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二次形考任务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二次形考任务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讲解法答案:D2. 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C. 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D.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答案:A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原则?A. 生活化B. 游戏化C. 系统化D. 个性化答案:D4.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A. 指导者B. 协助者C. 评价者D. 组织者答案:A5.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A. 生物科学B. 地球与环境科学C. 逻辑数学D. 艺术鉴赏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讨论法2. 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好奇心、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创新能力3. 幼儿科学教育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活化、游戏化、直观性、实践性4.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物理科学、逻辑数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答案: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科学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观察、探索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幼儿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请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原则。
答案:幼儿科学教育的原则包括生活化、游戏化、直观性和实践性。
生活化原则要求将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游戏化原则要求将科学教育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幼儿直观地感知科学现象;实践性原则要求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考任务二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考任务二答案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以下哪一项不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A.科学知识B.科学方法C.科学思维D.科学技能正确答案是:科学技能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态度三个方面,不包括科学思想。
2.美国学者乔•米勒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科学素养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
其定义的科学素养概念的三个维度包括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科学本质)的理解、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不包括对科学发明的理解。
3.“兴趣、好奇、好问”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科学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4.“预测与推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科学方法与能力方面的目标。
5.“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是 3.4岁年龄阶段的科学探究目标。
6.“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属于5.6岁年龄阶段的科学探究目标。
7.“引导学前儿童在操作、探究中发现并理解三脚架稳定的特性”,该活动目标表述是从教师的角度。
8.在《纲要》和《指南》中多处强调“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季节变化和常见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和影响''等,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具有生活性的特点。
9.大班科学活动《地下的秘密王国》的目标表述为观看森林冬景图,说说都看到了哪些动物,存在混淆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的问题。
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其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是核心要素,而科学技能不是。
正确答案是: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同时,还要培养学前儿童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目标旨在为学前儿童打下研究科学的基础,促进其终身研究和发展。
正确答案是:从历史发展来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价值取向逐渐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前儿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一、判断题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就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与设备等内容。
(√)2、技术就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与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
(√)3、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就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4、科学教育就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与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就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5、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就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就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与方向,就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与相对的独立性。
(╳)9、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0、中班的植物教育目标就是: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从根、茎、叶、花、果中某些部分的外形特征,比较其明显的不同点。
(╳)11、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与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考任务答案(二)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考任务答案(二)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A. 启蒙性原则B. 生活化原则C. 游戏化原则D. 个性化原则答案:D2. 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引入概念?A. 当幼儿对某个现象产生好奇时B. 当幼儿能够自主探索时C. 当幼儿需要解决问题时D. 当幼儿表现出认知冲突时答案:D3. 以下哪个教学方法不适合幼儿科学教育?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讲解法D. 竞争法答案:D4. 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索时,最适宜的情感状态是?A. 紧张B. 兴奋C. 好奇D. 焦虑答案:C5. 以下哪个评价方法不适合幼儿科学教育?A. 过程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C. 定性评价D. 同伴评价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生活化原则。
答案:生活化原则是指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当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科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探索科学。
2. 请简述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答案: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提出问题、制定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步骤,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的方法。
3. 请简述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情感目标。
答案: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探究欲望和自信心等。
通过科学教育,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案例分析题(共45分)阅读以下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案例:某幼儿园大班进行了一次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教育活动。
教师首先带领幼儿观察了不同种类的植物,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了各种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笔记本、画笔等,以便幼儿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1. 请分析此次科学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及其优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一、判断题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
(√)3、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4、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5、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9、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0、中班的植物教育目标是: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从根、茎、叶、花、果中某些部分的外形特征,比较其明显的不同点。
2020年春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线作业一标准答案

B.都有固定的场所
C.都是儿童主动地选择材料
D.都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
正确答案:A
3.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
A.乌龟、金鱼、娇凤、蝌蚪
B.乌龟、金鱼、蝌蚪、蚕
C.蛇、金鱼、泥鳅、蝌蚪
D.乌龟、甲鱼、娇凤、蚕
正确答案:B
4.关于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D.通过游戏体现问题、任务或目的
正确答案:A
20.学前儿童正规性科学活动
A.与其他类型完全不同的活动
B.是儿童自己主动的学习活动
C.儿童可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科学活动
D.可自选活动时间
正确答案:B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幼儿表达技能的目标主要包括:
D.自然测量法
正确答案:A
10.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幼儿学科学的物质前提是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
A.普通测量
B.观察测量
C.正式量具测量
D.非正式量具测量
正确答案:B
C.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
D.支持幼儿亲身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
正确答案:ABCD
3.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是:
A.科学性
B.广泛性
C.时代性
D.启蒙性
正确答案:AD
4.在教育实践中,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启蒙性应体现在:
A.选择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
A.能充分顾及儿童在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福师20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_

(单选题)1: 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
A: 观察核对
B: 行为核对
C: 观察评价
D: 行为评价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维持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动力是()。
A: 充足的物质材料
B: 自然环境
C: 心理环境
D: 良好的心理环境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3: 学前儿童正规性科学活动
A: 与其他类型完全不同的活动
B: 是儿童自己主动的学习活动
C: 儿童可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科学活动
D: 可自选活动时间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的要素的是()。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环境
C: 心理环境
D: 物质材料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科学游戏旨在
A: 重复游戏中所伴随的科学现象
B: 探索科学现象之间的关系或解决问题
C: 获得新发现,掌握新知识
D: 通过游戏体现问题、任务或目的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
A: 挑选分类
B: 二元分类
C: 感知分类
D: 多元分类
正确答案: B。
___《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

___《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C:阿拉伯数学家___D:英国物理学家___正确答案: D1.有一个孩子,他认识了猫。
有一次去了动物园后,他看到和猫体型相似的动物都称之为“猫”,这表明他对“猫”的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
2.探索活动的结果既是一次探索活动的结束,又是新的探索活动的开始。
3.儿童科学实验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基于儿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设备和条件简单,可就近取材,实验操作技术简单,要求不高。
4.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仍然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不属于其特点。
5.创造精神是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之一。
6.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
7.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活动过程中随机性最强,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
8.探索过程是幼儿学科学的核心要素。
9.实验法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
10.在儿童学科学的环境要素中,心理环境是一种看不见的要素。
11.科学游戏旨在重复游戏中所伴随的科学现象。
12.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
有一个儿童,他学会了认识猫。
有一次去了动物园后,他将所有体型类似于猫的动物都称为猫。
这表明他在头脑中形成了初级的科学概念。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所实现的教育价值并不是单方面的,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科学知识的研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利用谜语、儿歌、故事等导入活动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研究和探索的事物上,从而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在研究科学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和实践操作,可以提高他们的再造创造水平,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能按照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进行分类是5-6岁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这可以培养幼儿的分类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它们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生活服务胜劳动;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
动植物标本的制作。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
《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设计技术,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
思考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技术,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
①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
②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
③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
④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
①、感官游戏②、图片游戏③、语言游戏④、操作游戏⑤、角色游戏⑥、音乐游戏、⑦、情景性游戏⑧、活动性游戏⑨、电脑游戏(任选四种)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新颖有趣②操作方式简便易懂③结构简单且可探索④种类和数量充足
二、解释名词:
1、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
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及科学的工具或仪器设备
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使幼儿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
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
教师应该支持幼儿亲身经历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应:注重幼儿"
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
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概念是指幼儿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
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儿童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
上的科学概念,而只能称为“前科学概念”,即幼儿在感知和经验的表象基础上,对
同类事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
它既区别于具体
的经验,也区别于真正的抽象概念。
5.讲述法――是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幼儿描绘事物的外部特征,解释事物之间、现象之间以及事物与现象之
间的依存、因果关系,叙述事物与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原因的一种教学方法。
6、项目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围绕生活中某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的过程。
它和综合主题活动最大的区别就在
于它的生成性。
即活动计划和活动目标都不是由教师单方面事先设计好的,而是教师与幼儿共同
发展、共同建构、透过形成性的评佑逐步发展起来的。
7、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
效果进行观察、记录、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是是实现幼儿科学
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实施补救教育和个别教育的依据,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①幼儿科学教育可以满足幼儿渴望了解周围世界的需要
②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思维的“实验室”
③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知识基础
④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
⑤幼儿科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⑥幼儿科学教育会给幼儿的一生带来深刻影响
⑦幼儿科学教育还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2、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①帮助儿童获得周围世界的科学经验。
②帮助儿童获得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
③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④激发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及学科学的兴趣;关心爱护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3、简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
①、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②、面向全体幼儿,立足幼儿发展
③、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
④、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加强STS教育
⑤、广泛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4、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①幼儿科学教育可以满足幼儿渴望了解周围世界的需要
②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思维的“实验室”
③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知识基础
④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
⑤幼儿科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⑥幼儿科学教育会给幼儿的一生带来深刻影响
⑦幼儿科学教育还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5、科学发现室对于幼儿学科学有何作用?
①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较大、材料丰富,幼儿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
②科学发现室提供的材料不按年龄阶段加以区分,更适于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保证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水平
上进行探索。
③科学发现室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
④科学发现室能充分展现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使幼儿在过程中得到满足。
6、简述在科学教育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①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②提问要有意图。
③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④要启发儿童的思考。
⑤要及时总结和复述。
⑥教师要注意倾听。
⑦认可儿童的全部答案。
⑧分析错误答案给予及时反馈。
7、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①幼儿科学教育可以满足幼儿渴望了解周围世界的需要
②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思维的“实验室”
③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知识基础
④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
⑤幼儿科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⑥幼儿科学教育会给幼儿的一生带来深刻影响
⑦幼儿科学教育还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8、简述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及组织领导
①探索活动常由偶然的情景引起,教师无法事先估计。
②探索的内容广泛,常常是就地取材。
③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定,随机性强。
④活动的过程多样、多变,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⑤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组织指导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要做到:
①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和了解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②对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给予热情支持
③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适当的引导与指导
四、论述题:
1.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①、将教师指导寓于幼儿自主的学习之中
②、将科学学习寓于过程性的探究之中
③、要形成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
④、教师要提供能引发幼儿探究并物化教育目标的材料
⑤、教师要支持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来进行猜想、解释、尝试解决问题
⑥、教师提问的策略
⑦、帮助幼儿依据事实得出结论并与事先的猜想进行比较形成解释
⑧、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获得的信息
2.试述观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点。
1、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2、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3、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4、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即要使幼儿的各种感官都参与观察活动)。
5、要教给幼儿具体的观察方法
6、引导幼儿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摆弄,将观察和操作相结合,以全面地观察事物并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
要尽可能地让幼儿有自己动手和操作的机会。
7、要鼓励幼儿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即在观察中要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8、在观察中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9、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
10、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