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与指导教案设计

观察孩子的参与度、手工制作能力以及保护动物的态度
1.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2. 引导孩子观察实验现象3.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
观察孩子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品表现
002
植物的生长
3-6岁
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 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特征3. 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
小花盆、土壤、种子(如豆芽)、浇水壶、记录本
1. 准备花盆和土壤,种植种子2. 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3. 讨论植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生长4. 展示和分享观察结果
1. 提供适合孩子观察的植物2. 鼓励孩子记录自己的发现3. 引导孩子思考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孩子的记录情况、对植物生长的理解以及爱护植物的行为
003
动物的多样性
4-6岁
1. 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2.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 培养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动物图片、动物模型、动物叫声录音、手工材料
1. 展示动物图片和模型,引导孩子认识动物2. 播放动物叫声录音,猜测是哪种动物3. 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模型4. 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保护动物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与指导教案设计
教案编号
活动主题
年龄段
教学目标
活动材料
活动步骤
指导策略
评估与反馈
001
水的循环
3-5岁
1.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2. 观察水的不同状态3. 培养观察力和好奇心
水、冰块、热水壶、透明塑料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彩笔、纸张
1. 展示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2.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3. 用水彩笔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4. 讲述水循环的故事,加深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观察认识教育活动概述1.1 活动目标:了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概念与意义。
掌握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
1.2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定义与特点。
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概念和目标。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2.1 活动目标:理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学会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
2.2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方法的理解。
第三章: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评价3.1 活动目标:掌握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学会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3.2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与方法以及评价方法。
小组合作法:分组合作,进行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评价。
第四章:观察认识教育活动案例分析4.1 活动目标:学会分析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
了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际应用。
4.2 活动内容:分析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
了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际应用。
4.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第五章: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的教师角色与策略5.1 活动目标:理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学会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策略与方法。
5.2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策略与方法。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观察认识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教案2008 ~ 2009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幼儿科学教育授课教师:职称:副教授教学单位:教育学院教研室:2009 年 2 月 20 日注:表中()选项请打“√”。
每门课程只需填写一次本表。
授课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教学难点:教育的涵义课堂讨论与练习1.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你眼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是怎样的?2.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体现建构主义的学习思想?参考资料1、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3、余自强:科学课程论,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版备注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本表。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课提纲【第一讲:】[第一学时]:一、组织教学:1.自我介绍2.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不要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在上课时,把手机关掉◆请假要交假条3.讲授方式◆基于教材,有详有略,有补充◆课堂上会注重交流(抽问、讨论)希望大家积极探讨问题;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愿不愿意动脑筋之分,没有动错脑筋和动对脑筋之分。
◆欢迎同学们随时给我反馈意见4.成绩评定本门课程属于考查科目,主要看同学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讨论等表现,还有完成作业的态度等。
二、讲授新课:绪论[第一学时]:[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你眼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是怎样的?(一)科学的界定“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举例)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1.石头从空中下落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实验与探究]: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现象)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相同)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不同)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辅导教案】第一章绪论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活动目的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认识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2 活动对象幼儿园中班幼儿。
1.3 活动时间40分钟。
1.4 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
1.5 活动准备各种观察对象(如花草、动物等),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纸等。
第二章:活动导入2.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引起他们对观察活动的兴趣。
2.2 幼儿观察让幼儿自由观察周围的环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
2.3 幼儿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三章:观察对象介绍3.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对象,如花草、动物等,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对象的特征和特点。
3.2 幼儿观察让幼儿观察教师提供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对象的细节。
3.3 幼儿记录让幼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引导他们用画笔、彩色纸等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四章:观察技巧训练4.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观察技巧,如观察角度的变化、观察细节的注意等。
4.2 幼儿实践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观察技巧进行观察活动。
4.3 幼儿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5.1 教师引导5.2 幼儿评价让幼儿对自己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六章:观察与表达活动6.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与表达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6.2 幼儿观察让幼儿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详细的观察。
6.3 幼儿表达让幼儿用语言、绘画或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七章:观察与探究活动7.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与探究活动的目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案

2. 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亦科学探究中.按照客观出实认识书物•拙除个人偏见及其他姿索的影札 同时,倾听并尊蕴他人总见,接受他人的∣∣∙M 点,并及时修ιEQYf 观点科学迅求真理、强训实i 正和科学推理。
同石世何力物不断地发展变化,人 们需嬰以怀疑、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科学活动足水无止境地迫求真理的活动。
科学的也础是创新,创新足科学 的生命和灵魂追求科学的道路充淌无数的闲难和挫折.每 项科学成果祁饱伶春科 学家的无限艰卒与不懈追求°因此,坚持足科学家的定贵耕神品质 和学探究离不开科学家Z 间的紧密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社会性 越来越突出3. 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 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爭实是•切科学槪念产6和发展的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半实的呈础卜.运川 基础,是•种客观“在虽观能动性在爭实与信息Z 间建工僦 义的联系,将木质概括成概念科学理论是对模梅和隐誠在能直接观察 科学模型是通过解释和整合佶息形成 到的现象外的现实的解释。
科学理论不会 的.适用「•解释•些特定的口然现彖。
成为科学爭实,始终保持其暂时性科学模羽有助丁•将理论特征概念化科学理论科学模型(1)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探索的过程(2) 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3. 科学是世界观(三)科学的内涵1. 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科学探究过程的四大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发现H 然界中各种未知的啦物和现 釦从而提出问题假设源于提出的问题•是对问题的•种简洁陈 述,试图解秤•种模式或侦测•种结呆实验求证实验足对假设的 种验证•通过实验,假设 有可能被证实,也冇可能被推翻得岀结论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宰础匕总结发 现并得出结论观察提问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意义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1) 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疗,有利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 质的早期培养奠宦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2. 开发学前儿童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前儿童理解自然界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教学准备:1. 针对学前儿童的科学教材或教具。
2. 安全实验器材和防护措施。
3. 图书、图片、视频或其他媒体资源。
教学流程:第一课:引入科学世界1. 导入:以孩子们熟悉的周围事物为例,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某些事物会有特定的属性。
2. 展示:利用图片或物品,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
第二课:观察与描述1. 导入:以一幅图片或一个物品为例,提醒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外部特征。
2. 实践:在教室或户外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 讨论:回到教室,与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特征,并展示学生的描述成果。
第三课:实验探究1. 导入:介绍实验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告诉学生他们将成为小科学家进行实验。
2. 实践:选择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和油的混合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3. 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解释现象。
4. 总结: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第四课:自然规律1. 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2. 演示:展示一些有关重力、浮力或磁力等自然规律的示范实验。
3. 探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己探索并展示这些自然规律。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探索成果,引导他们发现并总结出自然规律的共同特征。
第五课:保护环境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的小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操作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一、活动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之实验操作教育活动二、活动目标:1. 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儿童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儿童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4. 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儿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2. 活动难点:让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四、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实验仪器等)、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日常用品等)、实验指导书。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安全的实验操作环境。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理论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儿童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让儿童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学会使用实验器材。
4. 儿童实验操作: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5. 观察与思考:儿童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 实验总结与交流:教师引导儿童总结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7. 活动拓展:教师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或实验项目,让儿童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
六、活动评价:1. 观察儿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验技能掌握程度。
2. 评估儿童在观察与思考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考察儿童在实验总结与交流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态度。
4. 收集儿童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的效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建议:1. 在活动设计中,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儿童的兴趣。
2. 实验操作步骤要清晰,确保儿童能够理解和跟随。
3. 鼓励儿童在实验中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4. 教师应随时关注儿童的安全,确保实验材料和器材的使用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授课专业:2012级学前教育一、二班
任课教师:肖玲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上课时数:2课时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
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一、科学
(一)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二)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三)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二、科学教育
三、学前儿童科学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1.启蒙性
2.全面性
3.生活化
4.探究性
5.合作性
6.多样性
六、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3-4岁
A、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B、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C、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D、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2.4-5岁
A、好奇好问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联系
C、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公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3.5-6岁
A、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隐蔽的因果联系
C、能初步的根据食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
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
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解读上课时数:2课时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
教学目的:1.了解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教学内容:一、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依据(一)身心发展规律
(二)学科教育目标
(三)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四)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一)纵向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日目标
(二)横向目标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1.科学情感态度内容
2.科学方法的内容
3.科学知识的内容
教学反思:。
上课时数:2课时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
教学目的: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原则。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
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一)观察认识动、植物
(二)探索自然现象
(三)操作各种材料
(四)体验科学技术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五)掌握科学方法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原则
(一)科学性和启蒙性
(二)系统性和整体性
(三)广泛性和代表性
(四)地域性和季节性
(五)时代性和民族性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
1.以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为主导,进行分科教学
2.以主题活动课程模式为主线,选择科学教育内容
3.已季节为主线,选编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第四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上课时数:1课时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
教学目的: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方法。
2.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科学小实验
3.劳动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方法
1.玩中学
2.做中学
3.想中学
4.试中学
5.用中学教学反思:
上课时数:1课时
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
教学目的: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方法。
2.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一、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
1.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
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
3.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二、渗透性科学教育活动
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2.其他领域教育活动
3.游戏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