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训练题(含答案)

农业区位因素下图是“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B.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C.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D.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2.关于三种地域类型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地域类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B.甲、丙地域类型农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投入量大C.乙地域类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D.丙地域类型农业的产品运输最方便读“美国本土某气候类型和某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A.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D.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4.图中农业带种植的农作物具有的特征是()①喜温、喜光②喜冷、喜阴③植株高大,需水量大④植株矮小,需水量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读“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看出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水源状况B.科学技术C.草场分布D.市场需求6.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的牛奶完全由甲地输入,其主要原因是()①甲地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②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③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发展④乙、丙两地区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奶牛产量降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下图所示Q地区是我国某大型混合型饮料企业的番茄原料主产地。
随着Q地区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①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②气候条件好转,湖滨沙漠消失③湖水富营养化④绿洲萎缩,土地盐渍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符合实际的的是()A.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B.海南岛三季稻季稻——水源C.渭河平原的冬小麦——光照D.河套平原的甜菜——地形9.下面四幅图表示我国南疆的棉花、松嫩平原的甜菜、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美国的农业区域专门化生产形成的主导因素,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棉花②甜菜③垂直农业④区域专业化B.①甜菜②棉花③区域专业化④垂直农业C.①棉花②甜菜③区域专业化④垂直农业D.①甜菜②垂直农业③棉花④区域专业化梨果质脆、汁多、酸甜适口、多具芳香,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欢迎。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东北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玉米集中产区,也是我国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随着玉米、水稻播种面积的扩大,其他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不断减小。该地区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食用品种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种植玉米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A.土壤贫瘠B.气候干旱
(1)分析武山县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武山县当前蔬菜生产格局对该地农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3)指出武山县建设无公害基地和西北“大菜园”应采取的措施。
1.D
2.D
3.D
4.C
5.B
6.A
7.C
8.C
9.A
10.D
11.B
12.B
13.A
14.C
15.D
16.C
17.(1)分布集中(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主要在平原、丘陵区;分布区纬度较低。
下图为我国某农区的冬灌景观图,田间作物为小麦。每年入冬,在日平均气温为3 ℃左右时进行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冬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冻胀土地,疏松土壤B.保护表层土壤,减少风力侵蚀
C.有利于土壤储水,防止春旱D.土壤封冻之后灌溉效果最佳
16.下列种植小麦的省份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
年平均气温(℃)
无霜期(天)
年平均降水量 (mm)
蔬菜生产
福建省屏南县
830米以上
13~18
240~310
1800
露地越夏反季节蔬菜
山东省寿光市
50米以下
12.4
195
608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题—农业区位选择(内附答案)

同步练习—农业区位选择青藏高原位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
据此完成1~2题。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当地的(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架空,西瓜“挂”后才能结果。
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瓜的水分蒸发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读我国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图甲)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图乙),回答3~4题。
3、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光热充足B.水热组合好C.有丰沛的降水D.无寒潮影响4、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A.市场狭小B.劳动力价格低C.政策扶持力度小D.科技水平低香港于2013年3月1日施行的“奶粉限购新例”,使国内奶业标准低再次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
读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单位:万头)。
据此完成5~6题。
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单位:万头)5、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和市场B.饲料和劳动力C.饲料和市场D.劳动力和技术6、下列对于我国奶业标准低的原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刺激我国乳畜业的健康发展B.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C.运输效率低导致牛奶变质D.市场需求量大,标准高不能满足需求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 (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8、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马铃薯原产于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目前已被广泛种植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马铃薯的第一生产大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选择题(2011·杭州高一检测)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2.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交通C.政策D.技术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大解析: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热量条件,使有些在自然界低温下不能够生长的蔬菜,通过人工方法升高温度能够在不适宜的季节生长。
该村位于烟台郊区,靠近城市这个大市场,所以才能很好地发展蔬菜生产。
大棚里的蔬菜由于昼夜温差小而养分积累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光照条件一般在大棚内外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冬季大棚里的热量条件要好于自然界的。
答案: 1.B 2.A 3.C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图完成4~5题。
4.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势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解析:蔬菜、花卉等农产品易腐烂、变质,不易长距离运输,一般分布在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近的郊区。
答案: C5.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解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答案: C(2011·深圳高一检测)下图是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变迁图。
读图,回答6~7题。
6. 这种土地利用变迁过程被称为()A.专业化B.集约化C.机械化D.商业化7.导致土地利用变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农业机械的发展B.新作物的引进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灌溉技术的提高解析:本题组考查对地理事物变化过程分析理解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试卷对于地理的学习,不但要背,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高中地理的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试卷,希望对各位有帮助!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试卷选择题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黑粗实线为较大范围的大陆轮廓),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该农作物是( )A.油菜B.水稻C.亚麻D.玉米【小题2】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技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单产高D.机械化水平低【小题3】该农作物的最大产区是(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欧洲2010年春季,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出现了被网友戏称“蒜你狠”“豆你玩”(价格较高)的现象,这对当季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是( )A.大蒜、绿豆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B.促进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C.快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D.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宁夏充分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通过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促进花卉产业快速发展。
2009年全区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达5万多亩,其中,大中型花卉生产企业20多家,花卉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
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需要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热量C.水源D.土壤【小题2】宁夏与云南相比,发展花卉生产的优势是( )①较低的生产成本②适宜的气候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④先进的保鲜技术⑤便利的交通A.①⑤B.②⑤C.①③D.③④近日,一位民工展示在海南琼海大棚里长成的西瓜。
来自浙江省的一家公司最近又进军琼海,在嘉积镇的水田里征地3 700亩种植反季节西瓜。
据了解,水田种西瓜在琼海还是第一次,在海南也不多见,种植仅一个月的西瓜现已经结出碗口大的果实。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北京市民能吃到新鲜的来自该公司西瓜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政策C.市场D.交通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作业(配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作业(配套)一、选择题读〝我国新疆与澳大利亚某农作物散布表示图〞,回答1~2题。
1.该农作物最有能够是 ( )A.棉花B.小麦C.甜菜D.自然橡胶2.与新疆相比,澳大利亚该农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 ( )A.水热条件更丰厚,产量高B.机械化水平高,消费本钱低C.土地丰厚,作物种类较多D.地少人多,休息力本钱较低以下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收获面积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最有能够是 (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4.以下四种经济作物最适宜在甲省区种植的是( )A.甘蔗B.黄麻C.甜菜D.水稻二剖析题5.«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那么为桔,生于淮北那么为枳。
〞中反映哪个区位要素?6.以下农业消费活动能否合理?说出理由。
〔1〕丘陵陡坡修筑梯田,开展种植业。
〔2〕围湖造田,造林拓荒7.剖析影响以下事物变化的要素:〔1〕近些年来,泰兴城的周围构成了以消费蔬菜、肉、蛋、奶为重点的农业消费基地。
〔2〕90年代初,泰兴的白果十分滞销,最近几年,白果价钱大跌,滞销严重。
〔3〕产于云南等热带地域的荔枝少量运往南方市场。
〔4〕荷兰的鲜花远销世界许多国度和地域。
三、综合题8.(纲要全国文综)剖析图文资料,完成以下各题。
祖国西北,地域宽广。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
陕、甘、宁等地域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
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西北的片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开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资料图2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到达2 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00米,地势倾斜陡峭,宛假定平原。
依据资料剖析甲区域成为优秀牧场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解析】由四个选项和题意可知该农作物不是小麦,新疆不产小麦,也不是橡胶,新疆产不出热带的橡胶,也不是甜菜,澳大利亚不产甜菜。
高中地理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1 农业区位因素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试题

农业区位因素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山东省沾化县是闻名全国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就使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浩冬二号”冬枣含糖量高达38%(普通冬枣25%,甘蔗12%),市场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1~2题。
1.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最主要原因是( B )A.栽培技术先进B.运输条件改善C.政府支持D.媒体推介2.从气候角度看,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 B )A.气温高B.日温差大C.雾天多D.年降水量多解析:第1题,农产品供应范围扩大,主要是交通的改善,故正确答案为B。
栽培技术先进会使品质更高,政府支持和媒体推介会使知名度更高,但都不会使其远销全国,在全国各地都能买到沾化冬枣还是依靠交通条件的改善,选B。
第2题,含糖量高的原因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故正确答案为B。
其他选项不利于糖分的积累,可排除。
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主要生长在沿海受海水短期浸泡的盐碱地中,采用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浇灌。
2018年,受阿联酋迪拜的委托,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试验海水稻种植取得成功,并将大规模推广。
这将为沙漠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再添“中国贡献”。
据此完成3~4题。
3.与青岛滨海盐碱地相比,迪拜热带沙漠地区种植海水稻的不利条件是( C )A.光照不足 B.热量匮乏C.淡水短缺 D.土地贫瘠4.迪拜适合大规模推广海水稻种植,主要是由于( A )A.国内粮食需求量大 B.水稻种植技术先进C.劳动力廉价且丰富 D.种稻环境效益突出解析:第3题,迪拜是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足,但降水稀少,淡水短缺,A、B错,C对;“海水稻”在盐碱地里生长,土地贫瘠对其影响小,D错。
第4题,迪拜是热带沙漠气候,水稻种植技术历史较短,种植水稻的技术不先进,B错;迪拜是中东最富裕的城镇,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被称为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劳动力不廉价也不是很丰富,C错;当地地处沙漠,面向大海,水稻的种植并不能大规模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种稻环境效益不突出,D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综合题专题训练 (23)(含解析)

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综合题专题训练 (23)一、综合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0分)1.阅读关于首钢搬迁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曹妃甸作为港口发展的优势在于“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且不淤不冻。
曹妃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
首钢搬迁至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之后,不仅每年能让北京减少1.8万吨可吸入颗粒物,同时可为北京节省5000 多万立方米宝贵水资源。
如图为曹妃甸及京津唐地区简图。
(1)简析曹妃甸作为首钢新厂址的区位优势。
(2)从地理学的角度,概述首钢集团整体搬迁对京唐两地的意义。
(3)推测曹妃甸农业发展将会出现的显著变化,并简析成因。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西北荒漠地区陆续建成了多座微藻生物工厂。
微藻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叶绿体几乎充满整个细胞,可以通过整个表面进行光合作用;微藻生长速度快,繁殖方式简单,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35℃温度最为理想),以几何级数增加(1个心球藻细胞经过1个月的繁殖,可以变为1 00亿个)。
在微藻生物工厂的生产车间,微藻被放置在全封闭、高纯净的透明玻璃管道悬浮营养液(可循环利用)中,作为太阳能转化。
微藻生产装置在进入正常运转阶段后,可以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每天都能有收获;收获后的微藻可以加工成高营养价值的蛋白粉或航空燃油等多种产品。
如图是微藻生物工厂的生产车间。
(1)简述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发展微藻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在微藻生物工厂,微藻被放置在全封闭、高纯净的透明玻璃管道悬浮营养液中,但微藻生产车间仍需加盖玻璃外罩。
分析微藻生产车间需加盖玻璃外罩的原因。
(3)与传统的种植业相比,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微藻产业的优点。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地区利用草方格沙障了保护包兰铁路该路段免受沙漠淹埋。
草方格沙障的原料是麦草、稻草、芦苇等,根据试验,草方格沙障的规模以1米×1米的正方形效果最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综合练习题一
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
答1~2题:
1.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
(2014唐山一模)“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 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 000米至2 000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 000米到3 000米的地区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一年可两熟;海拔更高的地区是高寒草原和终年积雪。
”读上述材料回答3~4题:
3.影响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
A.坡度大小
B.热量变化
C.土壤类型
D.水分变化
4.在2 000米到3 000米的地区多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其中以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是( )
A.可在霜期栽种
B.适合冻土培育
C.生长季最短
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2014唐山二模)上海郊区顾某一家有7口人,2007年之前种0.5公顷地;2008年承包10公顷农田,建起家庭农场;2009年起,用部分承包地,建了年上市1 500头肉畜规模的生态养殖基地,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
养殖基地牲畜粪便连续还田2年后,顾某农场与其他单纯粮食家庭农场相比较,每公顷种粮化肥成本降低20%,粮食产量和品质均有提高。
2010年其全年种养收入超过18万元。
据此回答5~6题:
5.该家庭农场农田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 )
A.土地流转
B.人口减少
C.开垦荒地
D.生态好转
6.种养相结合的家庭农场生产方式( )
A.化肥用量会提高
B.土壤矿物质减少
C.市场适应性增强
D.农业科技投入减少
如图表示的四个平原地区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
读图,回答7~9题:
7.四个平原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传统农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关于四个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面积广阔,水源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C.丙-草场茂密,光照不足
D.丁-河流众多,黑土广布
9.关于四个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2014泗县模拟)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玛雅社会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放牧业
B.混合农业
C.原始迁移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1.玛雅社会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导致(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4菏泽一模)天然橡胶喜高温、高湿,年均温在19℃以上,以21~27℃为宜,年降水量1 000~1 500mm,相对湿度70~80%;静风向阳,风速小于3米/秒。
天然橡胶喜肥沃深厚的土壤,土层厚度大于60cm,越冬低温天气是橡胶生长的限制因素,当温度
小于5℃就会引起冻害,温度小于0℃会引起严重冻害,
时间较长则引起死亡。
读“我国天然橡胶优势产区分
布示意图”,回答问题:(30分)
(1)说出图示中热带界线的走向及主要影响因素。
(8
分)
(2)指出形成我国橡胶分布区、橡胶密集分布区和橡胶高产
区不同适生区的主要因素。
简述与广东相比,云南天然橡胶
优势产区在气候方面的优势条件。
(6分)
(3)下图为海南某橡胶产业园生产示意图,据此说明该天然橡胶产业园生产经营的主要优势。
(8
(4)海南的天然橡胶生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热带种植园相似,但规模、质量、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海南进一步发展天然橡胶生产,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8分)
农业综合练习二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下题。
1.1992—2007 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是我国南方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完成2-3题.
2.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
①扩大耕种面积②增加农作物熟制③防止水土流失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常见自下而上分布的农田、茶园、竹林所形成的立体农业景观。
发展立体农业的益处是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③优化农业种植结构④缓解农业劳力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5-6题。
5.该生产模式
A.主要是依靠降水发展种植业
B.既发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
C.农业区夏季向牧区提供牧草
D.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
6.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①农牧业形成良性发展②草原载畜量极大提高③城市人口大量迁入④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⑤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A.90 天
B.115 天
C.130 天
D.140天
8.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2月,贵州省农科院和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组到贵州纳雍县老凹坝乡考察立体农业。
专家们总结道:老凹坝乡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资源极为丰富,自2003年试验小区建立以来,已初步建成了坝子果药套种基地、岩脚林下育苗基
地及武佐河水上养殖基地等,产业结构调整实效明显。
下
图为老凹坝乡等高线图(单位:米)。
(1)老凹坝乡发展立体农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2)老凹坝乡果药种植成本低廉,输送到我国东部沿海
市场却没有价格优势,请简述原因。
(3)为促进老凹坝乡农业可持续发展,该乡政府将力促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试分析其面临的主要困难。
10.(2014青岛二模)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为373.40万吨,其中水稻产量68.89万吨。
读“宁夏回族自治区2000~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回答问题:(26分)
(1)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宁夏稻米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6分)
(2)分析该地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原因。
(8分)
(3)该地农作物播种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说明该生产方式的意义。
(6分)
(4)分析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有利影响。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