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or选用原则教程

合集下载

传感器选型的六大原则

传感器选型的六大原则

传感器选型的六大原则传感器选型是物联网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选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传感器选型时,需要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一、适用性原则传感器的选型首先要考虑其适用性,即传感器能否满足系统的需求。

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输出信号类型等参数,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感知所需的物理量。

二、可靠性原则传感器的可靠性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选型时,要考虑传感器的工作寿命、抗干扰能力、温度适应能力等因素,以保证传感器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成本效益原则传感器的选取不仅要考虑其功能和性能,还要考虑其成本。

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采购成本、安装成本、维护成本等因素,选择性价比高的传感器,使系统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四、互操作性原则在物联网系统中,传感器往往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因此,在选型时,要考虑传感器的通信接口和协议是否与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兼容,以确保传感器能够与系统中的其他设备正常交互。

五、可扩展性原则物联网系统往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未来可能需要增加新的传感器或更换现有传感器。

因此,在选型时,要考虑传感器的可扩展性,即传感器是否支持多种接口和协议,是否可以方便地替换或升级。

六、能耗效率原则物联网系统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传感器的能耗效率也是选型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选型时,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功耗、电池寿命等因素,选择能够满足系统需求并且能够节省能源的传感器。

传感器选型的六大原则包括适用性、可靠性、成本效益、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和能耗效率。

在选型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传感器作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用的原则至关重要。

以下是传感器选用的几个原则。

1.精度和准确性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值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准确性是指传感器输出值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来确定所需的精度和准确性水平。

一般来说,如果应用场景对精度要求较高,则需要选择高精度的传感器,而如果对准确性要求较高,则需要选择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传感器。

2.测量范围和灵敏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小和最大值之间的区间范围。

而灵敏度则是指传感器在测量范围内输出值的变化量。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确定所需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

一般来说,如果应用场景需要测量较大的范围,则需要选择具有较大测量范围的传感器,而如果需要较高的灵敏度,则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灵敏度的传感器。

3.抗干扰能力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信号,如电磁干扰、震动干扰等。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

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越强,则其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就越高。

4.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压力、腐蚀等。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如果应用场景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则需要选择具有较高防护等级和较长使用寿命的传感器。

5.成本和可维护性传感器的成本和可维护性也是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成本包括传感器本身的价格和安装、维护等费用。

可维护性则包括传感器的易维修性和易更换性。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可维护性等因素,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传感器。

选择适合的传感器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来确定所需的精度、测量范围、抗干扰能力、工作环境和成本等因素。

传感器选用的一般原则

传感器选用的一般原则

传感器选用的一般原则
现代在原理与结构上千差万别,如何按照详细的测量目的、测量对象以及测量环境合理地选用传感器,是在举行某个量的测量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当传感器确定之后,与之相配套的测量办法和测量设备也就可以确定了。

测量结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选用是否合理。

1、按照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
要举行—个详细的测量工作,首先要考虑采纳何种原理的传感器,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干确定。

由于,即使是测量同一物理量,也有多种原理的传感器可供选用,哪一种原理的传感器更为合适,则需要按照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用法条件考虑以下一些详细问题:量程的大小;被测位置对传感器体积的要求;测量方式为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信号的引出办法,有线或是非接触测量;传感器的来源,国产还是进口,价格能否承受,还是自行研制。

在考虑上述问题之后就能确定选用何种类型的传感器,然后再考虑传感器的详细性能指标。

2、敏捷度的挑选
通常,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翼传感器的敏捷度越高越好。

由于惟独敏捷度高时,与被测量变幻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值才比较大,有利于信号处理。

但要注重的是,传感器的敏捷度高,与被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简单混入,也会被放大系统放大,影响测量精度。

因此,要求传感器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尽员削减从外界引入的厂扰信号。

传感器的敏捷度是有方向性的。

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其方向性要求较高,则应挑选其它方向敏捷度小的传感器;假如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错敏捷度越小越好。

第1页共3页。

简述传感器选型的原则

简述传感器选型的原则

简述传感器选型的原则传感器作为信息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型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传感器选型的原则、选择参数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传感器选型的原则1. 适用性原则传感器选型首先需要考虑其适用性,即是否能够满足具体应用场景下的测量要求。

这包括测量范围、精度、灵敏度、响应时间等参数。

2. 可靠性原则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稳定可靠,因此可靠性也是选型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包括抗干扰能力、长期稳定性、寿命等指标。

3. 经济性原则经济性是在满足适用和可靠性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原则。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成本因素,并权衡其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

4. 互换性原则互换性是指同一类型传感器之间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点和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维护和更换等问题,互换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选型原则。

二、传感器选择参数1.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值。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确定所需的测量范围,并选择相应的传感器类型。

2. 精度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应用要求确定所需精度,并选择具有相应精度指标的传感器。

3.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随被测量物理量变化的程度。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被测量物理量的变化幅度,并选择具有相应灵敏度指标的传感器。

4.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传感器从接收到输入信号到输出响应所需时间。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所需响应时间,并选择具有相应响应时间指标的传感器。

5. 抗干扰能力抗干扰能力是指传感器工作时对外部干扰信号的抑制和排除能力。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实际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并选择具有相应抗干扰能力指标的传感器。

三、应用实例以温度传感器为例,介绍传感器选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1. 确定测量范围在选择温度传感器时需要确定所需测量范围,例如-40℃~100℃。

2. 确定精度要求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所需精度要求,例如±0.5℃。

传感器选用的一般原则

传感器选用的一般原则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sensor selection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modern sensors vary, how the measurement head, the measurement object and measuring the rational use of environmental sensors, is to carry out a measurement of the first to solve the problem. When the sensor is determined, a matching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also can be determined. Measured succes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sensor used is reasonable.1, measuring the object to determine the sensor type and measurement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 a specific measurement, we must first consider what kind of sensor principle, which requires analysis of many factors can be determined. , Is a measure of the same physical quantity, there are a variety of sensor principles are available, which principle is more appropriate sensors, the sensors need to be measured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s of use consider the following specific issues: the size range; the measured location of the sensor size requirements; measurement of contact non-contact; signal extraction methods, wired or non-contact measurement; sensor sources, domestic imports, the price can not stand on their own development.After considering the above questions can determine the choice of what type of sensor, the sensor and then consider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indicators.2, sensitivity selectionTypically,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sensor, hopes the higher the better 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 Sensitivity is high, and the measured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the corresponding output value is rather large, is conducive to signal processing. But note that the high 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 independent of external noise to be measured is also easy to mix, amplification system will be amplified and affect measurement accuracy. Require the sensor itself should have a high signal to noise ratio, alth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lant staff to reduce interference from outside signals.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 is directional. When measuring the amount of one-way, its direction are higher, you should choose the other directi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small sensor; be measured is multi-dimensional vector, requires cross-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 as small as possible.3, the frequency responseSensors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response was measured frequency range, frequency range must be allowed to remain distortion measurement conditions, in fact, the total sensor response - given the delay, I hope the delay time as short as possible.High frequency response sensors, the signal can be measured on a wide frequency range, and affected by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mechanical system inertia, due to the low frequency sensor signals can be measured less frequently.Dynamic measurement, should signal characteristics (steady-state, transient, random, etc.) response, in order to avoid excesses error.4, linear rangeLinear range of the sensor outpu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put range. In theory, within this range, to maintain constant sensitivity. Wider linear range of the sensor, its greater range, can guarantee a certain accuracy. Select the sensor when the sensor type to determine the future depends on their range meets the requirements.But in fact, the sensor can not guarantee any linear, its linearity is relative. When the required accuracy is relatively low, within a certain range can be approximated as a linear error smaller linear sensors, which measure will bring great convenience.5, stabilitySensors used for a period of time, do not change the ability to maintain its performance as stability. In addition to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nsor structure of the sensor itself, the main use of environmental sensors. , To make the sensor has goo d stability, the sensor must have a strong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Select the sensor, a response to investigate its u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pecific use of th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ensor, or take appropriate measu re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ensor stability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ver the use of period, should be re-calibrated before us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nsor changes.Long-term use of certain requirements of the sensor which can not be easily replaced or calibrated occasions, the choice of sensor stability requirements more stringent, to be able to withstand the test of time.6, accuracySensor accuracy is an important performance indicator, it is related to the measurement system accur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Higher sensor accuracy, the more expensive the price, the sensor accurac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easurement system accuracy can be, do not choose too high. This would address a number of sensors in the same measuring head relatively cheap and simple sensors selected.Measuring head is qualitative analysis, selection of high precision sensors can be repeated, should not use the absolute value and high precis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asurements must be precise, the accuracy level can be us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ensor.Use of certain special occasions, can not be selected to fit the sensor, you need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he sensor.Homemade sensor performance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

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

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现代传感器在原理与结构上千差万别,如何根据具体的测量目的、测量对象以及测量环境合理地选用传感器,是在进行某个量的测量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当传感器确定之后,与之相配套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也就可以确定了。

测量结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选用是否合理。

1、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要进行—个具体的测量工作,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原理的传感器,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确定。

因为,即使是测量同一物理量,也有多种原理的传感器可供选用,哪一种原理的传感器更为合适,则需要根据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考虑以下一些具体问题:量程的大小;被测位置对传感器体积的要求;测量方式为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信号的引出方法,有线或是非接触测量;传感器的来源,国产还是进口,价格能否承受,还是自行研制。

在考虑上述问题之后就能确定选用何种类型的传感器,然后再考虑传感器的具体性能指标。

2、灵敏度的选择通常,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

因为只有灵敏度高时,与被测量变化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值才比较大,有利于信号处理。

但要注意的是,传感器的灵敏度高,与被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容易混入,也会被放大系统放大,影响测量精度。

因此,要求传感器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尽员减少从外界引入的厂扰信号。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有方向性的。

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其方向性要求较高,则应选择其它方向灵敏度小的传感器;如果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越小越好。

3、频率响应特性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了被测量的频率范围,必须在允许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失真的测量条件,实际上传感器的响应总有—定延迟,希望延迟时间越短越好。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高,可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就宽,而由于受到结构特性的影响,机械系统的惯性较大,因有频率低的传感器可测信号的频率较低。

在动态测量中,应根据信号的特点(稳态、瞬态、随机等)响应特性,以免产生过火的误差。

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

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

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现代传感器在原理与结构上千差万别,如何根据具体的测量目的、测量对象以及测量环境合理地选用传感器,是在进行某个量的测量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当传感器确定之后,与之相配套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也就可以确定了。

测量结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选用是否合理。

?????1、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要进行—个具体的测量工作,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原理的传感器,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确定。

因为,即使是测量同一物理量,也有多种原理的传感器可供选用,哪一种原理的传感器更为合适,则需要根据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考虑以下一些具体问题:量程的大小;被测位置对传感器体积的要求;测量方式为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信号的引出方法,有线或是非接触测量;传感器的来源,国产还是进口,价格能否承受,还是自行研制。

在考虑上述问题之后就能确定选用何种类型的传感器,然后再考虑传感器的具体性能指标。

?????2、灵敏度的选择通常,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

因为只有灵敏度高时,与被测量变化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值才比较大,有利于信号处理。

但要注意的是,传感器的灵敏度高,与被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容易混入,也会被放大系统放大,影响测量精度。

因此,要求传感器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尽员减少从外界引入的厂扰信号。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有方向性的。

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其方向性要求较高,则应选择其它方向灵敏度小的传感器;如果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越小越好。

?????3、频率响应特性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了被测量的频率范围,必须在允许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失真的测量条件,实际上传感器的响应总有—定延迟,希望延迟时间越短越好。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高,可测的信号频率范围就宽,而由于受到结构特性的影响,机械系统的惯性较大,因有频率低的传感器可测信号的频率较低。

在动态测量中,应根据信号的特点(稳态、瞬态、随机等)响应特性,以免产生过火的误差。

传感器技术课件-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技术课件-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1 分辨率要求
测量量的最小变化量。
2 精度要求
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
3 稳定性要求
在给定时间范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量值 的一致性。
4 重复性要求
测量多次得到相同的结果。
选型考虑-环境和条件
1
所处环境
如温度、度、气压、腐蚀、电磁干扰。
2
设备安装位置
如安装空间、触及物体、位置的高度。
3
工作条件
传感器技术课件-传感器 的选用原则
了解如何正确选择传感器对于正确测量和控制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本课件将 介绍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分类
按测量类型分类
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 照传感器。
按用途分类
如工业传感器、环保传感器、汽 车传感器。
按工作原理分类
如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
测量要求
费用和市场因素
价格
符合财务预算,比较不同型号和不同品牌的价 格。
产品质量
产品品质和性价比之间的平衡。
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信誉度、服务质量和企业的发展前景。
技术支持
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是否到位。
安全性和测试
1
风险评估
安装和使用传感器时会对产生何种风险,
可靠性测试
2
以及如何降低风险。
传感器的可靠性测试,如应力测试、振 动测试、温度测试、电磁干扰测试等。
学习和实施
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获得数 据,保证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 性。
学习资料
学习物理,电子学、信号处理、 计算机编程等知识,提高对传感 器的理解和运用。
硬件和软件实施
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实施传感 器系统,包括模拟信号处理、数 字信号处理、数据处理、通信传 输和前端人机界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回答: 若是Sensor本身感应部的故障,导致侦测异常, 则采用A接点或B接点,效果都是相同的,都无法避免此 故障造成的可能危险。
三、 NPN V.S. PNP
1.型式说明 • NPN型式(一般常用): 以正电(24V)为COM点,零准位 (24VGND)为讯号触发点。 • PNP型式: 以零准位(24VGND)为COM点,正电(24V)为讯号 触发点。
内容大纲
一、概要 二、A接点 VS B接点 三、NPN VS PNP 四、Q&A

一、概要
接点型式:
1.逻辑型式分为A接点与B接点。 2.电气型式分为NPN与PNP。
二、 A接点 VS B接点
1.接点型式定义: sensor在正常未感应下的状态。
◎ A接点: 为Normal Open的型式,在Sensor未 感应的状态下,线路为开路(Open),在Sensor感 应的状态下,线路为闭合(Close)。
二、 A接点该选用A or B接点?
a. 考虑安全位置sensor的目的,当sensor感应时,确认 机构已经到达安全位置。反之,sensor未感应时,视为 危险位置。 b. 再参考选用原则:「线断也安全」,当sensor断线时, 由于已经失去其功能「确认马达在安全位置」,也就是 「sensor断线时,视为危险状态」。 c. 判断:「sensor未感应时为危险状态」、「sensor断线 时为危险状态」,即sensor未感应时为开路,这符合A接 点的定义。
二、 A接点 VS B接点
3. 举例 例一: 各轴的极限Sensor,该选用A or B接点? a. 考虑极限sensor的目的,当sensor感应时,为危险状 态,马达必须立即停止。
b. 再参考选用原则:「断线视为危险状态」,也就是 「sensor断线时马达必须立即停止」。
c. 判断: 由a.b. 「sensor感应时为危险状态」、 「sensor断线时,是危险状态」,可得,sensor感应时 的状态应与断线时的状态相同,即sensor感应时,线路 为开路,这符合B接点的定义。
◎ B接点: 为Normal Close的型式,在Sensor未 感应的状态下,线路为闭合(Close),在Sensor 感应的状态下,线路为开路(Open)。
二、 A接点 VS B接点
2.选用原则: 以上为接点形式的一般定义,选用时需以「失效 也安全」为最高原则,即使线路在某个地方断了, 也不会造成危险,即将断线视为危险状态。请注 意所谓「线路断了」,对讯号接收端来说,即开 路(Open)的状态。 判断方法:sensor断线,传递给接收端(程序or硬 件模块)的讯息为「危险状态」。 (所谓危险状态须依实际使用情形判断,请参考 下面的例子)
二、 A接点 VS B接点
4. 常用sensor分类 A接点: 马达Home sensor、安全位置sensor。 B 接点: 马达极限sensor、Interlock sensor、 组件运转状态输出(例如静电消除棒Power ON状 态、Alarm状态输出点)。
二、 A接点 VS B接点
5.问题: • 正确选用了A、B接点,就一定较安全吗?
三、 NPN V.S. PNP
2.选用注意:输出端(Sensor或I/O界面之Output点位)与接收
端(I/O界面之Input点位)型式需搭配。 • 例一: 马达控制器与极限sensor搭配,极限sensor为输 出端,马达控制器为接收端, 两者需同为NPN型或同为 PNP型。 • 例二: 安全光栅与Muting sensor搭配,Muting sensor 为输出端,安全光栅为接收端, 两者需同为NPN型或同 为PNP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