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ACR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规范

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规范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 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的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 “可的松、强的松” 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cm)? (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腹泻吗?(由于消化道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
14
临床表现——疼痛
其余依次为膝关节、 肩背部、手指、前臂、 上臂。
疼痛常由脊柱向两侧 扩散,久坐久立或手 提重物时疼痛加重, 仰卧或坐位疼痛减轻。
缓解疼痛是我们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目 的之一。
15
临床表现——脊柱变形
➢严重者身高缩短和驼背, 牙齿松动、脱落、骨折
➢20%的骨质疏松患者:胸、 腰椎、髋部、桡、尺骨 远端和肱骨近端为常见 部位
80%
无法独立行走
一年之内死亡
20%
永久致残
30%
40%
Cooper C, Am J Med, 1997;103(2A):12S-17S
11
骨质疏松症概述——严重危害
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 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
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 高于前列腺癌。
参考指南
2011年版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17年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2008年版)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PPT课件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PPT课件
适当晒太阳和食用富含维 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 蛋黄等,有助于促进钙的 吸收。
运动与锻炼
有氧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 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骨骼健康。
力量训练
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 于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
平衡训练
进行平衡训练,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提高身 体平衡能力和减少跌倒风险。
02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 病学
发病率与患病率
发病率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 率较高,特别是在长期使用糖皮 质激素治疗的人群中。
患病率
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危险因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导致骨 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年龄
年龄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 因素,老年人更容易患病。
性别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可能 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 有关。
其他因素
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也可能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预防策略
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
补充钙和维生素D
在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尽量缩 短使用时间,减少剂量。
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症的发生。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化的康复方案。
常用方法
包括物理疗法、按摩、针灸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 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
习惯。
04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与保健
生活方式调整
01
02

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
版)
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指南 (2023修订版第三版)
简介
本文档为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指南的2023修订版第三版。

该指南的目标是提供骨质疏松疾病的防治方案,以帮助相关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提示
1.饮食:建议患者增加钙、维生素D等对骨骼健康有益的营养物质的摄入。

2.运动:推荐患者参与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跳绳等,以增强骨骼密度。

3.药物治疗:对于骨质疏松症状明显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4.诊断:应使用可靠的骨质疏松诊断工具进行确诊,如骨密度测定等。

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促进饮食均衡,推广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

3.鼓励适量运动,增强骨骼健康。

4.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和干预。

治疗措施
1.非药物治疗:包括营养指导、运动处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疗程。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随访与复查
1.随访:建立患者档案,定期进行复诊和随访,了解疾病进展和症状变化。

2.复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和相关指标的检测,评估治疗效果。

结语
本指南提供了对中国骨质疏松防治的指导,旨在促进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为医务人员提供治疗方案和管理建议。

在实施时,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顾有守【摘要】@@ 全身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常用于许多严重皮肤病的治疗,其疗效源于它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长期、大剂量的激素治疗有许多潜在的不良反应,且很常见,有时比较严重,现将其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0(017)006【总页数】3页(P452-454)【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防治【作者】顾有守【作者单位】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广州,5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8+3全身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常用于许多严重皮肤病的治疗,其疗效源于它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长期、大剂量的激素治疗有许多潜在的不良反应,且很常见,有时比较严重,现将其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骨骼和肌肉1.1 骨质疏松骨质丢失是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 40%,尤其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绝经期妇女中。

激素可减少骨质形成和增加骨质的吸收。

骨质疏松在激素治疗的最初几个月中最明显,有研究显示在接受激素治疗的病人中(平均泼尼松 21 mg/d),第 1年腰椎骨密度平均减少27%,但此后骨质丢失速度相当缓慢,且在停用激素后骨密度能增加。

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与剂量呈正相关,用大剂量激素者危险性明显增加。

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的防治包括减少激素的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 D以防治骨质进一步丢失和增加骨密度,在激素治疗期其用量应尽可能的少,因为甚至小剂量的每日激素治疗和改用激素隔日疗法也可导致减少骨质密度。

也推荐其他药物替代激素的治疗。

已知用短期大剂量的激素冲击疗法比用持续口服激素疗法对防治骨质疏松更好些。

对于用激素治疗的病人,应避免吸烟、过度饮酒、负重运动及预防跌倒。

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应开始于激素应用的早期,目前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方法如下:(1)在所有用激素治疗的病人中,均推荐补充钙剂,这是因为激素可减少钙在肠道的吸收和增加它在肾脏的排泄所致。

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侯博1,李东楠1,张永政2,王海1,2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150040;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摘要: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是药物诱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类型。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在防治GIOP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

中药单体成分可通过调控MAPK、PI3K/AKT、Wnt/β-catenin、NF-κB、OPG/RANKL等信号通路功能,保护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调整细胞内促/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刺激细胞自噬功能,纠正骨稳态失衡,最终达到治疗GIOP的目的。

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酚类、苯乙醇苷类、多糖类等多种中药单体成分已应用于GIOP的治疗。

研究多种中药单体成分治疗GIOP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情况,有望为中医药治疗GIOP相关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单体;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黄酮;皂苷;有机酚;苯乙醇苷;多糖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2.022中图分类号:R58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2-0092-05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是由于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GC)而引发的医源性并发症。

目前认为GIOP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药理学剂量的GC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诱导氧化应激、细胞自噬、骨细胞衰老等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量及活性,破坏骨形成和骨吸收动态平衡,最终导致骨质疏松[1]。

GIOP常用治疗药物有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药物、雌激素等,这些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中药是治疗GIOP 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消除炎症、减轻疼痛、改善症状。

中药单体研究是明确中药治疗GIOP作用机制的有效手段。

现就中药单体成分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治疗应用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以期为GIOP的防治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FRAX骨折风险评估分析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FRAX骨折风险评估分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年12月第26卷第12期Ch$J Osteoporos,December2020,V026,No12 1768Published online doi:10.3969/j.issn.1006-7108.2020.12.009-论著-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FRAX骨折风险评估分析徐鹏慧1张清1孔祥艳1叶彬1楚燕芳1卢敏辉1屈文龙2周惠琼1!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风湿科,北京1000482.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北京100853中图分类号:R5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08(2020)12-1768-05摘要:目的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校正的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评估系统应用GC对风湿病患者群体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就诊且行髓部和腰椎骨密度检测的风湿病患者1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风湿病患者均系统性使用GC治疗超过3个月,按照日均GC剂量(等同于醋酸泼尼松)分为GC"7.5mg组,7.5mg<GC<30mg组和#30mg组,并对剂量超过7.5mg的两组进行骨折风险校正,使用FRAX评估系统评估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PMOF)和髓部骨折(PHF)发生概率,并比较组间的差异。

结果①激素使用组PMOF和PHF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GC使用时间分为>2年组和"2年组,GC使用>2年组PMOF和PHF均高于"2年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FRAX校正前GC"7.5mg组的PMOF与PHF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FRAX校正后GC"7.5mg组PMOF与PHF仍高于另外两组,与GC#30 m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按骨质疏松治疗阈值PMOF20%、PHF3%计算,激素使用组达到PMOF和PHF治疗阈值者分别为0例和9例(5%);按2017年GIOP推荐的骨质疏松治疗阈值PMOF10%、PHF1%计算,达治疗阈值者分别为8例(4.44%)和41例(22.78%)0结论经GC校正后可提高基于FRAX计算出的风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且校正后增加了达到骨质疏松治疗阈值的人数,能更有效的预测使用GC的风湿病群体骨折概率,尽早实施预防骨质疏松,从而降低骨折概率。

骨质疏松防治指南DOC

骨质疏松防治指南DOC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危险因素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

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刘晓红;卢文;钱浩;杨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初次接受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初次接受GC治疗的30例免疫性肾病患者随机均等分为两组,A组应用阿法骨化醇0.25 μg/d和维D钙每片含碳酸钙0.75 9(相当于元素钙300 mg)和维生素D100IU,每日两次;B组单独应用维D钙每日两次.用药前及用药后3~4个月、6~7个月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的腰椎L1-IA、股骨颈和股骨三角的骨密度,用ELISA法测定骨转换指标(血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的浓度,同时测定血钙、磷、血清白蛋白等常规生化指标.结果①用药3~4个月时,B组腰椎骨密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A、B两组血PINP浓度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血CTX-Ⅰ浓度无明显变化;②用药6~7个月,A、B两组各部位骨密度、血PINP浓度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A组血CTX-Ⅰ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免疫性肾病患者初次接受GC治疗的同时应用阿法骨化醇0.25 μg/d联合口服钙剂,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维持骨密度.联合测定患者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可以更好地监测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的疗效.【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51)003【总页数】5页(P418-422)【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阿法骨化醇【作者】刘晓红;卢文;钱浩;杨洋【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密度室,合肥 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9.6;R681.4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多需要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GC与骨量流失、骨质疏松性骨折密切相关,其中骨量流失的发生较早,骨折风险的增加在GC治疗的第一年常被发现[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GIOP 患者发生骨折的 BMD 阈值明显增高,提
示 GC 是独立于BMD 之外的另一引起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可能与 GC 影 响骨微结构和骨质量、降低骨强度有关。
01
GC 停药后骨量可逆性恢复,但较为缓慢 GC 对骨的影响具有可逆的特点。当停止摄入 GC 后,在初始6个月内骨量 恢复不明显,6个月后骨量明显恢复,骨折风险逐渐回归至基线水平,这一过 程较为缓慢,当患者接受累积>1gGC治疗时,需要停药超过 15 个月才能够使 骨折风险回归到基线水平。若已经发生GIOP 相关骨折,则骨量无法恢复正常, 因此应用 GC期间预防骨质流失及骨折十分重要。
02
GIOP 骨折风险分层和评估
≥40岁接受长程 GC 治疗的成年人,应当根据BMD、骨折史以及常见骨质疏松 性骨折和髋骨骨折的10 年风险进行分层。 •新版 GIOP 防治指南舍弃了旧版 GIOP防治指南推荐的 GIOP骨折分数(FIGS )评估,仅推荐使用 WHO 推荐的 FRAX。 •FIGS 评估内容全面,但临床使用较为复杂;而 FRAX 使用相对简便,包含了 家族史和 BMD 等因素,但没有考虑到泼尼松每日剂量的影响。因此新版GIOP 防治指南提出,口服泼尼松 2.5-7.5 mg/d 的患者,不需调整 FRAX 计算值 ;口服泼尼松 >7.5 mg/d 的患者,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应上调 15%,髋 骨骨折风险应上调 20%。
本文系对该指南分析解读,供同行及时领会其要点。目录Fra bibliotek2 1
GIOP 骨折风险 分层和评估
3
普通 / 特殊人群 GIOP 的干预和随访
4
小结
1
01
现状
糖皮质激素(GC)具有强大的抗炎及免疫调节特性。许多慢性 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患者,尤其是风湿免疫病患者,需接受长程 GC 治疗以控制病情。其中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导 致的骨折是其最为灾难性的不良反应之一。GIOP 是一个很重要 的公共健康问题,然而部分长程 GC 服用者从未接受过预防骨 质丢失的治疗,或者仅在骨折发生后才开始治疗
我国研究 国外研究
在长程 GC 治疗的患者中,超 过 10% 诊断为临床骨折,30% ~ 40% 为有放射学证据的椎体 骨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 量、增加了社会负担
指南出台
2017 年ACR 再次推出新版GIOP 防治 指南,更新了骨折风险分层、评估 与再评估时机、初始与随访治疗策 略、治疗药物优先顺序及特殊人群 的防治要点等重要内容
GC 对骨质丢失的影响特点是临床医师制定评估、预防、干预、随访决策时
必须考虑的因素。
2
GIOP 骨折风险 分层和评估
02
GIOP 骨折风险分层和评估
评估骨折风险是防治 GIOP 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步,不仅对临床决策有指导 意义,还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GIOP 骨折风险分层 新版 GIOP 防治指南依据 5年内脊椎骨折发生率将骨 折风险分为低度(<5%)、中度(5%-10%)、高度(≥ 10%) 3 层;又以 40 岁为年龄分界,采用不同方法和工具进行评估,较旧版 GIOP防治指南更为细 化和精准。
2017年ACR糖皮质激素性骨 质疏松症防治指南
2018-1-31
201 7
关于指南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居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首位。美国风湿 病学会(ACR)在 1996 年首次发表 了 GIOP 防治指南,并在 2001 年和 2010 年两度更新。2017 年美国风湿 病学会再次推出新版 GIOP 防治指南。 更新了骨折风险分层、评估与再评估 时机、初始与随访治疗策略、治疗药 物优先顺序及特殊人群的防治要点等 重要内容。
01
GC 对骨小梁影响更大,是引起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GC 对松质骨的影响大于皮质骨,因此 GIOP 导致椎体骨折更为常见,长期应 用 GC 的患者椎体骨折风险为正常人的 2-5 倍。脊椎骨折率也是新版 GIOP 防治指南的聚焦点和风险分层的主要依据。 研究发现,GC 导致的高骨折风险不能完全用骨密度(BMD)下降来解释。相
02
GIOP 骨折风险分层和评估
对于接受 GC 治疗的儿童或 <40 岁成年人,目前尚无工具可以直接估算其骨 折风险,因此主要依据骨折史、BMD 绝对值和 BMD 下降速率进行分层。
若既往有反复骨质疏松性骨折史,则被认为是高度骨折风险人群;
对于 <40 岁的成年人,如果其预计要以 >7.5 mg/d 的剂量接受持续 6 个 月的 GC 治疗,并具有以下 1 条则为中度骨折风险人群:
在我国上海及浙江地区 风湿免疫病患者中, GIOP 患病率达 39.0%
01
GIOP 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 GC 的使用剂量以及时间与导致或加重 GIOP 及脆性骨折的相关性
短期使用 GC 即有大量骨质流失
GC 对骨密度的影响与给药时间相关。一般疗程 <3 个月为短期使用,
12-20% 3~6 个月为中短期使用, >6 个月为长期使用。 研究发现在使用 GC 的最初 3 个月内骨密度就开始迅速下降,第 6 个月时达到顶峰, 1 年后骨质可丢失 12%~20%,这一阶段称为快速 期;随后骨质丢失呈现平稳而缓慢的趋势,每年约丢失 缓慢持续,因此应时刻干预 GIOP。 3%,该阶 段称为慢速期。这种“双阶梯式”的进展提示 GIOP 早期迅猛而后 期
01
每日高剂量 GC 和累积高剂量 GC 均能引起大量骨质流失 • 骨质丢失程度与 GC 剂量和使用方法有关。对于 GIOP,泼尼松剂 量≤ 2.5 mg/d 为小剂量, 2.5 mg/d<泼尼松剂量 <7.5 mg/d 为中等 剂量,泼尼松剂量≥ 7.5mg/d 为大剂量。 • 目前普遍认为 GC 诱导 GIOP 并无最小安全剂量,但总体来说 GC 剂量越大,骨质流失越多。新版 GIOP 防治指南指出, GC 剂量 >7.5 mg/d 患者的实际骨折风险高于其相应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FRAX)计算值。 • GIOP 最易发生在长期大剂量口服 GC 人群,隔日疗法及冲击疗法 不能阻止骨质丢失。即使是影响最小的 GC 吸入治疗,累积高剂 量也可导致患者多部位骨质丢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