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热力环流和风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一地理热力环流和风

高中必修一地理热力环流和风

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气压差) 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两差产生两运动)






B A 受热 探究: 冷却 1、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地面的冷热不均
3、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类型的关系? 相反 4、“高压”一定比“低压”气压高吗?
C 冷却
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2、气温与近地面气压的关系?
C 冷却
(1)上图中哪些箭头表示的是风? 空气的水平运动 (2)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3)风的运动方向有什么规律? 由高压沿着水平方向流向低压 名词链接: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气压梯度力——因为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而 产生的促使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二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三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高空
近地面
[重点提示] 从近地面到高空,空气运动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 风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也逐渐减小,直到一定的高度,摩擦力接 近为零,风向也近似平行于等压线了。
3、风的受力分析
请依据图中风向,画出空气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思考:三个力的特点(方向、大小)及对风的影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向 (hpa) 1000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实际风向
如何在实际的等压线图上作出实际风向?
方法:先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再作实际风向(斜穿等压线: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北半球
• • • •
5.风力的大小 思考: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因素)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 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 (2)摩擦力 • 地面摩擦力越大,地面阻力越大,风力越小

【课件】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说课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课件】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说课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问题设计: 1)、若白天乘车赴武侯祠游览,在成都市郊区感觉气温____,到达市区时感觉气温 ____,因此郊区与市区之间的风从_____吹向____,猜测夜间的市区气温比郊区____。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下图绘制成都市的热岛环流示意图。 3)、依据第2题,为减轻成都市市区污染,请在图中标注海峡两岸工业园的位置,为 什么? 4)、为使成都市区的大气质量得到改善,你 会选择哪个或哪些地点植树种草?为什么?
D、F气压大小,并画出等压面。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任务明确, 时间紧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和效率,并培养学生获取有效 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5、结合热力环流图,回答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6、归纳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受力差异和风向特点?
【学以致用】 完成导学案四个情境探究题。
重点
03 运用示意图,解释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和风的方向。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重点
【目标达成】
水平三级内
4
三、说学情分析
01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 认知更具目的和精准。也 具备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 系统的学习能力,但对抽 象内容的理解,理论的应 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学生特点
02
通过初中地理以及高中 必修一地球大气成分和 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 程的学习,学生对气温 气压的垂直变化特点以 及热力环流的成因有所 认识,并对不同尺度的 风现象有所区分。
知识掌握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03
高一学生充满青春活 力,实践活动能力强, 并对周围的地理现象 充满探索欲望。
学习兴趣
四、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
选对教学方式
精心选取与历史名人诸葛亮 有关的若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如孔明灯对应热力环流原理部分; 孔明湖对应湖陆风以及近地面风 的相关内容;火熄上方谷,弥补 诸葛亮未解的山谷风遗憾;游览 武侯祠,思考成都市的热岛环流。 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 的探究心理。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以北半球为例)
1、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的影响
(1)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
(百帕)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2)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 ,其实都是祝愿。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 流(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 流(共19张PPT)

2.
五、课堂小结
一、掌握热力环流基本原理及过程(冷热不均)
二、解释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郊风)
1、海陆风: 2、山谷风:
白天吹海风, 晚上吹陆风。
白天吹谷风, 晚上吹山风。
3、城郊风: 近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区, 高空风向由城区吹向郊区。
三、热力环流的应用
课 后思考? 《一个小女孩的日记》 今天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
海洋
海洋
陆地
白天:海风
陆地
夜晚:陆风
合作探究二:
假如你是某市规划局工作人员,你是否同意一厂 长在城市近郊办水泥厂。
城市风------- 城市热岛环流
甲 郊区B
郊区

市A 区
市区 热
郊B区 甲
郊区

合作探究三:古人懂不懂地理?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考的很糟糕。我心情很失落, 一个人偷偷跑到海边,海风吹拂 着,让我轻松了很多。
为什么暖风器与空调的安装位置不同?
壁式空调
暖风片
热力环流
1.气压(P):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力,即单位面积上空 气柱的重量。
B A
B
A
规律: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密度低减小
密度高增大
密度低减小
密度高增大 冷却
A
地面 冷热 不均
密度低减小 受热
B
空气 垂直 运动
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
密度高增大 冷却
“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 夜雨的我国西南山地(包括四 川盆地地区)。
山谷风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与风PPT优秀课件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与风PPT优秀课件
(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一开始运动,就受到地 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但在近地面的风由于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并不 完全平行于等压线,而是与其形成一个交角。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swf
课堂练习三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 正确的是:D
C A
若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hPa) 1000
1002
风向
1004
1006
1008
1010
在近地面的风由于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 向并不完全平行于等压线,而是与其形成 一个交角。
低气

风向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高气 压
摩擦力 等压线
(1).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 的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 形成 上气压的差 异
大气的 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影响风向的力有下列三个:
A、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B、地球自转偏向力
始终垂直于速度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C、磨擦力
始终与运动的方向相反
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时的风向
(hPa) 1006 1008 1010
1002
D
1004
1006
B 1008 1010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二、热力环流与风
(1)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 (2)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和风

热力环流和风

航海
借助风力进行船舶航行,如帆船。
农业
风可以帮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 繁殖;同时,风力还可以用于农
业中的风干和扬场等作业。
气象观测
通过观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和气象灾害。
03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
热力环流对风的影响
风向影响
热力环流引起的气压差异和温度梯度会导致风向 的改变,形成气流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 向,使风向发生偏转。
风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
风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 有重要影响,如季风气候 的形成。
洋流形成
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 之一,如盛行西风和信风 对洋流的影响。
风力发电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利用风能发电可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
风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系统,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拟的意义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趋势, 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 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灾害预警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征兆, 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支持。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关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气候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和结 果。
04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 拟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方法
1 2
气象观测站
通过设立气象观测站,收集温度、湿度、风速、 风向等气象数据,分析热力环流和风的特征。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热力环流和风 场信息,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2.1热力环流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2.1热力环流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3.缺乏生活实例:学生对热力环流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感到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和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如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等,引发学生对热力环流的关注。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实例,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大气中的温度差异是形成热力环流的关键,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2)热力环流对环境的影响:热力环流对气候、天气等方面的影响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深入理解。
(3)热力环流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运动、地图等基本知识,为理解热力环流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究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大气层结、天气系统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和特征;掌握热力环流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段关于热力环流现象的短视频,如无人机拍摄的城乡温差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热力环流对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城市比乡村热?”“这种温差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作业目的:通过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调查报告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实践作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2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2热力环流

等压面 等高面
热 低压
冷 高压
经典例题
3000米
3
等压面
1
2
4
地面
A
B
受热 冷却
(1)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1>—3。=4>2
(2)A、B 哪受热,哪冷却?
(3)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的箭头。
学以致用
生活中热力环流的经典案例
面朝大海
海陆风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2、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B.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 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
地面受热不均,会引起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变化。
对点练习 以下等压面分布图正确的是(

D
冷热冷
A
热冷热
B
热冷热
C
热冷热
低压
低压
高压
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 山谷升温慢,大气下沉,风由 山谷吹向山坡。
高压
高压
低压
夜晚,山坡降温快,大气下沉,山谷降 温慢,大气上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
为什么四川盆地多夜雨?
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海拔升高,
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小结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基础)
冷热 不均——大气 垂直 运动——同一高度 水平气压 差异 ——大气 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
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白___天___(白天或夜
间)。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4__, 气压最低的是__5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热力环流和风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习目标1.结合示意图归纳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利用所学原理解释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等地理现象。

2.结合示意图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热力环流阅读教材P35“热力环流”,填写下列知识。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

(2)B、C两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F、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请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图略(按A→D→E→C→A、A→D→F→B→A标注)。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2-1-6大气热力环流示意,据图分析:(1)A、B、C三地冷热状况如何?(2)A地近地面为低气压,A地高空为高气压,A地高空的气压比A地近地面气压高吗?提示(1)此图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气流的运动与冷热不均有关,一般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反过来,当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时,该地的气温较高。

所以A地气温高于B、C两地。

(2)根据物理学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因此A地近地面的气压高于A地高空的气压。

之所以A地高空为高气压是与同一水平面上其他点相比较而言的。

教材梳理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阅读教材P35~36“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填写下列知识。

1.三种作用力提示等压线密集处,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处,气压梯度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小,风力也小。

[预习效果自测]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B.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解析水平方向,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不一定。

答案 D(2017·宁夏银川一中)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据此完成2~3题。

2.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面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3.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①市区比郊区气温高②郊区比市区气温高③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高④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2题,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故D项错误。

白天陆地增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故A项错误。

受“热岛效应”影响,近地面风一般由郊区吹向市区,故C项错误。

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冷空气沿坡面流向谷底形成山风,而山谷中的空气被迫上升,故B项正确。

第3题,市区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及交通排放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比市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

答案 2.B 3.B4.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②b是使风向偏转的地面摩擦力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为图中a;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使风向向右偏转,为图中c。

答案 C5.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其中风向正确的是()解析由题干可知为北半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

答案 B探究点一热力环流【案例探究】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缸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缸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缸内壁顶面中部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缸内壁底面中部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结合材料探究:(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B是如何偏动的?(2)试解释纸片A、B偏动的原因。

(3)该实验验证的原理是什么?提示(1)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

(2)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冰块处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

这样,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

故纸片A 向右偏动,纸片B向左偏动。

(3)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反思归纳】1.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

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方法技巧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抓住“一个关键、四个步骤”(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如海洋),白天温度较低,夜晚温度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如沙地),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

(2)“四个步骤”。

①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2.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1)概念: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气压状况及差异。

(2)分布规律和特点。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越向高处,地球引力越小,导致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气压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P A>P D>P D′;在空气柱L2中,而降低。

如上图:在空气柱L1中,P A′P B>P B′>P C′>P 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上图中P D′=P C′、P A′=P B′,综上分析可知:P B>P A>P D>P C。

(3)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下凹的为低压,可形象地记忆为“高凸低凹”。

并且高空和近地面同一地点气压高低相反,即等压面凹凸相反,如下图所示:(4)综合应用。

(以等压面为背景,结合气压的分布规律)等压面有以下主要用途:①判断气压高低。

A.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气压值。

判读依据:由近地面向高空,气压值递减。

如图中P A>P a>P C,P B>P d>P bB.比较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

判读依据:等压面高凸低凹,如P a>P b;近地面与高空气压高低相反。

例如:⎭⎬⎫P a 高⇒P A 低P b 低⇒P B 高⇒P B >P A②判断近地面的气温高低。

判读依据:近地面温压相反。

P a 高⇒P A 低⇒T A 高(A 地热,B 地冷) ③判断下垫面性质。

A .判断陆地与海洋、季节或月份。

判读依据:夏季热,陆地比海洋更热,陆地形成低压;冬季冷,陆地比海洋更冷,陆地形成高压。

例如,若上图为北半球7月份图⇒北半球为夏季⇒近地面低压的为陆地 P a 高⇒P A 低⇒A 为陆地,B 为海洋若上图B 为陆地,则P b 低⇒P B 高⇒T B 低⇒陆地冷,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季或北半球为冬季B .判断城区与郊区。

判读依据:城区是“热岛”,气温高的为城区。

例如,P a 高⇒P A 低⇒T A 高(热)⇒A 为城市 C .判断绿地与裸地。

判读依据:绿地同海洋,裸地同陆地。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即时巩固】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4)题。

(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

(2)(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__,当地吹________风。

(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_(增强、减弱)。

解析第(1)题,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判断出3 000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即可判断出A处为高压,B 处为低压。

第(2)题,热力环流为由A→B,呈逆时针方向。

第(3)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B表示陆地,当地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第(4)题,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A、B两处气流的垂直运动加强,A、B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

答案(1)(2)画图略。

(提示(3)B海(4)增强探究点二风【案例探究】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结合材料探究:(1)风的形成受哪些力的影响?(2)“过江千尺浪”说明风力较大,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提示(1)风的形成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

(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就越小。

【反思归纳】1.风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1)风向判断的“三步骤”(以北半球为例)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

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①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30°~45°)。

②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以北半球为例):(2)风速的判断①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