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领导班子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大

合集下载

市委党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科室调研座谈听取意见制度

市委党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科室调研座谈听取意见制度

市委党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科室调研、座谈听取意见制度为了促进领导班子成员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详实、可靠的依据,保障党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顺利完成,促进党校高质量发展,现结合党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校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科室一线和广大教职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拓宽工作思路,解决问题矛盾。

二、调研内容调查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工作内容展开:(一)党校党的建设工作;(二)党校发展规划及重点领域发展计划;(三)党校决策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四)深化课程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问题;(五)党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六)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下达的调研工作任务;(七)促进党校科学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三、调研时间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科室调查研究每月至少一次。

四、调研类型(一)工作调研。

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经常到分管科室、教学科研一线和教职工中调研,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解决具体问题,化解各类矛盾,推动工作进展。

(二)命题调研。

围绕党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拟定调研选题,明确调研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

五、调研方式(一)走访调研。

结合调研选题,深入科室、走访教职工,了解相关情兄,掌握第一手资料;(二)座谈调研。

召开一定层次规模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类人员的意见建议;(三)其他各种有利于了解情况、拓宽思路、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

六、调研要求(一)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自己分管工作,将调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求实务实,广泛与广大教职工接触,倾听意见,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力戒形式主义。

(二)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调研计划,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和命题调研,深入科室,要及时认真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等。

(三)对领导班子科室调研收集的问题,相关领导和负责人要进一步落实责任,督促整改,限时办理,积极协调解决。

在南京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在南京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在南京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南京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打造更加宜商宜居的城市。

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治理的重要内容。

南京市一直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快政务服务从“服务型”向“创新型”转变。

我们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市场、企业和百姓的认可。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南京市一直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不断推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创造更为便利的经营环境。

我们也将持续完善营商环境,优化政策措施,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南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了严峻挑战。

我们要紧密结合这一实际情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南京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讨论中,提出更多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措施,共同推动南京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同志们: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营商环境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南京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的召开,为南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也为我们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宜商宜居的城市提供了契机。

南京市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南京市营商环境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不仅有一系列政策落实得十分到位,也有很多先进、高效的制度在优良的营商环境中逐步建立。

其中,我认为营商环境的四大方面为:政策法规的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的透明化、金融创新与服务的跟进以及供给侧改革与东部经济带发展的推进。

首先,政策法规的优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

南京市近年来在政策营商环境中有了一些调整,政策的配套力度也逐步得到了加强,例如工商营业执照的分类管理,环保许可证的联审联办以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等,这些改革都为南京市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保障。

领导新闻报道规定 [关于进一步改进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规定]

领导新闻报道规定 [关于进一步改进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规定]

领导新闻报道规定[关于进一步改进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规定]关于进一步改进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规定第一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要求,精简和改进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及活动的新闻报道,压缩篇幅和时段,更有效地发挥会议报道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报道领导同志的活动,要讲究报道艺术、注重新闻价值,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到基层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群众关心的问题的内容,减少单纯行踪性报道,力戒空泛和一般化。

第三条县委全委会、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全体会议、县政协常委会召开的,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举办的全县性会议活动,县委书记、县长出席的,《**新闻》文字稿不超过1000字,电视台的新闻播出时长不超过3分钟;其他县领导出席的,《**新闻》文字稿不超过800字,电视新闻播出时长不超过2分钟。

新闻单位可根据会议的重要程度和新闻价值适当把握。

领导同志新闻报道中的职务称谓,根据会议主题内容确定,不必报道担任的全部职务。

第四条县委常委、副县长听取部门行业汇报的会议和县委、县政府各类议事机构及其办公厅(室)召开的会议,原则上不作报道。

对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新闻媒体可根据会议内容和性质及新闻价值决定是否报道。

第五条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进一步优化县级领导参加会议活动的报道内容和结构,调整播发顺序,除涉及重大会议活动和重大事件外,一般要安排在报刊、电视的头条新闻之后,以突出民生和社会新闻,增强传播效果。

第六条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到基层调研可安排随行记者,作一次性综合报道,《**新闻》文字稿不超过1000字,电视台播出时长不超过3分钟。

第七条县委常委、县人大副主任、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到基层考察调研,不派随行记者,活动内容有价值确需报道,由随行人员或当地媒体记者提供稿件,作一次性简要报道,《**新闻》文字稿不超过800字,电视新闻时长不超过2分钟。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 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 ; 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六项禁令1 、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

各地各部门要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单位之间不搞节日慰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举办各类节日庆典活动。

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

江苏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

江苏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

江苏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苏发〔2012〕27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结合江苏实际,制定如下十项规定。

一、切实改进调查研究。

省领导同志要紧紧围绕事关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明确调研主题,有针对性地安排考察路线和考察点,既要选择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和单位,更要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开展调查研究。

省领导同志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两个月。

要改进考察调研的方式方法,可适当采用不打招呼、不规定路线的方式进行调研,注重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全面深入地了解基层一线的实情、检查决策政策的实效、探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招,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力戒走形式、走过场。

省委常委不同时到一个省辖市考察调研,省领导同志不同时到一个县(市、区)考察调研,也不要集中或轮番到一个点、一条线路去考察调研。

省领导同志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的重要调研活动,应向省委、省政府提交调研报告,必要时省委书记或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可听取调研情况汇报。

二、着力解决民生难题。

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健全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三解三促”长效机制,省领导同志每年安排5-7天开展驻点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听群众真心话,多交群众朋友,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了解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探索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与群众直接联系的途径和方法,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2012年度机关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2012年度机关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2012年度机关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06•【字号】宁委发[2013]13号•【施行日期】2013.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其他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公务员管理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2012年度机关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2013年2月6日宁委发〔2013〕13号)2011年以来,全市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要求,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全面提升精气神、提升执行力,积极投身“三争一创”实践,为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服务和保障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根据两年来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评价结果,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监察局)等7个单位授予“机关作风建设人民满意单位”、市委组织部等11个单位授予“机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市供水业等3个行业授予“作风建设先进行业”、蒋谦等137名同志授予“机关作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行业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市和区县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及全体工作人员,要以先进为榜样,紧扣全市中心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各项规定,全面提升机关作风建设水平,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为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2011-2012年度机关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一、人民满意单位(7个)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监察局)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档案局二、先进单位(11个)市委组织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委党校市委老干部局三、先进行业(3个)供水业供电业有线电视业四、先进个人(137人)蒋谦彭晶艾炜陈健苏洁王尧锦刘军朱小莲薛维国杨东孙明霞苏正德季红刘任吴永铭汤雯湛中林朱恒余张洪滨安丽马术干郭榛树徐小恬周洁毕桂海赵军梁萍皮军刘尊瑞邬顺弟崔勇张明祁寿东曾绚李涛时金保林志梅王亮孙军洪霞施惠宇潘立黄仕军宋强孔庆龙张海燕邵作喜苏萍孙琪汪乐勤阎卸贵钱扬林邵力强查莉华薛胜彦陈爱玉毛国华徐宁王晓兰袁立友潘红傅源周荣凯贺艳莉朱小毅秦成龙马良琪徐建荣熊卫国金鹏程朱劲洪权杨五一张永青余传勋程界陇童莉胡耀万旭丹吴勤林吴月华赵宁王宏荣陈尚琮唐剑峰王小梅钱一剑周婧石磊陈海健吕勤彭邦超陈云辉张海宁贾振祥乔彤吴红刘洪文杨小平张贤胡刚徐光平高长福吴春华陈怀恩刘正平季巍谢晓燕葛德成何安朱小珍吕根良袁泽华秦蕾陈红云冯宁冬刘东华李晶晶崔华亮邓超代学周李冀陈磊鲁健张尚民薛萍邓彬黄兴林严建强许益军孙晓萍吴海燕贾绍清商海马小丰钱芳浦剑青。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为了更好地实行这一任务,下面提出以下实施细则。

一、倾听民意,及时回应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民意,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工作中,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协商,如走访、座谈、听取意见等,深入了解群众诉求、需求和期望。

同时,领导干部还需要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工作,落实后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回应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二、深入基层,接触社会实际领导干部需要深入到基层,了解社会实际,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实际、了解民情,进而制定更为科学、可落实的工作计划。

领导干部要坚持每周不少于两次到基层调研,深入调查实际情况,听取群众声音,了解举报问题,及时解决。

三、勇于担当,积极履职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品质。

领导干部必须勇于承担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有效地履职,切实做好工作。

同时,领导干部为了更好地履职,需要做好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新知识,吸取社会实践经验,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注重工作细节,激发工作热情注重工作细节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

要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注重每一细节,创造每一步的优秀成果。

同时,领导干部还要表现出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追求,从而激发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五、强化工作纪律,注重廉政建设纪律是推动工作进展的重要保障。

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强化工作纪律,打造良好的工作风气。

注重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打造清廉政府。

总之,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使命。

以上实施细则可以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实践这一使命,在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为建设一个更为美好的现代化社会作出贡献。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会议上的讲话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会议上的讲话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会议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和看法,也很荣幸能够接受大家的建议和指导。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的主要目的是要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我们每一个干部员工都需要牢记的使命和责任。

首先,我想谈谈关于工作作风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工作作风是指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风貌。

这种态度和风貌包括了我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对待同事的和善处事、对待客户的礼貌服务等等。

只有展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当然,我们改进工作作风也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第一,我们要明确工作目标。

一个好的工作作风是建立在明确工作目标基础上的。

只有明确工作目标,我们才能够在工作中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强化目标意识,通过与同事协调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借鉴成功做法等方式,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

第二,我们要具备全局意识。

好的工作作风不仅需要个人能力,还需要具备全局观念。

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只有将所有人的力量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创造无限可能。

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公司的战略规划,积极响应公司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我们要强化沟通协作。

好的工作作风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支持。

我们要快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要求我们主动沟通、协商和交流。

而团队合作则能够让我们的力量更加集中、效率更加提高。

以上三点是我认为改进工作作风所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

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在不断地试错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必须牢记要密切联系群众。

我们的工作是依托于人民群众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注重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

这不仅是立足点,也是发展所必须的。

只有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才能够为群众创造更多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领导班子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若干规定
【法规类别】干部与工作人员
【发布部门】南京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3.01.22
【实施日期】2013.01.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领导班子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
若干规定
(2013年1月22日经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精神,现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领导班子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作出如下规定。

一、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以下二至九条略)在市内开展各类视察、调研、执法检查活动,一律轻车简从,五人以上的一律集中乘车前往。

各类公务活动不得扰民,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用警车带路,不得影响正常交通及生产经营等活动。

二、下基层不得搞层层陪同,根据工作需要由所到单位安排分管相应工作的人员参与。

三、驻点调研随行工作人员仅限1人,当地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临时确定1-2名分管相
应工作的陪同人员,不安排随行记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