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实务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案例分析题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案例分析题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案例分析题简介:社会工作是一门以解决人们的社会问题和帮助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职业。

在日常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中级社会工作案例,探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

案例描述:在某个社区中,有一位叫小红的中学生出现了问题。

她在学校中的表现逐渐下降,成绩变差,态度消极,老师反馈她经常缺课,并且和同学关系紧张。

经过了解,发现小红的父母离异,她在父母的争吵和离婚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现在,她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但父亲由于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她的成长和教育。

小红的母亲因为工作关系,长期不在身边。

分析方法:1.收集信息: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与小红、教师、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小红的家庭背景、情感状态、学习情况等。

2.评估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小红的问题进行评估。

评估过程中,可以运用专业工具和技巧,如家庭生活评估、心理评估等,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小红的情况。

3.制定干预计划:根据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需要和小红及其家人一起制定干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具体的目标和方法,以帮助小红解决问题。

4.实施干预: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制定的干预计划,与小红及其家人合作,实施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个体辅导、家庭治疗、学校支持、社区资源的连接等。

5.监测和评估: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干预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与小红及其家人的沟通和观察,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案例分析:通过对小红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关注家庭因素:小红的问题与家庭背景密切相关。

社会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小红的家庭情况,并与父亲和母亲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可以建议父亲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关注小红的成长和教育,或者寻找适当的家庭辅导资源。

2.提供心理支持:小红经历了父母离异的创伤,需要心理支持来缓解压力和恢复自信。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中级社工实务案例分析题 实务案例分析

中级社工实务案例分析题 实务案例分析

中级社工实务案例分析题实务案例分析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

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

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

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

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优势、个人的缺失。

•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

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

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

•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

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张先生,66岁,独居,患肛瘘。

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

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

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

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

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

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

社区医院束手无策;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

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2023社工中级《实务》案例分析

2023社工中级《实务》案例分析

某大型社区内建有餐饮一条街,一些小饭馆开设室外大排档,营业到凌晨,有些顾客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政策休息。

部分居民向居委会反映,居委会出面与商户沟通,但商户说他们也只能提醒顾客,人家不听也没有办法。

有居民给“110”、城管部门、工商部门打电话,有关人员出面后,情况略有改善,但几天后又恢复原样。

实在无法忍受的居民开始直接找大声喧哗的顾客交涉,经常因言语不合而争吵起来,这段时间接连发生几起居民与顾客打架的事件,社区矛盾日趋突出。

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计划调解介入。

【问题】1.结合案例,逐一列出调解介入中可以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的行动系统。

2.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直接介入策略来调解矛盾?答:1.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工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者。

案例中,可以和社工一起介入调解,努力解决大排档扰民问题的行动系统有所在社区的居委会、“110”、城管部门、工商部门。

社工可以与他们通力合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早日解决该社区存在的问题。

2.社会工作者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如下:(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社工注重提升居民的资源整合和动员能力,协同社区居委会联系城管部门、工商部门和110提出相应的解决大排档问题的方案;还可以动员社区居民志愿者协助进行管理。

(内外资源)(2)进行危机介入。

社工及时关注事件发展。

在居民和顾客出现冲突的时候,社工要及时进行危机介入,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组织/开展活动)社工可以在社区中组织“社区环境大家爱”、“社区卫生大家谈”等社区活动,让居民与商户都参与到社区环境的维护中来;也可以通过社区倡议活动,宣传教育社区商户要爱护社区环境;也可以通过社区签名宣传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和社区商户的融合和关系改善。

(4)调解行动。

(接触、协助环境回应需求)社工通过组织社区居民与商户商谈会,开展调解活动,将居民代表和商户代表召集在一起进行商谈,针对相应问题开展讨论,商讨一个具体的营业时间和规定,并签订相应的协议。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4套(附答案)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4套(附答案)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4套(附答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第一题(20分)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

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

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

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

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

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

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

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人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人精神病院。

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

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

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

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

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第一题答题要点: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支持的不足有:(1)康复治疗的支持。

首先,小安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小安,可其父母对照料好小安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其次,小安家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并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治疗。

(2)社会交往的支持。

小安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社区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

2.(1)小安的需要有:治疗康复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恋爱婚姻需要。

(2)小安家人的需要有:接受社区照顾,社区为小安家人提供训练课程和有关照顾精神病人的技巧。

3.出院计划:(1)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2)给病人和家人进行辅导,包括照顾技巧上和心理上的辅导。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在社会工作实践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成为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家庭暴力问题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家庭暴力问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名社工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家庭暴力案例。

该案例涉及一对夫妻,丈夫常常对妻子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虐待,导致妻子身心受创,对家庭关系和自身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1. 建立安全环境:首先,社工需要保证受害人的安全。

可以与当地的警察或妇女保护组织合作,提供庇护所或撤离计划,确保受害人离开危险环境。

2. 心理支持与咨询:对于受害者,社工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 儿童保护:如有儿童受到伤害,社工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与当地社区中心或儿童保护组织合作,提供儿童庇护所、儿童心理咨询等服务。

4. 应对暴力加害者:社工需要与加害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并进行干预。

可以提供怒气管理课程、婚姻和家庭咨询等服务,帮助加害者控制情绪、改变行为。

案例二:青少年涉毒问题社会工作实践中,青少年涉毒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社工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涉毒的青少年案例。

该案例中的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开始接触毒品,对个人和家庭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 教育与预防:社工可以通过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毒品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社工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相关课程和讲座,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抵制能力。

2. 康复治疗:对于已经涉毒的青少年,社工需要提供康复治疗服务。

可以与戒毒中心或康复机构合作,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戒毒疗程和康复计划等帮助。

3. 家庭支持:社工需要与青少年的家人进行沟通和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辅导。

可以开展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改善沟通、增强亲密关系,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案例一:家庭暴力干预背景:在某个社区中心工作的社工小王,接到一名邻居报警称该社区有一家发生了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

小王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个家庭的妻子小李一直以来都遭受着丈夫大明的虐待,此次事件是由于邻居报警而揭开了这一秘密。

行动:小王首先与小李进行了密切接触,倾听她的遭遇,并记录了她所描述的暴力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随后,小王与小李一同填写了暴力清单,列举了她所经历的各类暴力行为。

他还了解到小李并非孤立无助,还有一对未成年子女也受到了丈夫暴力的伤害。

分析:通过记录和初步了解,小王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例。

他观察到小李的身上有明显的伤痕,也证实了她所说的暴力行为。

此外,小王还意识到该家庭未成年子女也处在危险之中,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案例二:青少年社交问题背景:社区中心的社工小张接到一名年轻家长的咨询电话,对方称自己的孩子小明一直在学校中遭受同学排挤和欺凌,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

行动:小张在与家长通话后,与小明进行了一次面谈。

在面谈中,小明透露了自己在班级中遭受到的冷落和侮辱。

小张保持耐心,记录下小明的言辞和表达。

分析:根据小明的描述,小张分析认为这是一起青少年社交问题的案例。

排挤和欺凌行为给小明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他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张准备与学校老师和小明的同学进行沟通,并制定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小明尽快摆脱困境。

案例三:老年人孤独与抑郁背景:社区老年中心的社工小杨常常接触到一位老奶奶,名叫阿姨。

阿姨丈夫已故,子女繁忙,并很少关心她的生活,导致阿姨经常感到孤独和抑郁。

行动:小杨与阿姨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经常与她聊天,陪伴她度过寂寞的日子。

同时,小杨还与阿姨一同参加社区中心的各种活动,帮助她拓展社交圈。

分析:通过与阿姨的接触,小杨认识到这是一例老年人孤独与抑郁问题的案例。

老人在丧偶后遭受孤独感的折磨,同时缺乏足够的社交支持,导致她进一步陷入抑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工实务案例分析案例简介老牛是一65岁的退休老人,老伴儿刚去世不久,老人自己有两处房产,价值200多万,还有一部分存款。

有两儿一女,大儿是一水管工,二儿子研究生毕业,女儿在农村。

老牛本人比较乐观,闲着没事喜欢去公园遛弯。

老人的晚年生活本应很舒服,但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不太老的老人满怀悲伤自愿去敬老院?据了解,大儿子骗走了老人的存款,而且又私自修改了房屋所有权人;二儿子用卖老宅的钱购置了自己的结婚住房。

结果,两个儿子都不想赡养老人。

由于女儿自小就送人了,老牛不愿去女儿家养老,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去敬老院生活。

原来积极乐观的老牛一下子老了好多岁。

邻里只好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与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邻里的介绍后了解了相关情况,并积极与老牛的儿子女儿取得了联系。

两个儿子表示父亲是自愿入住敬老院的,做儿女的应该尊敬老人的选择,丝毫没有找自己的原因。

女儿则是很伤心,说都是两个兄弟的错,逼着父亲不得不去敬老院,还说父亲不愿去自己那住,自己也很没办法。

还说父亲身体很健康,根本不需要家人照顾,两个兄弟都容不下父亲,母亲又刚去世不久,自己对两个兄弟很失望。

女儿还很希望父亲能去自己那养老。

接案接案前的准备首先是邻里介绍老牛向社工寻求服务帮助,而不是案主主动向社工寻求帮助,属于非自愿型服务对象,因此第一次与老牛会谈是与其建立服务关系的重点。

其次就是会谈准备,资料收集。

在收集资料之前需要与案主有简单的接触,在争得案主同意,充分尊重案主知情权情和保护案主隐私的情况下,除了对服务对象本人采用直接询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外,还可向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收集查询。

如家庭成员,生活社区,退休前的工作单位与服务对象关系密切的邻里或朋友那里获得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

当以直接询问方法不能得到相关有效信息时。

还可以使用间接询问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了解案主内心感受。

最后就是会谈场所的准备,由于服务对象无行动上的障碍或是其他特殊需求。

社会工作者安排舒适,安静,具有隐私性和安全感的场所就可以,以便会谈顺利进行不被干扰。

最好是服务对象熟悉的环境如家中。

另外要遵守时间约定,并提前通知服务对象相关注意事项。

接案会谈记录案主个人资料:姓名:老牛年龄: 65职业: 中学老师,退休后被返聘婚姻状况:老伴儿去世收入财产状况:退休金,生活状况:在养老院生活,暂无子女照料生理方面:处于老年期, 反应较慢.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心理方面:老伴儿去世,感到孤独. 性格倔强,脾气火爆,自尊心极强。

不善处理家庭关系,缺乏与儿女的沟通。

社会功能:交际圈较小,但有较知心的朋友,和两个儿子的关系不和谐,但和女儿张梅关系较好环境体系:属于一批较早的知识分子,但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影响较大。

关系建立社工依据初步收集到的资料,加上一定的谈话引导,运用倾听技巧,在满足服务对象宣泄需要的同时了解到了一些相关情况,老牛愿意由社工进行协助。

关系基本建立。

自述问题牛大爷对工作者倾诉了自己心里的苦闷。

老人表示, 自己辛辛苦苦半辈子,养了两个不孝的儿子;老伴去世后, 自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女儿虽然愿意养自己,但自己很愧对女儿,女儿自小就送了人,现如今在农村,生活也很苦,自己不能拖累女儿;有儿子,却去女儿家养老,让邻里笑话。

另外就是自己的财产被两个儿子骗走,牛大爷心里也很伤心,无奈。

与家人关系老伴儿刚去世不 久,与老伴儿生前生活状态良好。

大儿子性格懦弱,工作很努力,但是不太会说话,妻管严。

为了自己的家,为了妻子,牛华心里虽然想对父亲好,但还是卷入到与精明的弟弟的争斗中,骗走了父亲的存款。

三儿子自立、精明、世故,虽是父亲的骄傲,但母亲去世后,为了结婚生活卖了父亲的房子,为自己添置了新房。

两个儿子不仅没有主动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还抢占了父亲的财产,使父子关系陷入僵局。

二女儿虽然从小被送人,但从没有记恨过父母,觉得哥哥弟弟做得很过分,一直站在牛大爷这一方,另外也希望父亲可以到自家养老。

牛大爷与孙子关系较好,牛小东很喜欢爷爷,对于父母对爷爷做出的举动,心里很不认同,总是站在爷爷那一边。

孙子的举动也让牛大爷心有一丝安慰。

基本关系图:儿媳:冯燕 出纳中专毕业 大儿子:牛华 36岁.水暖工孙子:牛小东二女儿:张梅 33岁.农村妇女 牛大爷三儿子:牛文 30岁,白领.邻居朋友: 紫霞58岁退休内科医生, 中年丧偶,子女在外工作会谈中对问题的界定与处理服务对象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养老问题,由最初的财产纷争引起,到后来儿子不愿意照顾老人。

老人一方面不希望到养老院生活,另一方面又面对“无子”赡养的尴尬局面。

因此,工作的目标初步确定为,协调各支持系统资源,解决其养老问题,下一次会谈,将进一步针对养老问题展开,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帮助牛大爷解决养老问题安度晚年。

预估牛大爷个案预估摘要一.对牛大爷自身系统的预估1.优势:生理健康和生理机能方面:无听力和视力上的障碍.饮食习惯良好较营养充足,也无失禁等问题.日常自立活动,生活活动能力正常.心理机能:认知功能完整,记忆力轻微下降,但无失智症.总体来看老人心理状态,态度积极乐观.接受过一些教育,虽然性格倔强,脾气较差,但内心善良,是非分明,是可以讲事理的老人.平时也喜欢帮助他人.另外每月有固定的养老金,2.弱势:性格倔强,自尊心强,不善于处理家庭关系,与家庭成员缺少沟通。

另一方面,由于一系列家庭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有轻微的抑郁倾向,有时会觉得难过或消沉,情绪低落,但无自杀倾向。

受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较深。

二.对牛大爷家庭系统的预估1.家庭系统的优势:除老伴儿去世外,家庭结构较为完整,孩子们也有固定的工作。

女儿一直站在老牛这一方,希望可以照顾父亲,女婿也非常妻子的意见。

三儿媳崔丽,心地善良对丈夫对待父亲的方式慢慢不认同,对牛文的举动非常失望,现在也是站在老牛这一方,希望可以在老牛赡养问题上,出一份力。

大儿子虽然是妻管严,但内心是相对父亲好的。

孙子方面,一直希望和爷爷一起生活,不希望爷爷去敬老院。

由此看出在家庭系统中,愿意帮助老牛养老的人占大多数,是解决养老的有利因素。

2.家庭系统存在的不足:老伴儿的去世,导致案主无人陪伴,孤独。

儿子们因为财产纷争使家庭关系陷入僵局,大儿子受妻子影响不愿意赡养老人,二儿子为了结婚生活,抢走父亲财产,同样不愿意承担赡养责任。

两个儿子不愿意找自身原因,一致认为是父亲进养老院是自己做的决定,应当尊重其决定,不愿作出干涉。

三.对亲友,社区及其他社会资源系统的预估1.优势:邻里们都很同情关心老牛的遭遇,都希望可以对老牛有所帮助.邻居朋友紫霞,同样丧偶,独自居住,但独立自主,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安排得很丰富,希望可以帮助老牛找回原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社区居委会方面:社区服务中心提供老人日间照料服务.可以解决老牛的饮食问题,另外也有专门为老人设计的老人活动项目,可以满足案主的社交需求,减少孤独感,丰富老年生活.养老院方面也可以提供适合老人的养老服务。

2.劣势:在上述资源中,每个部分可能处于不同的目的。

社区居委会可能是出于对社区居民的管理.养老院可能有较多的商业利益考虑.邻里间的关心可能只是处于热心或是好奇.而作为社工则需要基于自身价值观和服务特征,案主权益,充分考虑各系统的优势与不足,协调各方资源.帮助案主走出困境.计划个案工作计划书一.背景资料二.问题的分析与诊断问题分析1.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在加上财产被占,社会安全感也有所下降.2.老伴的去世,造成了老人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了很大的生活上的冲击;两个儿子的不孝顺,养儿防老的传统心理受到冲击. 致使老人的心理更加脆弱;3.生理的老化,老人害怕出现身体健康问题,不愿给女儿带去负担,又有愧对女儿的心理存在,导致老人宁愿去敬老院生活。

这些因素使老人的心理受到了伤害,造成了老人巨大的心理落差,使老人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消极面对生活, 直接制约了老人的个人或是社会活动.诊断1.案主认识的问题:一方面是家庭成员关系的改善,恢复正常的家庭活动。

另一方面就是养老问题,希望得到儿女的照顾,可以有丰富的晚年生活安排,不排除到养老院生活,但不希望是全托照料。

2.社工认识的问题:解决老人对养老院的错误认识,重塑老人对靠女儿养老这件事的看法,改善老人与儿女的关系。

让案主意识到靠女儿养老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改变案主的过时思想,并让案主与女儿进行沟通,缓解案主的思想压力,从女儿方面获得精神支持。

找寻合适的机会,为案主和儿子沟通搭建桥梁。

运用“人生回顾”或是“共同回忆”的治疗方式,让案主和儿子们一起回顾过去的风风雨雨,使儿子意识到案主养儿的不易,从而激起两个儿子的良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帮助案主解决养老问题。

照顾,并且要强调案主入住后家庭成员继续定期探望和支持案主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家庭成员一起参与案主个人照顾计划的制定让案主意识到家人并不是不关心自己。

3.工作解决的问题:服务对象的养老问题,家庭中与儿女关系的问题,案主自身的社交需求和对养老院的认识偏见。

三.服务目标总目标:解决养老问题,帮助案主协调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恢复正常的家庭活动。

分目标:1.帮助案主消除对养老院的错误认识.2. 通过实例,让案主意识到靠女儿养老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改变案主的过时思想,并让案主与女儿进行沟通,缓解案主的思想压力3.为案主和子女创造正常的沟通机会,解决之间存在的矛盾.4.积极联系服务对象的儿子,了解其内心真实感受,通过引导和感情抒发,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与老牛父子改善关系,共同面对养老问题.5.帮助老人缓解老伴儿去世带来的孤独感.鼓励老人主动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满足其社交需求.使老人重拾过去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四.介入中的道德操守和服务模式及方法技巧道德操守:1.促进当事人福利2. 鼓励当事人自主3. 照顾当事人,并避免利益冲突4 提供充足资料,以便当事人作出决定 5.保密,社工必须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得随意泄露给他人.服务模式及方法技巧:以家庭治疗模式为主,包括直接技巧和间接技巧的运用。

五.介入系统家庭支持系统,社区支持系统,社会支援系统。

六.具体实施计划第一次:接案会谈目标:初步了解牛大爷的遭遇,建立服务关系,对案主进行简单的评估.时间:5月6日上午9:00---10:30地点: 社工服务中心101室内容:1.介绍社工机构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可以解决的问题范围和可以利用的资源.2.社工自我介绍,包括我是谁,我可以为您提供的帮助有哪些等…….3.在尊重,接纳的原则下,运用同理心倾听牛大爷对自己遭遇的陈述和内心的感受,尽可能的缓解案主内心的精神压力.4.帮助案主确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内容.5.在案主知情的前提下,对案主进行简单的评估.6.了解案主对这次会谈的感受,解决服务对象内心可能存在的疑惑,并给予案主鼓励,使其相信在社工的帮助下,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第二次:目标:为案主和其子女建立沟通桥梁,改善家庭关系,共同制定养老计划.时间:5月8日上午9:00—11:00地点:案主家中内容:1.找一些案主和子女的相簿或是照片,通过家人集体“回忆”与案主自己的“人生回顾”方式相结合.帮助案主一家回顾过去经历过的事,让儿女们体会到父亲的不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2. 引导两个儿子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或是可能所处的困境.如生活压力,工作需求等.3. 促成双方交流顺畅,并将话题逐步转移向父亲的养老问题.4. 家庭各方逐个说出对父亲养老的意见和可以提供的相关资源.社工进行详细记录,为制定养老计划收集资料.5. 对这次家庭会谈进行简单总结,包括取得的进步,已经解决的问题和仍未解决的问题.. 第三次:目标: 帮助案主消除对养老院的错误认识.了解养老院提供的服务与环境时间: 5月10日9:00—10:00地点:养老院内容:1.和养老院取得联系,带领案主参观养老院.介绍其提供的基本服务和组织的有关老年活动2.介绍案主参加一个养老院组织的活动.亲身感受养老院的环境气氛.3.案主可以与养老院里的老人,进行交谈,进一步了解养老院的生活情况,消除案主对养老院的偏见4.帮助案主了解所在社区提供的照料内容.增加案主的养老选择,以便案主作决定第四次:制定养老方案目标:整合各支持系统资源,确定养老方案时间:5月12日地点:社工服务中心内容:1.案主表达对子女养老,养老院养老,或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看法.2.社工对其他养老方式的介绍,或是以上支持系统的资料补充.3.子女们的意见,以及可以提供的资源.4.在案主自决的原则下,设计几种适合案主的养老方案,进行简单评估.5.经过评估,案主自己决定最后方案,如有其他意见,必须进案主同意.6.确定初步的养老方案,帮助案主联系相关资源.第五次:目标:了解案主问题改善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评估,准备结案.时间:5月22日地点:社工服务中心内容:1.了解案主现在的生活状况,和家人的互动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