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考古学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NEW)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49考古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第一部分 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5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4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2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1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07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2006年四川大学425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第二部分 四川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2004年四川大学445中国考古学(汉-唐考古学)考研真题2003年四川大学432中国考古学(汉-唐考古学)考研真题2002年四川大学426中国考古学考研真题2001年四川大学426中国考古学考研真题2000年四川大学中国考古学考研真题第一部分 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良渚文化答: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
良渚文化的代表遗址是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距今约5300~4500年,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陶器和玉器,陶器以夹灰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圈足器和三足器较为盛行;玉器包含璧、琮、钺、璜、冠形器、玉镯、玉管、玉珠等,琮、璧一类玉器之多,为同时期其他文化所罕见。
出土的农具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一定程度上的先进性。
总之,良渚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程度,而且也是证明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证据。
2.武官大墓答:武官大墓是在安阳殷墟中已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
此墓面积340平方米,容积1615立方米,1950年进行科学发掘。
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深7.2米。
考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考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文明及其遗迹的科学,通过对遗址、文物和人类活动痕迹的调查、发掘、研究来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在考古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参加考试是一种常见的评估方式。
本文将给出一些考古学考试的试题及答案,以供读者参考。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考古学是一门关于()的学科。
A. 古代建筑B. 古代文物C. 古代人类活动D. 古代社会制度2. 下面哪个古埃及法老墓葬最为著名?A. 图坦卡蒙墓B. 科夫齐耶墓C. 拉美西斯二世墓D. 螺旋墓3. 要想准确获得考古学研究对象的时间信息,常常需要借助()技术方法。
A. 核磁共振B. 放射性碳测年C. 太阳能光伏技术D. 催化裂化4. 考古学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
A. 田野调查、发掘、清理整理、分析研究B. 出土清单、文献编目、拓片制作、学术论文C. 考古旅游、纪念品销售、地质勘探、文物修复D. 群众教育、展览展示、学术交流、政策研究5. 下列哪个不属于早期人类使用的石制工具?A. 钻头B. 磨盘C. 石锛D. 石锤6. 考古发掘的主要目的是()。
A. 发掘文物B. 获得名声C. 发现文化D. 揭示历史真相7. 考古学中的“层位原则”是指()。
A. 发掘过程中的安全原则B. 文物出土的顺序原则C. 遗址内不同年代地层的分层原则D. 文物的保存原则8. 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位于现今的哪个地区?A. 欧洲B. 美洲C. 非洲D. 亚洲9. 考古学中研究人类遗址内骨骼的学科称为()。
A. 古生物学B. 古人类学C. 古病理学D. 古动物学10. 下列哪个不属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A. 亚历山大灯塔B. 大金字塔C. 罗德岛巨像D. 巴比伦空中花园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要介绍考古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考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考古学在19世纪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冒险家、探险家以及学者们对古埃及法老墓、亚美尼亚的古代城市遗址等进行的发掘和研究,为考古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真题资料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试题(回忆版)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名词解释
元谋猿人 二里头文化 龙山文化 燕下都 永固陵 开元通宝
简答题
殷墟及其意义 居延汉简及其意义 列举近年来三项中西文化交流的发现并简评马王堆帛 书的发现意义
比较题
你看过的三个考古学报告及简评 比较唐朝前期铜镜和唐朝后期铜位的不同特点比较汉长安城和曹魏邺城的布局及特点
论述题
洛阳汉墓的编年方法及其特点 西安地区唐代汉慕的分期。
四川大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四川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考古学通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名词解释(6选4,每题5分,共20分)1.盘龙城2.青铜3.长沙窑4.洛阳城5.倍半碳酸钠法6.开成石经二、简答题(6选5,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汉代画像石的雕刻技法。
2.简述二里头文化的分期及史学研究意义。
3.信息化对博物馆日常工作的影响。
4.商代早期古城址的发现与研究。
5.简述西周青铜器铭文6.简述纺织品易腐朽的主要外因?三、论述题(3选2,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唐长安城里坊制度布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西汉帝陵的布局特点。
3.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6选4,每题5分,共20分)1.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其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
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属于商代中期的城市遗址。
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古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
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起城市的形态。
2.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因颜色中泛青,被称为青铜。
熔点在700~900ºC之间,具有较高的铸造性能。
公元前四千年初,青铜最早出现于伊朗、土耳其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中国最早的青铜出现在马家窑文化甘肃东乡林家遗址,时代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
中国的青铜时代延续时间长,精美的艺术品迭出,在世界青铜时代占有重要地位。
3.长沙窑是唐宋南方瓷窑,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彩陶源村。
产品主要是青瓷,生活用具种类很多。
釉色有青、黄、白等色,并首创釉下彩器和在瓷器上彩绘的装饰技法,即在青釉下用褐色或绿色斑点组成几何图案,在白釉或青黄釉下用笔绘云彩和几何纹。
2010年四川大学汉教考研真题及其答案解析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0年四川大学汉教考研真题及其答案解析壹、中外文化及跨及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
1.元谋猿人
2.《礼》
3.陶渊明
4.云冈
5.诗圣
6.《牡丹亭》
7.道
8.殷商
9.切
10.李冰
11.蒙古
12.元宵
13.喀斯特
14.父为子纲
15.中秋节
16.唐
17.陈独秀
18.太平洋
19.红
20.《三国志》
21.土家
22.大众传媒
23.《威尼斯商人》
24.非语言交际
25.家庭
26.西班牙语
27.亚伯拉罕
28.薄伽丘
29.《古兰经》
30.原子。
2014—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良渚文化答: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
良渚文化的代表遗址是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距今约5300~4500年,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陶器和玉器,陶器以夹灰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圈足器和三足器较为盛行;玉器包含璧、琮、钺、璜、冠形器、玉镯、玉管、玉珠等,琮、璧一类玉器之多,为同时期其他文化所罕见。
出土的农具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一定程度上的先进性。
总之,良渚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程度,而且也是证明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证据。
2.武官大墓答:武官大墓是在安阳殷墟中已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
此墓面积340平方米,容积1615立方米,1950年进行科学发掘。
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深7.2米。
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南墓道长15.6米,宽6.1米;北墓道长15米,宽5.2米。
大墓早年几经盗掘,但仍残留不少器物,出土的主要有石器、骨器、铜器,最宝贵的一件是虎纹大石磬。
此墓有人和动物殉葬,出土有遗骨100多件,据有关专家认定它是属于殷墟文化二期偏晚阶段。
3.明定陵答: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及其妻妾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
定陵在万历皇帝继位不久开始建造,前后历时六年,至万历皇帝死使用,期间闲置整整30年。
定陵的总体布局是前方后圆之形,含有古代中国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其外围是一道外罗墙,将宝城及宝城前方院包围在内,宝城前方院共三进,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第二进院落前墙设祾恩门,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
地面上的建筑多次毁于战火,尽管有重修,但规模已经缩小了很多,最后面的宝城于1956年开始发掘,地下宫殿发掘后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件,对研究明代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4.马面答:马面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
多校历年考古学考研真题

各大学历年考古学考研真题2001-2011南大考古真题2001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石器制作的间接打击法及其几种方法。
2、良渚文化的玉礼器3、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在形制方面的演化4、汉代五铢钱的变化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概述华北地区“匼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石器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
2、用考古资料分析仰韶文化早期的社会形态。
3、阐述二里头文化两个类型的文化特征。
4、概述汉魏洛阳城的地理位置、沿袭过程、平面布局。
2002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北京猿人的头骨特征。
2、概述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特征。
3、简述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4、简述隋唐墓葬的形制特征。
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分析丁村文化的文化时代和文化特征。
2、分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时代、文化特征及其所处社会形态(用考古资料分析)。
3、用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考古资料分析商代所处的社会形态。
4、概述战国都城的特征。
2003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9分,共72分)1、山顶洞人2、大溪文化3、三星堆器物坑4、碳十四年代5、夏商周断代工程6、汉长安城7、龙门石窟8、青花瓷二、问答题:(五题中选做三题,每题26分,共78分)1、概述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分布特点2、概述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区系特点3、概述西周宫室建筑的基本发现、特点和对中国宫廷建筑的影响4、概述汉代诸侯王陵墓的主要发现和墓室建筑的结构特征5、概述唐代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2004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1、南京(汤山)人2、石家河文化3、尸乡沟商城4、满城汉墓5、长沙走马楼吴简6、唐长安城7、莫高窟8、明孝陵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1、试述周口店遗址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2、试述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和文化特征3、试述西周贵族墓葬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基本内涵4、试述两汉王陵考古的主要发现5、试述唐代城市考古的主要发现2005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1、丁村文化2、屈家岭文化3、二里头文化4、狮子山汉墓5、六朝建康城6、隋唐扬州城7、云冈石窟8、明十三陵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1、试述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特点2、试述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编年序列和文化特征3、试述商代都城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4、试述东晋南朝墓葬形制的基本特征5、试述西安地区隋唐墓葬形制的基本特征2006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1、丁村遗址2、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3、侯马盟书4、汉阳陵5、六朝建康城6、永宁寺遗址7、南唐二陵8、应县木塔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1、试述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2、试述长江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发现及其特征3、试述秦始皇陵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4、试述隋唐两京地区墓葬的形制演变特点5、试述元大都遗址的主要发现和布局特点2007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8分,共144分)1、北京(直立)人2、良渚文化3、二里冈上、下层文化4、马王堆汉墓5、南朝陵墓石刻6、唐大明宫遗址7、白沙宋墓8、麦积山石窟二、问答题(每题52分,6题选做3题,共156分)1、试述考古遗存中断代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2、试述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为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3、试述长江下游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发现和特征4、试述南京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两晋家族墓地的主要特点5、试述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6、试述明代南京都城的布局特点、保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008年南大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10题,150分)1、龙山文化2、二里头遗址3、黄肠题凑墓4、铜官窑(长沙窑)5、魂瓶(谷仓罐)6、昭陵六骏7、土墩墓8、9、“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壁画 10、仿木结构砖印壁画墓二、问答题(每题50分,5题选作3题,共150分)1、试述考古研究中断代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2、试述太湖流域、杭州湾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和主要特点3、试述汉唐都城的平面布局和主要特点(大概是这样)4、试举两例我国近十年来重大考古发现5、试结合下图,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并说明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和特点(图例主要是长安城明德门城门遗址)(这个也不太清楚)2009年南大考古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水洞沟文化2、良渚古城3、狮子山汉墓4、侯马铸铜遗址5、安伽墓6、昭陵六俊7、元大都8、天龙山石窟二、问答题1、考古学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特点2、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序列及特点3、黄河下游夏商文化特点4、鄂城周边六朝墓葬5、隋唐扬州城遗址文化遗存及布局特点6、明十三陵2010南大考古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裴文中2、红山文化3、偃师商城4、尼雅遗址5、象山王氏墓葬6、南唐二陵7、西夏王陵8、云冈石窟二、论述题(6选3)1、考古文化研究中的侧年方法及其特点?2、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3、伊洛河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发现及其特点?4、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特点?5、巩县宋陵的布局特点?6、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其特点?2011南京大学考古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吕大临2、水洞沟文化3、寺墩遗址4、上村岭虢国墓地5、居延遗址6、司马金龙墓7、上林湖窑址8、白沙宋墓二、论述题1、考古发现中植物和动物的遗迹对判断遗址的作用和意义2、狩猎-采集经济的时代特征和表现3、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和特征4、汉代诸侯王墓的基本类型和特征5、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发现6、元大都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2012南京大学考古与博物馆试题考古方向一、名词解释(每题18分,共144分)1.石璋如2.李家沟文化3.石峡文化4.何尊5.走马楼简牍6.栖霞山石刻7.虞弘墓8.长沙铜官窑址二、论述题(六选三,每题52分,共156分)1、如何理解新考古学学派所指出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问题.2、如何理解苏秉琦先生所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国”三阶段理论3、试述长江上游地区三星堆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年代4、试述汉代以“黄肠题凑”为特点的埋葬方式所表现的等级观念5、试述唐长安城里坊制度布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6、从考古发现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实际存在及其意义文物鉴定方向一、名次解释(十选八,每题18分)1.汉八刀2.摹印篆3.失蜡法4.芒口5.水中丞6.宣和七玺7.苏州片8.转山头9.硬黄纸 10.宣和装二、简述题(六选三,每题52分)1.青铜器锈蚀之称谓及其在鉴定上的作用2.东汉玉器与“乾隆工”之比较3.东周玺印分域特点4.元四家的技法、风格及其历史地位5.书画作伪的方法及其地域特点6.中国书画载体的种类及时代特征武汉大学考古学及博物学1999—2008,2010年考研真题年武汉大学考古学通论2011年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0x8分)1、石片2、河姆渡3、城头山4、荒帷5、积石积碳6、镇墓罐7、唐三彩8、大足石刻二、简答题(20x6分)1.简述你所了解的新石器时代的陶文符号;2.简述商代早期的城址规模及所反映的疆域情况;3.简述二里头铜爵的特征;4.简述中原地区龙山时期的文化或类型;5.简述巴蜀文化墓葬制度的特点;6.简述契丹墓葬的特点。
2011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1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北京猿人答:北京猿人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属直立人,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年代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北京人头骨的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头盖骨低平,眉脊粗壮,面部较短,没有下颏(ke),牙齿比猿类弱小,头部的原始性质和爪哇人相似,又具有现代蒙古人种的特质。
北京人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用火遗迹。
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较少,且多为小型。
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兽骨。
还发现成堆的灰烬,说明他们已经能很好的管理火。
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
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石器和用火遗迹的的发现,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司母戊鼎答: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
因腹内壁铸“司母戊”而得名。
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周四边及足上部饰有兽面纹。
双耳、外侧则饰双虎噬人首纹。
四足中空,用陶范铸做,鼎体混铸。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钵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也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3.开元通宝答:开元通宝是唐代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铸造的钱币,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的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直径2.4厘米。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代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开元通宝铜质优良,铸工精细,流传下来的实物数量很多,表明唐代货币经济较为发达。
4.虎子答:虎子是指便壶,因形作伏虎状而得名。
多以陶、瓷、漆或铜制作,汉代王室贵族以玉为之者。
汉、魏、南北朝古墓中常以虎子作为随葬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元谋人
答:元谋人是指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
元谋人的地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
根据出士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2.龙山文化
答: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
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
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3.二里头文化
答: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命名。
年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17世纪。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
出土的陶器有做炊器的鼎、折沿深腹罐、侈口圆腹罐等,做食器和容器的深腹瓶、三足盆、
平底盆、足、小口领罐、澄滤器和锤缸等等,洒器有盉、觚、爵等。
居民以农业经济为主,居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和窑洞式,还发现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
二里头文化的墓葬开了用青铜礼器随葬的先河。
二里头文化的遗物,除青铜器外,还有玉器、绿松石饰、象牙器、木漆器等珍品,这些遗物制作精美,反映了二里头文化高超的工艺水平。
4.燕下都
答:燕下都是指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
从历年出土的兵器铭文看,该城的繁荣时期主要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年~279年)。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下都废弃。
1930年,以马衡为首的燕下都考古团开始对老姆台进行了发掘。
古城平面呈方形,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城是燕下都的主体,和西城都略呈方形。
宫殿建筑以武阳台为中心,武阳台以北,依次有望景台、张公台、老姆台诸夯土台基,是其主要的宫殿区。
在东城的西北隅有两个公共墓区。
宫殿区周围出土大量陶制泄水管道和瓦当、筒瓦、板瓦、陶井圈等。
城内有制铁、兵器、骨器作坊遗址,居民区有制铁、兵器、铸钱、烧陶作坊遗址。
5.永固陵
答:永固陵是指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的陵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的西寺儿梁山(古名方山)南部,始建于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经8年建成。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氏死,同年入葬,称“永固陵”。
永固陵的特点是将墓地和佛寺结合起来,这种做法影响到北朝晚期的墓陵。
冯氏墓园工程浩大,现存的基地是呈长方形的坟丘,高达22.87米。
墓室在墓冢中心,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
四壁约向外弧凸,向上内收成四角攒尖顶,顶心嵌一雕有莲花图案的白砂石。
过道两端各设一石重门,门框上饰有下具龛柱的莲瓣形券面浮雕,两侧龛柱上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的精品,具有
较高的艺术价值。
6.开元通宝
答:开元通宝是唐代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铸造的钱币,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的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直径2.4厘米。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代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开元通宝铜质优良,铸工精细,流传下来的实物数量很多,表明唐代货币经济较为发达。
二、简答题
1.简述殷墟的发掘及意义。
答:(1)殷墟的发掘
殷墟是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
1899年,王懿荣首先在被称为“龙骨”的中药上发现锲形文字,其后罗振宇等通过调查,弄清了甲骨文出土于今安阳市小屯村,并在甲骨卜辞上发现了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证明其为商代甲骨。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负责殷墟的发掘工作,主持发掘的主要有李济、梁思永等人。
1928年~1937年共发掘15次,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新中国成立以后,迅速恢复了殷墟发掘工作,古老的王都遗址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2)殷墟发掘的意义
殷墟大量的遗迹、遗物向我们展示了商代晚期社会发展的高度水平,有助于人们研究当
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2.简述马王堆汉墓帛书发现及意义。
答: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
出土时都已经严重破损,经整理,共有28件。
其中除《周易》和《老子》二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整理时,根据内容定名,依《汉书·艺文志》归类,有六艺类、诸子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术类和地图类六种。
帛书的抄写年代可根据书体、避讳、纪年等方面大体考定。
这是中国考古学上古代典籍资料的一次重大发现。
3.居延汉简的发现及意义。
答:(1)居延汉简的发现
居延汉简是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
年代约为汉武帝末年(公元1世纪初)至东汉中叶(公元2世纪初)。
第一次发现于1930年,由西北考察团发掘采集,总计约发现10200枚左右。
第二次发现在1972~1976年,由甘肃居延考古队发掘采集。
破城子出土7865简,甲渠第四燧出土195简,金关出土11577简,总计19637简,再加上其他地点零星采集的,总数近2万枚。
现藏于甘肃博物馆。
(2)居延汉简发现的意义
居延汉简是继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汉代边塞屯戍文书。
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敦煌汉简,为汉代历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三、对比和列举
1.列举三篇考古发掘文章并作简评2.列举近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发现及简评3.汉长安城与曹魏邺城的比较
四、论述题
1.洛阳烧沟汉墓的分期方法及分期特征2.西安唐墓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