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doc 11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产业协同和公众参与等对策。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策支持可以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产业协同可以整体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公众参与可以增强社会共识。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保护最佳化,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对本文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问题、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产业协同、公众参与、总结、展望、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循环经济、农业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量的增加,农业废弃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研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此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探讨当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情况,包括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存在的瓶颈和问题等方面,为后续的分析和对策提供依据。
分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资源利用率低、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政策支持不足等,旨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国商品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基础设施和投资 :年产 10万 t的有机肥厂占地面积 约需 2万 m2 (包括车间 、仓库 、办公 、住宿等 ), 工人需求 15 ~ 20人 ,购买生产设备和简易厂房建设需要投资 70 ~ 100万元 , 流动资金需要投资 50万元 。 2. 4 商品有机肥的销售现状 2. 4. 1 肥料价格 根据有机肥产品的原料类型及养分
摘 要 :阐述了我国发展商品有机肥的重要意义 , 系统地调查研究了我国商品有机肥的发展现状 , 包括有机肥的种类 、生 产 、销售和使用以及市场需求分析 、存在问题等 ;分析了商品有 机肥的发展趋势 、产品的适宜标准 , 并针对存在的 问题提出了 解决途径及加快发展商品有机肥的几点建议 。
关键词 :商品有机肥 ;现状 ;趋势 ;调研 中图分类号 :S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581(2007)04 - 0049 - 04
一端进入 , 出来时变为发酵好的有机肥 ,直接进入干燥设
2. 2 商品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商品有机肥的一般生产 备脱水 , 成为有机肥产品 。 该生产工艺充分利用光能 、发
过程包括 :粉 碎 、搅拌 、发酵 、除臭 、脱 水 、粉碎 、造粒 、干 酵热 ,设备简单 ,运转成本低 。 其主要设备有翻抛机 、温
4期 刘秀梅等 :我国商品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51
含量的不同 , 有机肥出厂价格有较大变幅 ,纯粹的商品有 机肥每吨在 400 ~ 800元之间 ,有机无机肥出厂价格每吨 在 550 ~ 1000元之间 。 2. 4. 2 销售区域和对象作物 目前 , 内蒙 古 、辽宁 、吉 林 、河北 、山东 、江苏 、福建 、浙江 、广东等省份使用商品有 机肥较多 , 大量应用在果树 、蔬菜 、茶树 、烤烟 、花卉等经 济作物上 , 用量为 2. 25 ~ 3. 75 t /hm2 ;大田作物小麦 、玉 米 、棉花 、水稻 、油菜用量次之 ,约为 1. 5 ~ 3 t /hm2 。 2. 4. 3 营销手段 首先应集中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肥料 学专家和植物营养学专家的力量 , 开发出环保高效优质 的有机肥产品 ,确保品牌产品的质量 , 奠定坚实的企业生 产基础 ;再邀请数位有经验的营销人员 , 开展产品的宣 传 ,打造 “绿色农业专用肥料 ”品牌 ,适应市场的需要 ;在 建设营销网络时 , 应重点联系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经济 作物产业化基地 , 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 增加大额订 单 ;重点针对大量需要有机肥的区域如种植经济作物和 蔬菜瓜果地区和土壤贫瘠 、养分匮乏地区 , 进行试验示 范 ,充分体现产品的优势 ;向种植业农户宣传有机肥料知 识 ,培训种植大户专业知识 。 初期销售范围在以生产地 为中心 的 500km 半径以内 , 伴随着物流 配送体系的完 善 ,逐渐将销售范围扩大到 800 ~ 1000km 半径内 ,对于精 品有机肥 、专用有机肥还可以争取开拓国际市场 。 2. 6 商品有机肥的使用情况 根据农业部农技推广中 心的数据 ,中国有机肥施用量占肥料总投入量的比例 , 从 1 94 9年的 9 9. 9 %到 19 9 0年 的 3 7. 4 % , 20 0 0年降 至 30. 6%, 2003 年降至 25%。 有机 、无机配合是我国农田 施肥的方向与原则 。中国适宜的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 是 :一 般田 50%比 50%, 高产 田 40%比 60%, 低产 田 60%比 40%。 2. 7 经济效益分析 施用商品有机肥的农产品口感 、色 泽好 , 营养 丰富 , 与普通农产 品相比 , 价格高出 10%以 上 ,在一般高产水平条件下 , 粮食作物收入可增加 900 ~ 1200元 /hm 2 , 经济作物收 入可增加 900 ~ 2250元 /hm 2 ; 还可以提高化肥的养分利用率 2% ~ 10%不等 , 并可适 当减少化肥施用量 ;另外 ,商品有机肥的生产可以使农业 废弃物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 , 使畜禽粪便和秸秆变废 为宝成为有价值的产品 。 总之 , 发展商品有机肥可减轻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

第16卷第6期 南方农业2022年3月Vol.16 No.6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Mar. 2022212卢韵凝.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6):212-214.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卢韵凝(金昌市金川区农业农村局,甘肃金昌 737100)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发展的发展明显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因此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基于此,分析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和利用现状,提出了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包括强化利用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研发利用、提升产业化水平及创建农业废弃物运输体系等。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ki.1673-890x.2022.06.069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农业废弃物也不断增加,据相关调查,我国是产生农业废弃物最多的国家,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根茎及植株等)、牲畜的粪便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活垃圾等。
这些农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也使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不同的农业废弃物会产生不同的污染,具体表现为焚烧秸秆产生空气污染、农药残留造成土壤污染、粪便引发水源污染等。
因此,要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尽量减轻污染问题。
当前,通过新技术的加工处理,农业废弃物也可以当作洁净能源使用,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捷,如利用秸秆代替饲料、利用沼气发电、利用动物粪便代替化学肥料等[1]。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不仅有利于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还有利于消除废弃物的直接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 主要利用途径1.1 饲料化利用农业废弃物经过技术处理后可以当作畜禽饲料,可分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纤维饲料。
我国新型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学术报告)新

1 研究背景
1.6 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更需要研发新型肥料
▪ 四川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匮乏的农业大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7亩。 ▪ 耕地资源质量较低,中产田占70.6%,低产田占17.4%,高产田仅占12%左右。 ▪ 农耕地土壤肥力持续降低,50%耕地少氮、58%耕地缺磷、73%耕地缺钾、77
2 我国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
2.2 生物肥料
根瘤菌肥料依然是最重要的品种。 根瘤菌肥料依然是最重要的品种。 最近20多年里发展较快 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溶磷、 多年里发展较快, 最近 多年里发展较快,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溶磷、 解钾等微生物肥料新产品不断问世。 解钾等微生物肥料新产品不断问世。 PGPR的促生防病研究成为近 年研究热点。 的促生防病研究成为近10年研究热点 的促生防病研究成为近 年研究热点。 新型秸秆腐熟菌剂、 新型秸秆腐熟菌剂、土壤与环境污染修复菌剂等的研 发也发展很快。 发也发展很快。
▪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自主 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
▪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节本降耗 良种培育 新型肥
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1 研究背景
1.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农业更迫切需求
▪ “十二五”发展规划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2 我国新型肥料的研究现状
2.1 缓/控释肥料 控释肥料
缓/控释肥,指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缓慢释 控释肥, 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 放,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 按照设定的缓释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 按照设定的缓释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其突 出特点是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机结合, 出特点是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机结合,从 而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 而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精)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刘振东1,李贵春2,杨晓梅1,尹昌斌1*(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论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特点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思路及其政策建议。
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手,推进生物基质产业化对于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质化;循环利用理论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26-13068-03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Ways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in ChinaLIU Zhen-dong et 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AAS ,Beijing ,100081Abstract The paper firslty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and its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China ,and then analyzed the re-source potential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and the constraints and technical bottlenecks in the proces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According 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oals ,the concepts and suggestion were proposed on the recycling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Starting from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the biological matrix industrialization was promoted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resourceshortages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sidues ;Resourceutilization ;Matrix ;Recycling theory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11-B 。
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农业资源利用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
我国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紧迫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意识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很多资源浪费现象,例如农田肥力逐渐下降、农药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其次,农业生产中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传统种植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再者,农业政策支持不足,缺乏对农业发展的有效引导和支持,使得农业资源利用面临一定的困难。
最后,农业产业结构亟需调整,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较为落后,农产品质量不高、附加值不足,使得农业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资源利用问题十分突出,亟需制定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2. 正文2.1 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的现象。
其次,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创新动力,导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再者,政府在农业领域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制约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此外,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差异化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限制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面对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一些积极变化和发展动态。
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1、奶牛养殖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例逐渐提高。然 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单产水平仍有差距。此外,由于用地、用水等限 制,奶牛养殖成本较高,这也是制约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乳制品加工
我国乳制品加工行业的发展相对成熟,各类乳制品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完 善。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仍 有待提高。
1、加强奶牛养殖环节的技术投入和管理水平提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单 产,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绿色发展。
2、乳品加工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 质,以满足消费者对高端、多元化产品的需求。
3、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乳业 的扶持力度,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以促进我国乳业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有机肥的现状
1、有机肥市场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有机肥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肥消费国。据统计, 2021年我国有机肥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0%。这一趋势得益于 国家对有机农业的扶持政策以及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青睐。
2、有机肥的种类和来源
我国有机肥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绿肥、微生物菌 剂等。其中,畜禽粪便是有机肥的主要来源,但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提 高有机肥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感谢观看
2、消费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逐渐由液态奶向高端、多元化产 品转型。消费者对有机、低碳、健康的乳制品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我国乳业提供 了新的发展机遇。
3、技术创新
为了提高奶牛单产、降低养殖成本,我国乳业正在积极引进和创新饲养技术 和管理模式。此外,乳制品加工行业也在寻求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品质。
农业部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
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需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农业部制订《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现状和形势(一)化肥施用现状。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化肥生产量7037万吨(折纯,下同),农用化肥施用量5912万吨。
专家分析,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大体在40%以上。
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
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
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
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
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
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
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
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
(二)面临的形势。
化肥施用不合理问题与我国粮食增产压力大、耕地基础地力低、耕地利用强度高、农户生产规模小等相关,也与肥料生产经营脱离农业需求、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施肥技术落后、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相关。
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
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措施,也是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doc 11页)摘要随着世界和中国人口在逐渐增加,耕地由于非农业项目占用而逐渐下降,单位面积耕地的负载压力越来越大,使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绝大部分耕地已经用于产量较高和需肥量较大的粮食作物。
而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变、长期养分投入低于产出,导致土壤养分耗竭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加化肥的投入,丰富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内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施肥仍将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科学施肥水平整体还不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施肥现象,肥料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加速土壤质量衰退,直接影响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因此,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科学施肥体系,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率,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具体现。
关键词: 化肥农业生产合理应用AbstractWith the world and China population in increasing gradually, cultivated land2.4复合肥料 (4)2.5微量元素肥料 (5)3、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和重要地位 (5)3.1增加作物产量 (5)3.2提高土壤肥力 (5)3.3增加有机肥量 (6)4、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64.1化肥总量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 (6)4.2有机肥利用低未实现平衡施肥 (6)4.3新型肥料研发进展缓慢科技含量不高 (7)4.4土壤肥料基础研究薄弱施肥的盲目性大 (7)4.5科学施肥知识普及不足对肥料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 (7)5、化肥污染引起的问题 (7)5.1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7)5.2水体农产品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8)6、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8)6.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 (8)6.2加快新型缓/控释肥料研制与示范推广 (9)6.3推广减少环境污染的合理施肥技术和措施 (9)6.4建立土壤肥料和农田养分信息化体系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前言本文大概讲述了化肥的定义、常用化肥类别及分类、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和重要地位、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几方面简单阐述了化肥给农业生产中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简单提出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应用的方法、达到减少农业生产的投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
1、化肥的定义中文名称:【huà féi】英文名称:chemical fertilizer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
化学肥料的简称。
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
2、常用化肥类别及种类2.1氮肥氮是蛋白质构成的主要元素,蛋白质是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
增施氮肥能促进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形成,使叶色深绿,叶面积增大,促进碳的同化,有利于产量增加,品质改善。
在生产上经常使用的氮素化肥有:硫酸铵(硫铵)、碳酸氢铵(碳铵)、尿素等。
2.2磷肥磷是形成细胞核蛋白、卵磷脂等不可缺少的元素。
磷元素能加速细胞分裂,促使根系和地上部位加快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早成熟,提高果实品质。
在生产上常用的磷肥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重钙)等。
2.3钾肥钾元素的营养功效可以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促进作物体内淀粉和糖的形成,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
在生产上常用的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2.4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指在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只含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化学肥料。
它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养分释放均匀,肥效稳而长,便于贮存和施用等优点。
在生产上常用的磷酸铵、氮磷钾等复合肥。
2.5微量元素肥料生物肥料是利用土壤对农业生产有益的微生物经过分离繁殖制成的各种生物性肥料,又叫细菌肥料。
如“5406”抗生菌肥,硅酸盐菌肥,绿环生物肥等。
3、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和重要地位著名的育种学家,为“绿色革命”做出卓越贡献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NormanE.Borlaug于1994年在全面分析了20世纪以来农业生产发展的各相关因素之后断言:“20世纪全世界作物产量增加的一半是来自化肥的施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料显示,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
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的大量试验结果,施用化肥,可提高水稻、玉米、棉花单产40%~50%,提高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单产50%~60%,提高大豆单产近20%。
据推算在粮食总产中有35%~45%是施用化肥的作用。
中国人口在逐渐增加,耕地由于非农业项目占用而逐渐下降,单位面积耕地的负载压力越来越大,使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2004年谷物总产量达4.1亿t,人均占有谷物316.6kg,只相当于美国和法国的人均谷物占有量的1/3左右。
这就是说,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和长期养分投入低于产出,导致土壤养分耗竭的情况下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不断增加化肥的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施肥仍将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3.1增加作物产量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壤普查,并科学细致地分析了土壤养分状况,先后开展了平衡施肥和测土施肥技术的推广。
以梨树县为例,粮食单产由应用化肥前的1 500~3 000 kg/hm2,逐步提升至11 250 kg/hm2以上。
1998—2008年11年间,全县的化肥施用量(氮)从115 kg/hm2增加至200 kg/hm2,相应的粮食产量由7.2 t/hm2提高至11.5 t/hm2,不仅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2-3]3.2提高土壤肥力每次生产投入农田的化肥,在当茬作物收获后,都有相当数量残留于土壤中(氮约30%、磷约80%、钾约50%),大部分则可供下茬以及往后种植的作物持续利用,这就是易被人们忽视的化肥后效。
连续多年合理施肥的结果,化肥后效将叠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将增加,促进作物单产不断提高,不但能保持耕地的肥力,而且会越种越肥。
作物的产量越高,残留在土壤中的根茬等有机物也越多,相应的微生物活动也越旺盛。
3.3增加有机肥量化肥的施入提高了粮食产量,产品(籽粒、秸秆)经人、畜的利用和转化,其废物就变成有机肥。
化肥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又能通过自身的残留物(根、茎、叶)作为有机肥源反补土壤,培肥地力。
另外,农业生产投入的化肥养分相当数量保存在有机肥中,使有机肥成为化肥养分不断再利用的载体。
4、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目前中国的科学施肥水平整体还不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施肥现象,肥料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加速土壤质量衰退,直接影响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4.1化肥总量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近20年来中国为促进农业发展,日益重视化肥的施用,平均每年以157.7万t的速度递增,化肥施用总量由1984年的1 482万t,增加到2004年的4 636.8万t,约占世界化肥消费量的30%,居世界之首。
2004年比2003年增长16%以上,其中钾肥增长幅度最大达到52%。
但是,若按单位面积计算,化肥施用量为320kg/hm2,居世界的中上水平。
有关专家预测,至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
按人均粮食占有量400kg 计算,粮食总产量应达到6 400亿kg。
即使按每公斤化肥(养分)增产10kg粮食计算,单就粮食生产这一项就需要增加化肥1 400万t。
预计到2030年中国化肥需求总量将突破6 000万t。
中国化肥除总量不足外,品种结构也不尽合理。
2004年化肥总施用量的4 636.8万t中,氮2 831.4万t,五氧化二磷1 338.1万t,氧化钾467.3万t,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4:0.10,钾肥明显不足。
复合肥1 203.8万t,仅占化肥施用总量的25%。
4.2有机肥利用低未实现平衡施肥有机肥主要是指农业收获物中的养分通过各种形式重新用于农业生产的再循环或再利用部分。
有机肥料的资源量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增加。
中国实际用于农业的有机肥料数量折合养分约为1 800万t左右,仅约占资源总量的34%,约占农田养分投入总量的30%。
未被利用的部分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物间施肥不平衡造成养分间的不平衡,即指普遍重视施用氮、磷化肥,轻视钾肥施用,忽视中微量元素施用。
目前,土壤钾素缺乏严重,尤其是粮田多年不施钾肥,或少量施钾肥。
根据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缺乏各种微量元素的面积合计为15 733万hm2。
缺乏中量元素的面积合计为6 000万hm2。
不平衡施肥和过量施肥带来了以下一些问题:影响到作物间的均衡增产,肥料利用率降低,同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二是过量施用氮肥对农产品的品质带来不良影响。
4.3新型肥料研发进展缓慢科技含量不高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叶面肥料、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以及有机废弃物产业化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一些进展。
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新型肥料,多数科技含量不高,增产效果不稳定,甚至没有增产效果。
例如微生物肥料存在缺少高效菌株、作用机理不清、发酵工艺落后等问题。
在缓/控释肥料方面,至今尚未形成规模产业,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效果不十分显著,在包膜选材、工艺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有机废弃物产业化方面,尤其是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利用上,缺乏一套包括脱水、发酵除臭等处理的投资少、效率高的工艺技术及相应的设备。
4.4土壤肥料基础研究薄弱施肥的盲目性大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化肥试验网在全国建立的100多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由于经费等原因,至今仅有10多个试验在坚持工作。
全国规模的肥效试验和肥料长期定位试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缺乏这些信息的积累和延续,必将导致肥效不清、投肥方向不明,加剧盲目施肥的发生。
其次,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土壤普查和肥料效益试验距今已经20多年,其间中国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种植制度、耕作措施、作物产量、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目前就全国而言,存在着土壤肥力不清,肥料效益不明,施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