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9课题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2.掌握气温的变化重点难点气温的变化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点拨导入气温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自主学习一.气温与生活1.气温的概念:气温是大气_________的程度2.气温的单位:_______,记做_______3.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_____、14时、_______4.观测求值:_________气温、月平均气温、_________气温二.气温的变化(书本图3.12,3.13)1.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日变化年变化北半球南半球最高气温午后____左右陆地_____月陆地1月海洋_____月海洋2月最低气温_____前后陆地_____月陆地7月海洋_____月海洋8月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_________的差(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________的差学生自己完成团队合作1. 完成书本P51 活动12.读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⑴甲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⑵乙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⑶甲、乙两地,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测定:日变化:最高出现在_______,最低出现在_______ 气温气温变化陆地: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年变化(北半球)海洋: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反馈练习1.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海洋上几月份()A.6月B.7月C. 8月D. 9月2. 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A.1月B.4月C. 7月D. 10月3. 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C,1月月平均气温为-4.7°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A. 30.7°CB. -4.7°CC. 21.3°CD. 22.3°C4.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时左右上元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C、16°C、14°C、4°C。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3. 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2. 利用地图和图表,学会解读和分析气温分布情况;3. 运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气温影响因素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1. 气温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2. 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温数据和图片;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3.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
学生: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气温的兴趣,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
举例说明气温对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分布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
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温。
5.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气温分布、分析气温数据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分析影响当地气温分布的因素;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了解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背后的原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2.图表展示法:通过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思考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实例分析。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引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和学情分析《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气温因素的介绍,使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影响因素,并学会运用地图和图表来了解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
本教材适用于初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英语阅读和地理知识能力。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气温概念和分布规律还不太熟悉,因此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气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来调查和分析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图表来调查和分析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描述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展示地图和图表的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学生教材和课本。
材料准备•课堂练习题;•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纸和笔;•地图和图表相关的练习。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导入引入学生对气温的体验与观察,例如下面的问题: - 你有没有依靠感觉判断当天的气温是高还是低? - 夏天和冬天的气温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步骤二: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讲解气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并与学生共同进行实践操作。
步骤三:学习与探究1.学生阅读《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课文,然后讨论以下问题:–什么因素影响气温的高低?–气温是否在地球上的各个地方都相同?2.学生在地图上标出不同城市的气温数据,并通过练习题来分析数据,探究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阅读课本找出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思与学: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取获取的知识读图:计算:(8℃+ 16℃ + 12℃ + 4℃)÷4=10 ℃读图:计算:30.5℃-24.5℃=6 ℃读图:计算:25℃-(-5 )℃=30 ℃(六)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根据表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认识亚历山大·冯·洪堡(二)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举一反三: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判读等温线(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1)结合等温线的变化,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2.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小试牛刀:结合题目,完成相关内容。
为人类的科技发展点赞小组合作:读图分析:分析作答: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读图: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3.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口诀简记:一陆南,七陆北难点突破:该图表示是_____半球___ 季季节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四)模拟实验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明确步骤提出问题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小组合作: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做实验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 使学生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4. 气温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2. 教学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用地图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掌握气温分布规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气候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导入新课《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 讲述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解释气温的含义,讲解摄氏度、华氏度等气温单位。
3. 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4.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讲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5. 气温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气温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气温概念及其单位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对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对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分析能力。
4. 考察学生对气温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5. 综合评价学生在保护环境、关爱地球方面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世界气温分布图。
2. 气温变化案例资料。
3. 气温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
4. 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气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气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气温的概念,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气温的重要性。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直观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特点。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气温变化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气温变化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提问和讨论问题,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3.准备板书设计,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节目引入气温的概念,让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展示气温变化与分布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气温变化案例,让学生总结气温变化的原因。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人教版七上《气温和气温的分布》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8第一课时学习目标:i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禾U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重点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自学过程(一)自学49—50页“气温与我们”部分内容1、自学50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 ________________ ,读做__________ ;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 _次,一般是在_______ 时、_______ 时、______ 时、_______ 时观测。
2、读49页3.10图,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__________ °C, 14点时是_____ C, 20点时是 _______ C, 2点时是______ C,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__________________ C。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你能描述什么是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吗?月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阅读50页活动题资料,说出每一个字条的内容中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字条1说明气温与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字条2说明气温与 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字条3说明气温与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字条4说明气温与 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字条5说明气温与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请你任意说出一条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学“气温的变化”部分内容1读51页上面文字,气温的日变化是以年变化是以2、读图 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C,最低气温约C,日较差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教案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重点
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自学过程
(一)自学49—50页“气温与我们”部分内容
1、自学50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
次,一般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49页3.10图,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你能描述什么是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吗?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4、阅读50页活动题资料,说出每一个字条的内容中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字条1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2说明气温与的关系;
字条3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4说明气温与的关系;
字条5说明气温与的关系;
请你任意说出一条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实例
(二)自学“气温的变化”部分内容
1、读51页上面文字,气温的日变化是以 ;气温的年变化是以 。
2、读图 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日较差约 ℃。
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高气温出现在 。
3、读图 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年较差约 ℃。
4、读图 3.12右边的文字,完成右表:
5、处理教材51页活动1 读图3.14完成下列要求: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3)气温年较差为 ℃;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 夏 ,季节变化 ,年较差 (大或小)。
6、处理教材51页活动2,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1)根据上面的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是 。
五、学效检测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它是位于 半球(南、北)的 上(海洋或陆地)。
3
13.9 8 11
12 -6.7
-16.8
10
20 30
-10 -20
-30
2、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右表, 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
A 、10℃
B 、11℃
C 、12℃
D 、13℃ 3、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B 、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 、中午12点、清晨1点
D 、午后2点、日出前后 4、读右图完成下列内容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3)气温年较差为 ℃;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 夏 ,季节变化 ,年较差 (大或小)。
学用方法指导
1.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阅读
(1)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功能:
①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②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2)等温线图的判图
①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
a.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异大;反之,气温差异小。
b.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c.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温
d.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势高低影响。
②在气温分布图上,比较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的高低。
如图 3.2-12,同纬度上的A、B两点,A点气温小于10℃,B点气温大于10℃,可知在这一纬度,海洋平均气温高于陆地,为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3)从等温线的排列状况可以判断南北半球。
如图3.2-12,由于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减,结合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变化规律,可知这是北半球。
(4)若陆上等温线向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月份应是1月份前后几个月,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如图 3.2-12)。
若陆上等温线向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月份为7月份前后,北半球夏半年,南半球冬半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等温线、高温中心、低温中心等概念。
2、记住气温的三个分布规律。
3、会计算关于气温垂直变化的有关习题。
重点
1、气温的三个分布规律。
2、计算关于气温垂直变化的有关习题。
自学过程
(一)自学52页“气温的分布”部分内容。
1、自学52页图3.15及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⑴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
通常用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⑵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高,表示这里是。
⑶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多少不同。
⑷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⑸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2、读52页3.16图,根据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你能计算出山顶的气温吗?写出解题过程。
—————————————————
——
(二)、读53页图3.17, 或读图 3.2-17回答: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
是。
(2)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
带的范围大体一致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洲,最冷的地方位于
洲。
(3)图中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主要是。
(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②。
③。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学效检测
1.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
A.30℃
B.18℃
C.20℃
D.25℃
2.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3.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A.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B.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高
D.气压低,空气上升,降水多所以气温低
4.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