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测试规范V1.1..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规范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规范一、引言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规范是为了提高测试脚本的可维护性、可读性和可重用性,确保测试脚本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本文档旨在规范自动化测试脚本的编写过程和规范,以便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二、命名规范1. 脚本文件名应具有描述性,清晰明了,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例如:login_test.py。
2. 测试用例函数名应具有描述性,清晰明了,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例如:test_login_success。
3. 测试数据文件名应具有描述性,清晰明了,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例如:login_data.csv。
三、注释规范1. 在脚本文件的开头,应包含脚本的简要描述和作者信息。
2. 在每个测试用例函数的开头,应包含该函数的功能描述和输入输出参数说明。
3. 在关键代码处,应添加注释,解释代码的作用和逻辑。
四、代码规范1. 使用合适的缩进和空格,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2. 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名和函数名,以便于理解和维护。
3. 避免使用魔法数字和硬编码的字符串,应将其定义为常量或配置项。
4. 使用异常处理机制,以处理预期和非预期的异常情况。
5. 避免使用全局变量,应使用局部变量或参数传递数据。
6. 使用模块化和函数化的设计思路,以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7. 使用合适的断言语句,以验证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五、测试数据规范1. 测试数据应分离于测试脚本,存储在独立的数据文件中,以便于维护和修改。
2. 测试数据文件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如CSV、Excel、JSON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格式。
3. 测试数据应包含各种正常和异常情况的数据,以覆盖不同的测试场景。
六、日志规范1. 使用日志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错误信息,以便于问题的定位和分析。
2. 日志应包含时间戳、日志级别、日志内容等信息,以便于查找和过滤。
七、异常处理规范1. 对于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应进行合理的异常处理,以保证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设备技术规范

自动化设备技术规范初稿:自动化设备技术规范1.设备使用条件及工厂环境1.1 供电环境:单相220V-240V、50HZ,三相(五线)380V/50HZ。
1.2 设备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环境温度0-40度,环境湿度<=90.1.3 气压:最小工作气压0.4Mpa,最大工作气压0.7Mpa。
2.机械系统要求2.1 所有机械部件要做防锈处理。
2.2 设备工装具备防呆功能。
2.3 关键部件淬火处理。
2.4 工装具能实现快速换模。
2.5 需要调整位置的加刻度尺来调整。
2.6 机械、电气部件设计要有放错装置,以便符合产品装配及测量需要,防止出错。
2.7 按照购买方要求选购指定品牌,选择其他品牌需有甲方认可,并列出设备配置清单。
2.8 设备外观以及颜色需按照甲方要求规定制作。
2.9 设备所有运动部件要有防护措施。
2.10 与产品和操作人员接触到的零部件必须去毛刺或有相应的防护,防止伤害操作员或产品。
3.电气系统要求3.1 设备电源电压要求如下:单相、220V-240V/50HZ三相、380V-400V/50HZ3.2 设备必须有安全保护装置,断路器手动操作手柄要在控制柜外,安装在容易操作的位置。
关闭电源时,电源开关关至隔离位置并可用锁锁住。
3.3 设备断路器未断开的情况下控制柜门无法打开,只有在断路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才能打开。
3.4 设备必须可靠接地,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设备应安装安全继电器,且输入输出回路直接与各执行机构相连。
应为双通道形式。
设备进线端电箱内断路器必须有漏电保护功能。
3.5 电机必须有过载保护。
3.6 设备运行应充分考虑节能,尽可能选用推广的节能设备。
3.7 设备高度不超过2200MM(根据设备类型和安装场地由购买方规定设备高度)。
3.8 控制柜要有防水、防尘、防小动物结构,符号IP54防护标。
3.9 控制柜内元器件安装应方便清洁、维护、维修。
3.10 保证控制柜内的正常温度和湿度(如有必要需增加对流风扇)。
自动测试系统

通过修改软件进行增减 基于计算机开放系统 较方便、快 相对快 受限于A/D或D/A的速度 大多为测控系统 价格较低且可重复利用
使虚拟仪器不仅是图9.9这种一般结构形式。归纳起来当前虚 拟仪器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七种类型,如图所示。
信号调理 GPIB接口仪器 数据采集卡 GPIB接口卡
VXI仪器 测控对象 PXI仪器 串口(USB、RS232、 单总线)仪器 现场总线仪器(或设备) PC机/工作站 LabVIEW LabWindows/CVI 其它软件开发平台
测试模块 或信号源 图9.7 智能仪器的硬件结构
9.3 虚拟仪器(仪器融入计算机) 9.3.1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虚拟仪器通俗的定义:就是在通用计算机上加上一组软件和少 量硬件,使得使用者在操作这台计算机时,就象是在操作一台 他自己设计的专用的传统电子仪器。这种看似计算机却是仪器 的“仪器”被称为“虚拟仪器” 。
风 向
湿
度
温 度
雨
量
微型网站
单总线
交换机
光 缆
五类线
客户机 客户机 ……… … 客户机
自动气象站组成框图
油井无线监测系统
无线通信技术
有线的分布式网络测试系统,当设备多时连线十 分复杂,而且适用于系统相对固定;若系统移动 至它处时,需要重新连线;若添加新测试仪器, 需要增加连接线,使用不方便。 无线通信网的测试系统,设备以无线方式进行通 信,设备之间不需连线,组建系统十分方便。 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主要有IEEE802.11、HomeRF 和蓝牙等
1.虚拟仪器的一般结构
通用计算机
简单输入 输出电路
图9.9 虚拟仪器的一般结构
2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
TBDS-POC测试标准用例-v1.1

TBDS-POC测试标准用例
1.产品基本功能
1.1平台管理功能
1.1.1项目管理(多租户支持)
1.1.2资源管理
1.1.3用户管理
1.1.4系统设置
1.2运维管理功能1.
2.1自动化部署
1.2.2日志管理
1.2.3运维可视化
1.2.4监控可视化
1.3安全功能1.3.1身份认证
1.3.2权限管理
1.3.3存储加密
1.4可靠性功能1.4.1高可用(HA)
1.4.2故障恢复
1.5扩展功能1.5.1横向扩展能力
1.5.2横向收缩能力
2.数据业务
2.1数据存储
2.1.1结构化数据导入
2.1.2结构化数据导出
2.2元数据管理2.2.1库表管理
2.2.2权限管理
2.2.3数据血缘
2.2.3数据提取
2.3数据计算2.
3.1离线
2.3.2实时
Oceanus实时计算.zip
2.4数据分析
2.4.1交互查询
2.5兼容性
2.5.1 JDBC接口兼容性
3.性能测试
3.1 TPC-DS
3.1.1 TPC-DS性能测试
3.2 K-Means
3.2.1 Spark Bench - kmeans测试
3.3 SVM
3.3.1 Spark Bench - svm测试
4.业务场景测试4.1业务场景测试A 4.1.1典型业务场景测试。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规范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规范一、引言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规范旨在统一团队成员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的风格和规范,提高脚本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确保测试脚本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参与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的团队成员。
二、命名规范1. 脚本文件命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脚本的功能和所测试的模块或功能点。
2. 文件名使用小写字母,单词之间使用下划线进行分隔。
3. 示例:login_test.py、add_user_test.py三、脚本结构1. 导入必要的库和模块。
2. 定义全局变量。
3. 定义测试用例类。
4. 在测试用例类中定义测试方法。
5. 在测试方法中编写具体的测试步骤和断言。
6. 编写测试套件,将测试用例添加到测试套件中。
7. 运行测试套件并生成测试报告。
四、注释规范1. 在脚本开头添加文件注释,包括脚本名称、作者、编写日期和修改历史等信息。
2. 在每个函数或方法的开头添加函数注释,描述函数的功能、输入参数和返回值等信息。
3. 在代码行的末尾添加行注释,解释代码的作用和原因。
4. 注释内容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描述。
五、代码风格1. 使用四个空格缩进,不使用制表符。
2. 每行代码长度不超过80个字符。
3. 每个函数或方法之间空一行,使代码结构清晰。
4. 使用空格隔开运算符和操作数,增加代码的可读性。
5. 避免使用全局变量,尽量使用局部变量。
6. 避免使用魔法数字,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名。
7. 使用合适的命名方式,如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命名法。
六、异常处理1. 对可能出现异常的代码进行适当的异常处理,避免程序崩溃或产生不可预料的结果。
2. 使用try-except语句捕获异常,并在except块中处理异常或输出错误信息。
3. 在finally块中进行必要的清理操作,如关闭文件或释放资源。
七、日志记录1. 使用日志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错误信息,方便定位问题和分析原因。
2. 使用日志级别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日志信息,如DEBUG、INFO、WARNING、ERROR和CRITICAL等。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

自动化测试用例规范一、引言自动化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并且能够快速地回归测试。
为了保证自动化测试的质量和可维护性,编写规范的测试用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编写,确保测试用例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二、测试用例命名规范1. 测试用例应该具有描述性的名称,能够清晰地表达测试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2. 使用动词开头,描述测试的行为或操作,例如:点击、输入、验证等。
3. 避免使用缩写和简写,以免造成歧义。
4. 使用驼峰命名法,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例如:点击登录按钮。
三、测试用例结构1. 测试用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用例编号:唯一标识该测试用例的编号。
- 用例名称:描述该测试用例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 前置条件:描述执行该测试用例前需要满足的条件。
- 测试步骤:详细描述执行该测试用例的步骤。
- 预期结果:描述执行该测试用例后预期的结果。
- 测试数据:提供用于执行该测试用例的测试数据。
- 清理步骤:描述执行该测试用例后需要进行的清理操作。
2. 示例:用例编号:TC001用例名称:登录功能验证前置条件:用户已打开登录页面测试步骤:1. 输入用户名2. 输入密码3. 点击登录按钮预期结果:成功登录并跳转到首页测试数据:- 用户名:testuser- 密码:testpassword清理步骤:无四、测试步骤编写规范1. 测试步骤应该具有清晰的描述,包括操作对象、操作行为和操作结果。
2.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词汇。
3. 每个测试步骤应该是独立的,不依赖于前一步骤的执行结果。
4. 测试步骤应该按照逻辑顺序编写,便于测试人员理解和执行。
五、预期结果编写规范1. 预期结果应该明确、具体,并且与测试步骤一致。
2. 预期结果应该包括实际结果和期望结果的比较,以便于判断测试是否通过。
3. 避免使用模糊的描述,例如:应该显示正确的结果。
六、测试数据编写规范1. 测试数据应该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下的数据。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规范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规范一、引言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规范是为了保证测试脚本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本文档旨在规范自动化测试脚本的编写,统一团队的编码风格,减少代码错误和冗余,提高脚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命名规范1. 脚本文件命名脚本文件应该以有意义的名称命名,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组合,例如:login_test.py。
2. 函数和变量命名函数和变量的命名应该具有描述性,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组合,例如:get_user_info()。
3. 类命名类的命名应该使用驼峰命名法,首字母大写,例如:LoginPage。
三、注释规范1. 文件注释每个脚本文件的开头应该包含文件注释,描述脚本的功能和用途。
2. 函数注释每个函数的开头应该包含函数注释,描述函数的功能、参数和返回值。
3. 行注释在代码行的末尾添加注释,解释代码的用途和意图。
四、代码风格1. 缩进使用四个空格进行缩进,不要使用制表符。
2. 行长度每行代码的长度不应超过80个字符,可以适度调整。
3. 空行在函数之间和逻辑块之间添加空行,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4. 空格在运算符两边和逗号后面添加空格,例如:a = b + c。
5. 换行运算符太长时,可以在运算符前换行,保持代码的可读性。
6. 引号字符串使用单引号或双引号均可,保持一致性。
7. 导入模块每个模块应该单独导入,避免使用通配符导入。
8. 常量常量的命名应该全部大写,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例如:MAX_RETRY_TIMES = 3。
五、异常处理1. 异常捕获在可能发生异常的地方进行异常捕获,避免程序崩溃。
2. 异常处理合理处理捕获到的异常,可以进行重试、记录日志或给出友好的提示信息。
六、断言规范1. 断言方式使用断言来验证测试结果,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2. 断言消息在断言中添加有意义的消息,描述断言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七、日志记录1. 日志级别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日志级别,例如:DEBUG、INFO、WARNING、ERROR、CRITICAL。
德标VDE-AR-4105自动化测试使用说明V1.02

目录1. VDE-AR-4105自动化测试 (1)1.1 VDE-AR-4105标准简介 (1)1.2 有功功率调节精度测试 (1)1.2.1 总流程 (1)1.2.2 测试主页 (1)1.2.3 开始测试 (2)1.2.4 测试过程 (3)1.2.5 测试结果 (5)1.3 三相不平衡测试 (6)1.3.1 总流程 (6)1.3.2 测试主页 (6)1.3.3 开始测试 (6)1.3.4 测试过程 (7)1.3.5 测试结果 (7)1.4 过频测试 (8)1.4.1 总流程 (8)1.4.2 测试主页 (8)1.4.3 开始测试 (9)1.4.4 测试过程 (9)1.4.5 测试结果 (12)1.5 特征曲线测试 (12)1.5.1 总流程 (12)1.5.2 测试主页 (12)1.5.3 开始测试 (13)1.5.4 测试过程 (14)1.5.5 测试结果 (15)1. VDE-AR-4105自动化测试1.1 VDE-AR-4105标准简介《VDE-AR-N 4105》是德国2012年颁布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低压并网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所有与低压电网连接的发电站,发电站的新建、运营、整容和改造都必须考虑符合该标准要求。
分布式发电站主要包括:水力发电站、光伏电站、热力联产电站、风力电站、内燃机、燃料电池等。
《VDE V 0124-100》标准在对《VDE-AR-N 4105》修正和补充后于2014.1.1已强制实施。
德国作为光伏技术标准和市场发展最为先进的国家,它的标准影响力非常大,以至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都在纷纷效仿和跟随,该标准对逆变器提供商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也成为了这些厂商能否进入欧洲市场和占据未来市场的一个重要门槛。
要通过VDE-AR-N 4105标准的认证,需通过该标准提出的各项测试要求,这里对复杂的测试项提供了自动化测试的解决方案,使用自动化测试能够简单、精确和高效地完成测试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创昱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动化测试规范V1.1
2022年4月25日
文档编号:
文档信息
分发单位
版本历史
版权声明
本文档模板由福建创昱达测试部负责制定,具体章节内容由福建创昱达测试部相关编写人员负责解释。
目录
1.自动化主流程 (4)
2.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 (6)
2.1目标: (6)
2.2角色: (6)
2.3工作内容 (6)
3.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 (8)
3.1目标: (8)
3.2角色 (8)
3.3工作内容 (8)
4.自动化测试计划制定 (10)
4.1目标: (10)
4.2角色: (10)
4.3工作内容: (10)
5.自动化测试设计 (11)
5.1目标: (11)
5.2角色: (11)
5.3工作内容: (11)
6.自动化测试执行 (12)
6.1目标: (12)
6.2角色: (12)
6.3工作内容: (12)
7.自动化测试分析 (13)
7.1目标: (13)
7.2角色: (13)
7.3工作内容: (13)
8.自动化测试维护(需求变更) (14)
8.1目标: (14)
8.2角色: (14)
8.3工作内容: (14)
1.自动化主流程图示:
2.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
2.1 目标:
对系统进自动化可行性分析,确认或否决自动化工作的开展。
如确认开展自动化,并进行风险评估。
2.2 角色:
测试管理部、自动化组长、手工组组长(项目负责人)、开发组组长(项目负责人)
2.3 工作内容
(1)讨论系统开展自动化工作的可行性:
符合自动化测试开展的几种情况:
➢产品型项目(项目周期长、需求变更有计划性、而且频率不高)
产品型的项目,新版本是在旧版本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功能变不大的项目,但项
目的新老功能都必须重复的测试。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自动化测试的强项,它能够很好的验证你是否引入了新的缺陷,老的
缺陷是否修改过来了。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自动化测试工具叫做回归测试工具。
➢机械并频繁的测试
每次需要输入相同、大量的一些数据,并且在一个项目中运行的周期比较长。
但有一些交互性比较强(业务逻辑较复杂),需要人工干预的操作,就不要指望
通过自动化测试来完成了。
例如,银保通交行前置机测试。
➢资源丰富(人员)
众所周知,自动化工作相对比较耗人力,开发脚本的时间与调试脚本的时间比例
能达到1:1、甚至1:2,如人力与机器大批量工作无法权衡则只能放弃自动化了。
(2)明确手工测试的需求分析、测试设计和测试案例是否适合于自动化测试的需要:
如涉及到系统联调类的用例、不同系统接口之间不适宜(注意:非绝对)做自动化。
(3)自动化测试应达到自动化率目标多少,如覆盖率达到50%
(4)与开发负责人沟通:
➢获取相关开发信息:如相关界面设计文档、详细设计说明书等等
如,我们用Selenium开源工作做自动化,完全可以在开发设计完界面,实现脚
本前或进行中将定位Element的属性(如id、xpath等)添加到相关数据驱动
文件中。
➢相关开发人员支持
➢在开发程序上达成一些共识,比如在界面设计对每个空间都添加一个id(html id),提高对象识别的准确性,方便自动化测试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5)风险评估:
主要集中在环境、技术实现、工具、人员
➢环境:如稳定性
➢技术:技术上实现时候有难度,如终端内部的对象难以抓取等
➢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非开源工具(如QTP)或者开源工具(如Selenium、Watir等)
➢人员:时候有足够的人力、是否需要培训
(6)输出《XXX系统自动化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3.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
3.1目标:
完成自动化需求分析
3.2角色
自动化组长、自动化测试工程师、手工组组长、手工组测试工程师
3.3工作内容
3.3.1业务需求
步骤:
(1)整理《系统业务流梳理表.xls》
根据业务需求梳理出业务流表,主要字段:
业务名称、子业务名称、业务步骤、步骤分支、详细步骤
截图:
(2)案例转化
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然后根据手工用例库转换(筛选)出可以做自动化的用例,并进行优先级、阶段划分(任务量比较大,分1期、2期等完成),输出《XXX系统自动化用例库》
参考示例文档:《寿险2012版保全服务GPS系统业务流梳理表_V1.0.xls》
(3)自动化案例库评审(侧重转换率和优先级划分)
(4)根据不同优先级分阶段实现系统的自动化
3.3.2硬件需求
工具:测试远程机、测试工具等时候准备完毕。
环境:环境是否配置完毕(如GT配置、数据库配置等)
3.3.3技术需求(如读写数据库、读写Excel、读写txt、终端控制、状态判断等)
➢培训自动化测试人员相关系统业务知识
➢培训自动化测试人员相关自动化技能
➢根据已有技术实现来优化筛选用例(不能实现的或实现较困难的用例不采用自动化方式实现)
3.3.4数据需求(也叫数据准备)
➢数据字典
➢数据库的pdm和数据库sql
➢造数脚本是否已实现
3.3.5人员需求
➢手工组业务老师支持
➢合适自动化人员开展自动化。
4.自动化测试计划制定
4.1 目标:
任务量化,指定详细的测试计划
4.2 角色:
自动化组组长
4.3 工作内容:
(1)根据自动化需求分析输出的《系统自动化用例库》的用例以及用例的优先级,确定自动化测试的执行顺序
(2)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给不同的自动化测试人员划分工作量
(3)标明工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负责人等,最终输出输出《XXX系统自动化测试计划.mpp》
参考示例文档:《GPS系统自动化测试计划V1.2.mpp》
5.自动化测试设计
5.1 目标:
开发脚本,实现系统自动化
5.2 角色:
自动化测试工程师
5.3 工作内容:
(1)编写规范:
➢脚本重复利用率高
➢代码规范(变量定义、注释习惯)
➢可维护性高
(2)系统模块划分:公共模块、子组件、正常模块(3)脚本开发
(4)测试管理器开发(数据参数化)
(5)脚本调试
6.自动化测试执行6.1目标:
运行自动化测试, 实现自动回归测试的目标6.2 角色:
自动化测试工程师
6.3 工作内容:
(1)脚本执行
7.自动化测试分析
7.1目标:
分析自动化测试结果、总结自动化测试报告
7.2 角色:
自动化组长、手工组组长、自动化测试工程师
7.3 工作内容:
(1)缺陷分析
➢手工验证是否可重现
➢跟手工组老师沟通,判断缺陷是否符合标准(非配置、环境原因导致)➢输出《XXX系统自动化缺陷报告.xls》(同自动化案例库一个文档)(2)是否达到自动化覆盖率要求
(3)优化脚本和测试管理器
对脚本实现方法进行优化。
(4)输出《XXX系统自动化测试报告.doc》
8.自动化测试维护(需求变更)8.1 目标:
维护脚本,覆盖新需求变更用例。
8.2 角色:
自动化组组长、自动化测试工程师
8.3 工作内容:
(1)分析新需求是否符合实现自动化条件
(2)新需求案例转化的自动化用例库评审
(3)开发或维护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