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sumif函数用法
excel中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excel中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Excel一种广泛使用的商务分析工具,它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处理功能。
其中 sumif数也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函数,用于对某
一特定区域内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下文将详细介绍 Excel 中
sumif数的使用方法和实例。
一、sumif数基本使用
1.1 sumif数语法
SUMIF(要查找的区域,查找条件,汇总区域)
1.2 sumif数说明
要查找的区域:需要在其中查找特定范围内的数据;查找条件:要求用户指定查找的条件,将根据此条件在要查找的区域内进行查找;汇总区域:需要统计汇总的区域,可以与要查找的区域相同,也可以不同。
二、sumif数的实例
2.1 sumif数的基本使用
某公司一季度各部门的工资支出代码如下所示:
表1:一季度各部门的工资支出
部门资支出代码
市场部 718000
研发部 528000
人力资源部 629000
销售部 856000
要求求出研发部、人力资源部和销售部的总工资支出,可以使用sumif数如下:
=SUMIF(A1:A4,=528000,B1:B4)
结果为:2.36 万元
2.2 sumif数的复杂使用
假如要求求出收入大于 5 万元的销售额,可以使用 sumif数进行分类汇总,公式如下:
=SUMIF(A2:A6,“>50000”,B2:B6)
结果为:21.5 万元
三、总结
以上就是 Excel 中 sumif数的使用方法和实例,sumif数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条件,对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可以极大提高用户工作效率,因此 sumif数在 Excel具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excel中的sumif函数

excel中的sumif函数Excel中的SUMIF函数是一种条件求和函数,用于根据指定的条件对一个数据范围内的数字进行求和运算。
SUMIF函数的语法为:SUMIF(范围,条件,[求和范围])其中,范围是要进行条件判断的数据范围,条件是用来判断是否要进行求和的条件,求和范围是要进行求和操作的数据范围。
SUMIF函数根据条件对指定的数据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数字进行累加求和,并返回求和结果。
常见的使用场景是根据指定的条件求和列或行中符合条件的数字。
下面是一些SUMIF函数的使用示例:1.对列中的所有正数求和:=SUMIF(A1:A10,">0")这个公式会在A1到A10范围内查找所有大于0的数字,并将它们累加求和。
2.对列中满足特定条件的数字进行求和:=SUMIF(A1:A10,"<=50",B1:B10)这个公式会在A1到A10范围内查找所有小于等于50的数字,并将相对应的B1到B10范围内的数字进行累加求和。
3.对列中满足多个条件的数字进行求和:=SUMIF(A1:A10,">50",B1:B10)+SUMIF(A1:A10,"<=100",B1:B10)这个公式会在A1到A10范围内查找所有大于50和小于等于100的数字,并将相对应的B1到B10范围内的数字进行累加求和。
然后将两次求和结果相加。
4.根据列中的文本进行求和:=SUMIF(A1:A10,"苹果",B1:B10)这个公式会在A1到A10范围内查找所有等于"苹果"的文本,并将相对应的B1到B10范围内的数字进行累加求和。
5.使用通配符进行条件匹配:=SUMIF(A1:A10,"苹果*",B1:B10)这个公式会在A1到A10范围内查找所有以"苹果"开头的文本,并将相对应的B1到B10范围内的数字进行累加求和。
excel中sum if组合

在Excel中,SUM和IF组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对满足条件的数值进行求和,即条件求和。
其常用函数为SUMIF,它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场景下的应用。
语法结构:SUMIF(条件区域,求和条件,求和区域)。
以下是一些SUMIF函数的用法:1. 基本用法:按条件求和。
选定目标单元格,输入公式:=SUMIF(E3:E9,H3,C3:C9),然后按下Ctrl+Enter键填充即可。
2. 不同列求和。
选定目标单元格,在目标单元格输入公式:=SUMIF(D:H,K3,C:G),然后按下Ctrl+Enter键填充即可。
3. 忽略错误值求和。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L3:L9,"<99e99")。
4. 使用通配符求和。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K3:K9,"*"&N3&"*",L3:L9)。
此外,IF函数还可以与其他函数结合使用,例如SUM和IF结合使用,根据条件判断对数值进行求和。
具体操作如下:1. 打开数据表并完善数据。
2. 在组合函数处理栏输入SUM函数。
3. 输入IF函数作为SUM求和函数的数值1。
4. 编写IF函数的测试条件并用逗号隔开。
5. 编写IF函数的真值并用逗号隔开。
6. 输入0作为IF函数的假值。
7. 跳出括号逗号隔开SUM函数数值1。
8. 以类似的方法编写完整SUM和IF组合函数。
9. 最后按下回车键(Enter),得到组合函数就算后的数值。
以上就是Excel中SUM和IF组合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sumif函数讲解

sumif函数讲解SUMIF函数是一种非常实用的Excel函数,它能够根据指定的条件对数据进行求和。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某些条件对数据进行汇总,例如统计某个月份的销售总额或者某个地区的总产值。
这时候,SUMIF函数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SUMIF函数的用法,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一、函数语法SUMIF函数的语法如下: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range:要筛选的区域,包含要进行计算的数据。
criteria:筛选条件,用于判断哪些数据需要进行计算。
sum_range:可选参数,指定要进行求和的数据区域。
如果省略该参数,则默认使用range区域的数据进行求和。
1. 按条件求和在工作中,我们可能需要按照特定的条件来统计一些数据的总和。
我们需要统计某个月份的销售总额,这时候可以使用SUMIF函数。
假设有如下销售数据:| 产品 | 月份 | 销售额 ||-------|------|-------|| 产品A | 1月 | 100 || 产品A | 2月 | 150 || 产品A | 3月 | 200 || 产品B | 1月 | 120 || 产品B | 2月 | 130 || 产品B | 3月 | 140 |要求1月份的销售总额,可以使用如下公式:=SUMIF(B2:B7,"1月",C2:C7)B2:B7是月份所在的区域,"1月"是筛选条件,C2:C7是要进行求和的销售额数据区域。
3. 模糊匹配求和三、注意事项1. SUMIF函数的条件区域和求和区域必须具有相同的行数和列数。
2. 在进行高级筛选时,需要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另一个单元格中,然后进行求和。
我们需要对下面的数据进行高级筛选,并求出筛选结果的总和:我们需要通过高级筛选将月份为1月份的数据筛选出来。
步骤如下:① 选中数据区域(包括表头)。
② 选择“数据”选项卡中的“筛选”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高级筛选”。
SUMIF函数的经典用法

SUMIF函数的11种经典用法求不得2017-12-05 22:50:41SUMIF函数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函数,通常用于对区域中符合指定的单个条件的值求和。
简明语法:SUMIF(条件所在的区域,区域,求和区域)看着简单,易学,不过也有它的独到之处;今天咱们就一起揭开SUMIF函数的面纱;1.返回“国强”的销售额1)=SUMIF(B2:B16,B3,C2:C16)或=SUMIF(B2:B16,"国强",C2:C16)2)=SUMIF(B2:E16,"国强",C2:F16)条件和求和区域错列引用,如果B:E列等于求和条件“国强”,则对C:F求和;2.返回不是“国强”的销售金额=SUMIF(B2:B16,"<>国强",C2:C16)3.返回金额大于1000的销售额=SUMIF(C2:C16,">1000")如果省略求和区域,会将条件区域作为求和区域;4.返回小于平均值的销售额之和=SUMIF(C2:C16,"<"&AVERAGE(C2:C16))当使用其他公式作为求和条件时,如果在求和条件的公式前使用大于、小于、不等于这些比较运算符,运算符前后要使用半角引号,同时要使用连接符&,将比较运算符与公式连接起来5.通配符的使用1)返回名字为三个字的销售额之和=SUMIF(B2:B16,"???",C2:C16)2)返回“华为”销售金额=SUMIF(B2:B18,"华为*",E2:E18)3)返回手机销售金额=SUMIF(B2:B18,"*手机",E2:E18)4)5.5吋手机销售金额=SUMIF(B2:B18,"*5.5吋*",E2:E18)5)返回B列不为空的销售金额=SUMIF(B2:B18,"*",E2:E18)6.返回3月5日的销售金额=SUMIF(A2:A18,"2017/3/5",E2:E18)7.返回3月2日至6日的销售金额=SUM(SUMIF(A2:A18,G5:G9,E2:E18)),按Ctrl+Shift+Enter三键结束;在G5:G9分别输入3月2日到6日的日期即分别求出2日、3日、4日、5日、6日的销售额再求和;8.返回忽略错误值的销售额=SUMIF(E2:E18,"<9E307")9E307在EXCEL中是最大数值,<9E307相当于对所有数值求和9.“国强”和“四”的销售总额=SUM(SUMIF(B2:B16,{"国强","四"},C2:C16))即分别求出“国强”和“四”的销售额,再求和;10.各产品最后一次销售额总和=SUMIF(C2:N7,"",B2:M7)条件和求和区域错行引用,求和条件为"";这个不太好理解,为帮助理解,我们可以先求出各个产品的最后一次销售金额;如下图:在O2中输入=SUMIF(C2:N2,"",B2:M2),下拉填充;我们把求和区域和条件区域分别移到下面来看就很明白了,看下图:条件为空时,所对应的求和区域是470和两个空格;11.隔列求和求1到4月份各产品计划总和=SUMIF($B$2:$M$2,$N$2,B3:M3),下拉填充;。
sumif函数的几种常见用法

sumif函数的几种常见用法sumif函数的用法很常见也是经常用到的几个函数之一,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学习一下这个函数的用法吧!sumif函数的几种常见用法一、SUMIF函数的一个怪异用途Excel表格中的SUMIF函数在条件求和时经常使用,一般习惯于于根据某一列计算另一列的数字之和。
例1:假设置A列是部门,B列是姓名,C列是工资,可以用下面的公式算出所有财务部员工的工资总和:=SUM(A1:A100,"财务部",C1:C100)今天说的不是这个正规用法,而是给大家介绍一种看上去和SUMIF毫无关系的例子。
如下图中,是一些不规则的数据,只关注填充颜色的区域,现在要计算所有A下面数字之和,看上去这个题没有好的思路,其实这个题恰好可以用SUMIF函数轻松解决。
=SUMIF(B2:E7,B12,B3:E8)分析一下这个公式,第二个参数是条件可以了解,第一个参数和第二个参数有什么关系呢?大家仔细看会发现第三个参数正好是第一个参数的区域向下偏移一个单位。
总结,SUMIF函数并不是只对规则区域求和,还可以对不规则的排列进行条件求和二、SUMIF函数入门篇SUMIF作为Excel2003 中一个条件求和函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虽然在2007以后被SUMIFS所取代,但它依旧是一个EXCEL函数的经典。
特别是高级用法,依旧适用于后面的版本。
SUM是求和,IF是如果。
如果什么。
就求和,其实就是按条件求和。
它的结构如下:SUMIF(条件判断区域,条件,求和区域)说明:1 条件判断区域。
即然是条件求和,一是要有条件,二是要有判断的区域,SUMIF的第二个参数就是求和的条件,第一个参数呢就是拿条件来这个区域进行对比的区域。
第一个参数必须是单元格引用。
2、条件。
按条件求和就得有条件,该条件可以是字符串("ABC",可以用大于等对比符号连接起来的条件表达式(">100"),也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表示匹配求和("AB*C")。
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公式

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公式SUMIF函数是Excel中一种用于根据指定条件计算某些区域的和的函数。
它的格式为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其中range指定要进行条件判断的区域,criteria指定条件,[sum_range]指定要进行求和的区域(可选参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使用方法和公式:1. 计算指定条件下的总和例如,我们有一个销售数据表格,其中A列是商品名称,B列是销售额。
我们需要计算某个商品的销售总额。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SUMIF函数进行计算:=SUMIF(A2:A10,'苹果',B2:B10)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计算A2到A10这个区域中,所有等于“苹果”的单元格对应的B列单元格的和。
2. 使用通配符进行条件判断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模糊的条件进行求和。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进行条件判断。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所有以“苹果”开头的销售额。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UMIF(A2:A10,'苹果*',B2:B10)其中,“*”代表任意字符,可以匹配任何以“苹果”开头的字符串。
3. 多条件求和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多个条件进行求和。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SUMIFS函数。
其格式为SUMIFS(sum_range, 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所有销售额大于1000并且商品名称为“苹果”的销售额总和。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UMIFS(B2:B10,B2:B10,'>1000',A2:A10,'苹果')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计算B2到B10这个区域中,所有大于1000并且A列等于“苹果”的单元格对应的B列单元格的和。
SUMIF函数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常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excel sumif函数用法

excel sumif函数用法
SUMIF 函数是 Excel 中用于根据特定条件对单元格区域进行求和的函数。
以下是 SUMIF 函数的常用用法:
1. 只根据一个条件求和:使用 SUMIF 函数并根据一个条件返回一个值,例如:
=SUMIF(A1:A10,">=50") // 返回 A1:A10 区域中大于 50 的单元格数的和
2. 根据多个条件求和:使用 SUMIF 函数并根据多个条件返回不同的值,例如:
=SUMIF(A1:A10,">=50", B1:B10, "<=100") // 返回 A1:A10 区域中大于 50 且小于 100 的单元格数的和
3. 根据特定区域求和:使用 SUMIF 函数并根据特定区域返回一个值,例如:
=SUMIF(A1:A10, B1:B10,">=50") // 返回 A1:A10 区域中
B1:B10 区域中大于 50 的单元格数的和
4. 根据特定条件多次求和:使用 SUMIFS 函数,它可以同时根据多个条件进行求和,例如:
=SUMIFS(A1:A10, B1:B10, ">100", C1:C10, "<500", D1:D10, "Yes") // 返回 A1:A10 区域中同时满足 B1:B10 区域中大于
100 且 C1:C10 区域中小于 500,并且 D1:D10 区域为"Yes"的单元格数的和
以上是 SUMIF 函数的常用用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cel中sumif函数的用法
在excel中sumif函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它可以按条件进行求和。
具体的用法搜集了本站几个有关sumif用法的贴子,共大家学习和共享。
1 SUMIF函数的一个怪异用途(excel)
Excel表格中的SUMIF函数在条件求和时经常使用,我们一般习惯于于根据某一列计算另一列的数字之和。
例1:假设置A列是部门,B列是,C列是工资,可以用下面的公式算出所有财务部员工的工资总和:
=SUM(A1:A100,"财务部",C1:C100)
我们今天说的不是这个正规用法,而是给大家介绍一种看上去和SUMIF毫无一毛钱关系的例子。
例2 如下图中,是一些不规则的数据,我们只关注填充颜色的区域,现在我们要计算所有A下面数字之和,看上去这个题没有好的思路,其实这个题恰好可以用SUMIF函数轻松解决。
=SUMIF(B2:E7,B12,B3:E8)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公式,第二个参数是条件我们可以了解,第一个参数和第二个参数有什么关系呢?大家仔细看会发现第三个参数正好是第一个参数的区域向下偏移一个单位。
总结,SUMIF函数并不是只对规则区域求和,还可以对不规则的排列进行条件求和
SUMIF入门篇
SUMIF作为Excel2003中一个条件求和函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虽然在2007以后被SUMIFS所取代,但它依旧是一个EXCEL函数的经典。
特别是高级用法,依旧适用于后面的版本。
本文由兰色幻想原创,时请注明转自“Excel精英培训”。
SUM是求和,IF是如果。
如果什么。
就求和,其实就是按条件求和。
它的结构如下:SUMIF(条件判断区域,条件,求和区域)
说明:
1条件判断区域。
即然是条件求和,一是要有条件,二是要有判断的区域,SUMIF的第二个参数就是求和的条件,第一个参数呢就是拿条件来这个区域进行对比的区域。
第一个参数必须是单元格引用。
2、条件。
按条件求和就得有条件,该条件可以是字符串("ABC",可以用大于等对比符号连接起来的条件表达式(">100"),也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表示匹配求和("AB*C")。
3、求和区域。
求和函数可以没有求和的区域算什么求和函数,该参数为单元格区域引用。
如C2:C100。
4、如果求和区域和判断区域是一个区域该怎么办呢?如在C2:C100中计算大于100的数字之和。
在这种情况下SUMIF函数由三个参数变换为两个参数。
即:
SUMIF(求和区域,条件)
例1;如下图所示。
要求根据左表中的商家明细表,生成右侧的汇总表,汇总出商家的总进货量和总金额。
公式:
=SUMIF($A$2:$A$8,$F3,C$2:C$8)
公式说明:
$A$2:$A$8是判断区域,拿F3的商家名称在这个区域进行判断是否相同,如果上同,就把C2:C8区域的金额进行求和。
如果只按C列进判断求和呢?比如,计算C列金额大于200的金额之和。
公式可以变换为:
SUMIF(C$2:C$8,">200")
关于入门级的SUMIF函数用法就介绍到这里了,进一步的用法将在“初级篇”中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条件参数的组合、条件参数的模糊设置等。
敬请关注。
二、技巧篇
我们在学习了入门篇后,在常用技巧篇中将学习SUMIF常用的一些技巧。
谈到隔列求和,可能就会想到用数组公式,其实只需要用SUMIF函数就可以轻松实现。
例:计算费用表中的计划和实际合计数。
公式;=SUMIF(B$2:G$2,B$2,B3:G3)
提示;SUMIF函数不只是左右示和,还可以上下求和。
三进阶篇
SUMIF函数一般情况下只能进行一个条件的求和,但在二般情况下却可以实现对多个条件的求和。
什么是二般情况下呢?
SUMIF函数的第二个参数是“求和的条件”,这个参数可以用数组形式。
比如
{"A","B"} {">5","<10"}
条件使用数组形式后,SUMIF会分别根据两个条件计算出结果,然后再用SUM计算出结果。
一、对多个商品进行求和
例:如下图所示。
要求计算商品名称为手机和冰箱的销售之和。
公式:=SUM(SUMIF(A1:A9,{"手机","冰箱"},C2:C9))
公式说明:
SUMIF(A1:A9,{"手机","冰箱"},C2:C9) 会分别计算出手机的销量(16)和与冰箱的销售量(14)。
返回一个数组,即:{16,14},
SUM():对SUMIF返回的两个销售量进行二次求和。
二、按数字区间求和
例:如图一所示。
要求计算销售数量大于等5,小于10的销售数字之和。
公式:=SUM(SUMIF(C2:C9,{"<10","<5"})*{1,-1})
公式说明:
SUM(SUMIF(C2:C9,{"<10","<5"}):因为大于等5,小于10的区间和可以用<10的和减去<5的和。
所以先分别计算出这两个区间的和{21,10}
SUMIF()*{1,-1} 因为最终的结果是两个数相减,所以这里用数组与数组的计算,把第二个数变成负数{21,-10}。
这样在后面用SUM求和时就可以让这两个数相减了。
即SUM ({21,-10})=11
SUMIF函数的进阶篇就介绍到这里,敬请期待SUMIF函数的高级篇(跨表多表求和求及数组公式应用)
示例下载:
upload/2012_04/149.rar
多条件求和
sumif可以在第二个参数处设置多个条件,如,要求计算A列值为"三"和"四"的C列和.公式为: =sum(sumif(a:a,{"三","四"},c:c)
其他方法
方法/步骤
1.1
sumif函数语法
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range必须项,表示条件围
criteria必须项,表示条件
sum_range可选项,表示求和围
2. 2
以这个表格为例,做无可选项的公式应用
求数学成绩超过95分的成绩之和
3. 3
如图所示单元格中输入=SUMIF(D2:D8,">=95")
看到没有第三个参数,表示无可选项
意思是求D2到D8区域,大于等于95的数值之和
4. 4
结果是194,与表格中对应的数学成绩之和一致。
5. 5
再举一例看到,求数学成绩超过95分的同学的总分之和。
6. 6
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D2:D8,">=95",F2:F8)
这个公式含可选项,表示求D2到D8单元格中数值超过95分对应的F2到F8的数值之和
7.7
看图,结果完全无误
END
经验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