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现状

合集下载

中国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治理

中国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治理

中国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治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水库,但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水资源现状以及如何治理水环境,以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现状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庞大,但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均衡分布和人口的集中,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中国的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则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据统计,中国的日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1700立方米,而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短缺临界点是1000立方米。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则干旱缺水。

尤其是西北地区,年均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导致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差异。

二、水环境治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水环境也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已经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为了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和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环境治理。

例如,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人畜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强对工业排污的监管和治理。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动循环经济模式,提倡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以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

三、水资源与水环境协同治理为了实现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协同治理,中国提出了“水资源优先、统筹兼顾、保护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这一方针强调了水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以及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在水资源方面,中国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例如,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调度和节约利用。

同时,推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环境方面,中国致力于改善水环境质量。

政府加强了对水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了对水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中国水资源现状》课件

《中国水资源现状》课件

中国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水质较差,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设施比
较完善。
02
水资源利用现状
农业水占比
中国农业用水量占比较大 ,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 域之一。
灌溉方式
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漫灌、 淹灌等导致水资源浪费严 重,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
水资源科技发展
节水技术
推广节水灌溉、节水型工业生产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缓解用水压力。
海水淡化
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海水资源 的利用率。
雨洪利用
通过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技术,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 减轻城市供水压力。
水资源管理政策
水权制度
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 明确水资源所有者和使 用者的权利和义务,促 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高效利用。
生态补水
加强对河流、湖泊等生态补水的 管理,确保生态用水的合理供给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污染和 过度开采,保障生态用水质量。
03
水资源问题与挑战
水资源短缺
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可用水资源减少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 水资源量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左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可用水资源量逐年减少,特别是北方 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能力。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成果
水质改善
经过持续的水资源保护与治理,中国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恢复
河流湖泊生态得到有效恢复,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稳步增加,水生 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社会认可

三、中国的水情特征

三、中国的水情特征

第三章中国的水情特征一、中国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总量与人均水资源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28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二、中国水资源特征1.南多北少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半多。

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黄河利津断流情况统计年份断流天数1991年821992年611993年751994年1211995年1251996年1361997年2261998年1421999年422000年至今没有断流。

*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的意义社会意义解决北方缺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11~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110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³/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m³/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见图1-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 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改善措施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改善措施

3、水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2019年《中 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水质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污 染。水污染不仅影响供水安全,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二、中国水资源改善措施
1、开源措施
(1)建设水利工程
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 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加强地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当地水资源调控 能力。
2、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和 方向
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未来需要从多个方面制定策略和措施。首 先,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资源 需求。其次,要加大节水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等多种手段,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此外,还需强化水污染治理,提升水质,保障供水安全。最后,要 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广再生水技术,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促进再生水利用
加快再生水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提高水 资源利用效率。
2、节流措施
(1)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节约用 水。
(2)加强水资源管理
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取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在技术方面,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先,新型 钻井技术的出现使得地下水的开采更加方便、高效。例如,超深井钻探技术的应 用已经成功地开采了地下深层水资源。其次,水质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污废 水的处理更加环保、节能。目前,中国已经研发出多种高效、环保的水质净化技 术,如膜分离技术、臭氧氧化技术等。

2022水资源调查报告15篇

2022水资源调查报告15篇
其他用水: 25、外出就餐,尽量少更换碟子,减少餐厅碟子的洗刷量, 从而减少用水。 26、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的好习惯。 27、使用中水清洁车辆。 28、教育儿童节约用水,鼓励他们不玩耗水游戏。 29、不浪费喝剩的茶水和矿泉水,用来浇花。 30、灌暖壶前不要随手倒掉里面的剩水,可与其他循环水收 集在一起再利用。 31、调整自来水阀门的办法来控制水量,养成有意拧小出水 龙头的习惯,这样便可节约相当的水量。
卫生间节水: 19、如果条件许可,请选用新型的节水马桶。 20、如果使用非节水型老式马桶,可以将一个盛满水的饮料 瓶放到马桶的水箱中,以减少冲水量。(注意:此方法要注意不阻 碍水箱内的水体运动。) 21、马桶不是垃圾桶,不要向马桶内倾倒剩菜和其他杂物, 避免因为冲洗这些杂物而造成的浪费。垃圾不论大小、粗细,都
第9页 共66页
劝告。 3、生活节水:①提倡循环用水;②推广节水器具;③少使用洗
涤剂和清洁剂。 4、农业节水:①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②转变作物品种,
多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5、工业节水:①提高水的利用率;②要求污水经过处理后,
达标排放。 6、希望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并增加投资,兴建绿色工程。 三、目标 一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三是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是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 五是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 六是抓好水域岸线管理,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七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 八是夯实行业管理基础,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四、感悟 通过这次调查家乡水资源的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水资
第6页 共6页
应从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通过坐便器用水冲掉。 22、收集洗衣、洗菜、洗澡水等冲洗马桶。 23、定期检查水箱设备,及时更换或维修,并且不要将洗洁

中国水资源ppt课件

中国水资源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 • • • •
中国七大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松辽流域 珠江流域 海滦河流域 淮河流域 太湖流域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 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名列世界第六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 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 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 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 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 亿立方米的约1.2倍。
松辽流域
海滦河流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淮河流域 太 湖 流 域
珠江流域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长江流域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一、摘要中国属于缺水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

中国水资源的枯竭将会给我们国家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我们应当如何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让我们的生活得以基本保障。

二、中国的水资源概况1、中国七大河系及特征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可用的淡水资源却很贫乏,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我国地表河流流域分布主要有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七大水系,七大水系贯穿全国,是我国居民用水的命脉,以下为地表七大水系简况:1 珠江水系:珠江水系主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组成,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流,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

珠江水系干支流总长36000公里。

2 长江水系: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

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

3 黄河水系:黄河之源为卡日曲,出自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班号:核技术2班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中国水资源现状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

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

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

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

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

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

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占总供水量的18.9%,其他水源供水量约占0.4%。

全国总用水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和工业用水呈持续增加态势,而农业用水则受气候影响上下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

生活和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则明显减小。

2006年与1997年相比,北方六区总用水量略有减少,南方四区总用水量有所增加。

全国人均用水量基本维持在430立方米上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由1997年的705立方米下降到2006年的32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997年的363立方米下降到2006年的178立方米。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由492立方米下降到449立方米。

2资源现状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

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中国2009年10月20日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排在第88位。

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1)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3)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

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3我国水资源污染状况: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

对全国55000km的河段调查表明,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约占23.3%,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不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河流1998年对我国176条城市河段监测数据显示,52%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剽 COD、BOD5、氨氮、挥发酚和古油类,其次为重金属。

据中国环公报数据,中国七大流域水质状况从坏到好的次序是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淮河191条支流中近80%的河段河水泛黑发绿。

湖泊近30年污染呈迅速增长趋势。

大型湖泊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滇池、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

滇池中氮、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湖水质劣于V类,蓝藻泛滥日益严重。

海洋污染严重表现在赤潮发生频率增加及泛滥范围扩大。

我国60年代赤潮仅发生几次,而至90年代则发生了360多次,60年代淑及的面积是很小的,而1997年7月,渤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次赤潮大爆发,面积达46km 2,延续时间近1个月。

地下水全国城市供水30%源于地下水,北方城市达89%,近20年城市地下水质普遍恶化。

1992年调查显示北方9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28%已不适合饮用。

饮用水亦被污染饮用水的安全性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我国城镇附近水体受污染率已高达90%,对数亿人口饮用水的安全性构成重大威胁,导致疾病、劳动力丧失、残疾甚至早亡。

刘鸿亮院士介绍说,国内外由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余种,其中114种具有或怀疑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臻物质”。

我国各地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检出百余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常含有“三致物”,经自上而下为水厂的传统工艺处理后不能去除,相反会因为加氯消毒而形成危害更大的氯代有机物。

水中致病微生物会导致大模的疾病暴发和流行。

农村缺逐饮用水处理设施的地方,肠道传统发病率达87%~95%,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水体污染殃及“菜篮子”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已经使1000多万亩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

刘鸿亮院士说,全国明显或重度污染的农田有340万亩,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就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

据农业部在占国土面积85%的流域内,通过372个代表性区域取样调查,发现全国粮食总量的1/10不符合卫生标准。

严重污染区主要农畜产品的超标率为:粮食12%(水稻最高)、蔬菜17.9%、水果15%、肉类8.6%(鸡肉最高、牛肉最低)、禽蛋19%、鲜奶2%。

污水灌溉还造成粮衾产量低,污染加大,营养成分下降。

因粮衾、蔬菜等污染,北京居民中砷日摄取量已达到WHO规定的120%。

长期的污染水灌溉使病原体、致突变、致癌物质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迁移到人体内,造成人群多种疾病大幅度提高。

水污染还对渔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致病菌、病毒、有害有毒物质导致养殖生物疾病及大量死亡。

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发生赤潮,广东渔业损失达4000万元,香港为1亿港币。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库因藻类大量繁殖,使深解氧下降,鱼虾缺氧窒息死亡。

大量污染特直接海域,还使珍稀动物如斑海豹、玳瑁、中华白鳍豚数量剧减。

海水产品质量下降,贝类所含毒素和鱼体内重金属残毒增加。

遏止水污染迫在眉睫水源污染使原有的水处理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

刘鸿亮院士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水污染的原因,如人口和经济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无组织大面积排施污染物、污水处理率偏低,以及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

为了实现在2010年基本控制我国水污染,到2030年使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2050年有较大改善的目标,有两种基本对策:提高规划的城市废水处理率;加强推行节水减污的清洁生产力度,使工业用水量、废水量和污染负荷进一步降。

刘鸿亮院士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水污染的原因,如人口和经济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无组织大面积排施污染物、污水处理率偏低,以及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

为了实现在2010年基本控制我国水污染,到2030年使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2050年有较大改善的目标,有两种基本对策:提高规划的城市废水处理率;加强推行节水减污的清洁生产力度,使工业用水量、废水量和污染负荷进一步降低参考文献:《中国水资源公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