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真题
浙江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

浙江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共30题;共60分)1. (2分)《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A . 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 . 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 . 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 . 周王铸鼎显示权威2. (2分) (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 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
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贵族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国家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这反映了()A . 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B . 西周贵族破坏礼制C . 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D . 政治观念发生变化3. (2分) (2019高二下·蛟河月考)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 . 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 . 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C .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D . 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4. (2分) (2016高一上·平阴月考)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A .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 . 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 . 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D .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5. (2分) (2018高三上·汪清月考) 汉武帝时期,“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这种现象反映了()A . 君主专制的削弱B . 宗法制的消亡C . 分封制的巩固D . 中央集权的加强6.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唐朝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 完善中央集权B . 减少决策失误C .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D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 (2分) (2015高一上·铜陵期中) 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

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9高二下·无锡期中) 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米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A .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 . 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 .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 .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2. (2分) (2019高一上·大名月考)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
”这表明()A . 宗法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长治久安B . 周王是天下唯一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C . 宗法制的确立割断了“国”与“家”之间的联系D . 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3. (2分) (2019高一上·牡丹江期中) 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总体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不断加强④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④4. (2分) (2017高一上·思南期中) 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
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后又将泉陵国改为泉陵县。
材料表明()A . 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B . 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C .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D . 君主专制得到有效的加强5. (2分) (2019高三上·汕头期中) 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上。
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行庆、公孙贺、刘屈氅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高一上·钦州港开学考) 《吕氏春秋》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种现象()①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②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③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④激化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D . ②④2. (2分) (2020高一下·开封月考)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体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西周时期,分封制下的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这一变化表明西周()A . 中央集权得以确立B .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C . 宗法制度开始形成D . “天下一家”政治理念得以强化3. (2分) (2019高二下·祁县期中) 如表所示是史籍对秦汉历史的记载。
由此可见,秦汉时()A . 官吏来源十分有限B . 官僚制度中存在官和吏的区别C . 地方制度基本相似D . 贵族政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4. (2分) (2016高一上·通渭月考)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 . 集中军权B . 集中行政权C . 集中财权D . 集中司法权5. (2分) (2019高一下·湖北期中) 汉代,官府直接参与商业,既加强了经济上的垄断,又加剧了官府的腐败,形成了特殊的集官、商于一体的利益集团,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制度是()A . 工商食官B . 盐铁官营C . 都国并行D . 重农抑商6. (2分) (2018高二下·长安期末) 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
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的、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
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
河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

河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共30题;共60分)1. (2分)“(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 . 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 . 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 . 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 . 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2. (2分) (2020高二下·南阳月考) 有学者说,周代分封制不仅使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
这说明分封制()A . 强化了政治等级的森严性B . 保障了西周贵族政权的延续C . 旨在维护国家政治的统一D . 具有明显的地方分权倾向性3. (2分)(2019·湖北模拟) 《晋书》“秦变周官,汉遵嬴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
”材料意在强调()A .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B . 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C .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D . 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4. (2分)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 . 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 . 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 . 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 . 明初改“大都”为“北平”5. (2分) (2019高二上·西安期中) 史学家柳翼谋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
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不符的是()A . 出击匈奴、巩固边疆B . 设置郡县、管辖地方C .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D . 控制思想、文化专制6. (2分) (2018高一上·柳州月考)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一)高二历史科试题(文科)(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2、春秋战国(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
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时期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时期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时期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4、“承古萌新”是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其中“萌新”主要表现在()①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②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③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④西方科技著作传入中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5、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右图中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真实的景象B、个人的情感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6、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A、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C、人民生活的提高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7、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惟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
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
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8、“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浙江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

浙江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高一上·北京期中) 《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几种称呼间不能相互僭越。
这种规定主要反映了()A . 王位世袭制下君王地位尊贵B . 以礼乐制度来彰显等级尊卑C . 宗法制分封制得到持久延续D . 封建君主专制凸显高低贵贱2. (2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A . 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B . 血缘纽带关系弱化C . 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D . 宗法制度渐趋形成3. (2分) (2019高一上·定远期中) 某学者说,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形成了现代的有权力的国家,它可以阻止社会组织的形成,阻止其他组织能够挑战它权威的可能性。
“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指的是()A . 分封制B . 中央集权制C . 专制主义D . 科举制4. (2分)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 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B . 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C . 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D . 落后的征服民族最终为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所征服5. (2分) (2017高三·太原月考) 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
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不得已“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
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十六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
这表明明代科学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2.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D.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3.从2009年底开始,3D电影《阿凡达》一举横扫了整个世界的电影市场,也在2010年打破了中国单片票房纪录。
之所以有这样的辉煌,主要是因为它A.源于生活,高于生活B.拍摄准备时间比较长C.代表了未来电影发展方向的技术进步D.敏锐地回应了影响文明发展的问题4.“人民的议员……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A.平等自由B.以人为本C.分权制衡D.社会契约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①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②倡导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③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④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共30题;共60分)1. (2分)(2019·长沙模拟) 据《荀子・礼记》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为天子用二椁五棺,诸侯一椁四棺或三棺,大夫一椁二棺,士一椁一棺。
根据目前考古发,西周至春秋早期的诸侯基葬多用一椁二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各国国君墓,基本是二椁三棺或一椁三棺。
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A . 礼乐制度演变的特殊性B . 西周时宗法制度逐步确立C . 礼乐制度落实的渐进性D . 春秋伐国时期的礼崩乐环2. (2分) (2019高一上·河南月考) 《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
”同时《战策》也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这反映了()A . 本次继承符合传统模式B . 选贤举能制度得以确立C . 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D . 血缘政治退出历史舞台3. (2分) (2019高二下·慈溪期末) “周秦之变”指的是秦朝与西周相比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
下列符合“周秦之变”的是()①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②分封制走向郡县制③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④官僚政治走向贵族政治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②④4. (2分)“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
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
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
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
”这表明()A . 君主权力被削弱B . 用人机制较完善C . 宦官专权已出现D . 行政规则受干扰5. (2分) (2018高三上·华安月考)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 .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B .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C .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 .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6. (2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期末) 唐代三省制确立后,先是三省长官各自在本署办公,武德年间于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合署办公,高宗时又将政事堂迁到中书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 宗法制B . 禅让制C . 郡县制D . 察举制2.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 .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B .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3.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 .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 .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 . 制度法令的统一D .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 .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5.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 . 加强了货币管理B .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 . 削弱了诸侯实力D .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6.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7.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8. 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
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
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
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 .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 .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 .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 . “别黑白而定一尊”9.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 .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 .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 .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 .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10. 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
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
这一选举法()A . 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 . 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 . 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 . 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11.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 .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 .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 .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 .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12.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
这表明,罗马法()A .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 . 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 .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 . 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13. “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
”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A . 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B . 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C . 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D .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14.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 .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 .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15. 如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方案二(新泽西方案)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 .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 .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 .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 .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16.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利。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 . 有利于政局稳定B . 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 . 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 . 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17. 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 .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 .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 .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 .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18.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 . 领事裁判权B . 片面最惠国待遇C . 居住及租地权D . “门户开放”政策1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 .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 .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0.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 .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 .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 .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 . 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21.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 第二次鸦片战争B . 中法马尾战争C . 中日甲午战争D . 八国联军侵华2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 . 君主立宪制B . 总统制C . 责任内阁制D . 君主制23.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 .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 .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 .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 .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24.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 .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25. 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
”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 湖北新军起义B . 护国运动C . “二次革命”D .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26.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A .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 .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 .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 .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27.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 .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 . 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 . 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 . 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28.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 .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 .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 .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29. 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如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 . 夫唱妇随赴战场B . 抗战流血不流泪C . 国共北伐齐协力D . 解甲归田喜而泣30. 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 .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 .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 .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0分,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31.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