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状况如何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分布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发布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
其中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占我国全部水资源总量的94.4%,居世界第七位。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重复计算水量为7279亿m3。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1997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20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m3。
按国际上现行标准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在1000~2000立方米时,会出现缺水现象;少于1000立方米时,会出现严重缺水的局面。
我国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350~750立方米之间,松辽河流域(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700 立方米,这些地区的用水紧张情况将长期存在。
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
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
例如黄河曾出现过连续11年(1922~1932年)的枯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少24%;也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年)的丰水期,其平均年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19%。
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现了连续枯水年。
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一年里降雨集中在夏季,而其他月份旱情比较严重;长江以南地区河流汛期(4-7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左右,华北地区的部分河流汛期(6-9月)可达80%以上。
但由于我国的雨热同期优势,农作物可以尽量利用天然降水,为提高农业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一、本文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及其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亿万人民的福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深入分析水资源面临的安全问题,以期为国家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我们将首先梳理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及特点,阐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从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和水灾害频发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当前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的不足之处。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水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治理方式的创新,对于促进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水资源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却呈现出复杂且严峻的局面。
尽管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在全球排名第六,但由于人口众多、地理分布不均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统计,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部分地区甚至低于此。
从地理分布上看,中国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特别是黄淮海流域,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人口密集区,其水资源却严重短缺,年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这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从时空分布来看,中国的水资源季节性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时空分布导致了许多地方在旱季时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在雨季时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水资源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2022我国水资源现状简介

2022我国水资源现状简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水资源占到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六,拥有着超过三百万容量的蓄水池,占据着中国总面积的十五百分之一,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大水库。
而且我国的地方水库有着极其丰富的类型和格式,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沿海、山区等等,每一个水库都有着它独特的用途,如水利所需、灌溉、发电、旅游等等。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总体状况仍然良好,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仍然均匀。
据《中国现代水资源调查与设计》统计,我国水体面积共计1.26亿公顷,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水污染趋势下降,水质分布比较均衡,地表水质优良比例达到了64%。
不过,在水资源背景下,我国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水资源利用率过低、水资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资源枯竭趋势明显等,都严重影响着当今我国的水资源利用。
尤其是近年来,水资源的利用已经越来越集中,由于地表水位的下降,耕地面积和地表水资源的消耗,一些地区出现了枯竭的现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行动,以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消耗。
为了应对水资源枯竭的趋势和水资源污染的问题,今后几年有关部门将加大对水资源的调整和维护,重点推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实施水资源安全保障战略,推动现代蓄水湖的建设,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加强水资源监测体系的建立,并强化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2022年,我国水资源将取得显著进展。
在水资源调配、维护和环境改善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把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应对水资源日益枯竭的重点,调整了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模式,努力积极改善水资源供给和利用状况,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提高水资源的调配效率,全力做好水资源的节约。
综上所述,2022年,我国水资源总体状况仍然良好,水资源的利用率将逐步提高,水资源的安全保障措施将更加完善,水资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得到相应的解决,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11~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110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³/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m³/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见图1-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 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2022水资源调查报告15篇

卫生间节水: 19、如果条件许可,请选用新型的节水马桶。 20、如果使用非节水型老式马桶,可以将一个盛满水的饮料 瓶放到马桶的水箱中,以减少冲水量。(注意:此方法要注意不阻 碍水箱内的水体运动。) 21、马桶不是垃圾桶,不要向马桶内倾倒剩菜和其他杂物, 避免因为冲洗这些杂物而造成的浪费。垃圾不论大小、粗细,都
第9页 共66页
劝告。 3、生活节水:①提倡循环用水;②推广节水器具;③少使用洗
涤剂和清洁剂。 4、农业节水:①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②转变作物品种,
多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5、工业节水:①提高水的利用率;②要求污水经过处理后,
达标排放。 6、希望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并增加投资,兴建绿色工程。 三、目标 一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三是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是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 五是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 六是抓好水域岸线管理,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七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 八是夯实行业管理基础,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四、感悟 通过这次调查家乡水资源的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水资
第6页 共6页
应从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通过坐便器用水冲掉。 22、收集洗衣、洗菜、洗澡水等冲洗马桶。 23、定期检查水箱设备,及时更换或维修,并且不要将洗洁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一、摘要中国属于缺水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
中国水资源的枯竭将会给我们国家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我们应当如何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让我们的生活得以基本保障。
二、中国的水资源概况1、中国七大河系及特征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可用的淡水资源却很贫乏,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我国地表河流流域分布主要有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七大水系,七大水系贯穿全国,是我国居民用水的命脉,以下为地表七大水系简况:1 珠江水系:珠江水系主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组成,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流,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
珠江水系干支流总长36000公里。
2 长江水系: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
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
3 黄河水系:黄河之源为卡日曲,出自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
南水北调资料

南水北调一、简介我国水资源的状况1、我国水资源人均水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六位。
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710 m3,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列世界第88位。
因此,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和亩均水量并不丰富。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由于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35.9%,人口数占全国的54.7%,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8.3%。
,严重缺水,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平均约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3、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在南方多水地区,水的利用率较低,如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到4%,西南地区河流不到1%。
但在北方少水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如海河流域利用率达到67%,辽河流域达到68%,淮河达到73%,黄河为39%。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人类的健康,“三湖、三河”污染态势在扩大,现在黄河已经找不到干净的水,很多地方都是劣质水,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
5、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缺水的干旱半干旱我国面积占52%,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不够。
二、南水北调工程概述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15分钟全面认识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15分钟全面认识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简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研究分析了其原因,并着重指出目前我国地表水的利用和地下水的开采已经饱和,面临着严重的污染治理问题。
因此,为了开发新的水源以摆脱水资源短缺的困境,我们必须完善水立法和监管体系,出台保护水生态和控制水污染的优惠政策,研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科学的治水理念。
以污水处理、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雨水回收利用为重点,开辟新的水源,不仅可以改善中国的水生态环境,控制水污染,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缺水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污染治理;未来发展1.中国现状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发展模式,使得单位资源产出水平较低,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环境污染严重,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
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03吨,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吨钢耗水20吨-40吨,而发达国家仅为6吨左右。
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换取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使环境质量遭受了空前的重创:沙漠化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 以上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面积356平方公里,1/5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固废、汽车尾气、有机污染物污染持续增加,水源、空气、土壤等污染日益恶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并形成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交相复合的态势,水质性缺水呈现恶化趋势,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005年空气污染对经济生产力造成的损失高达1120亿美元。
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 的3%-8%,农村约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水资源正在成为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上升为攸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水资源短缺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主要表现为:1.1 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总量为2.81×104亿吨,占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第108位,是世界上21个贫水和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资源状况如何?
我国水资源现状: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4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姚润丰)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
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