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闻的视角看长白山文化

合集下载

大美长白山

大美长白山

注:本策划案为初稿,只是整体的创意设计介绍,还需调整。

1 吉林电视台卫星频道一、概述2011年11月,6集电视纪录片《长白山》在中央电视电视台纪录频道的播出,将长白山的自然风光、生态资源、历史遗迹、文化文明进行了全方位对角度的展示与表现,也引发了人们众口一词的赞美与慨叹。

在当前举国上下创意、发展文化事业的浪潮中,长白山借此在文化发展的路途领先一步。

纪录片《长白山》告诉了大家长白山外在与内在的美,即长白山: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那么下一步,长白山在纪录片之后将以怎样的方式做进一步的展现和传播,它的气质与神韵会以怎样的形式抵达人们的内心?长白山能给人什么?能带来什么?能凝聚什么?二、形式理念形式:音诗画结合,三位一体再现长白山长白山的“大美”不仅包括其外在的风景历史、更在于内在的精神气韵、以及它对地区物、事、人、情的熏染与影响。

国内当前的同类型地区、城市的形象宣传,大多以歌会、演唱会、音乐剧、专题片、纪录片等形式进行,还没有人用音乐、诗歌、绘画这三种艺术形式,同时对一个地区进行交叉式的解读与再现,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现长白山,用艺术的形式带领大家去看、去听、去思考、去想象、去畅游长白山,无疑,将为长白山的下一步跨越,打造良好的跳板与平台。

理念:树立“长白山”的品牌形象与扩大“长白山”文化影响1、强化长白山的记忆点,除了天池,长白山还有什么是它的标识与代言?2、传递长白山的味道与气魄,突出“大”与“美”这两个核心概念主题;3、寻找长白山的影响,对地区内外的物事人情有哪些精气神韵的影响?4、通过对长白山多角度的展示,最终的落点是折射人的精神风貌、时代气质。

通过对长白山自然资源、历史文明的再现与传播,能够表现今天的吉林与吉林人的状态与情怀,长白山带给了今天的吉林哪些财富?今天的吉林又将留给长白山怎样的文明?二者相辅相成,纪录时代留给彼此的强音。

三、内容构思2吉林电视台卫星频道音:“长白山”主题歌曲创作、音乐会、将邀请国内一线的词、曲作者、音乐人,如:阎肃、张藜、易茗、徐沛东、孟庆云、蕾蕾、张千一、黄荟等人到长白山采风、交流、创作,为长白山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组歌、交响曲等;届时,联合长春电影制片交响乐团演奏、邀请歌唱界的阎维文、宋祖英、戴玉强、吴碧霞、殷秀梅、谭晶、等重量级的歌唱家,在以天为穹顶、地为舞台,长白山为幕布的实景山水中,演唱属于长白山自己的声乐作品,激情唱响长白山。

长白山追寻中国东北的传统文化

长白山追寻中国东北的传统文化

长白山追寻中国东北的传统文化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充满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地方,而长白山更是这片土地上一个独特而珍贵的存在。

长白山雄伟壮丽的山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以及悠久深沉的历史传统,使其成为了追寻中国东北传统文化的理想之地。

本文将带您一同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探寻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第一章:长白山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它由天池、长白山口、白云峰、长白山教育基地等景点组成,自然风光秀丽壮观。

长白山得名于其山脉常年被白雪覆盖,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无机产生地。

第二章:长白山的生态系统与保护意义长白山拥有极为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这里拥有大量的珍稀植物和动物种类。

长白山的保护意义不仅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上,还涉及到土地、水源的保护。

这也是中国对长白山实施严格保护的原因之一。

第三章:长白山与满族文化的融合长白山地区是满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这里承载着丰富的满族传统文化。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风格等文化特点,这些特点也在长白山地区得以保存和传承。

在长白山,您可以欣赏到满族的传统歌舞表演、品尝到正宗的满族美食,感受到浓郁的满族文化氛围。

第四章:长白山与温泉文化的结合长白山地区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温泉资源而闻名,成为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之一。

在长白山,您可以享受到特有的温泉养生文化。

温泉不仅能够舒缓疲劳,还对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益处。

长白山的温泉集中了天然矿物质,被誉为“天然矿泉浴”。

这里的温泉文化与长白山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共同为来访者带来身心的愉悦。

第五章:长白山与雪文化的交融由于长白山地域的特殊性,这里拥有长时间的积雪期,冬季白雪皑皑,形成了独特的雪文化。

长白山在中国被誉为“东北雪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雪景、体验冰雪运动。

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冰雪项目,如滑雪、滑冰、雪地足球等。

长白山的雪文化也被认为是中国东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结语:长白山作为中国东北传统文化的象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令人叹为观止。

通化:尽显长白山地域文化风韵

通化:尽显长白山地域文化风韵

通化:尽显长白山地域文化风韵“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悠悠历史长河,孕育了通化灿烂丰富的关东长白山文化。

如今的山城儿女,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积极谋求向“文化强市”跨越,探索一条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夯实基础、扩大规模,彰显长白山地域风韵的文化发展之路!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地域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像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文化强市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比翼齐飞格局。

”通化市委书记刘保威说。

“十一五”期间,通化市文化产业产值平均增长20%以上。

随着“文化产业提速计划”的实施,争取到“十二五”期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五动”产业发展措施,扮靓“中国松花砚之乡”通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是高句丽文化、萨满文化的发源地,是吉林省目前惟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我国松花石和松花砚的主产区。

“鸭头春水浓于染,柏叶贞珉翠更寒,相映朱珅山色好,千秋长漾砚池澜。

”是启功先生对通化松花砚的赞美。

通化松花石文化源远流长,4000多年前就有使用松花石的器物和记载,松花砚则是中国历史上名贵石砚,尤为清代的皇家御用珍品。

随着清王朝的衰败,这一中国历史文化名砚失传达100多年,直至1979年通化工艺美术厂重新发掘松花石“老坑”,这一“大清国宝”又得以重新面市。

如今,“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汇聚了一批朋友,造福了一方百姓,成就了一个产业,弘扬了一种文化。

”就是通化市松花石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通化市委、市政府站在打造长白山地域文化中心和特色文化经济的高度,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做大做强以松花石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使其成为继医药、钢铁、食品、人参产业之后又一地域特色文化产业。

通化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松花砚之乡”;松花石砚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砚”;松花石和松花砚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松花石砚雕刻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化长白山文化显风韵

通化长白山文化显风韵

通化:长白山文化显风韵作者: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05期来源:光明日报“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悠悠历史长河,孕育了通化灿烂丰富的关东长白山文化。

如今的通化,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积极谋求向“文化强市”跨越,探索一条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夯实基础、扩大规模,彰显长白山地域风韵的文化发展之路。

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走进吉林通化。

“地域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近年来,吉林通化市委、市政府像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文化强市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比翼齐飞格局。

”通化市委书记刘保威说。

“十一五”期间,通化市文化产业产值平均增长20%以上。

随着“文化产业提速计划”的实施,争取到“十二五”期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龙头带动:扮靓松花砚之乡通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是高句丽文化、萨满文化的发源地,是吉林省目前惟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我国松花石和松花砚的主产区。

通化松花石文化源远流长,松花砚则是中国历史上名贵石砚。

如今,一方石头成就了一个产业,弘扬了一种文化。

近年,通化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做大做强以松花石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使其成为继医药、钢铁、食品、人参产业之后又一特色产业。

通化市被授予“中国松花砚之乡”;松花石砚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砚”;松花石和松花砚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松花石砚雕刻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定了《通化市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4条,设立通化市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松花石产业,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民营资本参与松花石产业建设的多元投入新格局;新建总投资6480万元,面积1.6万平方米的通化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被确定为“吉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现有135家企业及业户入住市场,年可实现经营收入1.5亿元;利用通化师范学院、通化市职业教育中心的资源,相继开设了松花石艺术设计雕塑专业、雕刻与设计专业,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去年成功举办“中国•通化松花砚(石)文化节”,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长白山景区内有哪些特色民俗体验

长白山景区内有哪些特色民俗体验

长白山景区内有哪些特色民俗体验长白山,这座神秘而壮丽的山脉,不仅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当您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便能亲身感受到独特而迷人的民俗风情,为旅行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

在长白山景区,您首先可以体验到的特色民俗是满族的传统民俗。

满族是长白山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扬。

满族的剪纸艺术堪称一绝,剪纸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剪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还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符号。

这些剪纸作品不仅展现了满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您可以亲自参与剪纸活动,在艺人的指导下,剪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

此外,满族的传统服饰也是一大亮点。

满族的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雕琢,其独特的款式和装饰体现了满族的民族特色。

在景区内,您有机会穿上满族传统服饰,拍照留念,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身感受满族的风情万种。

朝鲜族的民俗文化同样在长白山景区内大放异彩。

朝鲜族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动作优美,节奏明快。

您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朝鲜族舞蹈表演,舞者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那优美的舞姿定会让您陶醉其中。

如果您有兴趣,还可以加入他们的舞蹈队伍,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一起舞动起来,感受朝鲜族舞蹈带来的快乐。

朝鲜族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民俗体验之一。

辣白菜、打糕、冷面等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您可以走进朝鲜族的农家小院,品尝正宗的朝鲜族美食,了解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辣白菜的酸辣可口,打糕的软糯香甜,冷面的清爽顺滑,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长白山地区还有独特的狩猎民俗。

过去,当地居民依靠狩猎为生,如今,狩猎已成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体验活动。

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您可以了解狩猎的技巧和方法,体验追踪猎物的刺激和乐趣。

但请记住,这是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长白山景区还有热闹非凡的民俗集市。

长白山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长白山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长白山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境内最为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之一。

长白山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同时也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长白山这片土地上,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景观画卷。

长白山地处高纬度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首先,长白山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而备受赞誉。

山峰耸立,峡谷纵横,瀑布悬挂,湖泊荡漾,构成了山水画卷的主题。

其中,长白山主峰白云峰高达2691米,云雾缭绕,似白云飘飞,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

其次,长白山还拥有众多的温泉资源,如长白山天池温泉、火山温泉等,游人可以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亲身享受温泉泡汤的乐趣。

此外,长白山还拥有独特的冰雪资源,每年冬季都会举办各类滑雪和冰雪运动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除了自然景观,长白山还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首先,长白山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土地上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如朝鲜族、满族、鄂温克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传统乐器、歌舞和服饰风格,丰富了长白山地区的文化内涵。

其次,长白山还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修建过龙云寺、玄天村等无数古建筑,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见证了长白山古代文明的繁荣与辉煌。

同时,长白山还保存了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游人可以欣赏到细腻的刺绣、精美的工艺品等独特的手工艺品。

长白山自然和人文的完美融合,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景观更具魅力。

在长白山的自然景观中,人文元素融入其中,使得人们在饱览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例如,游人可以在登山过程中欣赏到边鼓、边舞等传统艺术表演,更能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在探访古建筑时,人们还可以了解到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加深对长白山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长白山自然和人文的完美融合,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机遇。

长白山不只是中国境内旅行者的热门目的地,也吸引了众多的国际游客。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边陲,是中国的五大神山之一,也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长白山是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之地,这项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保护与传承,至今仍然生机勃勃。

在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者们坚守初心,以创新的方式,在传承中融入了现代元素,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满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长白山地区,满族剪纸作为满族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了满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据史书记载,满族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满族剪纸的图案丰富多样,包括鸟兽、花草、山水等吉祥图案,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长白山地区的剪纸更是因地制宜,融入了自然风景和当地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者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不断创新剪纸艺术,使之得以传承与发展。

在他们的努力下,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作品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名片。

在当代社会,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者们深知这一点,他们积极倡导和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非遗传承和创新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和传承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者们还注重与时俱进,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将满族剪纸艺术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使其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感。

他们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将剪纸作品通过线上渠道展示给更多的人,吸引了更多青年人的关注和参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的还结合旅游业,将剪纸工艺作为旅游纪念品,进一步提高了满族剪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长白山满族剪纸充分的支持和关注。

在长白山地区,多次举办了满族剪纸展览和交流活动,鼓励和帮助传统工艺人才脱贫致富,促进了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长白山文化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长白山文化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中的作用。
的内涵可 以使东北 人找到 共同的理
长白山文化即以长白山命名的文化, 长白山系覆盖吉林全省、辽 念和认同, 协调一致、化解矛盾 , 使
宁、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长白山文化的地理范围不仅包括今日的 得人与人 之间、人 与社会 之间协调
黑、吉、辽三省, 而且还涵盖了现今的内蒙东部, 远涉中国东北、俄国 稳定, 为 振兴东北 经济提 供良好的
最突出地表现在封闭落后的小农意识限制了 人们的发展眼光, 使长 今 天 集 约 型 的 经 济 要 求 很 不 相 适
白山文化体现了一定的保守性。这些对于东北 地区各方面的发展都 应。第二, 长白山文化传统思想的社
是十分不利的。
会心理特征中的非理性、情绪化、简
长白山文化对东北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第一, 长白山文 单粗暴好 冲动的 性格特点 , 使长白
总之, 长白山文 化是中 华文化
革新创造, 开拓进取。因为文化具有变异、革新的功能。长白山文化的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是具有 特色的东
核心部分既有中华文化的自强不息精神, 又有 独具特色的东北人民 北区域民 族文化 , 对东北 地区的各 的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 长白山文化又吸纳了 项 事 业 的 发 展 有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影
许多其他的先进文化, 这对于东北人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 响。在振兴东北经济中, 要充分发挥
和行为方式, 改变自然和社会, 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 推动东北经 长白山文 化的积 极作用, 克服其消 济的振兴和快速发展。第三, 长白山文化可以使东北人不断提高认识 极的东西 , 长白山 文化一 定能够在
能力, 扩大视野, 从而为东北经济快速振兴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 振兴东北 经济事业 中显示 出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新闻的视角看长白山文化
摘要:长白山文化在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与振兴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东北地区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的构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文章从新闻的角度宣扬和报道“长白山文化的定义和特色”、“在长白山文化产业框架下,构建东北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以及“以挖掘长白山文化为切入点,构建东北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的重大意义”并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长白山文化与构建东北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长白山文化;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构建新闻报道及新闻作品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软”实力,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而且还具有极强的渗透性,能够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新闻报道中着重宣扬长白山文化及其在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与振兴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东北地区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的构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 长白山文化的定义和特色
长白山文化是东北地域特有的民族文化,它是长白山地区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的充分反映东北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复合型大文化,因此它具有独特的民族区域特色。

长白山文化在公元前1世纪至2世纪的西汉初期,就已经确立起来,它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一体多元”的复合文化。

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琴和张福有在著作《长白山文化论丛》中,提到蒋立华先生把长白山文化概括为具有以下特色:首先,长白山文化是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

其次,长白山文化是军政合一、尚武崇实的政治文化。

第三,长白山文化是质朴耐劳,各族融合的民俗文化。

第四,长白山文化是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萨满文化。

长白山文化的原型是原始的肃慎文化,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多民族的多元复合文化。

长白山文化的原型是肃慎文化,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多民族的多元复合文化。

二.在新闻文化的视角下构建东北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
1.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现状
(1)吉林省旅游资源现状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长白山它最为著名,被称为“东北第一山”。

山区有大量温泉和冷泉,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并且,长白山还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另外吉林省还有松花江雾凇、集安高句丽古迹、渤海国遗迹、朝鲜族风情、长影世纪城等旅游资源,特别是具有满族风情的旅游景区——吉林市的“三村一岛”,即乌拉街满族镇的韩屯村及昌邑区的打渔楼村、聂什马村和位于乌拉街镇的雾凇岛等特色资源,长春市的伪满州国皇宫;四平市的叶赫那拉古城等。

依靠这些资源优势,近年来吉林省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辽宁省旅游资源现状
辽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山岳、森林、草地、海滨等自然风
光,其中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鸭绿江、辽河、浑河、太子河,辽东、辽北的森林和草地,以及丹东、大连、营口、锦州和葫芦岛等的海滨风光驰名中外。

这里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近现代文化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

辽宁省是满族和清王朝的发祥地,至今保存着许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最重要是200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清沈阳故宫和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合称清盛京“一宫三陵”。

辽宁省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开发省内的旅游资源,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3)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现状
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以山、林、泉、湖、雪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资源体系。

大小兴安岭生长着广阔的原始森林,是我国林业资源区。

其湖泊各异,著名的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

此外,还有东北虎园、北极光、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扎龙自然保护区等,自然风光绚丽。

其中具有满族风情的有齐齐哈尔寿山将军祠、鹤岗太平沟古镇、齐齐哈尔薄与路故城,瑷珲古城等。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2.拓宽新闻宣传渠道,构建东北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冰雪景观更是绚丽多姿,因而极具开发潜力。

此外东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造就了东北旅游资源具有种类繁多、特色独特的总体特征。

在东北地区的旅游资源中,除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人文名胜资源,如体现长白山文化的各个旅游景
区,它们是吉林省吉林市的“三村一岛”,长春市的伪满州国皇宫;四平市的叶赫那拉古城;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宫三陵”;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寿山将军祠等。

这些为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应该以新闻报道来宣扬长白山文化为切入点,构建东北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首先,我们要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东北旅游产业的认识。

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业,它既是我们对外开放的窗口,又在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旅游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东北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观念,克服自身的缺点,重新认识旅游产业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站在一定的发展战略高度,从总体上把握全局,将东北的旅游业发展壮大。

同时,东北人应该改掉其好吃懒惰、不思进取的缺点,用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扩大原有的产业面,创建新型的产业链,形成更强大更复杂的产业群。

例如,笔者所在的吉林省四平市的叶赫那拉城,它充分体现了满族的民风民俗。

我们可以利用叶赫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出叶赫满族民俗旅游品牌,提升四平市在全省的竞争优势。

其次,依赖新闻宣传和报道并对东北地区的旅游产业做整体的规划,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只有对东北地区的旅游产业做整体的规划,东北的旅游业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各异、共同发展的空间布局。

另外,东北三省的旅游业应加强区域合作,打破原来各种不利因素的束缚和阻碍,开放东北地区的旅游
市场,建立起东北跨区域之间的专项旅游线路,实行无障碍旅游,进而实现区域间的团结与协作。

例如,我们可以设立具有满族风情的旅游景区一条龙专线旅游,从吉林省吉林市的“三村一岛”到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宫三陵”再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寿山将军祠等无障碍专线旅游,实现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团结合作,也就是实行“资源共享、产品互补、信息互通、客源互换”的原则,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无障碍旅游的飞速发展和其旅游区各项设施的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