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陌上花开异旧时——付秀莹和她的《陌上》
徐志摩散文集《陌上花开》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散文集《陌上花开》原文及赏析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徐志摩散文集《陌上花开》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陌上花开》原文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轻爽而浪漫。
漫步陌上,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
“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
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几个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陌上花开,假如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
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几个人吟颂了几个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这时,一骑快马飘然而至,驿者把一封书信递给贵夫人。
原来,吴越王嘱爱妃只管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缓缓归,缓缓归。
多么柔情的一句话!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恶运。
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
吴越王烟逝,爱妃云去,留下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供人凭吊,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
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土地,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
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
高二语文下册3月月考调研检测试题4

高二语文下册3月月考调研检测试题4 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矫(jiǎo )翼青皋(hāo )麦陇(lǒng )山僧(sēng )B.夙(sù)愿涿(zhuó)鹿之原轩裳(cháng) 珪(guī)组C.贬谪(zhé) 洗濯(zhuó) 飒(sà)然睥(pì)睨D.逾(yú)越无垠(yín) 疏数(cù) 径(jìn)直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商船上的13人全部遇难。
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
但正如向来都以变幻莫测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扑朔迷离。
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真相呼之欲出。
A.变幻莫测 B.扑朔迷离C.莫衷一是D.呼之欲出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实现了属于中国的“太空之吻”,标志着中国建立载人空间站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B.今年恰逢党的九十华诞以及辛亥革命百年之庆,由此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语境,再度激发了红色电影创作的灵感和优秀作品的大量涌现。
C.张炜的《你在高原》故事框架宏大,情节铺展既纷繁复杂又遥相呼应,语言融华美与朴拙为一体,提供了汉语写作走向浩大、诗性的无限可能性。
D.事实证明,中美新能源战爆发的原因是由新能源产业发展逻辑、政府政策、公众态度和投资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共同所导致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正如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一样,动物和人都是有情绪与情感的②在论述人类的艺术时,人们常说艺术是发展、继承和创新的③而人类的艺术就起源于人类对情绪与情感作用的认识与需要④艺术是用来表现人的情绪与对某种事物的情感⑤然而,如果我们把人类的艺术看作一个整体,人类的艺术不是上帝的作品,而是从动物的“艺术”进化而来⑥这是艺术的一般功能,同时这也是艺术具有其他各种功能的基础A.④①⑤③⑥②B.①⑤④⑥②③C.④⑥②⑤①③D.①④③⑤②⑥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最新-《陌上花开》读后感 精品

《陌上花开》读后感炎炎夏日,捧一本良书,在晴好的午后细细品读,整个世界都宁静下去。
悠悠岁月,短短假期,有一本好书陪伴,真好!安意如的《陌上花开》这本乐府诗词赏析合集,就像晨昏间开放的一朵小花,蓦然闯入你的眼球,让你惊叹不已。
惊叹于她卓越的文字功底,平凡的文字到了她了笔下,仿佛就被穿上了霓裳、插上了羽翼,跳着流转艳丽的舞蹈,让人倾心与膜拜。
文字背后记载的一个又一个尊贵美人的故事,更让人心潮澎湃。
心潮澎湃,不能自己,去唏嘘感叹一个美人又一个美人的经历。
或许他们是正史中不愿提及的一点隐晦,但在这里,却变得鲜活明亮起来。
明明白白地活出了自我,展示个性与才情,试着掌控,在短暂的生命流程中尽情玩转。
很难将“半老徐娘”和“半面妆”联系在一起。
然而他们却真真实实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徐昭佩——南朝梁文帝萧绎的妃子。
只因不待见皇帝,就以半面妆示人,以此讥讽嘲笑对方,谁教萧绎皇帝自幼就瞎了一只眼睛呢。
按照徐昭佩的理念是:皇上你只有一只眼睛,那我就画半张脸给你看好了。
不能不去赞赏这种胆量和气魄,历史上能够这样藐视皇帝的妃子真罕见。
只是因为不喜欢,所以也不愿去苟且迎合。
随心所愿,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这是一种自在,一种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罕见的自在。
即使结局是悲惨的,但是起码在过程中曾经肆意的戏谑过。
女人身,不自在。
特别是在封建王朝统治下,作为一个附属品曾经如此卑微的存在过。
那所说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时时像一座大山、一道枷锁,压制得妇女喘不过气来,甚至严重摧残、剥夺了女子的幸福。
只因一种不理不顾、一种不屑不爱、一种不尊重,所以,她们的命运就可以被任意的改变;她们的尊严就可以被随意的践踏;她们的生命就可以被肆意的摧残。
她们成了飘落在历史角落中的一卷暗黄,鲜为人知的被记录着她们那悲惨的际遇。
她们是可以是刘兰芝被迫改嫁,是王昭君饮恨塞北,是西施大计献身,是绿珠命陨黄楼,是张丽华魂断刀下。
是一个又一个俏丽身影,妖姬般的人物,在潋滟的血迹中,在斑驳的光阴里,模糊、沉寂了身影。
现代文陌上何时花开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陌上何时花开阅读附答案刘玉琴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②有些话,总能让人禁不住。
万物肃杀的季节已去,冰雪早融化在暖风里,此时,陌上的花开了,鹅黄嫩紫,青草萌绿,怎不令人眼前一亮?而“可缓缓归矣”,仿佛又以别样的深情和延宕的心绪,诉说着百转千回、欲扬还抑的思念,让人。
③写下这个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君王钱镠(liú)。
这位横刀立马、成就天下的乱世英雄,被后人记得不是因为他的雄霸吴越,而是缘于他对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
④戴氏王妃是个孝顺女子,每年寒食节必返临安郎碧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直到陌上花发才归去,岁岁如此。
这一年,王妃在娘家盘桓数旬未归。
一日,料理完政事的钱镠走出宫门,见杭州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嫣红杨柳如烟,便提笔写下一封书信:⑤“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⑥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
钱镠的感动古今之处,在于对夫人的深情,九个字融入了几多思念与柔情以及对陌上风物的深切感知。
钱镠同样令人记忆深刻、极为钦佩之处,还在于欲催归而请缓的心境。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心绪!思念着王妃,催促她归来,却又深情款款,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欣赏路边的风景。
一代君王对美的流连,对季节变换心灵敏感的悸动,对身边万物发自内心的珍惜之情,让人内心深有触动。
⑦最令我感慨的,正是其中漫漶出的放慢脚步,舒缓心情,沉着欣赏的真情和韵致,“多少事,从来急”,能在如此着急和迫切中握住节奏,真诚地叫自己、叫别人放慢脚步的人委实不多。
尤其是当下,放慢脚步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之姿,脚放不下来,心也慢不下来。
这是一个时常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快节奏时代。
一切都在迅速变革,故而诱惑很多。
急躁、急躁、焦躁……许多人似乎成了被放在火上炙烤的鱼,翻来覆去,躁动不已,时间的飞逝中夹杂着深感幸福太远的焦虑。
于是,不但停不下匆匆的脚步,甚至忘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一再与身边的风景、人生的快乐失之交臂。
⑧真该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初中语文 小小说(红尘异事)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小镇依山傍水,山青树翠,碧海银沙,如一幅色彩明艳的水墨画镶嵌于天地间。
肖然租住的房子在老街,临海。
这里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貌,白墙黛瓦、雕梁画栋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
古老的商铺鳞次栉比,带着怀旧的气息。
肖然住在二楼,每天一开窗户,便能看到美景,闻到花香,听到鸟鸣。
他楼下是一间叫“陌上花开”的小店,店里卖一些极具本地特色的小物件,绣花布鞋,棉麻衣裙,丝绸围巾,雕花银饰等。
店主是位老太太,慈眉善目,身材苗条,满头银发,浑身散发的典雅气质让人完全忽略了她的年纪和脸上的皱纹。
没有顾客光顾时,老太太就坐在店前的藤椅上,身上裹件暗色花纹的披风,望着路口发呆。
当朝霞染红天边的时候,肖然起床了,匆匆洗漱完毕,背上画夹下楼。
这时,“陌上花开”已经开门了,他向老太太打一声招呼:花奶奶早。
他不知道老太太姓什么,她的店有个“花”字,凭直觉,他觉得老太太年轻时一定美得像花儿,所以就这样称呼她,老太太并不反对。
小肖早!花奶奶正在擦拭柜台。
肖然哼着小曲儿,走到街边的一家老字号早餐店,吃一碗辣得吐舌头的面条,或者吃一个香酥脆软的烧饼,就赶往海边,开始一天的工作。
小镇历史悠久,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来海边看风景的人不计其数,找肖然画像的人也不少,特别是那些身着泳装、身材火辣的美女。
对肖然而言,给她们画像,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所以,肖然从不觉得辛苦和枯燥。
晚上,肖然披着晚霞回来,躺在床上数当天的收入。
除去房租、伙食开销,还能余下一些。
他很满足于目前的生活,行云流水般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他想一辈子待在这个美丽的小镇,直到地老天荒。
有天,肖然回来得早,看见花奶奶坐在店前的玉兰树下喝茶,他也坐下。
花奶奶给他倒了一杯菊花茶,两人闲聊起来。
花奶奶,您这店名挺雅致,“陌上花开”,我记得以前在书上看过一段历史,说越王和夫人戴氏十分恩爱,戴氏回娘家小住,越王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说春色正好,戴氏可在娘家多住几日,好好赏美景,不必急着归来。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作者:林清玄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0年第12期纤尘陌陌终有花开时,花开一季芬芳至永远。
陌上那千年的等候,终究等来了花开一世的最终绚烂。
陌上花开已迟暮,但终究在千年的等候里绽放出了美丽。
这份美丽,或许于陌上而言,真的是经久的等待。
或许,陌上早已有了等不来陌上花开的平和,如若陌上花开,阡陌或许觉得已经是生命的奇迹了。
纤尘陌陌里,风舞尽沙,在千年的翘首里,阡陌已经忘了什么是风和沙的缠绵。
在终年的清寂里,阡陌或许看透尘世,舞尽人生,不再对花开有所期待。
对于突然在陌上开出的那朵尘世青莲,或许是经久等待之外的惊喜。
秋风习习里,绝尘于陌上那孤寂的青莲,在不知不觉中已露尖尖角,那花蕾在晨露里绽吐芬芳。
它已经错过了花开的最好季节,在秋已至的时候,抹开了沉睡已久的眼,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沉睡这么久,只因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生命的阡陌。
或许,属于它生命的阡陌一直在尘世的浮华里,未曾停留。
所以千百年来的找寻,终究一次次地和属于它生命的阡陌错过。
青莲想它这一生,或许已经找不到属于它生命的那方净土了,于是,沉睡再沉睡,在所有的睡意朦胧里,诠释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不过,青莲是倔强的,唯有找到它想要的阡陌,才愿意在这世绽放属于它自己的美丽。
如若,遇不到给它灵魂洗涤的净土,它将永远地沉睡下去,不再醒来。
或许,这份倔强终究有一天会感动苍天,让它在醒来的时候遇到了能让它娇艳开放的那方阡陌。
几经轮回,沉睡之中醒来再沉睡,反复了千年,不怕一直在纤尘里流离,只因找不到让它尘埃落定的芬芳。
虽是经久的沉睡,但记忆的芬芳一直是浓郁的,它明白自己为何一直在沉睡,因为在等待着属于它芬芳的阡陌风尘仆仆而来。
所有的轮回里,遇到错过,错过再遇,一场场的浩劫,青莲把自己禁锢在了沉睡里。
青莲明白自己只是倔强又绝然的,在等着属于它的那一方陌,那一池水。
如若能拥有自己想要的阡陌,最后自己的生命会归于一切的平静之中。
青莲或许已经闻到了那方属于它的阡陌的味道,只是那方阡陌还在遥远的地方苍凉地遥望。
苏东坡陌上花三首诗的感情

苏东坡陌上花三首诗的感情1、《陌上花三首》宋代苏轼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
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感情赏析:第一首对吴人歌《陌上花》事作了概括的叙述。
首句由眼前景物写起:春天时节,陌上鲜花盛开,蝴蝶在翩翩飞舞。
这迷人的春色,跟“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时的景象并无不同。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吴越王朝早已灭亡,吴越王妃也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令人凄然的故事传说。
故次句紧承首句,转出“江山犹是昔人非”,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已成过往的人事,两相对照,发出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概。
三四两句着眼于吴人歌《陌上花》事。
尽管吴越王朝!的遗民已渐渐地衰老,但游女们仍在长声歌唱《陌上花》,以寄托对王妃的追忆与悼念。
这说明《陌上花》流传颇广,在吴人中有很强的生命力。
第二首写吴越王妃春归临安情景。
春天来了,陌上的无数山花争奇斗艳,王妃按照惯例,乘坐富丽的翠軿,又来到了临安,吸引了过往的路人竞相观看。
诗人以“山花”“翠軿”来衬托王妃的青春美貌,又以“路人争看”渲染王妃归来的盛况,透露出吴越王朝曾有的一点承平气象。
三四句是设想之辞。
意谓如能留得青春在,王妃即可遵从吴越王的嘱咐“缓缓而回”,尽情观赏临安旖旎的春光。
“堂堂”,指青春。
唐薛能诗云:“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摧人故故生。
”青春,一语双关,有青春年华,也有春天之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
”然而,无论是春天还是人的青春年华,都不可能永存长在,因而,“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之类的风流轶事也必然有终结之时。
第三首慨叹吴越王的去国降宋。
头两句即以鲜明的对照说明:吴越王及其妃子生前的富贵荣华,犹如草上的露珠,很快就消失了,但其风流余韵死后仍流传于《陌上花》的民歌中。
陌上开花徐志摩散文

陌上开花徐志摩散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陌上开花徐志摩散文陌上开花徐志摩散文导语:轻烟往事,似水流年,陌上开花待谁享,长亭远望,彼岸灯火,君何时依归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阅读:陌上花开异旧时——付秀莹和她的《陌上》陌上花开异旧时王十月【付秀莹,女,1976年出生,河北无极人。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毕业。
知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
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
供职于《小说选刊》编辑部。
】秀莹平时很少泡在网上,十天半月也难得刷一次。
两年前问她约稿,她说,不好意思,在写长篇。
一年前问她约稿,她说,不好意思,在写长篇。
半年前,《小说选刊》组织作家走进泉州,见到她,得到的答案还是在写长篇。
她这样说时,见不出在写一部大作品时的兴奋、骄傲,对所写作品的期许,她只是在说一件极平常的事,仿佛在写一部可有可无的作品。
这些年来,她的文字收获了许多赞美,这赞美,丝毫没有使得她自得。
我们这代作家,写到她这样的成就,尚未出长篇者极少,也未见她急切。
她似乎从来不急。
2008年初识秀莹时,她尚在《国土资源报》当副刊编辑,我陪朋友去编辑部,她告诉我,她也在学写小说,写了好些年,写了许多,一直不敢示人。
我有幸读到了那些小说,惊讶于她能将那么多好小说压在箱底。
真不知道,她是如何养就的这份淡然。
君子之交淡如水。
相识近10年,我们似乎未曾深入交流过,相逢多是在文学活动上,却感觉很知心,通过读作品而知心。
秀莹是细心的,她真心希望朋友好,希望朋友写出好作品。
她会惦记着,说许久没见你的新作了,有发表一定要告知。
她这样说绝不是客套,我发了新作,她果然读,并谈她的感受。
她的,让人觉得温暖,觉得吾道不孤。
《陌上》出版的消息在上刷了屏,朋友们都在,有那么多人为她高兴、祝福。
此时,距她的成名作《爱情到处流传》问世已近8年。
这是怎样的定力和耐心?!有人说付秀莹是荷花淀派的传人,《陌上》的封面上也印着这样的话。
而我读《陌上》,感觉却不大相同。
《陌上》写的是乡村生活,且是河北的乡村,语言又是这样清爽节制,这大约是论者称她为荷花淀派传人的根据吧。
很想问问秀莹自己怎么看。
也不知道她是否真受过荷花淀派影响。
但这问,却藏在了心底。
我读《陌上》到一半,想:呀,汪曾祺先生如果写长篇,大约该是这个样子!我为这个想法欢呼。
于是,秀莹笔下的芳村离开了荷花淀,大淖影影绰绰而来。
付秀莹赓续的是沈从文、汪曾祺一脉的中国抒情小说传统。
《陌上》却不是单纯的抒情小说,她笔下的芳村也不是桃源。
我一路读来,读到的是沉重与苍凉。
秀莹用几近白描的手法,哀而不伤地书写着她的陌上中国,或者说正在远去的陌上中国。
她用无比的耐心与怜爱,画出了陌上中国苍凉的背影:那些老人,那些青年。
那些婆婆,那些媳妇。
那些茂盛在田野里的植物。
那些孤寂在荒原上的坟头。
翠台、喜针、爱梨、敏子、素台、小鸾、香罗、望日莲……她们的性情与命运。
秀莹写人们种庄稼。
写芳村的田野里,也种满了坟头。
她多次写到田间的坟头。
我很想知道,她写下种满坟头时,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悲悯与荒寒?世人眼前的付秀莹,总是一袭清汤挂面的长发,总是那样善解人意地微笑,《陌上》透着的,该是她微笑背后常人不易察觉的苍茫心事。
她在小说里几乎没有写下大的事件,没有核心的人物核心的故事,她写下的是一人的人生,一人在这时代裹挟下不由自主的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陌上》写下的,是这个时代主要的真实,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大事:农耕社会土崩瓦解前的最后挣扎。
想起2016年底,作代会期间,在大会堂广场遇见秀莹,两人在寒风中聊文学,聊对当下中国文学的看法,聊作家要面对这个时代,要写出中国人在这个时代隐秘的心事。
现在算来,那时她的长篇该是已经交给了出版社,她并没有说起她的长篇新作,我们聊怎样办一份有理想的文学期刊,聊如何借她主持的《长篇小说选刊》和我供职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做点有益的事。
她还很谦虚地说她办刊没什么想法,要向我多多求教。
但很快,我看到了《长篇小说选刊》在她主持下的变化,她办刊和她写作一样,不事张扬而成竹在胸。
还是说她的新作《陌上》。
《陌上》写了两个不同的中国。
一个是在楔子里描写的中国,那该是秀莹童年记忆中的乡村:贫穷,却透着温爱与美好,那是典型农耕文明状态下的陌上中国。
她如数家珍地交待每一年芳村人过的每一个节日。
我才知道,原来河北乡下的老鼠正月初十嫁女,而我的家乡湖北荆州,老鼠腊月二十三嫁女。
湖北老鼠和河北老鼠翻看不同的黄历么?秀莹写了另一个中国:农耕文明与传统伦理崩塌下的陌上中国,写了在这大崩塌前人心的惊惶与变异。
《陌上》的成功之处在于,作家将这巨大的变迁,落实到了芳村数十个人物的日常生活上,不动生色,白描勾勒,让人物的行动与命运来说话。
读完《陌上》,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陌上》之前,陌上属于唐诗宋词;《陌上》之后,陌上将属于付秀莹。
至少,在可见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词,将专属于付秀莹。
陌上这个词,和她的形象竟是如此妥贴,让人觉得,这个词就该属于她,乡村与城市、农人与读书人在她身上完美结合。
正因为此,她写出了独属于付秀莹,不同于文学前辈陈忠实、贾平凹、莫言的中国。
前辈所写的是乡土中国,付秀莹所写的是陌上中国。
陈忠实依托乡土写的是民族秘史,他的心不在陌上桑麻与农人的家长里短间;贾平凹是写家长里短的好手,他的许多小说也唱着乡土社会的挽歌,但作家有时玩味着落后与愚昧,和农人的心终究隔了一层;莫言的乡土中国更像是抽离了柴米油盐的中国寓言。
付秀莹笔下的中国属于田间地头,属于庄稼,属于农人的节令,属于家长里短婆媳人伦,属于农人,属于诗。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里,陌上一直属于农人与诗人。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这是韦庄。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这是辛弃疾。
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自来迟。
这是杜牧。
临风一曲醉朦腾,陌上行人凝恨去。
这是晏几道……村子四周是庄稼地。
庄稼地里生长着庄稼,也生长着工厂。
这是付秀莹。
有论者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赏金之后断言:莫言获奖,标志着中国文学乡土书写的巅峰与终结。
可见,中国有强大的乡土文学传统,并建立起了完备的乡土美学。
乡土文学的疆场上,已挤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雄心勃勃的青年作家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开疆拓土。
好在,城市文学尚有大片荒原,写城市成为明智之选。
但付秀莹却固执地坚持书写她的陌上中国,还原当下乡村正在发生的事物,从写作策略来说,这不是聪明的选择,但从正在变化的现实来看,乡村和乡土正成为文学创作新的发力场。
再说,文学从来不是聪明人的事业。
文学是智者的事业,更是仁者的事业。
还有什么比心怀苍生更重要?书写新农村风景搜狐读书近日,70后实力派作家付秀莹推出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陌上》。
在10月30日召开的新书发布会上,付秀莹与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贺绍俊一起做客字里行间书店,分享她的创作经历,共同解读对于当下新农村生活、以及时代问题的思考。
活动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主持。
《陌上》以华北平原一个村庄为背景,采用散点透视的笔法,试图勾勒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
那些乡村的女性站在命运的风口,任时代风潮裹挟而去。
翠台姐妹、婆媳间的家长里短,喜针、小鸾们夫妇间的恩爱情仇,渗透着的是对乡村传统伦理的依恋和坚守;香罗、望日莲等对外面和两性关系的新审视,则是对传统的逃逸;建信、大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则是重建乡村秩序过程中破与立的矛盾,也是纠缠。
这些新村民内心的辗、跌宕和进退失据,一一在细腻的描绘下呈现,她的笔底始终鼓荡着生命隐秘的呼啸风声。
韩敬介绍,《陌上》一书是付秀莹文学版图中芳村的整体亮相,也绘制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斑驳面影。
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体认,对中国女性的经验与情感的敏锐捕捉,对传统中国美学的全新探索,小说不仅藉此展露出了独特生动的个体生命体验,而且揭示出我们这代人的精神密码。
本书甫一问世,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反响热烈。
有评论家称《陌上》是中国当下乡村世界的精神列传。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评价说:行于陌上,看次第花开,付秀莹好一副白描手眼。
天下事,犹未定,风云只在女人眉头心头之间。
温婉情怀,曲尽万般滋味,见天地,见世道人心。
著名作家刘庆邦也称赞道:付秀莹的文字是心灵化的。
她喜欢探究心灵的奥秘,愿意捕捉和描摹人物内心汹涌的风景和起伏的潮汐。
从付秀莹的小说中随意截取一段文字,我们都能看出,那些文字在付秀莹心灵的土壤里培育过,一一打上了她心灵的烙印。
在发布会上,曹文轩认为,付秀莹的写作别具一格、气象非凡。
付秀莹文体既是现代文学史的一脉相承,又是她富有灵性的个人创造。
秀莹和前人写的任何乡村小说都不一样,她对乡村的解读和过去那些作家对乡村的解读大不一样,她更带有包容性。
过去的乡村常常是被批判的,秀莹当然也有批判的东西在里面,但是她把批判的东西隐藏得很深很深,而呈现出来的是对乡村的那种悲悯,对乡村人物的悲悯,对他们的情景,处境的悲悯,对乡村一草一木的悲悯。
这就是她跟所有乡村小说不一样的地方。
贺绍俊称赞道:付秀莹是一个不被现代化书写所约束的一个作家,她能够从现代化书写的这样一个大潮流中站出来,而不是被这个大潮流裹挟着往前走。
她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有自我的清醒的立场。
当她书写乡土的时候,她不会变成一种现代化书写的、模式化的文本,我觉得这恰好可能是她最可贵的地方。
从付秀莹描述的乡村秩序背后跳动不安的灵魂,体会到人性是多么的美丽,又是多么的富有生命力。
而这正是付秀莹小说的精神价值。
嘉宾们还一致强调了《陌上》一书中的风景描写,是付秀莹小说中的重要特色。
曹文轩说:在一个失去风景的时代,阅读这部作品,我们随时可以与风景相遇。
付秀莹坦言,我十二岁时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那次离别在我的文学创作当中、人生道路上是非常难忘的一刻。
每次回顾自己的来路的时候,我总是想起那个跟我方村离别的早晨,淡淡的雾霭、鸟鸣、父母的身影,那条土路,一个乡村来的女孩子很茫然、懵懂,对世事毫无察觉。
她不知道未来的世界是怎么样的,那个时候我总是以成年的眼光回望那条路上小小的身影,无限感慨。
这也是这么多年我在城市漂泊,促使我不断回望的精神上的动力,方村应该是我精神的故园,是我精神根据地,或者策源地也好,这个地方首先是我特别熟悉,让我又牵挂,又难忘,不断地去回到它身旁的地方。
【内容推荐】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芳村的女人个个都有一台戏。
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院里的鸡,屋里的娃,婆婆儿媳,远亲近邻……你来我往,悉数登场。
生旦净末丑,全都是生活的主角。
日子过得好与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这经不单要自己念,还有人在偷摸找外面的和尚来帮着念。
【简介】付秀莹,著有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花好月圆》《锦绣》《无衣令》等。
作品被收入多种选刊、选本、年鉴及排行榜。
曾获首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第五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
部分作品译介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