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 6_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_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著 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 观的真实写照。那么北方有哪 些 自然特征和农业呢?这是我们本 节学习的内容。
大 河上下, 顿失滔滔……”这著 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 观的真实写照。那么北方有哪些 自然特征和农业呢?域有个初 步的感性认 识。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黄土地、黑土地 1.范围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 北,东 2.地形 以 部为 3.气候 该地区主要气 候是 4.土壤 东北平原为 读图·析图 1、认真图 6-1-1,从图中找出: 学案展 示 ( 1 )主要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太行山、秦岭。 ( 2 )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 3 )河流:黄河、淮河、京杭运河、黑龙江、乌 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 ( 4)海洋:渤海、黄海。 ( 5)国家: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土地, 高原和 平原为黄土地。 气候,气候特征是 。 和 高原。 为主。地形区:东部为 平原和 平原;西 和 、 。 以东 以南, 以
2.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D E ;河流 F 为
两国的界河。 3.K 所代表的地形区是 物 熟 制 为 ,此地作 , 盛
F
D
A
K
C
B E
讨 论 合作探 究 一、问题引导 自学探究 讲解,组织 、引导学生 成 学能力, 学 案 鼓励学生勇 独 展示达 标 二、当堂训练 立 巡视 完 成 口头表达能 力与抽象、 概 括能力。 第二节 三省 总结拓 展 1 .说出东北三省名称的含义 ( 1) “白山黑水” ( 2) “林海雪原” ( 3) “北大仓” 2 .东北林区 评价学生,补充完善 系统知识 “白山黑水”——东北 于展示自我, 提高学生的 培养学生结 完 合课本的自

八年级地理下册 6_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_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时间第课时课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运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东北平原和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教学难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请看视频《我的家在东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师】我们来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形图1、位置【提问】东北三省在我国的哪个方位东北三省在我国四大地理区的哪区?东北三省濒临哪些海洋?从东北三省的纬度如何?生】欣赏在我国的东北部北方地区渤海和黄海【生】黑龙江2、范围东北三省是哪三个省(全称、简称)【师】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东北三省的地形图,读图,在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师】我们发现东北三省是被山脉环绕的,东北三省的内部是什么地形?【师】知道这是什么平原吗?【师】请大家仔细看图,找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师】请大家继续看图,查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

【师】单独标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

【提问】黑龙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图们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鸭绿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师】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你能解释吗?“山环”指?“水绕”指?省(黑)、吉林省(吉)、辽宁省(辽)。

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师】我国东北三省主要为什么气候?【师】我国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们以漠河、齐齐哈尔和大连为例,认识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请同学们完成P16活动,认识东北三省冷湿的气候。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腹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点;说出东北气候的不同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缘故;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代表了东北地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林海雪原”则形容东北地域气候酷寒、茫茫雪原、原始丛林密布的环境特点。

东北地域不仅有“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的称号,还有“北大仓”、“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的别称。

本节的内容设计能够说是对相关内容的一次总结性的探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明白得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进展的有利条件。

3.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散布及进展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得东北三省工农业进展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国家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打算。

【教学重点】一、东北三省的自然特点。

二、东北三省进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工农业进展阻碍。

【教学方式】读图观看、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讨。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进程学习活动:【导入】展现图片学生活动:欣赏东北地域图片;展现东北地域图片教师活动:今天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的确实是那个漂亮而又富裕的地域---东北三省。

第一让咱们向东北起身,确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教学评判及技术应用:影像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读图分析】(地形特点)读讲义14页图,在图中圈出主腹地形区、山脉、河流名称。

说一说你圈出的地形培育读图获取信息能能力总结:东北地域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布局上可谓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咱们用“白山黑水”来表示东北地域,白山黑水指的是什么?(长白山、黑龙江)“林海雪原”一样是对东北地域的描述,接下来咱们一路来看看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何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素有“白山黑水”之称,是指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水系所涵盖的区域。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特点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资源、工业、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

2.难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地理位置、资源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北三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学习目标1、掌握东三省的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会分析东三省气候特征的成因3、会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东三省的农业发展状况4、了解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重、难点重点:东三省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业发展状况难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我的家在东北》,同时让学生思考:歌曲所唱的是我国哪个地方?歌中呈现怎样的画面?接着,教师出示林海雪原等景观图片,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学生齐读学习目标(PPT放映),出示教学重、难点讲授新课(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东三省的位置和范围自主学习:请学生阅读14面的文字和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思考:(1)、东三省的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2)、东三省的范围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自主交流请学生起来回答自学成果(老师用PPT展示)2、东三省的地形与河流自主、交流请学生再读14面的图文资料,分析东三省的地形特征和主要河流,老师出示“东三省的地形图”,老师走下讲台巡视,指导学生读图。

(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自主交流)请学生起来回答自学二的成果(老师用PPT展示),给回答问题学生表扬。

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形容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东三省的气候读图6.13(PPT展示),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教师出示“中国干湿状况”图”),思考:(1)东三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给学生2分钟,展示成果)PPT出示漠河和大连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东三省的气候及特征。

探究: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是什么?(PPT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结合15面的文字)学生展示:。

老师总结(PPT放映):。

活动一:16面“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给学生5分钟自学、交流合作,教师巡视,老师加以指导)学生展示答案:。

老师用PPT展示,总结释疑。

(2)讨论东北地区冷湿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学生结合15面的有关知识点,由此过渡下一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教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老师:ppT放映“北大荒”的景观——开发“北大荒”——“北大仓”学生读17面文字,思考:在全国的地位: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2.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学生:好!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14页的图6.11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问题1:你能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吗?问题2: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问题3: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这里重点纠正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同学把东北三省的范围等同于东北平原的范围,其实我们看图,图中红线以内部分大致是东北三省的范围,蓝线以内大致是东北平原的范围,同学们能看出不同,在描述中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啦。

教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冬天“闯关东”,一定要带足什么呢!对,衣服。

对于东北的气候特征,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过不少,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5页的文本内容及图6.13,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基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案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案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掌握东北三省的基本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东北地区距离较远,学生对其地理特点和人文特色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了解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例,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案例资料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并归纳总结该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归纳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够初步分析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3、在感知东北三省富有特色的文化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重点】1、运用东北三省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和河流,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及山河大势。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探究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成因。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初步分析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问题导学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东北三省的雪景视频+文字“如果说冬天也有故乡,那么它回家的路,应该是一直向北……”开门见山,同时通过雪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东北三省不一样的气候。

自主学习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1、知组成:展示中国政区图,读图找出东北三省的组成——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明位置: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能够按照要求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

读中国政区图,找出东北三省的邻国——朝鲜、俄罗斯;邻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邻海——渤海、黄海。

和范围。

引导探究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和地形区: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东北平原,并概况本区地形特征——以平原、山地为主。

同时从山脉排列的马蹄形分析山脉分布的特征——“山环”。

2、河流: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上,找出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嫩江、辽河,并分析河流分布特征——“水绕”。

3、山河大势:观察山脉、河流和平原的分布特征,推出东北三省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气候: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探究:(1)知气温:a.读等温线,分析东北三省的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经济特征等区域概况。

2、了解东北地区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知道东三省农业发展现状。

3、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了解其资源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东三省的气候特点;东三省的工业、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图片:东北“二人转”、东北大豆油、长白山人参、哈尔滨冰雕等。

二、新课讲授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东北印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东北三省的范围
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4、东北三省的气候
总体特征:气候冷湿
产生原因: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
具体体现: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储,以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3)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北大荒”
东北平原开发较晚,特别是北部地区,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呈现“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的景象,历史上被称“北大荒”。

3、“北大仓”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补充:(开垦“北大荒”)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

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有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但由于过量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

4、建立自然保护区
开荒意义: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开荒的害处: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创造多项工业之最。

2、资源优势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3、取得的成就
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原因: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措施:制定详细发展规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效果: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它的位置、范围及气候,明白了东北平原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背景、保护湿地的必要性和东北三省的粮食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及条件,了解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工业分布特点。

我们对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