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授课专业:2012级学前教育一、二班任课教师:肖玲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上课时数:2课时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一、科学(一)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二)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三)科学是一种世界观二、科学教育三、学前儿童科学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2.全面性3.生活化4.探究性5.合作性6.多样性六、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3-4岁A、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B、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C、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D、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2.4-5岁A、好奇好问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联系C、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公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3.5-6岁A、有积极的求知欲望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隐蔽的因果联系C、能初步的根据食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解读上课时数:2课时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其他教学目的:1.了解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教学内容:一、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依据(一)身心发展规律(二)学科教育目标(三)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四)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结构(一)纵向目标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日目标(二)横向目标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内容1.科学情感态度内容2.科学方法的内容3.科学知识的内容教学反思:。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说明1、本大纲适用于于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2、本课程是一门以教学理论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结合实践来研究教学实践过程的学科。
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科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使学生能够引导和帮助儿童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科学教育实践。
从而也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
3、教学方法和手段(1)本课程教学就是理论和实践性都比较弱的学科,在教学中主要实行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演练、探讨、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参观等多种方法展开教学。
使学生掏出自己的活动设计方案展开活动课堂教学和活动指导。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则需要学生扩散思维独立进行。
以活动的方式将教学的内容充分展开、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其任务主要就是通过自学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掌控有关的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目的、环境创设、材料的挑选、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并使学生能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非政府中充分发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理解本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2、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现状。
3、认知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目标、内容、和基本意义。
4、掌控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教学内容。
(二)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去分析和化解幼儿园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学前科学教育的知识合理的设计、事实和评价幼儿园活动3、培养学生搜集相关信息,整理材料的能力和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育学生具备较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与学识。
2、培育学生对于其教学对象幼儿教育儿童的爱好。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帮助学前儿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索和理解科学、自然的原理和现象。
在学前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持续介绍和示范科学概念的表达和操作,激发学习者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创造性活动,并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的科学过程。
主要内容:
1、观察和分析:观察、分析对象,学习对象的基本特征。
2、实验:通过实践实验,熟悉和了解实验流程,增强实验的信心和能力。
3、探索:通过探索和体验,让孩子们运用观察、分析和实践来认识、分析事物,操作认识和分析这些物体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数学:让孩子们尝试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理解科学概念,学习加强计算能力,熟悉数理关系,某些科学知识可以以数学形式表达出来。
5、比较:孩子们可以比较不同对象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并运用比较手段分析和思考,熟练掌握科学概念和技能。
6、回顾:在科学教育中,也应定期回顾,让学生复习和熟悉已学习的内容,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 1 -。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AAAS颁布的《2061》计划中, 提出的科学态度
好奇心 尊重实证 批判地思考 灵活性 对变化世界的敏感
科学素质
在教育部颁发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
准中,对科学素质所作的定义是: 科学素质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 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 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
1、智力的本质 2、认知结构及其获得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 智力的本质
智力是有机体适应周围环境的基本生命机能 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或行为。 智力的发展是认知失衡引起有机体主动建立
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结果。
认知失衡即儿童已有的认知模式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 态,它会促使儿童进行心理调适,借以解决内部心理与 外部环境之间的失衡状态,以重新恢复认知平衡。 认知平衡即已有的认知模式与环境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和 谐的关系。
三种认知结构的图式
名称 动作图 式(感 知运动 图式) 概念理解 动作图式是较早出现的一种 组织化的行为模式,儿童通 过它,对外部客体或内部经 验进行表征或做出反应。 特征表现 对事物和事 件得理解仅 局限于可以 通过外显行 为进行表征 的方面 举例 皮球就是滚来滚 去或能蹦蹦跳跳 的东西,而不是 一个有正规名称 的圆形玩具。 杰奎琳的事后学 会动作故事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婴儿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青少年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的主要特征
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2.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 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 时,不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丁金霞2012-02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科学与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历史沿革第一节科学与科学教育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一、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涵义科学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一、什么是科学1.广义:泛指一切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1.狭义:仅指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与人文科学相对科学的涵义----汉语词典: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现代汉语词典:①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②合乎科学的一、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涵义----汉语词典: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现代汉语词典:①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②合乎科学的对“科学”一词还可以从静态、动态的角度去理解。
从静态的角度看,“科学”即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动态的角度看,“科学”即指人们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科学的涵义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相当于“格致之学”。
《礼记·大学》上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所谓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
对科学还有一种更广义的理解就是把科学看做是一种对待事物的基本态度与方法,与迷信、盲从相对立,即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2、科学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研究对象:自然界、自然现象研究方法:逻辑方法和经验方法社会价值:关于自然的真理性认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改造和利用自然,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研究方法:在一定的定量分析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定性分析社会价值:探求社会运动规律、改造社会现实善和构建和谐合理的社会,是调节社会运行、提供决策咨询、协调社会关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人文科学研究对象:人自身,人类精神、文化、价值、观念问题研究方法:联想、反思、感悟、直觉、情感渗透、价值分析社会价值:通过认识人自身,为人类构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构筑一个精神家园,使心灵和生命有所归依3.树立全面、正确的科学观科学包括观察与经验,但并不停留于观察与经验,更重在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探求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与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第1章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一、目标的重要性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是教师实施 科学教育的方向 1.根据预定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2.围绕目标营造环境气氛 3.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内容 4.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方法
(二)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
二、制定目标的依据
(一)制定目标的社会依据 1.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2.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3.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通过教育使儿童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或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以及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 (4)发展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一方面 的具体目标:培养儿童在科学活动中的 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独立性和创 造性,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奠定基础。
(二)方法技能方面
方法技能方பைடு நூலகம்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学
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 和技能,(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
实验、表达和交流信息,以及操作、解
• 3.科学情感和态度目标
• (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 虚心、细心、耐心、信心、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案例 目标分析 有趣的转动 --------中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
2.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发展幼儿的观察
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 和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
1.观察(P5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一章.概述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2,科学的四个内涵、本质①科学是知识的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②科学是过程③科学是世界观④科学的本质是探究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第二章理论基础1,建构学习理论P11(了解)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①目标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的第一要素和前提;②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③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④制定计划,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选择内容和方法,设计活动,指导探索过程,评价活动效果都与目标紧密相连。
2,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①幼儿教育的总目标P22;②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③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年龄特点,个体差异);④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特征——内容的广泛性,知识的严密性,方法的科学性)。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P28(五个目标)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①以时间为单元(月计划、周计划);②以主题活动为单元(以季节、自然科学现象、人的活动等建构主题)。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P35①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的主要精神;②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③适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④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判断属于哪个范围)2,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6-373,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7-39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理解、运用)⑴科学性和启蒙性原则——跟本准则、首要要求含义:首先,符合科学的原理,尊重客观事实;其次,要符合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使幼儿通过努力能够接受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案

2. 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亦科学探究中.按照客观出实认识书物•拙除个人偏见及其他姿索的影札 同时,倾听并尊蕴他人总见,接受他人的∣∣∙M 点,并及时修ιEQYf 观点科学迅求真理、强训实i 正和科学推理。
同石世何力物不断地发展变化,人 们需嬰以怀疑、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科学活动足水无止境地迫求真理的活动。
科学的也础是创新,创新足科学 的生命和灵魂追求科学的道路充淌无数的闲难和挫折.每 项科学成果祁饱伶春科 学家的无限艰卒与不懈追求°因此,坚持足科学家的定贵耕神品质 和学探究离不开科学家Z 间的紧密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社会性 越来越突出3. 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 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爭实是•切科学槪念产6和发展的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半实的呈础卜.运川 基础,是•种客观“在虽观能动性在爭实与信息Z 间建工僦 义的联系,将木质概括成概念科学理论是对模梅和隐誠在能直接观察 科学模型是通过解释和整合佶息形成 到的现象外的现实的解释。
科学理论不会 的.适用「•解释•些特定的口然现彖。
成为科学爭实,始终保持其暂时性科学模羽有助丁•将理论特征概念化科学理论科学模型(1)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探索的过程(2) 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3. 科学是世界观(三)科学的内涵1. 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科学探究过程的四大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发现H 然界中各种未知的啦物和现 釦从而提出问题假设源于提出的问题•是对问题的•种简洁陈 述,试图解秤•种模式或侦测•种结呆实验求证实验足对假设的 种验证•通过实验,假设 有可能被证实,也冇可能被推翻得岀结论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宰础匕总结发 现并得出结论观察提问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意义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1) 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疗,有利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 质的早期培养奠宦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你认为儿童 有科学吗?
如果儿童有科学,那么儿童的科 学又是什么样子呢?
一、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 学知识
(1)幼儿通过直接经验认识事物 (2)幼儿所获得的认识大多也是经验层次的
二、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 程
(1)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 识在不断地改变;
例二:某三岁幼儿和爸爸在海边散步的 时候,海上开始起风了。阵阵海风将沿 岸很多渔船上的旗帜都刮得呼呼作响。 这时,幼儿大声地说:“有风!”爸爸 见幼儿已经注意到这一自然现象,就趁
势问道:“这么大的风,是哪里来的 呢?”幼儿回答道:“是红旗扇的。” 爸爸说:“红旗怎么会扇出这么大的风 呢?”幼儿这时便又强调:“就是红旗 扇的!”边说还边用小手模仿红旗扇动
的动作。
例三:
某五岁女孩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讲:“我知 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了。”妈妈很奇 怪,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而幼儿的解释 则更令她奇怪:“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 人,拿手电筒对我们一会开,一会关,我们 在地球上看,就好像星星在眨眼睛。”这位 妈妈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的解释,只得对她 说:“你想的真好,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原因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
2、教育内容具有兴趣性和生成性 *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 。
*教育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 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三)过程的探索性——教育过程要引导幼儿主 动探究
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应包括以下必要环节和 要素:
1、使幼儿产生疑问和疑惑
的因果关系(花不浇水就会死,鸟有 翅膀才能飞;树摇-刮风,车动-活的 东西)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能和 情景进行概括分类(根据形状、颜色 分类,把太阳和公鸡放一组,把玉米 香蕉、小麦归为一类)
二)各个年龄段儿童学习科学特 点
3、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怎么样?怎么做?拆玩具)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藏的因果关系
2.技术是联系科学和社会的中介
STS(科学、技术和社会)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 是什么?
Q: 一、儿童是否能学科学,能否理
解真正的科学?
二、儿童是否应该像成人一样理 解科学,应该获得和成人一样的 科学?
例一: 某中班幼儿在科学发现室中探索一个
简易的指南针,教师在这个指南针的底 座的四个方向分别贴上四个小动物的图 画,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幼儿第一次轻 轻转动这根针,发现针尖指向小猫时, 对自己说:“我抓到小猫咪,我就装作 小猫。”可是当他一次次的重复转,发 现针尖总是指着小猫,便自言自语说: “怎么又是小猫?”有一次他试图让它指 向别的小动物,便用手按住针尖,可是 一松手,针尖仍然转向小猫,于是他开 始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都没有找到 答案,事后老师问他有什么发现,他说: “我发现他转不到好多东西,只能转到 小猫,他喜欢小猫。”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 追着蜻蜓飞舞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 采了一朵小花
嘿嘿哟 嘿嘿哟 太阳下山后终于回到家
妈妈 爷爷说现在四点半
2、孩子们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
下雨之后,我们越是不让幼儿去踩水坑, 告诫幼儿水会溅到身上,打湿鞋子,幼 儿却偏偏避开干地往水坑里走,一试高 低!
皮亚杰把人生的第一阶段称为“感知动 作阶段”。孩子自出生之时起,从把各 种东西放入嘴里就开始了运用各种感觉 器官与肢体对周围环境的探索。
怎么学?
理论 实践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 问题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第三节.儿童是怎样学习科学的? 第四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特点与价
值是什么?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知识,
广义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这三个领域的哲学 和数学。
狭义的科学是揭示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即自 然科 学。
科学是过程,
项目、课题——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实验)— —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提出新的假说
科学是世界观
对于科学即知识、科学即过程 两种观点的争论,又有许多学者从 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提出:
科学既是知识也是过程,而且 也是一种价值或态度,包括对世界 的好奇心、相信世界可以被认知、 实事求是、创新性、合作等。
科学的内涵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科学知识 科学过程与方法 科学态度和价值
二、技术是什么?
1.技术既区别于科学,又和科学紧密联系
科学
技术
以认识自然为目的
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 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
问题
问题
获得新发现
获得新发明
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 从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
如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教师:太阳会不会掉下来?
幼儿:太阳不会掉下来,因为如果它掉下来,我们 就会死了。
教师:为什么有春夏秋冬?
幼儿:这是为了让咱们换个天气,因为太冷了,就 把人给冻死了,太热了就把农村的地干死了。
教师: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
幼儿:白天得起来上幼儿园、上班,晚上得睡觉。 (有的说:因为只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它不能 光照一个地方,还得去照别的地方。)
(圆球-斜面-滚动) 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家禽-家
畜)
第四节、幼儿园科学 教育
Q: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什么?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特点什么?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价值是什么? 四、怎样学习幼儿园科学教育?
一、什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 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学 习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好 奇心,并享受到自己的成功,得到愉悦的情 绪体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对大自 然的关注和热爱。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
3、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作用的结 果、事实调节幼儿的认识,验证幼儿的解释是否
适宜。
总之,科学教育的过程必须成为幼儿的探索性 过程,成为幼儿猜想、尝试和发现的过程。
四)结果的经验性——教育结果使幼儿获得广 泛的科学经验
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 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主要是 引导幼儿经过探究活动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谌铜平 2466986770@
为什么学?
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 1.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2.会给儿童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3.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并促 进其早期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现行科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矛盾
学什么?
课程 目标、内容、方法、活动的设计、评价
幼儿在认知发展上的这些局限性, 就决定了他们能理解的科学知识,具 有一定程度的非科学性,决定了他们 不能像中小学生那样学习真正的科学 概念,而只能获得一些有关周围世界 的浅显知识经验
二)各年龄段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1、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指鹿为马:“把绿 草绿叶叫做绿花”、“把树干叫做木头” 、小白兔)
——参考文章:《对儿童科学教育的批判与重建》, 《学前教育》2001年第7期,刘晓东。
4、幼儿的探究方式具有试误性
2 岁的小孩寻找地板有水的原因
先在玩积木,妈妈给他奶瓶喝水,他不自 觉地把奶瓶倒了过来,水流到地板上, 无意中他碰到了地板上的水,他觉得很 奇怪(发现问题),看看自己的手,看 看奶瓶,把奶瓶放在地板上滚来滚去, 有几滴水掉出来了,他用手继续玩水, 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并发出开心的笑声, (实验—测试他的想法)他喝了一口水 后,故意把奶瓶倒过来,用力往地板上 按,水流出越来越多,他也更开心了, 直至妈妈制止。(下结论)
望 ②儿童最关心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
题,而这些问题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2.儿童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3.儿童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4.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1、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①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杜威: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儿的本能冲 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倾向(皮球滚下来,它不 乖)
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其注意往往比较容 易集中在具有鲜艳色彩、会发出悦耳声音、能动的, 他感到喜欢的事物上)
二)各个年龄段儿童学习科学特 点
2、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好奇好问(为什么鸟会飞?)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
泛灵论:儿童早期不能很好地区分主体和客体,将主 体的思想和意愿附着于客体身上,赋予万物以灵性,相信 自然界的事物像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意识、意图和情感 的。
“儿童的科学”带有主观性和泛灵论的色彩,这既是 它的不成熟之处,也是其独特之处。因为正由于这种主观 性和泛灵论,而使“儿童的科学”赋予了诗意和想像的性 质。
对象 儿童的科学及其特点
《纲要》中科学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 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 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家们,由于他们急切的好奇心,在他人眼中,常 常觉得很孩子气”
②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
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天空为什么会是蓝的? 小草为什么会是绿的? 为什么会下雨? 为什么月亮会住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