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技术 复习
多媒体通信技术--复习

图像通信系统是一个二维信息系统,因此可以进行类似的定义,二维函 数f(x,y)与其频谱F(μ,ν)的关系:
(5) 视频信息的数字化 a.分量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ITU-R BT 601建议,建议采用分量编码,亮度和色差信号的取样频 率fY和fC分别为:
其中fHNTSC和fHPAL分别代表NTSC制和PAL制中的行频。如果对亮度 信号和色差信号进行量化,而且都采用8位码,那么三个分量信号数字 化后的数据量为:
如果系统是彩色电视系统,除了亮度之外,图像的色调和饱和度都 是表示图像质量的重要参数,它们与U、V的关系如下:
图像的色调=
图像的饱和度=
c.彩色电视制式:
PAL(我国)、NTSC、SECAM
d.逐行扫描
逐行扫描是指电子束按一行接一行的规律,从上到下的对整个一幅
(帧)画面进行扫描的方式。
人们将一个正程和逆程所用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用TH表示,由此 可以得出行扫描频率(行频)fH:
互控制能力。 同步性: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示的文字、声音和图像是以在时空上
的同步方式工作的。 4、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的获取与显示技术, 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检索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存储技 术,多媒体数据的分布式处理技术。 5、应用:可视电话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电子邮件,视频点播 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和虚拟现实。 课后习题:
b.图像子采样:对色差信号使用的采样频率比对亮度信号使用的采样频 率低
4:4:4
多媒体通信考试试题

多媒体通信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多媒体通信是指通过 _____ 传输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通信方式。
A. 有线网络
B. 无线网络
C. 电视信号
D. 互联网
2. 下列哪一项不是多媒体通信的特点?
A. 传输速度快
B. 支持实时交互
C. 仅支持文字信息传输
D. 支持多媒体信息传输
3. 在多媒体通信中,数据压缩的主要作用是 _____ 。
A. 减小数据传输量
B. 增加数据传输速度
C. 提高数据传输质量
D. 节省传输成本
4. 多媒体通信中常用的音频文件格式是 _____ 。
A. PNG
B. MP3
C. BMP
D. AVI
5. 在多媒体通信中,视频会议通常采用的传输协议是 _____ 。
A. HTTP
B. FTP
C. RTP
D. TCP
二、简答题
1. 简述多媒体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领域及重要意义。
2. 什么是多媒体数据压缩?简要说明其原理和作用。
3. 举例说明多媒体通信中常见的一种音频格式和一种视频格式,并
描述其特点。
4. 解释传输控制协议(TCP)在多媒体通信中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5. 简述实时视频传输的技术原理及其在多媒体通信中的应用。
三、综合题
某公司计划举行远程视频会议,需要使用多媒体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实时视频传输。
请你分析该公司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并提出合理建议。
《多媒体技术》复习试题与答案

多媒体技术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1章引论1.ITU定义了哪五类媒体?通常所说的媒体是指此中的什么媒体?答:感觉(Perception)、暗示(Representation)、展现(Presentation)、存储(Storage) 和传输(Transmission)媒体;感觉。
2.目前多媒体所能处置的有哪些具体媒体对象?它们被分为哪两类?答: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静态媒体〔文本、图形、图像〕、流式媒体〔声音、动画、视频〕。
3.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传统电视不是多媒体?举出几种常见的多媒体设备。
答: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不交互;DVD、计算机、、数字电视。
4.多媒体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答:数据压缩第2章文字1.计算机对文字的处置,包罗哪三个局部?答:文字输入、字符编码、文字输出。
2.文字录入计算机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类?答:键盘输入、手写输入、语音输入、扫描输入。
3.汉字有哪三个要素,各对应于什么键盘输入法?答:形、音、义,对应形码〔如五笔字形〕、音码〔如全拼〕、基于词汇与整句的智能化输入法〔如微软拼音〕。
4.语音识别系统可以如何分类?语音识此外目标是开发什么样的语音识别系统?答:小/中/大词汇量、孤立词/连接词/持续语音、特定人(1人)/限定人(n人)/非特定人(任意人);大词汇量、非特定人的持续语音识别系统。
5.ASCII的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是什么?ASCII是由什么组织在什么时候制定的?答: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尺度码;ANSI于1963年制定。
6.ASCII所对应的ISO尺度号是多少?该ISO尺度是什么时候制定的?答:646;1972年。
7.给出尺度化组织ANSI、ISO和IEC的含义。
答:ANSI =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尺度协会;ISO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尺度化组织——是由各国的尺度协会联合组成的一个非当局国际组织;IEC =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国际尺度化权威组织,属于联合国的甲级咨询机构,负责制定关于电工电子各方面的尺度。
多媒体技术复习要点及考题

一、填空题1._____ _等是信息的载体,其中两个或多于两个的组合构成了多媒体。
2.多媒体技术就是指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___ ___的技术。
多媒体系统是指利用______技术和______技术来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的系统。
4.多媒体系统按照功能来分可分为开发系统、____、培训系统、家庭系统等四种。
5.______是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媒体。
12.音频指的是大约在______的频率范围。
13.声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
14.音调与______有关,音强与______有关,音色由混入______的______决定。
16.在音频数字化过程中,要考虑______、______和______的问题。
17.对于音频,常用的三种采样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18.采样率决定了______。
19.音强的单位是______。
20.MIDI是______的英文缩写。
22.位图图像、矢量图形、动态图像、符号等都是______媒体。
23.矢量图形是用一个______来描述的。
24.用计算机实现的动画有两种:______和______。
25.在多媒体信息中包含大量冗余信息,把这些冗余信息去掉,就实现了______。
26.数据压缩有三个重要指标:______、______、______。
27.音频信号可以分成电话质量的______、______的音频信号和______信号。
28.在多媒体系统中,图像压缩方法主要是利用消除图像在空间和时间上很强的相关性带来的______来满足应用要求。
31.OCR软件的作用是:把______转换为______。
37.根据光盘驱动器连接形式的不同,光盘驱动器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38.视频采集是指将_____数字化并记录到文件上的过程。
43.根据通信节点的数量,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课后习题1、请阐述什么是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多媒体技术的定义与特点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编码、储存、传输、办理和表示,综合办理多种媒体信息,并使之成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系统并能拥有优秀交互性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多媒体的特点:拥有集成性、同步性和交互性。
此中,集成性包含多种媒体的集成和多种业务的集成;交互性包含人与人的交互和人——机交互。
能够经过计算机对视频数据进行操作,即交互性。
2、多媒系统统有哪几种主要的种类?每一种种类中最重点的技术有哪些?基本的多媒系统统除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独立商亭式系统外,经过网络供给业务的系统能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交互的系统,如多媒领会议与共同工作、多媒体即时通讯等;另一类是人机交互的系统,如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问、视频点播等。
独立商亭式系统,凡是以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为中心的应用系统,都成为独立商亭式系统。
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问(MIS),除能够依据重点字等对文本资料进行查问以外,同时拥有对活动图像和声音的查问能力。
通讯方式, MIS 是点对点(信息中心对一个用户),或一点对多点(信息中心对多个用户)的双向非对称系统。
WWW技术意味着在超媒体原理下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观点和通讯协议。
Web 代表了世界范围内由因特网互相连结起来的众多的信息服务器所构成的巨大数字化信息空间,也有学者称之为超空间。
陪伴着视频和音频查问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检索方式称为鉴于内容的检索,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找出拥有相同“观点”或“事件”的图像或视频的更高级的查问方式称为鉴于语义的检索。
1.4.3 多媒领会议与共同工作(1、会议室会议电视系统2、桌面或手持终端会议电视系统 3、多媒体共同工作)1.4.4 多媒体即时通讯,即时通讯系统更完好的表述是列席与即时信息系统(IMS)一个典型的 IM 系统包含两种基本服务:列席服务和即时信息服务。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多媒体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的传输和处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通信技术得以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传输方式、压缩编码、网络传输、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音频、视频、图像的定义和特性。
音频是指声音信号,通常是指人耳可听到的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信号。
视频是指图像和声音的组合,在电视、电影、电视会议等领域广泛应用。
图像一般指静态的、无声的图像。
2.数字媒体的表示方法。
数字媒体使用二进制编码表示,通常采用的编码方式有PCM、MPEG、JPEG等。
3.媒体的处理方法。
对于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在传输、存储、处理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包括采样、量化、编码、解码等。
4.多媒体的同步。
多媒体由多种媒体组成,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协调处理不同的媒体,保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的同步。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传输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基于IP的传输。
利用TCP/IP网络传输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数据,主要用于视频会议、流媒体传输等。
3.红外线无线传输。
利用红外线无线传输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家庭娱乐等领域。
对于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数据,需要进行压缩编码以便于传输和存储。
常用的压缩编码标准有:1.音频压缩编码。
常用的音频压缩编码标准包括MP3、AAC、WMA等。
多媒体通信技术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传输,因此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是关键。
1.网络传输的可靠性。
网络传输常常受到网络拥塞、数据丢失等问题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传输控制协议和错误控制机制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2.网络传输的传输质量。
音频、视频等媒体数据对传输质量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保持低的延迟、抖动和丢包率。
多媒体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1.视频会议。
多媒体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视频会议的基础,使得远程会议变得更加方便和实用。
复习题 多媒体通信技术

活动图像的帧间内插编码是在系统发送端每隔一段时间丢弃一帧或几帧图像,而在接收端再利用图像的帧间相关性将丢弃的帧通过内插恢复出来,以防止帧率下降引起闪烁和动作不连续。
(3)、如果系统是黑白电视系统,R=G=B=0,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U=V=0.
8简述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的关系
逐行扫描的行频是隔行扫描的2倍,隔行扫描中场频是帧频的2倍。
9简述在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内插和帧间预测中,进行运动估值的目的、估值准确性带来的影响以及采用的方法。
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内插和帧间预测都需要进行运动估值,但二者的目的和运动估值不准确所带来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在帧间预测中引入运动补偿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预测误差,从而提高编码效率。运动估值的不准确会使预测误差加大,从而使传输的数据率上升,但接收端据此位移矢量和预测误差解码不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
“多媒体”通常是指感觉媒体的组合,即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各种媒体的组合。
2.多媒体通信系统是如何构成的,简述其主要特征。
在物理结构上,多媒体通信系统是由若干个多媒体通信终端、多媒体服务器经过通信网络连接构成的系统。
特征:(1)集成性
可处理、存储和传输内容上相互关联的多媒体信息。
(2)交互性
这类媒体包括:声音、文字、图像、气味、冷热等。
(2) 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是指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表示。
这类媒体包括:图像编码、文本编码、声音编码等。
其目的是为了能有效地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感觉媒体。
(3) 显示媒体(present与RGB的关系
(1)、彩色电视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与已有的黑白电视系统的兼容问题: 传输1个亮度分量和2个色差分量。Y=0.299R+0.587G+0.114B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章

1.附加题参考答案:
从优化的观点看,编码的优化目标是最小化平均码长。
如果对出现频率低的符号也制定变长编码表,出现频率高的符号的码长会增加,而对出现频率低的符号单独编码,虽然频率低的符号码长会增加,但由于它们的出现频率低,整体的平均码长反而会降低。
总之,会有一个最优点,但这个点肯定不会是对全部符号制定变长编码表,必须对一部分出现频率相对低的符号单独编码。
4-4
图像的坐标轴为:右为像素(i,j)点i的正方向,下为j的正方向。
根据题意,k-1帧的匹配块中心坐标为(147-0.5,163+0.5),所以像素的运动矢量为从原点指向(21.5,-11.5)的矢量。
4-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媒体的定义指信息传递和存取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由此可知,在谈到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一词时,往往不是指媒体本身,而是指处理和应用它的一套技术。
媒体共有五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超文本与超媒体的组成要素节点链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兼收并蓄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的复合性、通信网的分布性以及广播电视的真实性等优点并把它们融为一体,向人们提供了综合的信息服务。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通信的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的终端技术移动多媒体通信的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第二章为什么压缩多媒体信息的压缩技术是多媒体通信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不能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效的压缩,就难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由于多媒体数据中存在大量的冗余,因而我们说多媒体数据是可以被压缩的。
冗余类型空间冗余时间冗余信息熵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空间冗余是在图像数据中经常存在的一种冗余。
时间冗余是活动图像和语音数据中经常包含的冗余。
数据压缩技术的性能指标:压缩比重现质量压缩和解压缩的速度第三章音频数字化(音频数字化(p23))简述ip 电话的原理及工作过程Ip 电话泛指以ip 为网络层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话音通信的系统,即通过ip 网络传送语音基本原理:使用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再按ip 协议将这些语音数据打包,并通过ip 网络将语音ip 包分组传输到目的地,最后经解压处理,还原成原来的语音信号IP 电话有多种实现方式,如电话机到电话机或PC、PC 到电话机或PC 和以太电话机到以太电话机或PC 等。
1、电话机到电话机实现方式是:首先通过程控电话交换机将传统电话机连接到IP 电话网,通过电话号码在IP 网上呼叫,发送端网关鉴别主叫用户,在翻译电话号码/网关IP 地址后,发出IP 电话呼叫,并与最近的被叫网关连接,同时完成话音编码和打包,最后接收端网关实现拆包、解码和连接被叫。
2、在电话到PC 或PC到电话的实现方式中,由网关负责IP 地址和电话号码的对应和翻译,并完成话音编解码和打包。
以太电话机是一种新型IP 电话终端设备,它通过以太网络接口直接连接至Internet,可通过IP 地址或E.164 标准电话号码,直接呼叫普通电话机或PC。
3、最初实现方式是PC 到PC,即利用IP 地址发出呼叫,并采用语音压缩打包传送方式,在Internet 上实现实时话音传送。
IP 电话系统结构示意图IP 电话系统主要由IP 电话终端、网关和网守等几部分构成,如图3.6-1 所示。
其中,IP 电话终端有传统电话机、配备有IP 电话软件(如Netmeeting)的多媒体PC 机和以太电话机等。
如果使用传统电话机,则需要通过网关设备或适配器进行数据转换,才能形成IP 网数据包。
IP 电话网关为IP 网络与电话网之间提供接口,用户通过PSTN 本地环路与IP 网关相连,该网关负责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压缩打包,形成可以在Internet 上传输的IP 分组语音信号,然后通过Internet 传送至被叫用户的网关端,由被叫端网关对IP 数据包进行解包、解压和解码,还原为可识别的模拟语音信号,再通过PSTN 传送至被叫方的终端。
第四章求熵字符串长度为0,字符a, b, c 分别出现了5, 3 ,2 次,a b c 在信息中出现的概率分则别为0.5, 0.3, 0.2,他们的熵分别为:Ea = -log2(0.5) = 1Eb = -log2(0.3) = 1.737Ec = -log2(0.2) = 2.322 整条信息的熵也即表达整个字符串需要的位数为:E = Ea * 5 + Eb * 3 + Ec * 2 = 14.855 位哈夫曼编码(p75)图像数字化的过程主要包括那些步骤?与音频数字化有和区别?多媒体计算机处理图像和视频,首先必须把连续的图像函数进行空间和幅值的离散化处理。
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采样和量化两个离散化过程,两种离散化结合在一起,叫做数字化,离散化的结果称为数字图像。
1.采样对连续图像彩色函数,沿x方向以等间隔Δx 采样,采样点数为N,沿y 方向以等间隔Δy 采样,采样点数为N,于是得到一个N×N 的离散样本阵列。
为了达到由离散样本阵列以最小失真重建原图的目的,采样密度(间隔Δx 与Δy)必须满足香农采样定理。
2. 量化采样是对图像函数的空间坐标进行离散化处理,而量化是对每个离散点-像素的灰度或颜色样本进行数字化处理。
具体说,就是在样本幅值的动态范围内进行分层、取整,以正整数表示。
第五章动态的图像/音频格式静态的图像/音频格式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指在网络中使用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
第六章多媒体通信对通信网的要求1、吞吐要求吞吐需求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1) 传输带宽要求。
传输带宽要求。
(2) 存储带宽的要求(3) 流量要求。
2.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3.时空约束4.分布处理要求RTP、PSTP、RSVP 在多媒体通信中的作用(名词解释)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是一种独立于应用程序的协议规范,用来解决ip 网上为传送实时数据包的一种IETF 标准协议。
RTP 主要用于承载多媒体数据,提供端对端网络传输功能,适合通过组播和点播传送实时数据,如视频、音频和仿真数据。
RTP 没有涉及资源预订和质量保证等实时服务。
实时流协议(RTSP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是由RealNetworks 和Netscape 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共同提出的。
它是从RealNetworks 的“RealAudio”和Netscape 的“LiveMedia” 的实践和经验发展来的。
该协议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 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
RTSP 是应用层协议,与RTP、RSVP 一起设计来完成流式服务。
RTSP 有很大的灵活性,可被用在多种操作系统上,它允许客户端和不同厂商的服务平台交互。
RTSP 在体系结构上位于RTP 和RTCP 之上,它使用RTP 完成数据传输,可控制流式媒体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客户端。
RTSP 可以保持用户计算机与传输流业务服务器之间的固定连接,用于观看者与单播(Unicast)服务器通信并且还允许双向通信,观看者可以同流媒体服务器通信。
提供类似“VCR”形式的例如暂停、快进、倒转、跳转等操作。
操作的资源对象可以是直播流也可以是存储片段。
RTSP 还提供选择传输通道,如使用UDP 还是多点UDP 或是TCPRSVP(Resource Reserve Protocol)是一个资源预约协议。
提供一种有效的资源预约方式,可以有效地描述应用程序对资源的需求。
RSVP 建立在IP 协议之上,可以利用IP 数据报传输RSVP 消息。
RSVP 是一个单工协议,只在一个方向上预订资源。
特别的,RSVP 是一个面向用户端协议,由信宿负责资源预订,可以满足点到多点群通信中客户端异构的需求,每个客户端可以预订不同数量的资源,接收不同的数据流。
第七章接入网(AN,Access Network)也称为用户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及为传送电信业务所需承载能力的系统组成的,经维护管理接口(Q3 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接入网可支持以下五大功能:(1)传送功能:提供由多接入段(如馈送段、分配段、引入段等)组成的公共传送通道,并完成不同传输媒体间的适配。
具体功能包括复用、交叉连接、物理媒体提供等。
(2)核心功能完成用户网络接口承载体或业务节点接口承载体至公共承载体的适配,如复用和协议处理等。
(3)用户端口功能完成用户网络接口的特定要求及核心功能和系统管理功能的适配,如信令转换、A/D 转换、用户网络接口承载信道和承载能力的处理。
(4)业务端口功能完成业务节点接口的特定要求至公共承载体的适配,供核心功能处理,同时提取相关信息供系统管理功能处理。
(5)系统管理功能通过Q3 接口或中介设备与电信管理网接口,协调接入网各种功能的提供、运行和维护,包括配置和控制、故障检测和指示、性能数据采集等。
同时还负责通过业务节点接口协议协调业务节点的操作功能,通过用户网络接口协议协调用户终端的操作功能。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技术是一种在普通电话线上进行高速传输数据的技术,它使用了电话线中一直没有被使用过的频率,所以可以突破调制解调器速度的极限简述ADSL 工作原理和典型应用ADSL 工作原理ADSL 采用离散多音频(DMT)技术,将原先电话线路0~1.1MHz 频段划分成256个频宽为 4.3kHz 的子频带。
其中,4kHz 以下频段仍用来传送POTS (传统电话业务)20kHz~138kHz 的频段用来传送上行信号,138kHz~1.1MHz 的频段用来传送下行信号。
DMT 技术可根据线路的情况调整在每个信道上所调制的比特数,以便更充分地利用线路。
ADSL 主要提供两种应用:高速数据通信和交互视频简述光纤接入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光纤接入技术实际就是在接入网中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传输介质,构成光纤用户环路(FITL,Fiber In The Loop),实现用户高性能宽带接入的一种方案***分析多媒体通信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多媒体通信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此,可以说接入网的引入给通信网带来新的变革,使整个通信网络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过去,接入网的主要接入手段是铜线接入,由于受传输损耗、传输带宽及噪声等的限制和影响,它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电信新业务发展的需求,并逐步成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瓶颈所在,数字化、宽带化正成为发展的趋势。
近来,随着技术成本的持续下降、电信市场的日益开放以及以IP 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网络的带宽与容量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骨干网正向超高速和超大容量的方向发展,高达160Gbps 的波分复用系统已投入应用。
由于市场需求的推动,宽带接入技术这几年有了较大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基于铜线的接入技术有xDSL (HDSL、ADSL、VDSL……)、CableModem 等;基于光纤的接入技术有PON 等;另外还有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这给运营商扩大了技术选择余地。
DSL 向新一代技术演进以ADSL 技术为代表的xDSL 技术最近几年走上了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