质、文化水平, 教育水平和劳动技术水平等影响人口质量。
◎人口增长与消费:社会总人口的消费需求同人口数量 成正比例发展。在消费品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 的多少决定着消费水平高低。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与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成正比、与人口数量成反比变化。随人口 增长,交换的规模必然相应扩大。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人口增长使有才者的绝对数增 多,通过提高全体劳动力素质起到收益递增作用而促进 经济增长。对增加人口进行的投资不会再增设那些陈旧 设备,与设备更新一样,人口投资有提高生产力的效果。 生产率提高引起人口迅速增长使人口年龄年轻化,通过 接受教育可提高其对现代技术的适应性。发达国家劳动 力不足,促进了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开发;发展中国家却 面临一般劳动力过剩和缺乏现代化优质劳动力的困境。
在索维看来,这两点就成为当代适度人口理论探讨的课 题:①究竟给适度人口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经济目 标,还是其他目标;②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式达到适度 人口,是通过控制人口增长,还是鼓励人口增长,或者是 通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去达到适度人口,等等。这些都 是需要根据情况具体研究的问题。
索维又认为,“适度人口”作为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 只不过是为使用方便而已。人口学家可把它作为一个过渡 性的工具使用,就像数学家使用虚数一样。
◎人口增长与劳动效率:人口增长过快,意味劳动人口 过多,劳动人口与生产资料的数量不相适应,没有足够 的生产资料供他们使用。这样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和 充分的利用,不仅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还会导致劳动 生产率的下降,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GDP与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GDP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学科,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GDP被用作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情况。
GDP的概念和意义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包括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方面。
GDP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和市场活力。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多种因素来推动。
其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资本积累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除此之外,劳动力的素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市场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也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GDP与经济增长的关系GDP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
经济增长主要通过GDP的增长来显示。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时,表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增长,生活水平有可能提高。
然而,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健康。
还需关注GDP的结构、环境问题、社会进步等方面。
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
GDP与经济政策的关系GDP与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常常以促进GDP的增长为目标。
通过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调控经济运行状况,推动GDP的稳定增长。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改革开放、产业政策和创新引领等措施来提高GDP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GDP的局限性尽管GDP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GDP无法准确衡量黑市经济和非市场价值的生产。
其次,GDP无法反映经济发展对环境和社会公平性的影响。
此外,GDP也无法衡量生活质量、人民幸福感和创新力等非经济因素。
本科宏观经济学第3章

附件二、消费率不断走低有可能导致中国 经济大起大落 为什么我国消费率持续偏低? 一、教育、医疗、房地产等百姓必需消费 品的价格定价偏高,正在影响到居民的 消费预期 二、由于消费和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呈 此消彼长的关系,较高的投资率必然带 来偏低的消费率。
三、就业率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极大地 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影响到最终 消费率。 四、收入分配,高收入人口消费倾向低于 低收入人口消费倾向。然而2/3人口却只 消费了1/3的商品,有效需求不足
G I
45°
0
Y*
Y
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E A
A
E=(C+I+G) E=C+I+G 推论: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①政府 减少什么②提高什么 都将增加均衡收入。
45°
0
Y*
Y
Y
S+T-TR=I+G
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S+T-TR I+G A S+T-TR
0
Y*
在A点,非 I+G 计划的库存 投资为0, Y 经济处于均 衡状态。
乘数(Kx)是指国民收入的某种影响因素 (X)的单位变化,将会引起均衡国民收 入(Y)改变的幅度, 即 Kx=ΔY/ΔX。Kx通常为大于1的数,故乘 数原理也称为倍数原理
一 、投资乘数( 破窗理论) KI=ΔY/ΔI
消费函数为:Ct = 1000 + 0.8Yt-1 t 期 0 1 2 3 4 · · · 消费 Ct 7400 7400 7480 7544 7595.2 ···· ···· 投资 It 600 700 700 700 700 ··· ··· 合计 收入 Yt=Ct+It 8000 8100 8180 8244 8295.2 ·· ·· ·· 消费增量 ΔCt=βΔYt-1 0 0 80 64 51.2 ··· ·· ·· 400 投资增量 ΔIt 0 100 0 0 0 ··· ·· ·· 100 收入增量 ΔYt=ΔCt+ΔIt 0 100 80 64 51.2 ·· ·· ·· 500
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增长。
这些模型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推动因素以及对经济体整体产出和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
一、古典增长模型古典增长模型又称为劳动增长模型,是最早的一种增长模型。
该模型假设经济增长主要由人口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增加所驱动。
其核心假设是,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产出也会相应增加。
这一模型最早由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提出,并在其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得到详细阐述。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对古典增长模型的改进和扩展。
该模型引入了资本积累的概念,认为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解释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该模型中,资本积累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由罗伯特·索洛等经济学家提出。
三、内生增长模型与古典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不同,内生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而不是外部因素。
该模型将创新、研发和教育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的考虑范畴。
内生增长模型认为,通过增加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经济体可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这一模型由保罗·罗默和罗默共同开发提出。
四、扩散增长模型扩散增长模型强调技术进步的传播和扩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该模型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技术进步可以通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员流动等途径进行传递和扩散,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
扩散增长模型主要由保罗·罗默等经济学家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五、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拓展。
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传统模型所能解释的范畴。
新增长理论强调创新、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增加生产、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等途径实现的经济发展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总价值。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核心问题。
经济增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工业化、城市化和贸易自由化等。
这些因素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除了这些因素外,经济增长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政府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利率、汇率等。
这些因素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从而调节经济的增长速度。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短期的事件。
因此,经济增长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长期规划密切相关。
宏观经济学家通常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发展目标。
除了经济增长外,宏观经济学还研究了其他重要的宏观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率、收入水平、消费和投资等。
宏观经济学家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支持。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核心问题。
宏观经济学家通常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发展目标。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二、索洛模型
4.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进入稳态以后,人均产出量以的速度增长,总产量以
+ 的速度增长。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只决定于技术进步的
速度。
如果各国经济都采用相同的技术,各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将趋于一致。它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
25
二、索洛模型
4.技术进步
变量
符号
增长率
长阶段,波特则主要强调了不同阶段增长的要素特征。我
们可以将两者综合起来,从增长的要素特征和产业结构这
两个方面来确定经济增长的阶段。
41
模型中所有的人均变量均以相同的速度增长。此时,任意
人均资本存量都是模型的稳态。
30
三、新增长理论
2.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模型
模型的结论:
(1)模型是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2)模型中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
术水平等;
(3)模型认为不存在不同经济趋向一致的趋势。
长模型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
以“内生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新增长理论”诞生了。
27
三、新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
✓ 干中学和知识外溢(阿罗)
✓ 人力资本(卢卡斯)
✓ 研究与开发(R&D)——技术变迁 (罗默)
28
三、新增长理论
2.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模型
生产函数:
1.总量生产函数
资本存量变动方程:
资本存量的变动=投资-折旧
投资=储蓄
= · ()
则人均资本存量变动方程为:
△ = · () −
14
二、索洛模型
2.资本积累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经济增长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定状态收入水平,以及稳定状态增长率的?(书75)(1)储蓄率提高,资本存量水平、产出水平提高,实现经济增长。
(图76)注意要画图一个经济中本来的储蓄率为s1,那么这个经济的稳定状态资本存量就是k1。
如果这个经济的储蓄率由于政*策等的原因从s1提高到了s2。
那么这必然引起储蓄曲线sf(k)向上移动,从s1f(k)上升到s2f(k)。
这个时候k1就不再是一个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因为根据向上移动了的储蓄函数,在这个资本存量水平,投资大于折旧,因此**资本存量会上升,直到新的储蓄函数与折旧线相交的点所对应的资本存量水平k2,k2是对应储蓄率s2的新的稳定状态。
这个稳定状态与原来的稳状相比,有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
储蓄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影响,说明了储蓄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一方面影响。
因为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那么当一个经济的当前资本存量水平较低时,就意味着与稳定状态可能存在更大的差距,这样经济增长就会有较大的空间和速度。
(2)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暂时的。
因为在长期中只要经济达到它的稳态,那么它就不会再继续增长。
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会保持较大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它无法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甚至无法保持增长。
在模型的假设下,理论上除非增长率不断提高,否则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
3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书77)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记为k*。
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K=δ。
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
4.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主要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吗?为什么?(书79)答: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分两种情况来说:一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3章经济增长练习题.docx

经济增长.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2•索洛模型3•稳态4.内生经济增长模型6.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7.技术进步9资本二、单项选择1.索罗模型的函数形式是()A.Y=F (K, L)B.Y=F(k, l)=f (k)C.I=syD.以上都对2•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是()A.AK=OB.Y=F(k, l)=f (k)C・I (投资)=syD. Al (新增投资)=03.黄金稳态的基本条件是()。
A.MPk (资本边际产出)- o (折旧率)=0B.MPk (资本边际产出)>o (折旧率)C.MPk(资本边际产出)<o (折旧率)D.S (储蓄率)=1(投资(折旧率)4•在索罗模型中,被作为内生变量的是()。
A・劳动、资本、技术B・劳动、资本、人口增长率C・劳动、资本、人口增长率、储蓄率D・劳动、资本、5•与索罗模型不同的是,新经济增长模型把()也变成内生变量。
A.资本、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B.劳动、资本、储蓄率C・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率、储蓄率D・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率、折旧率6•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通常适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工具是()。
A.GDP的货币量B.GNPC.GDP增长率D・产出7.经济增长率的()是新古典增长理论最主要的缺陷A.外生性质B.外生性质C.波动性D.稳定性辨析题1•资本存量的改变主要由储蓄和投资两方面力量决定。
()2.当一个经济初始资本水平大于稳定水平时,投资大于折旧,资本存量水平会不断下降,知道稳态水平为止。
()3•在索罗模型中,较高的储蓄率导致较快的在制作用是永久性的。
()4•储蓄率的提高不会使原来的资本存量提高状态发生变化。
()5.一个经济会自动收敛于一个稳定状态,更会自动收敛到一个黄金律稳定状态。
()7•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开始,把资本积累(增加)作为国民财富增加的源泉。
()&每当发生净投资时,产出水平必然增长以使全部生产能力得到持续的利用。
()简答1.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2 •经济稳态的意义3.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4.黄金稳态的过程5 •经济增长的意义五.图示并解释1•投资、折旧与稳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蓄曲线与折旧和人口增长因素的平衡投资曲线 相交,得到考虑了人口增长因素的模型的稳态。
y
(δ+n)k sf(k)
k*
k
人口增长在三个方面改变了索洛模型。
因为有人口增长的稳态,虽然人均资本和产出 不变,但由于劳动力以速率n增长,因此总资本 和总产出也会以速率n增长。
第一节 资本积累
一、基本假设 二、资本积累和稳态 三、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一、基本假设
(一)社会生产
为了简单起见,让劳动力和技术保持不变,以后放 宽假定。 生产函数的假设: Y=F(K,L)
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彼此之间可以平滑替代。
边际产量大于0且递减; 规模报酬不变;
“稻田条件”。
把生产函数表示为每个工人或人均形式 y=F(k,1)=f(k) 其中y是每个工人的产量,k是每个工人的资 本。
(二)消费、投资和储蓄
索罗模型假定需求被分为消费和投资两方面: y=c+i,省略了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消费:c=(1-s)y 其中0≤s≤1,是储蓄率。
将c=(1-s)y带入国民收入恒等式, 整理得 i=sy
怎么判断出一个经济的稳态是否正好是黄金律水平?
c=y-i
由于稳态的人均稳态产出为f(k*),在稳态点,投 资等于折旧δk*,带入得出人均消费为
c*=f(k*)-δk*
存在一个资本积累水平使f(k*)和δk*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稳态消费水平最大化。这个稳态资本存量水 平就是黄金律水平kg*。
为什么有很多个稳态点?
考虑第一种情况。政策制定者采取降低储蓄率 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如果政策成功, 储蓄率将在t0降到最终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水平。
y
原稳态产出y* 原稳态消费c*
产出y 消费c
原稳态投资i* t0
投资i t
如果经济低于黄金律稳态的资本水平,政策制定 者必须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
y 原稳态产出y* 原稳态消费c*
原稳态投资i* t0
产出y 消费c 投资i
t
第三节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
一、人口增长的影响 二、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 三、有技术进步的稳态
一、人口增长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与投资和折旧一起如何影响人 均资本积累的。投资提高资本存量,折旧减 少它,人口或劳动力的增长导致人均资本的 下降。
现在人均资本的变化为: Δk=i-(δ+n)k
δk y=f(k)
sf(k)
k1 k*
k2
k
稳态不仅对应一个特定的资本存量水平,而且也对 应特定的产出收入和消费水平。这意味着如果一个 国家的稳定状态资本水平较高,那么稳态的产出水 平也较高 。
三、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y δk
i*=δk2* i*=δk1*
k1*
k2*
s2f(k)
s1f(k) 难点:储 蓄率 对一 个经济 增 长速度的 影响
y cg*
在资本的黄金律 水平,生产函数 δk 和δk线的斜率相 f(k) 同,消费达到最 大值,这是应该 维持的最佳水平 的稳态。
黄金律的基本 k 条件是:
MPK=δ
y
只要选择sg使储 蓄曲线sg f(k) 与δk线相交于黄 金律稳态资本存 量,那么该经济 的稳态一定是黄 金律稳态。
cg*
ig* kg*
引入人口增长,提供了关于为什么有些国家富 裕而另一些国家则很贫穷。
引进人口增长会改变决定积累黄金律水平的公 式。
使稳态消费最大化的稳态资本水平k*必须满足 MPK=δ+n
二、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
为了让技术进步在生产函数中体现,把生产函数 写成:
一个经济中投资和折旧对资本存量的影响:
Δk=i-δk=s f(k)-δk
储蓄率和折旧率一定的情况下,生产函 数边际产出递减,一定存在唯一的满足 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因而Δk =0,资本存量保持稳定不变的水平。称 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 状态”或简称“稳态”,记为k*。
y y* (k)
y
i
k
二、资本积累和稳态
资本存量的改变主要是投资和折旧两方面的力量 引起的,先理解决定投资和折旧的因素。
经济中的投资的决定 人均投资i=sy 把生产函数带入, 得
i=s f(k)
决定折旧的因素
假设资本以固定的比例δ折 损减少,称δ为平均折旧率,
每年折旧掉的资本数量是 δk
第三章 经济增长
本章前三节以索洛模型展开对经济增 长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讨论索洛模型的局限性和当代 增长理论的发展。
大纲要求
1.掌握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 影响。 2.掌握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3.掌握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4.了解新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通过资本积累提供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技术 对外开放 制度条件
k
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本节讨论什么是最优的资本积累水平,为政府 的政策提供理论根据。
一、黄金律 二、黄金稳态过程
一、黄金律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要实现的是长期中的消费福利, 即在长期中能够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消费福利与产出并不完全一致。
一个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选择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 稳态。
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被成为资本积累的“黄 金律水平”,记为kg*。
δk f(k) sg f(k)
k
二、黄金稳态过程
政策制定者要选择黄金律的稳态 ,对消费、 投资等发生的冲击和影响。
需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 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另一种是低于黄金律 稳态。第一种情况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手段是采 取促进当前消费的政策,这通常阻力会较小, 第二种情况则更棘手。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用 GDP的变化,更确切地说,用人均GDP的增长 率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情况。
增长理论的目标 在于解释一国增 长率的决定因素 以及国家之间增 长率和人均收入 差异如此之大的 原因。
在增长理论的发展史上,有两段 密集出研究成果的时期,第一段 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 第二段是在30年后即80年代末和 90年代。第一段时期的研究产生 了新古典增长理论,这段时期最 著名的理论贡献是由罗伯特·索洛 做出的。最近的研究则以内生增 长理论而知名,早期贡献者是芝 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和加州 伯克利大学的保罗·罗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