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

合集下载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预防及合理使用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预防及合理使用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预防及合理使用发表时间:2018-04-28T12:30:02.0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期作者:罗凌雁[导读] 因此合理、正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济南邮编250000【摘要】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需,药理作用广范,因此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不适当的使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合理、正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及预防;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层束状带合成和分泌的化合物,有很好的调节人体脂肪、蛋白质、糖等物质的合成与代谢的作用,在1948年被Hench用于急性风湿病的治疗并收到神奇疗效后,其治疗的范围迅速扩展到许多种疾病,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但临床不合理应用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应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适应证,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必要时要加强对该类药物的应用监测。

1常见的不良反应1 .1 .医源性库欣综合征。

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俗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无力、低血钾、浮肿、高血压、糖尿等。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在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可减轻这些症状。

凡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糖皮质激素。

必要时应给予排钠利尿剂并补钾。

1.2 诱发或加重感染。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必要时需与有效抗菌药合用,特别注意对潜在结核病灶的防治。

1.3 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胃黏液分泌,加强蛋白质分解代谢和抑制蛋白质合成,使胃黏膜失去保护和修复能力,故能诱发或加剧溃疡病,甚至引起出血、穿孔的危险。

临床糖皮质激素药物作用、分类、使用原则、肾内科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

临床糖皮质激素药物作用、分类、使用原则、肾内科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

临床糖皮质激素药物作用、分类、使用原则、肾内科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糖皮质激素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细菌内毒素、抗休克、允许作用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

但GCs 在迅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股骨头坏死、肾上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

GCs分类及使用原则GCs按药物半衰期长短,可分为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和甲泼尼龙等)、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3 类。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一些肾脏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宜采用中效激素治疗。

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 GCs 具有不同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生理情况下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超过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 mg~30 mg/(kg·d)大剂量:以泼尼松为例,> 1 mg/(kg·d)中等剂量:以泼尼松为例,0.5~1 mg/(kg·d)小剂量:以泼尼松为例,<0.5 mg/(kg·d)长期服药维持剂量:以泼尼松为例,2.5 mg~15 mg/d糖皮质激素的撤药:短疗程者可快速减药,长疗程者需缓慢减药,遵循先快后慢原则:激素疗程在7d之内者,可以直接停药,超过7d 者,则需要先减药后撤药;泼尼松 30 mg/d × 2 周者,可以每 3~5 d 减少泼尼松 5 mg/d 的剂量;泼尼松 50 mg/d × 4~8 周者,则需要每 1~2 周减少泼尼松5 mg/d 的剂量,至 20 mg 左右后每 2~4 周减 5mg。

如果在减药过程中病情反复,可酌情增加剂量。

糖皮质激素在肾内科应用GCs 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所有感染性疾病使用 GCs 皆应慎重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预防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组织结构和血流量的影响

预防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组织结构和血流量的影响

预防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组织结构和血流量的影响李景田;邹锦慧;吉燕翔;张慧明;周小璜;李伯灵;陈秀琴;林拓【期刊名称】《解剖学研究》【年(卷),期】2006(28)2【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药物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方法30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同期肌注生理盐水;激素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肌注;治疗组给予以上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同时每日使用血塞通、脂必妥和阿仑膦酸钠,观察股骨头组织结构和血流量。

结果激素组股骨头骨小梁稀疏、变细,脂肪细胞增大,电镜下骨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边聚,空骨陷窝明显增多为(24.8±7.62)%,股骨头血流量为(0.197±0.083)ml·min-1·g-1;治疗组未发现骨小梁形态变化,空骨陷窝为(15.2±5.47)%,股骨头血流量为(0.262±0.092)ml·min-1·g-1。

治疗组血流量较激素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骨陷窝与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长程使用类固醇激素同时应用血塞通、脂必妥和阿仑膦酸钠可提高股骨头血流量,改善骨组织结构,预防或减缓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总页数】4页(P100-102)【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股骨头坏死;血流量;组织病理学【作者】李景田;邹锦慧;吉燕翔;张慧明;周小璜;李伯灵;陈秀琴;林拓【作者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药学教研室;韶关学院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8;R681【相关文献】1.预防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李景田;邹锦慧;吉燕翔;张慧明;周小璜;李伯灵;陈秀琴;林拓2.预防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结构和血流量的影响 [J], 邹锦慧;李景田;吉燕翔;张慧明;周小璜;李伯灵;陈秀琴;林拓3.联合用药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对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J], 陈秀琴;李景田;邹锦慧;张慧明;黄伟;李佰灵;周小璜4.联合用药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对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的影响 [J], 陈秀琴;李景田;邹锦慧;张慧明;黄伟;李佰灵;周小璜5.联合用药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对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的影响 [J], 陈秀琴; 李景田; 邹锦慧; 张慧明; 黄伟; 李佰灵; 周小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治疗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治疗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治疗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NFH)是骨科常见病,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者减少,后逐渐引起股骨头骨性改变引起骨坏死的一種疾病。

糖皮质激素(GC)是由肾上腺皮质束分泌形成的,具有促进身体必须物质合成,物质代谢等多种作用。

目前INFH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概有凝血机制异常学说、脂肪栓塞学说、骨质疏松及细胞凋亡学说等。

标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致病机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NFH)是骨科常见病,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者减少,后逐渐引起股骨头骨性改变引起骨坏死的一种疾病[[]][[]]。

糖皮质激素(GC)是由肾上腺皮质束分泌形成的,具有促进身体必须物质合成,物质代谢等多种作用[[]]。

目前INFH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概有凝血机制异常学说、脂肪栓塞学说、骨质疏松及细胞凋亡学说等1 凝血机制异常Pietrogrande提出了血管高凝血可能与骨坏死有关。

Glueck报道了INFH可能与血管高纤有关。

康鹏德实验发现:兔应用了大剂量皮质激素后,2周可出现凝血功能的增加以及纤溶功能的减弱,加速了INFH的产生。

胡志明等报道了TNF-ɑ和VEG的减少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发现骨组织骨保护素/NF-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基mRNA表达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密切联系。

孙伟等报道了SARS后PAI-1 4G/5G基因可能是我国股骨头坏死的遗传学标记。

马宁[[]]研究发现凝血等位基因A的减少,对激素性INFH的发病有增加趋势。

2 出现脂肪栓塞注射或服用激素后,体内脂肪消耗减少,长期肝脏脂肪沉积加剧,造成高脂血症。

过大的脂肪球在体内沉积,逐渐形成体内栓子。

脂肪细胞极易攀附在血管壁,造成周围骨压过高,继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龚健等发现INFH早期出现以骨髓腔小颗粒脂肪细胞大幅度增加,INFH晚期以大颗粒脂肪细胞大幅度增加,实验发现约50%的INFH在股骨头标本终末段血管终末段均出现脂肪栓子。

盛辉,赵海燕等[[]]使用激素性INFH兔模型,发现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在明显升高后可导致肝损害及INFH的发生。

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激素引起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激素引起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激素引起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7-08-03T13:37:35.6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作者:刘勇[导读] 研究并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激素引起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新疆巴楚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新疆巴楚 843800)【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激素引起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早期激素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Harris评分、血清脂联素水平。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相比于对照组(77.50%)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激素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利于抑制炎症对关节的破坏作用,改善预后。

【关键词】激素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辛伐他汀;髋关节【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104-02 激素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血脂增高密切相关,故临床上可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血脂,减轻股骨头局部骨组织结构受损[1]。

辛伐他汀属于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本次研究为了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激素引起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对2010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早期激素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辛伐他汀,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探讨中药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进展

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探讨中药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进展

◇综述与讲座◇摘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ANFH )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杂症,其致残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SANFH 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量的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异常,发生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以及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导致细胞受损或死亡,进而导致股骨头内骨代谢失衡、血流异常,加速了SANFH 的发生发展。

中药有着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优点,在SANFH 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

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和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调控相应的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表达,多靶点改善线粒体功能,显著防治SANFH 的发生发展,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该文综述了SANFH 与线粒体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药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来防治SANFH 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中药调控线粒体功能来治疗SANFH 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线粒体功能障碍;中药;综述中图分类号:R816.8;Q7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6-0688-09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6.012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ANFH )是一种常见的疑难病症,其早期发病隐匿且病程进展迅速,该病致残率高、预后差。

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GC )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GC 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骨代谢异常、股骨头血液供应受阻、脂代谢紊乱。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ANFH 发生率约24.7%~34.6%,并呈逐年上涨趋势[1]。

SANFH 具有高致残率、低治愈率的特点,为我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不小的负担。

糖皮质激素对股骨头坏死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对股骨头坏死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对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李桂波杜娟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31)〔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模型组及藻酸双酯钠药物干预组。

将各组动物饲养6w,采用心脏穿刺方法取血4ml检测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

处死大鼠后取股骨头和肝脏分别做光镜标本,观察股骨头及肝脏形态学改变。

结果激素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P<0.05),CRP水平升高(P<0.05)。

用药后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但各组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

光镜下肝脏形态学显示激素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脂肪变性及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而股骨头形态学显示骨小梁变细、稀疏,结构不十分清晰,排列欠规则,空骨陷窝率增多。

藻酸双酯钠药物干预组上述改变略减轻。

结论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大鼠血脂、CRP水平明显变化,并伴有肝脏及股骨头病理改变,藻酸双酯钠通过降脂、抗凝作用改善股骨头坏死。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脂;C反应蛋白;藻酸双酯钠〔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7-1448-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2.07.057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FH)的发病机制与长期应用或短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过度摄入酒精有关。

而随着临床上大量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发病率逐年增高。

而SANFH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致残率极高。

SANFH的治疗,主要采用降脂、抗凝、活血化淤等方法。

藻酸双酯钠为新型类肝素海洋药物,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防治。

鉴于其药理作用,考虑藻酸双酯钠可能对SANFH起到较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

1材料与方法1.1分组60只健康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w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模型组及藻酸双酯钠干预组,每组20只。

突破性临床研究,开创性治疗进展——世界第一个关于干预治疗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前瞻性研究全面启

突破性临床研究,开创性治疗进展——世界第一个关于干预治疗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前瞻性研究全面启
维普资讯

突破 性 临床 研 究 , 创 性 治 疗 进 展 开
世界第一个关于干预治疗糖皮质激素性 股 骨 头坏 死 的 前 瞻性 研 究 全 面启 动
中华 医学 会骨科 学 会主 任委 员邱 贵兴 教授 在会 上
发言说 , 目前全 世 界 患此 病 者 约 3 0 0 0万人 , 国约有 我

钝痛 、 动后 加重 , 一 步发 展可 导致髋 关 节 的功 能 障 活 进 碍, 在伴 随髋 关节 疼痛 的 同时 , 渐导 致关 节活 动及 行 逐 走 功能 部分 或完 全丧 失 , 者 因 而 丧 失 劳动 与 生 活 能 患 力 , 治疗不 及 时或不 当 , 会导 致终 身残 疾 。 若 还 据 不完 全 统 计 , 目前 全 世 界 患 此 病 者 约 3 0 0 0万
4 0万人 。股 骨 头 坏 死 是 一 个 世 界 性 顽 症 , 于其 病 0 由 因复 杂 , 治疗 困难 , 治疗 不及 时致 残率 很高 。
邱教 授认 为 , 目前 世 界 股 骨 头坏 死 的诊 断 手 段 有 很大 进展 , 治疗 主要 使用 人 工股骨 头 置换 , 药物 治疗 尚
坏 死带来 突破 性 的治 疗 进 展 , 于 股骨 头坏 死 的 治 疗 对 具 有里 程碑 意义 。 骨 病治 疗领域 革命 性 突破
对此 , 家在 美 上市 中医药 企业 、 州 同济堂 制药 首 贵
有 限公 司董 事长 王 晓春 认 为 , 灵 骨葆 胶 囊 , I 、 I 仙 、III
作用 。
所 导致 的高凝 、 低纤 溶 的干 预作 用 。
骨病 治 疗方 法单 一呼 吁技 术创新 股 骨头 坏死 是 指 股 骨 头 骨 质 的 活 性 成 份 ( 、 骨 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预防和治疗
内容提要
定义
•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骨组织坏死,引发股骨 头结构改变的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
– 好发于中青年 – 病程进展差异大 – 最终需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 病因 • 创伤性
– 骨折 – 髋关节脱位 – 髋部严重扭伤或挫伤
• 对破骨细胞的影响 • 破骨细胞增多
– 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 –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 – 核因子-gB受体活化因子(RANK)
• 延长破骨细胞生存时间
– 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 成骨细胞的影响 • 引起成骨细胞凋亡
– 激活TET3/5hmC信号转导通路 – 激活氧化应激反应 – 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
– 中医药治疗 – 物理治疗 – 制动与牵引
治疗
• 股骨头坏死发展过程
ARCO分期
中国分期
• 股骨头坏死1期
• 股骨头坏死2期
• 股骨头坏死左侧2期,右侧3期(已塌陷)
• 股骨头坏死3期
诊断流程
鉴别诊断
• 中、晚期髋关节骨关节炎 • 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 •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 • 暂时性骨质疏松症 • 股骨头内软骨母细胞瘤 • 软骨下不全骨折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 滑膜疝 • 骨梗死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预防和治疗
内容提要
诊断标准
• 病史和临床特点
– 激素应用病史 – 髋关节、膝盖疼痛
• MRI影像
– T1WI局限性软骨下线样低信号或T2WI“双线征”
• X线影像
– 正位和蛙式位表现为硬化、囊变及“新月 征”等
• CT扫描征象
– 骨硬化带包绕坏死骨修复骨,软骨下骨断裂
Zhao DW,Yu M,Hu K,et al.Chin Med J(En91),2015,128(21):2843-2850
•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 我国约有 800 万人。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超过 50%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可高达 24.7
% ~34.6%
发病机制
• 血管内凝血学说 • 脂肪代谢紊乱及骨内• 诊断和鉴别诊断 • 预防和治疗
内容提要
早期干预
•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建议 • 每 6个月行双髋关节MRI检查 • 加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 • 扩血管药物
– 前列地尔 – 丹参 – 银杏
• 非手术治疗
– 保护性负重
• 避免撞击性和对抗性运动
– 药物治疗
• 抗凝 • 增加纤溶 • 扩张血管 • 降脂药物 • 磷酸盐制剂
• 放射性核素检查
– 股骨头急性期骨扫描可见冷区;坏死修复期表现为热 区中有冷区,即“面包圈样”改变。
• 骨组织活检
– 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 小梁,骨髓坏死。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表现为股骨头血供受损、中断或淤滞
临床特点+任一影像学改变即可诊断
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5)
• 非创伤性两大类
– 糖皮质激素 – 自身免疫病 –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
• 患病率
– 平原农民11.76/万 – 城市居民9.57/万 – 工人7.92/万, – 山区农民6.29/万 – 沿海渔民5.53/万
流行病学
1. 2.
. 赵德伟,杨磊,田丰德,等.大连市潜水员股骨头坏死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6):521—525
• 对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 抑制BMSC成骨分化 – 促使其成脂分化
• 对血管内皮的影响
– 加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预防和治疗
内容提要
• 髋部疼痛 • 臀部疼痛 • 腹股沟区的疼痛 • 膝关节疼痛 • 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
临床表现
• 体征 • Thomas征(+) • Allis征(+) • 4字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