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及其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启示
《千与千寻》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启示

《千与千寻》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启示作者:常凤霞张志宇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9期[提要] 《千与千寻》是日本乃至世界动画史上最成功的动画产品,它代表了当今日本动画的最高成就。
它是由吉卜力公司全力打造的动画精品,它的成功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
它的匠心独运的情节、富含民族特色的舞台、精益求精的制作,良好的市场宣传等给我国动画产业带来不少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千与千寻》;中国动画产业;启示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8月21日一、引言《千与千寻》是日本动画《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千与千寻的神隐)》的中文译名(英译Spirited Away),是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长篇动画电影,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正式上映。
它讲述的是10岁少女千寻意外走到灵异世界上发生的故事。
这部作品的编剧和导演均为宫崎骏,它的成功令宫崎骏的动画事业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它不仅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还获得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奖。
这部动画展现了动画大师宫崎骏瑰丽奇异的想象力,具有极其丰富的故事内涵。
《千与千寻》是日本历代电影票房中占第一位的作品,不论是艺术成就还是经济效益都处于空前绝后的巅峰地位。
二、《千与千寻》的制作(一)精英制作团队。
这部作品的脚本和导演是宫崎骏,制片是铃木敏夫,总制片是德间康快,音乐是久石让,动画制作公司是吉卜力,出资参与制作的公司即制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有德间书店(5人)、日本TV放送网(9人)、电通(5人)、迪斯尼(5人)、东北新社(4人)、三菱商事(6人)。
制作委员会这种机制能使参与该事业的企业各负其责、风险共担,同时也利益共享。
这样,易于形成合力,共创成功事业。
(二)吉卜力集合了日本最精锐的制作力量。
在动画制作方面,吉卜力公司除了自己制作动画之外,还根据需要把某些动画作业发包给下列21家动画制作公司。
他们作为“动画协力”参与到了制作中去。
它们是Anime TOROTORO、OH-Production、Studio Cockpit、Studio Takuranke、Group Donguri、NAKAMURA(中村)Production、GAINAX、动画工房、九魔工作室、Production I.G.、Studio Musashi(武藏工作室)、Boomerang Studio、Studio Deen、Studio Hibari(云雀)、Radical Party、己龙、梦弦馆、AIC、SHAFT、Liberty Ship、Mad House。
以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为例浅析动画主题

以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为例浅析动画主题摘要主题是一部动画片的核心所在。
好的动画片主题需要能够感动心灵,启迪智慧,还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老少皆宜的深度。
科学地挖掘传统文化更是动画片主题创作的重要方面。
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作品经久不衰,在主题创意上有其非凡的魅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主题的好坏将决定一部动画片的好坏,我国的动画创意产业需更多地关注与思考主题创意。
关键词主题吉力卜感动智慧想象深度传统文化我国正处于动画片发展的黄金时期,动画产业炒得沸沸扬扬。
但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是鲜少见到吸引人的优秀动画作品。
艺术的瓶颈永远不是技术,而是创意。
主题是一部动画片的核心,暨一部动画片。
它到底要传达给我们什么。
主题需要的不止是传统文化,也不止是所谓的前卫思想或神奇想象。
我们不妨浅析一下经久不衰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经典,他们的主题表达到底是哪一点抓住了观众的心。
动画片的主题和其他艺术形式的主题一样,是蕴含其中的中心思想或主旋情绪。
需要我们在观看过程中品味与领会。
是作品的灵魂。
一部好的动画片,它的主题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一、主题需要感动心灵的力量日本的许多动画片大都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流入中国,陪伴我们走过了懵懂的青春岁月。
至今再来看这些动画片,还是能感受到那些曾经感动心灵的温暖。
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是它的灵魂,能感动观者,才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
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从《天空之城》到《千与千寻》,每一部都很感人。
唯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作品中传达的关于心灵、生命、自然等等的主题,无论悲伤、喜悦,总能让我们到达感动的天堂。
有人从中找到遗失的童年。
有人深深地反省自我,这都是吉卜力作品所独具的魅力。
《平成狸合战》是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作品,虽然它的人气并不是最高的,却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悲痛。
让很多看过的人流泪。
人类的野蛮行径使得可爱的狸猫们无家可归,最终不得不妥协生活在人群中。
这是一场人与狸猫的生存之战,主题所传达的寓意具有一种撼动心灵的力量。
吉卜力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及其启示

吉卜力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及其启示作者:万书荣来源:《艺苑》2013年第04期【摘要】在世界动画电影制作领域,吉卜力是最善于叙事的。
本文主要从主题、情节、细节以及风格与叙述模式等方面分析吉卜力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以期为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叙事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动画电影;吉卜力;叙事策略[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1984年,在德间康快的资助下,宫崎骏和高畑勋合伙创立了“二马力”会社,即吉卜力工作室的前身。
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正式成立,开始制作《天空之城》,之后又陆续制作了《龙猫》、《萤火虫之墓》、《魔女宅急便》、《岁月童话》、《红猪》、《平成狸合战》、《侧耳倾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经典动画影片。
在世界动画电影制作领域,吉卜力动画家可算是最善于叙事的。
分析吉卜力动画的叙事策略,可以为我们当前动画电影叙事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主题: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成长从手冢治虫开始,日本动画就有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传统。
手冢治虫在《森林大帝》、《火鸟》等中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思索为后来的日本动画家,特别是吉卜力动画家所延续。
《幽灵公主》、《平成狸合战》等都反映人类文明发展对自然造成破坏,人类与自然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冲突。
其中,《幽灵公主》讲述日本室町时代,由于大兴炼铁,制造火器,以黑帽大人为首的人类开始掠夺山林,与山林的守护者犬神、猪神以及麒麟兽等发生激烈的血战,影片最后也没有大团圆结局。
它是动画家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呕心沥血之作。
《平成狸合战》讲述随着政府新多摩城计划的实施,狸猫们的生存空间遭到蚕食,它们企图通过复兴古老的幻术来阻止人类开发、恢复自己的家园,但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获得成功。
影片在表面的嬉闹风格下所表达的是深沉的、悲哀的控诉,探讨着现代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吉卜力动画对自然的关注几乎渗透于每部动画,表现在画面上就是对大自然景色的精细描绘,其叙事背景总不忘展现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碧绿的田野、茂密的森林、广阔的大海、澄清的小河,等等,色彩鲜艳而摇曳,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日本动漫产业运营模式对我们的启示_以吉卜力工作室为例_史公军

1985年,在完成动画片《风之谷》后,德间书店总裁德间康快支持宫崎骏与高畑勋成立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吉卜力”的意思是撒哈拉沙漠上吹过的热风)。
这个动画工作室以宫崎骏和高畑勋为核心,几乎只制作原创或原著改编的供剧场播放的动画电影。
从吉卜力第一部动画片《天空之城》开始,吉卜力逐渐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到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首次成为日本全年最卖座的电影之后,先后有《岁月的童话》、《红猪》、《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等成为最卖座电影。
其中特别是《千与千寻》,不仅创造了304亿日元的票房奇迹,更一举揽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和香港国际电影节金像奖等众多奖项,在国际上刮起了一股宫崎骏的热风。
①宫崎骏是世界的动漫大师,以他为首的吉卜力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值得我国的动漫产业研究和借鉴。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概况和动画制作的一般模式(一)日本动漫产业的概况日本动漫在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发展日本动漫产业运营模式对我们的启示史公军[中图分类号] J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37-1330/G4(2013)12-016-4[内容提要] 吉卜力工作室是日本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在日本传统的漫画——动画——衍生产品的制作模式中,它的运营模式特立独行,高成本、高品质的特征,可以使这种模式称之为精英模式。
吉卜力这种模式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特点,同时也离不开整个日本动漫产业。
而长远发展的观点、动漫氛围的培育和动漫产业的多元化,是吉卜力工作室模式和日本动漫产业带给我国动漫产业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吉卜力 运营模式 精英模式 动漫产业壮大起来,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发展的蔚为壮观,形成了以“漫画”、“动画”、“衍生产品开发”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②这个体系由漫画发端,以集英社、小学馆和讲谈社为代表的漫画杂志首先连载漫画。
当漫画得到漫迷的喜爱后,动漫企业和电视台会将漫画制作成动画,基本上以每周一集的形式播出。
以《来自虞美人之坡》为转机?!摇摇欲坠的吉卜力商业模式

以《来自虞美人之坡》为转机?!摇摇欲坠的吉卜力商业模式翻译:未知的深蓝色《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吉卜力为世人奉献出了众多名垂影史的作品。
但是现在,其以原创剧场版动画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正摇摇欲坠。
增田弘道Business Media动画商业的今天现在无论男女老幼,大家都喜欢动画。
虽说“日本的动画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但在商业上能取得完全成功的作品绝对不多。
笔者将以各类数据为基础,探讨现在的动画商业应以何种姿态持续发展。
《龙猫》、《千与千寻》等,吉卜力工作室已经创作出了很多国民电影。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围绕宫崎骏导演平均每部作品的票房收入超过100亿円这一惊人数字,给大家解说了以原创剧场版动画为中心的吉卜力的商业模式。
但是,这个支撑着吉卜力到现在的商业模式似乎就要迎来转换期。
下表显示了吉卜力作品票房收入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千与千寻》之后吉卜力作品的票房就在不断减少。
吉卜力作品票房收入(因为空间的关系标题为缩写,单位:亿円,来源:日本映画製作者連盟左至右: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岁月的童话、红猪、平成狸合战、侧耳倾听、幽灵公主、我的邻居山田君、千与千寻、猫的报恩、哈尔的移动城堡、地海战记、悬崖上的金鱼姬、借物的阿莉艾蒂、来自虞美人之坡于是,我们可以推测自2011年的《来自虞美人之坡》后“靠公映当年的票房收入早早回收制作费”这个模式将变得难以维持。
因为虽然取得了日本电影第一的44亿6000万円的票房收入,但是制作方最终到手的是减去了电影院应得份额(通常为50%),发行手续费(通常为减去电影院份额之后的发行收入的10~30%)和宣传费(金额虽然不同但同一部作品的话还是以亿为单位)等之后剩下的金额。
虽然吉卜力未公开制作费用,但因为吉卜力一向很重视质量所以这次的制作费可能难以回收。
皮克斯或吉卜力的商业模式(皮克斯加入迪士尼后从2006年起改为了一年制作一部作品的制作模式)不同于有定期收入的电视动画的商业模式,而且它们的作品又少,所以不能靠票房回收制作费的话势必会对经营产生影响。
从宫崎骏动画的运作模式探寻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道路

从宫崎骏动画的运作模式探寻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道路伴随着人类的时间进入21世纪,动漫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ACG”时代。
所谓ACG,是指由ANIMATION(动画) 、COMIC(漫画) 、GAME(游戏)组合成的三位一体的动漫产业模式。
日本正是这个模式的开拓者。
近年来,面对来自世界其他国家诸多强有力的对手竞争的日本动漫业,致力于用新理念、新技术来运作相关文化产品,使得它不仅保持了产品制造大国的地位,还成为了一个文化输出大国。
广义上的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令日本动漫蜚声世界的,不仅仅是因为其产品数量的庞大。
一批大师级的动漫制作者以及他们的高质量作品,使得日本动漫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中坚实地占据着一席之地,宫崎骏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自吉卜力工作室建立20多年来,宫崎骏动画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奇迹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动漫运作模式。
这套运作模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动漫产业的一些整体特征。
一、宫崎骏动画的运作模式从1984年《风之谷》的一鸣惊人到2003年《千与千寻》摘得奥斯卡桂冠,“宫崎骏动画”这个响亮的名字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
受众习惯上把有宫崎骏参与的一切动画纳入“宫崎骏动画”这个范畴,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笔者认为,应该以动画是否由宫崎骏担任“监督”一职为标准,将与宫崎骏有关的动画划分为广义的宫崎骏动画和狭义的宫崎骏动画。
只有那些由宫崎骏本人亲自担任“监督”一职的动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宫崎骏动画,或者狭义的宫崎骏动画,这是因为在日本动画片制作中,“监督”的位置和职责相当于一般电影意义上的“导演”,是最重要的职位。
本文讨论的“宫崎骏动画”是广义上的宫崎骏动画。
(一)以高质量的剧场版动画树立品牌吉卜力工作室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团体,不论在日本国内或是国际上都是一样。
因为吉卜力工作室原则上只制作由原著改编,剧场放映用的动画。
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和宫崎骏的对动画的运作理念有关。
艺术至上-吉卜力工作室团队创作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

艺术至上
——吉卜力工作室团队创作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
曾 丽
(泉州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福建 泉州 326000)
摘 要:吉卜力工作室是日本一家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
由在日本久负盛名的宫崎骏担任动画统筹。从1985年成立至
今,创作了多部风靡世界的漫画作品。吉卜力创始人高畑勋与
宫崎骏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认为中国老一辈艺术家身上的
艺术至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值得学习和推广,其中高畑勋在接受《南方周
末》采访时,更是用“社会主义的他们,实现了艺术至上”这
句话表达了对中国老一辈艺术家的尊重。由此艺术至上已融
于吉卜力工作室团队的创作中。吉卜力创作的动画电影作品,
不但在取材上天马行空富有哲思,创作手法和绘画上也精益
求精,再者在动画配乐编排上也相当精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艺术至上的创作精神在动画配乐中的体现吉卜力动画的优势不仅在于优美的画风深刻的思想内容其间穿插着音乐导演久石让简朴而婉转自由而缥缈朦胧而温柔的配乐与动画相得益彰音乐元素丰富新意迭出对孩童的纯真固执对少年追逐梦想到毁灭也义无反顾对女孩成长的感情世界还有人类科技与自然的重重矛盾等都有独到生动的展现既有深厚的古典气质又融入新时代的因素就像用音乐诉说着故事的诗人引人入胜开启一场奇幻的音乐旅行褪去城市的喧嚣寻求自己灵魂之声
压力会不断地引诱他改变自己,寻求更容易的道路。但宫崎骏 却能坚持再坚持,就像他影片中那些始终不变的单纯的孩子。
2 艺术至上的创作精神,需要继承和发扬 宫崎骏在吸取了先辈艺术家的长处之后,对动漫艺术进 行了继承和发扬,人们在欣赏其动画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他在 动画创作中融入的努力和付出,在具体的动画作品中,人们不 但欣赏到了精美的动画作品,同时也惊叹于创作思路和创作 技法的完美。而这种优秀的创作手法,也会对我国的动漫创作 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艺术至上,需要我们不断打破常规 艺术至上既是一种精神追求,同时也是一种艺术道路上 的发展思路,支撑我们不断前行。对于我国动漫创作团队而 言,不断打破常规成了一种重要的创作理念,指导其团队在创 作过程中,能够以过去的经典作品为坐标,努力提升创作水 平,使所创作的动画作品能够在同类中脱颖而出,达到提高创 作质量的目的。 2.2 艺术至上,需要我们不断自我否定 艺术至上的追求在实现过程中是充满艰难险阻的,创新 过程难度大,持续创新的难度更大。对于我国动漫创作团队而 言,持续创新成为重要的创作思路和着力点,也是推动我国动 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对于艺术至上而言,需要我们 不断地自我否定,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创新知识和创新经验, 提高创作质量。 2.3 艺术至上,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追求 艺术至上作为一种精神理想,在实现过程中有着多种影 响因素。除了受到现实的制约和影响之外,自身的创作水平 和思路也成了一种重要的制约因素。而吉卜力团队的成功, 表明了艺术至上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追求,带给了我国动漫创 作以新的思路和理念支持,对艺术创作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正确理解艺术至上这一理念,是推动艺术创作不断前行 的关键。 3 艺术至上的创作精神,在动画配乐中的体现 吉卜力动画的优势不仅在于优美的画风,深刻的思想内 容,其间穿插着音乐导演久石让简朴而婉转、自由而缥缈、朦 胧而温柔的配乐,与动画相得益彰,音乐元素丰富、新意迭出, 对孩童的纯真固执,对少年追逐梦想到毁灭也义无反顾,对女 孩成长的感情世界,还有人类科技与自然的重重矛盾等,都有 独到生动的展现,既有深厚的古典气质,又融入新时代的因 素,就像用音乐诉说着故事的诗人,引人入胜,开启一场奇幻 的音乐旅行,褪去城市的喧嚣寻求自己灵魂之声。其在映画配 乐上的创作经验,对我国配乐的创作和发展有着良好的启示。 3.1 艺术至上,创作需要忍耐与磨炼 映画配乐要求动画与音乐相辅相成、完美结合,音乐为情 节画面烘托气氛,并按照动画与音乐创作的实际需要总结创 作经验,不断积累创作经验。在过去取得的成就面前,不断刷 新自己的认识,使得艺术创作道路能够更长更宽阔。动画与音 乐的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种创作思想的磨炼以及 创作精神的忍耐。在了解了动画与音乐特点的同时,要想达 到动画与音乐创作相融合的境界,需要创作者极大的忍耐力, 并经过多年的磨炼才能实现。久石让也曾说“在创作过程中, 必须随时将自己推往极限为止。极限的前方,会有某些充满魅 力的崭新事物等着自己。 3.2 艺术至上,成为映画中另一个主角 久石让的配乐与别处的不同在于配乐与动画呈单线条同 步,即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虽然映画看似节奏缓慢,但却娓 娓道来引人入胜的关键——让音乐参与叙事,用听觉唤醒内 心的共鸣。通过他的音乐,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成为 映画里的另一个主角,这便是其配乐的高明之处。久石让的 音乐也很注重自身旋律的感情,尤其是因为长(下转第116页)
吉卜力动画的商业探索与启示

074众所周知,吉卜力工作室的灵魂是宫崎骏导演和高畑勋导演,两位动画大师带领吉卜力工作室创作了一系列蜚声海内外的动画作品。
但是,说到吉卜力动画电影的商业模式,则必然是铃木敏夫的功劳。
铃木先生于1984年通过宫崎骏导演的影片《风之谷》开始从事制片工作。
在其后的30年里,他帮助吉卜力工作室公开上映了23部剧场版动画,构造了吉卜力动画王国。
在这个过程中,铃木先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向大众推广自己公司的作品,“让电影卖座”而做的那些事将成为中国动画电影有益的借鉴。
一、 铃木敏夫的商业探索电影要卖座,三大要素必不可少。
首先是“制作”,作品内容无趣的话,后期无论做什么都是枉然;“发行和排片”也很重要,如果不能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观影环境,观众人数就不会增加;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宣传和广告”,它负责向大众推广作品如何有趣,让观众走进电影院,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1)1980年,铃木先生开始接触电影产业时,正处于日本社会进入大众消费的阶段。
他不得不“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推广公司的作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进自己的推广技巧。
就这样,他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探索着适合吉卜力工作室的商业模式。
(一)《风之谷》和《天空之城》的崛起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之作是《风之谷》(宫崎骏,1984)。
影片一经上映,获得多方赞誉,同时吸引了92万人次吉卜力动画的商业探索与启示文 王浩宇/Text/Wang Haoyu提要:以吉卜力工作室为代表的日本动画电影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基于东方的文化意识背景发展起来的。
因此,研究日本动画电影的商业发展模式对于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道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吉卜力工作室的商业领域掌舵人铃木敏夫为研究对象,探索日本动画电影的商业模式成型过程,为国产动画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动画IP 吉卜力工作室 商业模式王浩宇,男,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讲师Commercial Explor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Ghibli的观影,制片方也获得了7.4亿日元的分账收入,成为了当时的热门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卜力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及其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启示Inspira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Animate Industry by Observing Works of Hayao Miyazaki and Studio Ghibi作者:侯迎忠+关注作者简介:侯迎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广东广州 510006原文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州)2009年第3期第137-142页内容提要:吉卜力工作室的运营模式主要体现在以动画大师为核心的原创制作团队、丰富多源的动画创意与深刻的思想性、声画并茂的多重艺术元素的运用、立体化多维度的动画电影推广模式,以及多元化的衍生产品商业开发等方面。
而以吉卜力工作室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制作机构给中国动画产业带来的借鉴与启示在于:培养能将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的原创动画大师,打造能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人文精神的专业制作机构,以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推动动画产业链各环节的高速运转。
期刊代号:G01分类名称:文化创意产业复印期号:2009年06期关键词:吉卜力工作室/宫崎骏/动画产业/中国动画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资助(批准号:GW2006-TB-009)。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72(2009)03-0137-06日本动画产业近年来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来自方方面面的激励机制与产业内在驱动力。
而以原创作品为创作起点的动画制作公司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日本动画界声名显赫的吉卜力工作室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1984年4月,在日本最大的书店——德间书店总裁德间康快的资助下,宫崎骏和高畑勋(Isao Takahata)两人合伙创立了“二马力”会社(Nibariki),也就是吉卜力的前身,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正式成立。
从二马力时代开始计算,自1984年《风之谷》到2007年《地海传奇》再到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姬》,吉卜力工作室制作了17部动画电影和一部动画音乐电视。
①从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成为日本全年度最卖座的电影开始,1991年《岁月的童话》、1992年《红猪》、1994年《平成狸合战》等相继成为年度票房冠军,2001年的《千与千寻》在首映之后更成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电影。
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吉卜力工作室独具特色的运营模式。
吉卜力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分析(一)以动画大师为核心的原创制作团队纵观吉卜力工作室的发展历程,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动画大师本人。
宫崎骏(Hayao Miyazaki)是日本著名的动画大师和动画电影导演,他于1963年大学毕业进入东映动画开始动画生涯。
在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位核心人物的引领之下,吉卜力工作室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鲜明的动画制作风格,即:追求真正深入人心,刻画人们生命中喜悦与悲伤的纯粹而高品质的动画创意。
而这正是他们与某些日本商业动画制作公司不同之处,也是其获得成功的根本。
吉卜力工作室的创作团队经历了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初期以宫崎骏和高畑勋为主要核心人物,其他创作者均为临时聘用,随着创作成果的扩展,吉卜力工作室开始形成相对固定的创作团队结构,包括将优秀的动画创作员以雇用制的形式稳定下来。
随着工作室组织成员的数量增加,结构开始有了分化,组建了各种不同的创作部门,两位核心人物也进行了具体分工,高畑勋侧重工作室的组织与管理,宫崎骏侧重动画片的创作和导演,并最终形成全制式工资的企业制结构。
[1]吉卜力工作室的创立源于日本动漫出版业对于动画大师级人物初期创作的推广与支持,经过一定时期的书刊出版的推广与营运后才转而投资创立专门的动画制作机构,待到制作公司开始形成品牌效应后,公司的运转转入良性循环。
至今吉卜力工作室已成为优秀日本文化的代名词,在日本动画界极具品牌个性和产业影响力。
(二)丰富多源的动画创意与深刻的思想性动画产业作为创意内容产业,原创力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吉卜力工作室的成功根本上说还是动画创意本身的成就,其前任社长铃木敏夫(Suzuki Toshio)②曾说:吉卜力的核心理念在于“有趣、艺术个性、能赚钱”。
[2]而那些既有趣又有艺术个性还能赚钱的动画作品,都来自于以宫崎骏为核心的创作团队良好的动画创意。
吉卜力的作品以题材深刻,画面精美,配乐细腻著称,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已形成明晰的脉络,并构成一个独立的视野广阔的世界,反映出对人类生命意义的理解、思考与追问,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充分认知。
在对东方人文精神的共同阐释中,两位动画大师的作品风格又各有特色,宫崎骏的作品多以魔幻题材为主,虽是天马行空,但含有深远的寓意。
善恶、强弱、生死、理性与疯狂、破坏与建设、毁灭与复苏,这些现实中的矛盾在宫崎骏的虚拟世界里被无所顾忌的放大表现,并借助象征和暗喻,将现实世界的世界观和作品本身的寓意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耐人寻味,现实社会中勇敢、善良、责任感、正直等数千年来为文明所讴歌的品质得到宣扬,这既是宫崎骏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是对美好社会的期盼。
2001年制作的《千与千寻》(Spirited Away)可谓是宫崎骏的巅峰之作,作为一部“前现代主义意识的,最终可以理解的哲学式艺术”[3]120,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解读:“回归”与“净化”,这从其日文名字《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就能看出端倪。
日语“神隠し”一词意为“莫名失踪的东西”,而故事正是一个找回“名字”的故事,这一过程代表着“回归”;故事的主要场景“油屋”,其实为一澡堂,象征着“净化”。
在宫崎骏的眼中,东京似乎充斥着拜金主义者,人们不能舍弃“金钱万能”的意识。
通过汤婆婆与千寻角力的败北,乃至最后千寻对每个人的救赎,影片阐述了“人性”战胜“拜金”,回归“本性”,净化“贪婪”的寓意。
高畑勋的作品则以写实题材居多,但就其作品主题而言,仍与魔幻题材一脉相承,只不过更多的是通过真实场景再现和生活片段累积来表达主题,即:深切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高度的人文关怀。
和平与斗争是吉卜力现实题材的两大主题,而支撑这两个主题的,是“感情”。
虽然没有太多令人惊叹的场景设计和动画技巧,在色彩的处理上,也是浅淡的,表现出的情感却直指人心。
像《回忆点点滴滴》、《邻居的山田君》都属于和平主题。
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平淡而琐碎的家庭生活成为主角,一帧帧似曾相识的画面让人在会心一笑或是隐隐作痛的同时重拾对生活的感怀,越是反复回味,越是能了悟和平时代平静生活的可贵。
《平城狸合战》与《萤火虫之墓》等作品则属于战争主题,即使隐含战争的残酷,故事的铺陈依然是平稳的。
影片用了大部分的笔墨来描述主人公之间的兄妹之情。
糖果罐与萤火虫营造出来的氛围是如此幸福,废弃防空洞里满室飞舞的萤火虫,妹妹的天真快乐都是为后面的巨大悲剧所做的漫长铺垫。
而在悲剧发生的一刻,面对着废弃的家园,荒凉的原野,饿死的兄妹,累积的情感在一刹那爆发,令观众痛心疾首。
虽然影片通篇不见血腥,但对脆弱人性和残酷战争的揭示却是血淋淋的。
(三)声画并茂的多重艺术元素的运用吉卜力作品的配乐也是其杰出而独具神韵的创意之一,配乐与电影之间会形成捆绑影响,成功的配乐,除了优美的旋律,还有与画面情节的高度契合。
因此,宫崎骏与配乐大师久石让(Joe Hisaishi)的合作也成为日本动画界的佳话。
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配乐多以宏大的交响乐为主,最广为人知的当属久石让为《天空之城》所作的交响配乐,利用了大量爱尔兰音乐元素,特别是在影片的结尾,当天空之城终于停止崩落时,交响乐章的尾声也融入其中,从简单的敲击乐开始,随着天空之城的冉冉升起,在画面切入葱郁的天空之城的近景时,管乐迎声而起,当场景再次切换成广角,烘托全景的是悠扬的弦乐,至此,音乐渐渐进入高潮,画面也随音乐愈见壮阔。
在影片的最后,配乐减小,同时片尾曲前奏与交响乐结尾呼应,全片配乐也与影片一样一气呵成,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民谣在吉卜力动画中也得到了大量的运用,甚至作为影片的主调,成为影片的关键,这一特点是在其他动画中难见的。
如《平城狸合战》中的日本童谣“狸猫,狸猫,我们去玩吧”就被作为作品的点题之作置于影片的开头,赋予电影浓郁的民族神秘感。
乡村民谣被运用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当属吉卜力1995年的作品《侧耳倾听》,约翰·丹佛尔的《乡村之路(Country Road)》俨然就是故事的主角。
故事本身就是从女主人公对《乡村之路》的填词改写开始的,并使整个故事得以展开。
可以说,没有《乡村之路》,《侧耳倾听》的故事是不可能完整的。
而故事本身的寓意与《乡村之路》原词所表达的意义相辅相成。
音乐所能表达的意蕴被扩大成完整的故事,在悠扬的“Country road,take me home……”与“country road,这条大道,它直通我的故乡……(country road,この道,古里へ続いても……)”的交相辉映中,儿童世界的单纯与少年理想的激越被衬托得耀眼而鲜明。
(四)立体化多维度的动画电影推广模式对一部动画电影来说,出版发行是其最重要的盈利点。
很多时候,一部电影是否盈利,推广和公关往往扮演着关键角色。
(1)筹备期的整合宣传推广在日本动画制作中,以动画电影与OVA(原创动画录像带Original Video Animation)的制作最为精良。
OVA主要是依托大受欢迎的TV长篇动画而制作的,以DVD、录影带为主要发行渠道。
而动画电影则通过电影院发行,电影票房是此类动画的主要盈利手段。
因为电影有上映时间的限制,所以其制作发布到首映前的宣传显得尤为关键。
吉卜力新剧发布的时机,特别是近几年的几部作品的发布时机总是恰到好处。
以《猫的报恩》为例,在2001年即将公开《千与千寻》之前,吉卜力发布了他们在2002年夏季要同时公开两部作品的目标,其中之一便为《猫的报恩》。
这样的发布时间充分体现了其宣传公关的策略,实际上,虽同是吉卜力的作品,宫崎骏几乎没有参与《猫的报恩》的制作(只担任企划),音乐也没有启用久石让,对于这样一部吉卜力新生代的尝试作品,不确定因素比有“宫崎骏”金字招牌护航的作品多得多,在《千与千寻》正式发布以前先公开《猫的报恩》的企划,是为了抢在《千与千寻》前为《猫的报恩》争取更多的注意力,同时也为增强《猫的报恩》与《千与千寻》的“裙带感”。
这样的宣传是成功的,作品名字暂定为《バロン(BARON)》(后更名为《猫的报恩》),由名字便能得知是吉卜力95年叫好又叫座的《侧耳倾听》的姐妹篇,一时赢得了比当时仍“尤抱琵琶半遮面”的《千与千寻》更多的关注。
而到后来《千与千寻》获得空前成功时,《猫的报恩》又甚至一度被错认为《千与千寻》的续篇,受到媒体的热烈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