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仿真模拟机电一体化系统,验证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探究机电一体化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组成的,其中机械部分包括传动装置、力传感器和负载,电气部分包括控制器和电机。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电机通过控制器产生驱动信号,控制负载的转动。

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负载的转动产生的力,并反馈给控制器。

三、实验步骤1.搭建仿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搭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仿真模型。

通过连接电机、控制器、传动装置、力传感器和负载,构建完整的系统。

2.设置参数:根据实验设定的工况,设置系统的参数。

包括电机的转速、传动装置的传动比、负载的转动惯量和滑动摩擦系数等。

3.运行仿真:对系统进行仿真运行,记录电机的转速、负载的转动惯量、力传感器的输出力以及电机的功率消耗等参数。

4.分析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特性。

可以通过绘制曲线图或制作动画来观察系统的运动轨迹和力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设置的参数,在不同转速和负载惯量下进行了多组仿真实验,并记录了系统的各项参数。

1.转速与力的关系: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加,负载的输出力也随之增加,但是增幅逐渐减小。

当转速达到一定值后,输出力和转速的关系呈现饱和状态。

2.负载惯量与转速的关系:在给定转速范围内,随着负载惯量的增加,电机的转速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负载惯量增加会增加系统的惯性,降低了电机的响应速度。

3.功率消耗的变化:随着转速和负载惯量的增加,电机的功率消耗呈现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转速和负载惯量的增加会增加电机的负载,使其需要输出更大的功率来维持转速。

四、实验总结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在不同工况下,电机的转速、负载的力输出、功率消耗等参数都有相应的变化。

通过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为设计和优化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了依据。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1 Witness仿真软件认识一、实验目的熟悉Witness 的启动;熟悉Witness2006用户界面;熟悉Witness 建模元素;熟悉Witness 建模与仿真过程。

二、实验内容1、运行witness软件,了解软件界面及组成;2、以一个简单流水线实例进行操作。

小部件(widget)要经过称重、冲洗、加工和检测等操作。

执行完每一步操作后小部件通过充当运输工具和缓存器的传送带(conveyer)传送至下一个操作单元。

小部件在经过最后一道工序“检测”以后,脱离本模型系统。

三、实验步骤仿真实例操作:模型元素说明:widget 为加工的小部件名称;weigh、wash、produce、inspect 为四种加工机器,每种机器只有一台;C1、C2、C3 为三条输送链;ship 是系统提供的特殊区域,表示本仿真系统之外的某个地方;操作步骤:1:将所需元素布置在界面:2:更改各元素名称:如;3:编辑各个元素的输入输出规则:4: 运行一周(5 天*8 小时*60 分钟=2400 分钟),得到统计结果。

5:仿真结果及分析:Widget:各机器工作状态统计表:分析:第一台机器效率最高位100%,第二台机器效率次之为79%,第三台和第四台机器效率低下,且空闲时间较多,可考虑加快传送带C2、C3的传送速度以及提高第二台机器的工作效率,以此来提高第三台和第四台机器的工作效率。

6: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Witness的操作界面及基本操作有了一个初步的掌握,同学会了对于一个简单的流水线生产线进行建模仿真,总体而言,实验非常成功。

实验2 单品种流水线生产计划设计一、实验目的1.理解系统元素route的用法。

2.了解优化器optimization的用法。

3.了解单品种流水线生产计划的设计。

4.找出高生产效率、低临时库存的方案。

二、实验内容某一个车间有5台不同机器,加工一种产品。

该种产品都要求完成7道工序,而每道工序必须在指定的机器上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工艺顺序进行。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针对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仿真场景,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引言通信系统是指用于信息传输的各种系统,例如电话、电报、电视、互联网等。

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测试和评估系统的性能,需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仿真。

本实验主要针对某通信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了仿真和性能评估。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中,我们以MATLAB软件为基础,使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一个通信系统模型。

该模型包含了一个信源(source)、调制器(modulator)、信道、解调器(demodulator)和接收器(receiver)。

在模型中,信号流经无线信道,受到了衰落等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系统模型的参数,例如信道的衰落因子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等。

同时,我们还模拟了不同的噪声干扰场景和信道状况,以测试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以及仿真,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首先,我们发现在噪声干扰场景中,系统性能并没有明显下降,这说明了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其次,我们还测试了系统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的性能,例如信道的衰落和干扰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明显下降,而信道干扰和衰落程度越大,系统则表现得越不稳定。

最后,我们还评估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多组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充分理解了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MATLAB软件和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可以进行多种仿真。

同时,我们还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这对于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以及设计更加鲁棒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系统仿真实验报告范文

系统仿真实验报告范文

系统仿真实验报告范文四川大学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系统仿真综合实验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实验目的系统仿真是运用仿真软件(如imio)创造模型来构建或模拟现实世界的虚拟实验室,它能过帮助你探寻你所关注的系统在给定的条件下的行为或状态,它还能帮助你在几乎没有风险的情况下观察各种改进和备选方案的效果。

尤其是对一些难以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复杂的随机问题,可通过仿真模型来顺利地解决预测、分析和评价等系统问题。

实验地点及环境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学院大楼综合实验室,运用PC机及imio系统仿真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此次系统仿真实验。

实验步骤㈠、建立模型1.ModelⅠ首先加入一个ource、三个erver、一个ink、一个ModeEntity,并用path连接。

将ource更名为arrive,ink更名为depart,ModelEntity更名为cutomer。

设置运行时间8小时。

在Animation中添加StatuLabel到arrive,E某preion为arrive.OutputBuffer.Content。

同样为erver和dapart添加StatuLabel,E某preion分别为Server1.InputBuffer.Content、Server2.InputBuffer.Content、Server3.InputBuffer.Content、depart.InputBuffer.NumberEntered,来记录每个位置的排队人数和通过人数。

为每个erver添加一个Te某tScale为1的Statupie,来显示和观察服务台的利用率变化。

保存命名为ModelⅠ。

2.ModelII首先加入一个ource、三个erver、一个ink、一个ModelEntity,并用path连接。

将ource更名为arrive,ink更名为depart,ModelEntity更名为cutomer。

在Animation中添加StatuLabel到arrive,E某preion为arrive.OutputBuffer.Content。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Simulink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设计和仿真工具,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研究中。

本次实验将利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实验,通过搭建模型、参数调整、仿真运行等过程,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imulink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系统仿真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熟悉Simulink的界面和基本操作;2. 理解和掌握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会调整系统参数、运行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绘制系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利用Simulink绘制出所需的系统模型,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传感器等。

2. 参数设置:针对所绘制的系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系统的参数,例如增益、阻尼系数等。

3. 仿真运行:通过Simulink的仿真功能,对所构建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运行。

4. 仿真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要求,我们绘制了一个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模型,并设置了相应的参数。

通过Simulink的仿真功能,我们进行了仿真运行,并获得了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显示,系统经过调整参数后,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输出信号的稳态误差较小,并且在过渡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振荡或超调现象。

通过与理论值进行对比,我们验证了系统的稳态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性能较为理想。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了解了系统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参数调整和仿真结果分析的方法。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程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1. 《Simulink使用手册》,XXX出版社,20XX年。

2. XXX,XXX,XXX等.《系统仿真与建模实践教程》. 北京:XXX出版社,20XX年。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1. 引言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本实验旨在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对某个实际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

2. 实验背景本实验选择了一个电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电梯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对于整个建筑物的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我们可以探索电梯系统的运行规律,并提出优化方案。

3. 系统建模为了对电梯系统进行建模,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电梯系统通常由电梯、楼层按钮、控制器等组成。

我们可以将电梯系统抽象为一个状态机模型,其中电梯的状态包括运行、停止、开门、关门等,楼层按钮的状态则表示是否有人按下。

4. 仿真实验在建立了电梯系统的模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仿真实验来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

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和初始条件,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电梯在高峰期和低峰期的运行情况,并比较它们的效率差异。

5.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对仿真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梯在高峰期的运行效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大量乘客同时使用电梯导致的。

为了提高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我们可以考虑增加电梯的数量或者改变乘客的行为规则。

6. 优化方案基于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优化方案来改进电梯系统的性能。

例如,我们可以建议在高峰期增加电梯的数量,以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另外,我们还可以建议在电梯内设置更多的信息显示,以便乘客更好地了解电梯的运行状态。

7.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并应用于电梯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各种复杂系统。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电梯系统,并将系统建模与仿真应用于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8. 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受益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仿真软件操作实验报告(3篇)

仿真软件操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仿真软件操作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布局。

2. 掌握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建模、仿真、分析等。

3.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仿真软件:XXX2. 计算机一台3. 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一、仿真软件基本操作1. 打开软件,熟悉界面布局。

2. 学习软件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各个部分的功能。

3. 掌握文件操作,如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等。

4. 熟悉软件的基本参数设置。

二、建模操作1. 学习如何创建仿真模型,包括实体、连接器、传感器等。

2. 掌握模型的修改、删除、复制等操作。

3. 学会使用软件提供的建模工具,如拉伸、旋转、镜像等。

三、仿真操作1. 设置仿真参数,如时间、步长、迭代次数等。

2. 学习如何进行仿真,包括启动、暂停、继续、终止等操作。

3. 观察仿真结果,包括数据、曲线、图表等。

四、分析操作1. 学习如何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统计、曲线拟合、图表绘制等。

2. 掌握仿真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 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实验步骤:1. 打开仿真软件,创建一个新项目。

2. 在建模界面,根据实验需求创建仿真模型。

3. 设置仿真参数,启动仿真。

4. 观察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5. 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6.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建模、仿真、分析等。

2. 在建模过程中,学会了创建实体、连接器、传感器等,并能够进行模型的修改、删除、复制等操作。

3. 在仿真过程中,成功设置了仿真参数,启动了仿真,并观察到了仿真结果。

4. 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仿真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含电路、自控、数电实例)

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含电路、自控、数电实例)

《系统仿真实验》实验报告目录一《电路》仿真实例 (3)2.1 简单电路问题 (3)2.1.1 Simulink中仿真 (3)2.1.2 Multisim中仿真 (4)2.2 三相电路相关问题 (5)二《自动控制原理》仿真实例 (7)1.1 Matlab绘图 (7)三《数字电路》仿真实例 (8)3.1 555定时器验证 (8)3.2 设计乘法器 (9)四实验总结 (11)一《电路》仿真实例2.1 简单电路问题课后题【2-11】如图所示电路,R0=R1=R3=4Ω,R2=2Ω,R4=R5=10Ω,直流电压源电压分别为10V、4V、6V,直流电流源电流大小为1A,求R5所在的支路的电流I。

(Page49)解:simulink和multisim都是功能很强大的仿真软件,下面就以这个简单的习题为例用这个两个软件分别仿真,进一步说明前者和后者的区别。

2.1.1 Simulink中仿真注意事项:由于simulink中并没有直接提供DC current source,只有AC current source,开始的时候我只是简单的把频率调到了0以为这就是直流电流源了,但是并没有得到正确的仿真结果。

后来问杨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发现AC current source的窗口Help中明确的说明了交流变直流的方法:A zero frequency and a 90 degree phase specify a DC current source.然后我把相角改成90度后终于得到了正确的仿真结果,Display显示I=0.125A,与课本上答案一致。

2.1.2 Multisim中仿真结果:I=125mA=0.125A(因为电流表探针电压电流比是1V/mA)。

2.2 三相电路相关问题【例】三相电路实际连接图如下所示,是通过功率表和电流的读数,验证课本上的相关结论。

解:Multisim中电路图连接如下所示:解:观察各支路的功率和功率因素,验证了以下几点结论:(1)只有纯阻性支路的功率因素为1;(2)纯感性或纯容性支路的功率因素为0,有功功率也为0;(3)混合支路的(容阻、感阻、容感阻)功率因素在0到1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指导老师胡杨实验者学号专业班级实验日期 2014.6.4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MATLAB中矩阵与多项式的基本运算 (3)实验二MATLAB绘图命令 (7)实验三MATLAB程序设计 (9)实验四MATLAB的符号计算与SIMULINK的使用 (13)实验五MATLAB在控制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17)实验六连续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算法 (30)实验一MATLAB中矩阵与多项式的基本运算一、实验任务1.了解MATLAB命令窗口和程序文件的调用。

2.熟悉如下MATLAB的基本运算:①矩阵的产生、数据的输入、相关元素的显示;②矩阵的加法、乘法、左除、右除;③特殊矩阵:单位矩阵、“1”矩阵、“0”矩阵、对角阵、随机矩阵的产生和运算;④多项式的运算:多项式求根、多项式之间的乘除。

二、基本命令训练1.eye(m)m=3;eye(m)ans =1 0 00 1 00 0 12.ones(n)、ones(m,n)n=1;m=2;ones(n)ones(m,n)ans =1ans =113.zeros(m,n)m=1,n=2;zeros(m,n)m =1ans =0 04.rand(m,n)m=1;n=2;rand(m,n)ans =0.8147 0.90585.diag(v)v=[1 2 3];diag(v)ans =1 0 00 2 00 0 36.A\B 、A/B、inv(A)*B 、B*inv(A) A=[1 2;3 4];B=[5 6;7 8];a=A\Bb=A/Bc=inv(A)*Bd=B*inv(A)a =-3 -44 5b =3.0000 -2.00002.0000 -1.0000c =-3.0000 -4.00004.00005.0000d =-1.0000 2.0000-2.0000 3.00007.roots(p)syms x;a=3*x.^3+2*x+1;p=[3,0,2,1];roots(p)ans =0.2012 + 0.8877i0.2012 - 0.8877i-0.40238.polyA=[1 2;3 4];poly(A)ans =1.0000 -5.0000 -2.0000 9.conv 、deconvA=[1 2];B=[5 6];a=conv(A,B)b=deconv(A,B)a =5 16 12b =0.200010.A*B 与A.*B的区别A=[1 2];B=[5 6]';a=A*BA=[1 2];B=[5 6];b=A.*Ba =17b =5 1211.who与whos的使用A=[1 2;3 4];whowhosYour variables are:AName Size Bytes Class AttributesA 2x2 32 double12.disp、size(a)、length(a)的使用a='A B C D E F';disp(a)a=[1 2 3 4];B=size(a)C=length(a)A B C D E FB =1 4C =4三、实验要求根据实验内容和相关命令进行实验,自拟输入元素,将上述各命令的输入和输出结果写成实验报告一(全部实验完成后交实验报告)。

实验二MATLAB绘图命令一、实验任务熟悉MATLAB基本绘图命令,掌握如下绘图方法:1.坐标系的选择、图形的绘制;2.图形注解(题目、标号、说明、分格线)的加入;3.图形线型、符号、颜色的选取。

二、基本命令训练1.plot 2.loglog 3.semilogx 4.semilogy5.polar 6.title 7.xlabel 8.ylabel9.text 10.grid 11.bar 12.stairs13.contour三、实验举例1.t=[0:pi/360:2*pi*22/3];x=93*cos(t)+36*cos(t*4.15);y=93*sin(t)+36*sin(t*4.15);plot(y,x),grid; %绘制二维坐标网格图2. t=0:0.05:100;x=t;y=2*t;z=sin(2*t);plot3(x,y,z,'r-.') %绘制三维坐标图3.t=0:pi/20:2*pi;y=sin(x);stairs(x,y) %绘制阶梯图4.th=[pi/200:pi/200:2*pi]';r=cos(2*th);polar(th,r),grid %在网格里画极坐标图5.th=[0:pi/10:2*pi];x=exp(j*th); %x为复数plot(real(x),imag(x),'r*'); %以实部为横轴,虚部为纵轴画图grid;四、实验要求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坐标系绘制3~5个图形,要有颜色、图形种类、注解的不同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二(全部实验完成后交实验报告)。

实验三MATLAB程序设计一、实验任务1.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路;2.掌握循环、分支语句的编写,学会使用look for、help命令。

二、程序举例1.计算1~1000之内的斐波那契亚数列f=[1,1];i=1;while f(i)+f(i+1)<1000f(i+2)=f(i)+f(i+1);i=i+1;endf,if =Columns 1 through 141 12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Columns 15 through 16610 987i =152. m=3;n=4;for i=1:mfor j=1:na(i,j)=1/(i+j-1);endendformat rataa =1 1/2 1/3 1/41/2 1/3 1/4 1/51/3 1/4 1/5 1/6 3.m=3;n=4;for i=1:mfor j=1:na(i,j)=1/(i+j-1);endendaa =1 1/2 1/3 1/41/2 1/3 1/4 1/51/3 1/4 1/5 1/6请比较程序2与程序3的区别4. x=input('请输入x的值:');if x==10y=cos(x+1)+sqrt(x*x+1);elsey=x*sqrt(x+sqrt(x));endy请输入x的值:2y =2391/6475.去掉多项式或数列开头的零项p=[0 0 0 1 3 0 2 0 0 9];for i=1:length(p),if p(1)==0,p=p(2:length(p));end;end;pp =Columns 1 through 51 3 02 0Columns 6 through 70 96.建立MATLAB的函数文件,程序代码如下,以文件名ex2_4.m存盘function f=ffibno(n)%ffibno 计算斐波那契亚数列的函数文件%n可取任意自然数%程序如下f=[1,1];i=1;while f(i)+f(i+1)<nf(i+2)=f(i)+f(i+1);i=i+1;end>>edit>>ex2_4(200)ans =Columns 1 through 51 123 5Columns 6 through 108 13 21 34 55Columns 11 through 1289 144>> lookfor ffibnoex2_4 - ffibno 计算斐波那契亚数列的函数文件ex2_4 - ffibno 计算斐波那契亚数列的函数文件>> help ex2_4ffibno 计算斐波那契亚数列的函数文件n可取任意自然数程序如下输入完毕后在MATLAB的命令窗口输入ex2_4(200),得到运行结果。

在MATLAB的命令窗口输入lookfor ffibno,得到结果:ex2_4.m: %ffibno 计算斐波那契亚数列的函数文件在MATLAB的命令窗口输入help ex2_4,得到结果:ffibno 计算斐波那契亚数列的函数文件n可取任意自然数程序如下三、程序设计题用一个MATLAB语言编写一个程序:输入一个自然数,判断它是否是素数,如果是,输出“It is one prime”,如果不是,输出“It is not one prime.”。

要求通过调用子函数实现。

最好能具有如下功能:①设计较好的人机对话界面,程序中含有提示性的输入输出语句。

②能实现循环操作,由操作者输入相关命令来控制是否继续进行素数的判断。

如果操作者希望停止这种判断,则可以退出程序。

③如果所输入的自然数是一个合数,除了给出其不是素数的结论外,还应给出至少一种其因数分解形式。

例:输入6,因为6不是素数。

则程序中除了有“It is not one prime”的结论外,还应有:“6=2*3”的说明。

close all;c=1;c=input('是否进行素数运算 1为是 0为否: ');while c==1a=input('请输入一个自然数: ');if factor(a)==adisp('It is one prime')elsedisp('It is not one prime');b=factor(a);fprintf('%3d =',a)for j=1:(length(b)-1)fprintf('%3d *',b(j))endfprintf('%3d \n',b(length(b)))endc=input('是否进行素数运算 1为是 0为否: ');end是否进行素数运算 1为是 0为否: 1请输入一个自然数: 20It is not one prime20 = 2 * 2 * 5是否进行素数运算 1为是 0为否: 1请输入一个自然数: 17It is one prime是否进行素数运算 1为是 0为否:四、实验要求1.参照已知程序,改动程序中的参数和输入量,验证输出结果。

2.使用lookfor、help命令,验证输出结果3.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三(全部实验完成后交实验报告)。

实验四MATLAB的符号计算与SIMULINK的使用一、实验任务1.掌握MATLAB符号计算的特点和常用基本命令;2.掌握SIMULINK的使用。

二、程序举例1.求矩阵对应的行列式和特征根a=sym('[a11 a12;a21 a22]');da=det(a)ea=eig(a)da =a11*a22-a12*a21ea =1/2*a11+1/2*a22+1/2*(a11^2-2*a11*a22+a22^2+4*a12*a21)^(1/2)1/2*a11+1/2*a22-1/2*(a11^2-2*a11*a22+a22^2+4*a12*a21)^(1/2) 2. 求方程的解(包括精确解和一定精度的解)r1=solve('x^2-x-1')rv=vpa(r1)rv4=vpa(r1,4)rv20=vpa(r1,20)r1 =1/2*5^(1/2)+1/2-1/2*5^(1/2)+1/2rv =1.6180339887498948482045868343656-.61803398874989484820458683436560rv4 =1.618-.6180rv20 =1.6180339887498948482-.618033988749894848203. a=sym('a');b=sym('b');c=sym('c');d=sym('d'); %定义4个符号变量w=10;x=5;y=-8;z=11; %定义4个数值变量A=[a,b;c,d] %建立符号矩阵AB=[w,x;y,z] %建立数值矩阵Bdet(A) %计算符号矩阵A的行列式 det(B) %计算数值矩阵B的行列式A =[ a, b][ c, d]B =10 5-8 11ans =a*d-b*cans =1504.syms x y;s=(-7*x^2-8*y^2)*(-x^2+3*y^2);expand(s) %对s展开collect(s,x) %对s按变量x合并同类项(无同类项)factor(ans) % 对ans分解因式ans =7*x^4-13*x^2*y^2-24*y^4ans =7*x^4-13*x^2*y^2-24*y^4ans =(8*y^2+7*x^2)*(x^2-3*y^2)5.对方程AX=b求解A=[34,8,4;3,34,3;3,6,8];b=[4;6;2];X=linsolve(A,b) %调用linsolve函数求解A\b %用另一种方法求解X =0.06750.16140.1037ans =0.06750.16140.10376.对方程组求解a11*x1+a12*x2+a13*x3=b1a21*x1+a22*x2+a23*x3=b2a31*x1+a32*x2+a33*x3=b3syms a11 a12 a13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b1 b2 b3;A=[a11,a12,a13;a21,a22,a23;a31,a32,a33];b=[b1;b2;b3];XX=A\b %用左除运算求解XX =(a12*a23*b3-a12*b2*a33+a13*a32*b2-a13*a22*b3+b1*a22*a33-b1*a32*a23)/(a11*a22*a33-a11*a3 2*a23-a21*a12*a33+a32*a21*a13-a22*a31*a13+a31*a12*a23)-(a11*a23*b3-a11*b2*a33-a21*a13*b3-a23*a31*b1+b2*a31*a13+a21*b1*a33)/(a11*a22*a33-a11*a 32*a23-a21*a12*a33+a32*a21*a13-a22*a31*a13+a31*a12*a23)(a32*a21*b1-a11*a32*b2+a11*a22*b3-a22*a31*b1-a21*a12*b3+a31*a12*b2)/(a11*a22*a33-a11*a3 2*a23-a21*a12*a33+a32*a21*a13-a22*a31*a13+a31*a12*a23)7.syms a b t x y z;f=sqrt(1+exp(x));diff(f) %未指定求导变量和阶数,按缺省规则处理f=x*cos(x);diff(f,x,2) %求f对x的二阶导数diff(f,x,3) %求f对x的三阶导数f1=a*cos(t);f2=b*sin(t);diff(f2)/diff(f1) %按参数方程求导公式求y对x的导数ans =1/2/(1+exp(x))^(1/2)*exp(x)ans =-2*sin(x)-x*cos(x)ans =-3*cos(x)+x*sin(x)ans =-b*cos(t)/a/sin(t)三、SIMULINK的使用1.在命令窗口中输入:simulink(回车)得到如下simulink模块:2.双击打开各模块,选择合适子模块构造控制系统,例如:3.双击各子模块可修改其参数,选择Simulation 菜单下的start 命令运行仿真,在示波器(Scope )中观察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