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分类与运用李金虎
抗生素的分类及功能主治

抗生素的分类及功能主治一、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药物。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常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感染。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
3.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广谱抗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4.磺胺类抗生素:如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必需的代谢物产生,阻断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和某些兼性厌氧菌感染。
5.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酶的活性,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和修复,从而抑制细菌生长和增殖。
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和一些呼吸道感染。
7.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通霉素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结合细菌的30S或50S亚基,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二、抗生素的功能与主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增殖,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目的。
下面是常见抗生素的功能和主治:1.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如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对细菌细胞壁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和一些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适用于治疗严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骨髓炎等。
4.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谱抗菌作用较强,适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药。
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酸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氨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教青霉素长。
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他G+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链球菌、肠球菌及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
、,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球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最强。
1、1、1、5 抗G-杆菌只用于抗G-杆菌,对G+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如美西林、替莫西林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类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及军团菌无效。
1、1、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唑林、头孢拉定。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
抗生素的分类与应用

抗生素的分类与应用一、引言抗生素是一类广泛运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的药物,能够通过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自从1928年发现第一个抗生素以来,人们不断发展和研制出了许多种类的抗生素,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抗生素分类以及它们在医疗中的应用。
二、抗生素的分类1. 按来源和制备方式分类抗生素可以按其来源和制备方式进行分类。
最早被发现并应用于医学的抗生素属于天然产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这些天然产物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物或植物提取而得到的,成为第一代抗生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利用化学合成技术合成新型的抗生素。
这些化学合成的抗生素通常结构更加复杂,如金霉素、四环黄霉素等,并被归为第二代抗生素。
另外,在近年来,科学家还进行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中的应用,使得微生物能够合成和产生新的抗生素。
这些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抗生素,如重组DNA技术获得的重组抗生素,被归为第三代抗生素。
2. 按药理学作用机制分类根据药理学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
(1)静菌型抗生素:这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菌静止时的状态,一般不适用于消化道内常见催动性肠杆菌等外层膜充足、培植迅速增殖的病原体。
典型的静菌型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2)细菌细胞壁合成阻断剂:这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阻断细胞壁合成而起到作用。
其中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青霉素。
(3)细胞性蛋白质合成阻断剂:这种类型的抗生素通过干扰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所需部件来发挥作用。
代表性抗生素包括四环黄霉素、链霉素等。
(4)代谢干扰剂:这类抗生素通过干扰微生物特有的代谢途径来发挥药理作用。
代表性抗生素包括磺胺类药物。
三、抗生素的应用1. 青霉素及其衍生物青霉素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它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小,对人体相对安全,因此也成为了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除了原始的青霉素外,针对不同菌种和耐药性的需要,还出现了许多青霉素类似物或者半合成衍生物。
抗生素的分类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分类以及使用注意事项抗生素是指微生物、高等动植物等产生的具备其他活性或者抗病原体的次级代谢物,能够抑制或者杀灭其他微生物,常用于治疗真菌、细菌等敏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疾病。
那么你知晓抗生素的分类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一、抗生素的分类(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在6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发展较为迅速,使用范围也比较广。
根据此类抗生素对细菌作用效果和问世时间可将其分为三类,即一代和二代以及三代。
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等。
(2)青霉素类:此类抗生素应用在临床上的时间比较早,具有毒性低、疗效高等特点。
此类抗生素能让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出现发育失常现象,最终消灭细菌。
由于人类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无细胞壁,为此,使用青霉素消除致病菌时具有一定安全性,不会对人体和哺乳动物产生不良影响,毒副作用较小。
现今使用较多的青霉素药物有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例如红霉素,此种抗生素内含有抑菌剂,即12-16碳大内脂环,对于轻度感染和中度感染者较适用,安全性比较高。
服用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也可以使用红霉素治疗。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研究出较多的新品种,临床使用效果都比较显著,例如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罗它霉素等,常使用的还有交沙霉素、麦迪霉素以及螺旋霉素等。
(4)氯霉素类抗生素:例如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等,此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脂溶性,易融入脑脊液中和脑组织内,能消灭多种病原体,但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为此,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例如霉卡那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稳定性比较高,且抗菌具有广普性,在有氧情况下能杀死敏感细菌。
和其他抗生素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指数较低,易出现耳毒性等不良反应。
(6)林可酰胺类:例如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7)四环素类抗生素:例如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此类抗生素会沉积在发育中的骨骼内和牙齿内,长期服用会引起骨发育不良、牙釉发育不良、牙齿黄染等不良现象,在妊娠中期到3岁期间的儿童危害比较大,能持续到7岁,甚至更久远,为此,8岁以下患儿、孕妇以及哺乳期的女性都慎重使用此药。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专家讲座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17页
革兰氏染色反应
•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不一样反应,是因为它们细胞壁成份 和结构不一样而造成。
•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20~80nm)主要是由肽聚 糖和磷壁酸组成,仅有一层结构,主要成份为肽聚糖,占 细胞壁干重50%~90%。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 因为脱水而引发网状结构中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 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所以,展现 蓝紫色。
• 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 • 大肠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除
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沙门氏菌、 克雷白杆菌)。
• 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是 临床常见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15页
革兰阳(阴)性菌
• 常见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 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抗生素
• 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 活过程中所产生物质,含有抑制或杀灭细 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致 病微生物作用。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1页
抗生素分类**
• 依据抗生素化学结构和临床用途,可将抗 生素分为:
•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 它主要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 肿瘤抗生素、含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生素十 大类。
• 绿脓杆菌、肠球菌和阴沟杆菌多数菌株对 本品不敏感。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20页
作用机制
• 头孢西丁经过与一个或多个青霉素结合蛋 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分裂活跃细胞细 胞壁生物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
• 各菌种有其独特青霉素结合蛋白,头孢西 丁与各菌种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影响着 该药品抗菌谱。
抗生素的分类及临床用药选择

结束语
谢谢!
祝圣诞节快乐!
大环类酯类抗生素
抗菌谱窄,为抑菌剂,仅用于轻中度感染, 但是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红霉素 为本类的代表,临床应用广泛,对青霉素 过敏者常以本品治疗。主要用于革兰阳性 菌与阴性球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 等。常用的有: 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 克拉霉素等。
多肽类抗生素
抗菌谱不广,属抗菌作用强的刹菌剂,常 用的有: 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等。
前言
抗生素是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 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 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 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是临床上应用最广、 发展最快、产品最多的药物之一。目前应 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抗生素的分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大环类酯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氯霉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尘林尽染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廖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大江歌罢掉头东 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青年衣翩翩 翘首望飞燕 大海终有尽 何日方得还
慷慨歌燕市 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抗生素的分类及临床用药选择
三、耐酶青霉素 双氯西林 苯唑西林 甲氧西林 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的金匍菌和凝固酶阴 性葡萄球菌感染。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及制定抗菌方案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及制定抗菌方案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及制定抗菌方案1、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杆菌肽类等;2、主要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和多黏菌素类;3、广谱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和酰胺醇类等;4、抗真菌抗生素包括: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克霉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5、抗寄生虫抗生素包括:伊维菌素、阿维菌素、莫能菌素、盐菌素和马杜霉素等。
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类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于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钠、双氯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孢唑啉、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头孢匹罗、头孢硫脒、头孢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噻呋等;2、氨基糖苷类: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同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等;3、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素等;4、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酒石酸吉他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竹桃霉素等;6、林可胺类:林克霉素、克林霉素等;7、多肽类:杆菌肽、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黏菌素、维吉尼霉素等;8、多烯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9、含磷多糖类:黄霉素、大碳霉素、喹北霉素等,主要做饲料添加剂等;10、多聚类:莫能菌素、盐霉素等;合成抗菌药1、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脒、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喹唑啉、磺胺氯吡秦钠、磺胺二甲氧嘧啶钠、磺胺对甲氧嘧啶钠等;高度敏感: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等;对螺旋体、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完全无效。
2、抗菌增效剂:TMD、DVD等;3、呋喃类:呋喃唑酮等;4、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达氟沙星等;5、其他化合抗菌药:卡巴氧、异烟胼、小檗碱等;6、硝咪唑类:甲硝唑、二甲硝唑等;7、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病毒灵、黄芪多糖等;药物的配伍禁忌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与链霉素、新霉素、多黏菌素、喹诺酮类、配伍疗效增强;与氨茶碱、磺胺类、VC-多聚磷酸脂、罗红霉素、配伍沉淀、分解失效;与替米考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配伍降低疗效;2、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与泰乐菌素、泰牧菌素、TMP、配伍增强疗效;与氨茶碱,配伍失效;3、头孢类: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Ⅱ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硫酸粘杆菌素,配伍疗效增强;与氨茶碱、VC、磺胺类、罗红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配伍降低疗效;与先锋霉素Ⅱ、利尿药、配伍肾毒增加;4、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替米考星与庆大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配伍疗效增强;与林可霉素、链霉素配伍疗效降低;与卡那霉素、磺胺类、氨茶碱、配伍增强毒性;与氯化钠、氯化钙、配伍沉淀;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与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多西环素、TMP、配伍增强疗效;与VC、配伍疗效减弱;与氟苯尼考配伍降低疗效;6、多黏菌素类:与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头孢氨苄、罗红霉素、替米考星、喹诺酮类、配伍增强疗效;与阿托品、先锋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配伍毒性增强。
抗生素药物分类及其用途

抗生素药物分类及其用途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
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特点,可以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分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等。
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破坏细菌细胞壁的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如肺炎球菌、链球菌等。
头孢菌素是一类与青霉素结构类似的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特性,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包括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
环丙沙星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适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等。
除了上述常见的抗生素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别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糖肽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具有广谱抗菌特性。
糖肽类抗生素则常用于治疗肺结核、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在临床实践中,抗生素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在预防方面,抗生素常用于外科手术前后、重症监护单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特定群体,以减少手术感染、院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此外,抗生素还可用于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病梅毒等特定疾病。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出现了抗生素耐药性的严重问题。
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使得原本应该对抗的细菌感染难以治愈。
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使得治疗感染性疾病变得更加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无法治愈的感染性疾病。
因此,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谨慎,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
另外,近年来,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型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抗药性问题,已有不少常见细菌对现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因此,寻找新型抗生素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抗生素分类
按功能和作用范围:
抗细菌药物
抗结核菌药物 抗病毒药物 抗真菌药物 抗寄生虫药物
按化学结构分 β-内酰胺类 喹诺酮类 磺胺类 氨基糖苷类 糖肽类 林可胺类 大环内酯类
链霉素类 磷霉素 甘氨酰环素 脂肽类
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
两类药物对G+、G-菌具有快速抑菌作用 对立克次体、支原体和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局部刺激作用,影响骨骼发育 牙齿黄染。
作用于细菌染色体
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人工合成广谱抗菌药,对G-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对 于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的作用强 不良反应大,不常规用于儿童,不宜用于精神病或癫 痫病史者,糖尿病患者慎用。
4、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 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 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 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 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5、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 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 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一般抗生素不易渗入部位的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 等。
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及常用代表药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菌素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 单环类 碳青霉烯类
β-内酰胺类
作用原理: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转肽作 用,阻断肽聚糖交链的形成,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 性,使细菌在胞内强大的渗透压下发生破裂,菌体死 亡。
青霉素类
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V 氨基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苯唑西林
代表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糖肽类
强大的G+杀菌作用
可以用于MRSA
毒性大
抑制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氨基糖苷类
代表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作用于各种需氧G-杆菌,可用于MRSA 对链球菌作用微弱,对肠球菌和厌氧菌不敏感。 对于严重感染单独使用效果不佳,需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儿童,老人)
间期的40%(青霉素)至50%(头孢菌素类)。 通常剂量 > MIC 4-5倍,增加剂量并不改善疗效。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阿奇霉素、甲硝唑。 环丙沙星治疗重症感染可增大剂量
0.8 – 1.2 g / d。
四、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1、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宜使用抗生素, 因此除肯定为细菌引起或有细菌继发感染外,一般不 采用抗生素。
头霉菌素类:头孢西丁
单环类:氨曲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
酶抑制剂:主要针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 酶而发挥作用,临床上常用以下三种
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
特点: 1 本身没有或只有较弱的抗菌活性,与β-内酰胺酶不可
逆的结合,抑制β-内酰胺 酶,增强与其联合使用的抗生素的药效。 2 对不产酶的细菌无增强效果
头孢菌素类
一代头孢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匹林 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西尼,头孢呋辛 三代头孢: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肟 四代头孢: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作用 对于G+菌 一代>二代>三代
对于G-菌 一代<二代<三代
四代头孢对G+、G-菌均有高效
其他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7) 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 性应用抗生素(限门诊)
(8) 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五、联合用药的指征
病因未明且病情险恶的严重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 和败血症;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如严重的创伤、 烧伤、产后感染、异物性肺炎及手术后引起的感染;
长期用药或单用一种抗生素,细菌易产生抗药性者, 如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尿路感染 等;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 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 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 防止气性坏疽。
(5) 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 备。
(6) 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 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 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大环内酯类
代表药物: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主要用于G+菌 G-球菌和厌氧菌感染 不良反应较小,轻、中度肝、肾 功能不浪者可用应用
林可霉素类
代表药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对厌氧菌作用强大,对需氧G+菌也有显著活性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代表药物 四环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米洛环素 氯霉素:氯霉素
作用于叶酸途径
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
人工合成广谱抗菌药,但由于不良反应在临床运用中 受限。对于流行性脑膜炎、鼠疫等感染疾病疗效显著。
三、 运用药动学 / 药效学
抗生素分为: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β – 内酰胺类、多数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 血清浓度>最低抑菌浓度(T > MIC)持续时间超过给药
常见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
广谱青霉素/酶抑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提卡西林/克拉维酸 三代头孢/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
糖肽类
原理:与细胞壁肽聚糖前体甘氨酸五肽结合形成复合 物,使肽聚糖无法形成侧链,从而阻碍细胞壁合成。
2、对病情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有条件时应尽早分离 出病原菌,并测定药敏,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和调整 抗生素。
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 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尽可能做出病原学诊断,再 根据疾病情况考虑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完成再使用 抗生素。
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