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2土地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 土地资源保护方向与策略
2. 板书设计说明:
- 目的明确:板书围绕土地资源的概念、类型、分布、利用、保护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土地资源知识。
- 结构清晰:板书按照教学内容顺序,条理分明地展示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简洁明了:板书内容简洁,突出重点,概括性强,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核心知识。
(4)《城市化与土地资源管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问题及改进方向。
(5)《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了解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实践案例及成效。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研究家乡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调查了解身边土地资源保护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推广借鉴。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1)《中国土地资源概况》——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体状况、地域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
(2)《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深入探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措施及政策法规。
(3)《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粮食安全》——分析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4)辩论赛: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利用PPT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数据和案例,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频:播放与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相关的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实际案例,增强认识。
- 例题8:探讨土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 课件(共22张PPT)

如果你是……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土地管理法 》《草原法》《森林法》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我来小结:
1、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是_土__地__资_源__. 2、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总__量__丰__富、类_型__齐_全_劣势 比__例_不__合__理、难__利_用__土__地_。多 3、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耕地、_林__地__、 _____ 、 __草__地_。 建设用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利用 类型
土地 资源
资源 现状
合理 利用
小结
分布 状况
பைடு நூலகம்
土地资源
什么是土地? 土地是山川之跟,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这首诗中提到土地资源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些什么东西?
利用不当------非可再生资源
看一看 想一想
说一说
思考: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说明了 什么含义?
2、对我们的土地资源有何影响
被破坏的土地资源
你来出主意(课下讨论)
我国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如果 让你为土地资源保护出主意你
有什么好办法呢?
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依法用地,规划用地 如果你是土地专家:因地制宜、合理用地 如果你是环保人士:开展宣传、提高意识 如果你是乡村干部:加大农基建设与投入 如果你是农民伯伯:禁止乱占耕地
自 什么是土地资源?
然 界 中 对 人 类 有 利 用 价 值 的
土 人们利用土地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地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说课稿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土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了解不多,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3.课堂讲解: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重点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4.案例分析: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土地资源。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土地资源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基本特点:总量有限,类型多样,区域差异大•利用方法:合理规划,科学种植,提高利用率•保护方法: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知识点】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名称主要分布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耕地季风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平原和低缓的丘陵林地季风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山地和丘陵草地非季风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高原和山地未利用的土地非季风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沙漠、戈壁、石山、冰川【三大林区】林区名称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分布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东南丘陵地区主要树种针叶林(兴安落叶松、红松)常绿阔叶林(红木、楠木)经济林(茶树、毛竹、马尾松、漆树)林区特点最大的天然林区第二大天然林区人工林区【四大牧区】牧区名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分布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伊犁马牦牛、河曲马牦牛、藏绵羊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做到合理利用、节约耕地、保护耕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拓展延伸】土地与土壤、国土、土地资源的区别土地和土壤不是一个概念。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地的含义要比土壤广泛得多。
土壤只是土地表层的附属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却无法搬动土地。
土地和国土,严格地说也不是一个概念。
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大陆架以及它的下层和上空。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作用: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土地总量居世界第三,人均不到世界的1/3。
)3.类型齐全(草地、耕地、林地),构成不合理: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 区域差异明显,分布特点:耕地:90%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我国耕地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难以利用的土地: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5.我国有哪些土地资源构成类型?草地、耕地、林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
6.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滥伐森林、乱占耕地7.我国“土地日”的日期是()6月25日经典习题1.现在,某地有10 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①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②全部砍掉,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③把10 000公顷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一片,即1 000顷。
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以便森林能有更新的机会。
(1)你赞成哪一种办法?为什么?(2)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你的主意写出来。
(1)赞成第三种办法。
因为第~种虽然使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但没有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第二种属于过度砍伐,会破坏生态环境,是最不可取的,只有第三种既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能够使森林得到更新,保护了森林资源,所以是比较恰当的。
(2)略点拨:此题设置了三个情景来提出问题,然后我们辩证地分析,③是比较合理的。
(2)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
2.由于我国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3.2中国的土地资源(第2课时区域差异明显土地资源质量差别大)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
2
3
4
5
6
7
1.中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开发的历史长短不同 B.受生产方式的影响 C.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D.受生活习惯的影响
)。
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
7
2.下列区域中,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的是( A.河西走廊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关闭
答案
1
2
3
5
6
7
5.中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 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多地少
关闭
“人多地少”是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关闭
D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耕地
耕地面积日 益减少
林地
滥伐森林, 面积减少 草地退化, 草地的生产 力大幅度下 降
草地
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 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 加上管理不善
【例题】中国西北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乱占耕地 D.滥伐森林 解析:中国西北地区地处干旱、 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A
)。
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
7
3.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将优先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建设,其目的主要 是( )。 A.保证运输的高安全性 B.节约土地资源 C.适应沿线地区河网密布的状况 D.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殊性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2.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的图片、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认识土地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掌握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情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难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
3.利用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PPT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如:东部地区耕地多,西部地区耕地少;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等。
提问:“请大家思考,这种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4.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5.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学生齐唱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我悄悄献上一束鲜花,献给您亲爱的妈妈,感谢您给我生命,您把我从小养大,妈妈啊,我爱您亲爱的妈妈……”
(师问)歌中的“妈妈”指的是谁?
(生答)歌中的“妈妈”指的是养育我们的土地。
教师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二、新课教学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教师:多媒体出示耕地、草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的景观图。
学生:讨论这些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承转)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祖国的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呢?
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
(屏幕显示)教材P68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师问)这些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特点呢?
(生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师问)我国土地资源如此丰富、齐全,对我们来说是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呢?
(生答)有利。
教师总结:如此丰富和类型齐全的土地资源,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请大家观察各类土地所占比例,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教师总结:咱们十分需要的耕地、林地比重小,咱们不需要的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这样的土地构成结构合理吗?
大家请看我国人均耕地状况。
屏幕显示图3.8《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
可以看出,中国人均耕地很少。
(二)地区分布不均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学生:结合此图并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完成课本P71“活动2”的填表格练习,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学生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耕地——气候湿热,地形平坦。
林地——降水较多,山地地区。
草地——降水较少。
难以利用土地——气候恶劣,干、寒。
(师问)我国季风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却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程度高。
草地、难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
分布不均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又一特点。
大家想一想,这是优势还是劣势呢?
(生答)劣势。
大家知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及半湿润地区,结合图3.10,你能说出水田和旱地分别位于哪个地区吗?
(生答)水田——湿润区;旱地——半湿润区
教师提问: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水田和旱地的分布大致以什么地方为界?
秦岭—淮河一线。
(2)大致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相一致?
800mm 。
(3)造成我国耕地南北差异的成因是什么?
南方降水多,属湿润区;北方降水少,属半湿润区。
即气候差异(降水差异)造成了农作物品种的差异。
(承转)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利用,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生产能力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读图3.11《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中的漫画:
第一幅图:人口增长,非农业用地增加,造成耕地减少→加剧人与耕地的矛盾。
第二幅图: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荒漠化加速。
第三幅图:由于人类滥伐森林,加剧了水土流失。
第四幅图:人们不当排放造成土地的污染。
教师总结: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
我国仅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这既令人自豪,又是一种压力。
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学生:阅读课本P72图3.12,明确我国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完成P74“活动3”,
三、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有总量丰富、类型齐全的优势;又了解了其人均占有量小、比例不尽合理、分布不均及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劣势。
因此大家一定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护土地资源。
四、课外活动:实践探究拓展延伸
调查实践:
l.在我们学校周围,往日碧绿的田野已烟消云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排排的厂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短文,在全班办一期“保护家乡的土地”的宣传栏。
2.调查当地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和状况,是否有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采用了哪些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