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国家安全罪练习题及答案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某公司电工甲,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被烧毁,损失8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A.失火罪B.放火罪C.玩忽职守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具体适用。
知识模块:危害公共安全罪2.某乙因其妻与其离婚而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于一日晚,向其妻一人所居住的一个独立院落扔掷一枚自制炸弹,导致其妻因脚动脉被炸伤,失血过多而死亡。
对某乙应定:( )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爆炸罪D.投放危险物质罪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故意杀人罪和爆炸罪的区别适用。
本题之所以选择A而非C,是因为某乙投掷爆炸物于一独立院落,而非公共场所,其主观上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客观上也没有危害公共安全。
知识模块:危害公共安全罪3.某市铁路货物装卸工某甲在铁路货车上卸棉花包,货未卸完,因吊车发生故障而停止作业,某甲等4人坐在棉花包上边打扑克边抽烟,某甲因越打越激动,烟头未掐灭就随手扔到一个棉花包上。
此后,吊车修复,某甲等离开了打扑克的地方又开始工作。
烟头引燃了棉花包,最后酿成火灾。
造成经济损失约5万元。
某甲的行为构成:( )A.重大责任事故罪B.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C.放火罪D.失火罪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失火罪的具体适用。
知识模块:危害公共安全罪4.某甲于晚上潜入一仓库盗窃,因为黑暗以致辨认物品困难,于是划着火柴察看,不料火柴掉落点燃存放的易燃物品,仓库外传来声响,某甲以为被人发觉,遂逃离仓库。
后火柴点燃易燃物品并导致火灾。
事后查明直接财产损失20万元。
对甲划火柴引起火灾的行为的性质,正确的说法是:( ) A.放火罪B.失火罪C.不构成犯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失火罪的具体适用。
高铭暄《刑法学》(第6版)配套题库-危害国家安全罪【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简答题1.1997年刑法为什么将“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答:1979年刑法关于反革命罪的规定,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的发展,反革命罪的罪名适用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有些反革命罪中的“以反革命为目的”在实践中有时很难确定。
对于有的犯罪行为,适用危害国家安全罪比适用反革命罪更为合适。
1997年刑法之所以将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是考虑到我们国家已经从革命时期进入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宪法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作用,从国家体制和保卫国家整体利益考虑,从法律角度来看,对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犯罪行为,规定适用危害国家安全罪比适用反革命罪更为合适。
本类犯罪在近代刑法中曾经被大多数国家作为重罪规定在首要位置。
随着国家职权主义观念的弱化和公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的提升,多数国家已经把它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
2.如何理解分裂国家罪与背叛国家罪的区别?答:分裂国家罪与背叛国家罪的区别包括:(1)二者分别属于内乱型犯罪和外患型犯罪。
二者均可能发生领土被分裂的结果,且分裂国家者也往往寻求一些外国的支持,甚至依附于外国。
(2)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①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并且,本罪只能由多数人构成,属于必要共犯,而后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中国公民,并且可以由单个人构成。
②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行为人具有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故意;而后者的行为人具有勾结外国,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直接故意。
③犯罪客观方面不同本罪不以勾结外国或者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作为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而后者则以勾结外国或者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作为犯罪成立的要件。
④犯罪客体不同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统一,而后者的客体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2016年司法考试刑法章节模拟习题: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2016年司法考试刑法章节模拟习题: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甲某为了防止自己西瓜地里的瓜被盗,在瓜地的周围拉上电网,天黑时便通上高压电,一日晚,将来偷瓜的乙某电死。
甲某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正当防卫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乙某盗窃正在架设中的高压电线500米,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
乙某的行为构成:()A、破坏电力设备罪B、盗窃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3、司机丙冬季清晨出车,因天气寒冷,汽车无法启动,便点燃木材烤油箱,不料起火爆炸,当场炸死3人。
丙的行为构成:()A、失火罪B、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C、破坏交通设施罪(既遂)D、破坏交通设置罪(未遂)4、某铁路工段巡道工甲某,为了排斥同事乙某,以使自己独得奖金,提高工资,故意把一枚方头槽钉插入钢轨接缝处,企图造成事故,嫁祸于乙某,致使某次列车险些脱轨倾覆。
甲某的行为构成:()A、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B、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C、破坏交通设施罪(既遂)D、破坏交通设施罪(未遂)5、司机某甲在给汽车时加油时,将自认为已熄灭的烟头扔到地上,未完全熄灭的烟头将地面上的残油引燃,并使加油站内的汽油爆炸燃烧,引起大火,烧毁了整个加油站,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A、爆炸罪B、失火罪C、放火罪D、过失爆炸罪6、甲系出租汽车司机,因被单位批评,为发泄私愤,驾车驶入闹市区向密集的人群中冲去,当场轧死5人,撞伤19人,对甲的行为构成哪种犯罪?()A、交通肇事罪B、重大责任事故罪C、故意杀人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7、甲欲杀死仇人乙,在乙开的出租车座位下安装了定时炸弹,结果不仅炸死了乙,同时炸死了乘客丙、丁,还炸毁了出租车,甲的行为构成了:()A、破坏交通工具罪B、故意杀人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C、爆炸罪D、爆炸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8、公司电工甲,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违反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被烧,损失10万元。
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练习题

练习题1向他人提供国家重要机密的行为,因提供的对象不同可以构成哪些罪? ( )A.泄露国家机密罪B.特务罪C.间谍罪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练习题2某国间谍戴某,结识了我某国家机关机要员黄某。
戴某谎称来华投资建厂需了解政策动向,让黄某借工作之便为其搞到密级为“机密”的《内参报告》四份。
戴某拿到文件后送给黄某一部手机,并为其子前往某国留学提供了六万元资金。
对黄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A.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数罪并罚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与受贿罪,数罪并罚C.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受贿罪,数罪并罚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受贿罪,从一重罪处断练习题3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B.成立贩**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C.成立嫖宿**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的是**D.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练习题4甲系某公司经理,乙是其司机。
某日,乙开车送甲去洽谈商务,途中因违章超速行驶当场将行人丙撞死,并致行人丁重伤。
乙欲送丁去医院救治,被甲阻止。
甲催乙送其前去洽谈商务,并称否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于是,乙打电话给120急救站后离开肇事现场。
但因时间延误,丁不治身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交通肇事罪B.甲、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C.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甲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共犯D.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练习题5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练习题6某日,甲醉酒驾车将行人乙撞死,急忙将尸体运到X地掩埋。
法宣在线章节练习及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学习专题.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学习专题1、(单选题)对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国家安全机关可以依法对其人身、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
A.搜查B.检察C.监察D.检查正确答案:A2、(单选题)根据《反间谍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申请复议。
A.作出决定的上级机关B.作出决定的同级机关C.作出决定的上一级人民政府D.作出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正确答案:D3、(单选题)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向公安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组织报告的,相关国家机关、组织应当如何处理?()A.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调查B.立即移送国家安全机关处理C.向国务院报告D.立即展开调查正确答案:B4、(单选题)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应当及时向()报告。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国家安全机关D.人民法院正确答案:C5、(单选题)明知是间谍活动的涉案财物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由国家安全机关()。
A.收回B.收缴C.追回D.没收正确答案:C6、(单选题)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时,依照规定出示相应证件,有权查验中国公民或者境外人员的()。
A.财产状况B.身份证明C.亲属关系D.就业情况正确答案:B7、(单选题)根据《反间谍法》的规定,()是反间谍工作的主管机关。
A.检察机关B.人民法院C.国家安全机关D.公安机关正确答案:C8、(单选题)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反间谍工作职责获取的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材料,该如何处理?()A.可用于信息存储B.经过国务院批准,可用于除反间谍工作外的其他工作C.只能用于反间谍工作D.经过国家安全机关的批准,可用于信息存储正确答案:C9、(单选题)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情节较轻的,由国家安全机关()。
A.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B.处五日以下行政拘留C.逮捕D.警告正确答案:A10、(单选题)根据《反间谍法》,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处分,或者由国家安全机关处()以下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21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9、向他人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因提供的对 象不同可以构成哪些罪? ( )
A.间谍罪
B.泄露国家秘密罪
C.叛逃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 密情报罪
10、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 民共和国下列内容的行为( )。
A.主权
B.领土完整
C.国家安全
D.公共安全
主体——自然人 主观方面——故意
二、分类
危害政权、分裂国家犯罪 叛变、叛逃犯罪 间谍、资敌犯罪
三、处罚
最严厉 死刑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重点罪名
一、背叛国家罪
简称:叛国罪 首位——最严重、最危险
特征
客体——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客观方面——勾结外国、境外 主体——中国公民 主观方面——故意,且具有特定目的
A.死刑
B.无期徒刑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6、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这里的外国是 指什么( )
A.某国政府
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
C.外国政府或者其他敌对势力 D.台独分子
7、下列各罪中,对犯罪主体没有特殊要求的是哪 种?( )
A.背叛国家罪 B.资敌罪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一、概念及特征
概念 特征
客体——国家安全
主权 领土、领土完整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社会主义制度
概述
客观方面——实施了旨在危害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 务的 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 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
危害国家安全罪练习题及答案

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C)。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2.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B)。
A.只能是直接故意B.只能是故意C.既有故意也有过失D.只能是过失3.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B)。
A.外国人B.中国公民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背叛国家罪与投敌叛变罪区别的关键是(D)。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5.资敌罪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关键区别在于(A)。
A.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B.犯罪主体不同C.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D.犯罪客体不同6.我国公民甲得知乙正在为境外某公司收集我国的经济情报,遂向乙提供了一先进的微型摄象机,供乙刺探我国情报使用。
后两人均被抓获。
甲的行为构成(B)。
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资敌罪D.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本题之所以选B,原因在于乙是在为境外非间谍机构收集我国情报,其行为不构成间谍罪,而属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甲在明知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帮助理当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共犯。
资敌罪限于战时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限于对几种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资助,故都不能选。
)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C)。
A.资敌罪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D.投敌叛变罪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可以(B)。
A.判处死刑B.并处没收财产C.并处罚金D.并处驱逐出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BCD)。
A.间谍罪B.叛逃罪C.投敌叛变罪D.背叛国家罪2.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不能叛处死刑的罪是(AB)。
A.叛逃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投敌叛变罪D.资敌罪3.间谍罪的行为包括(ABCD)。
危害国家安全罪练习题

危害国家安全罪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国家机关的机要人员林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其所知悉、掌握的大量国家机密、绝密提供给境外组织,对该行为如何认定?( )A.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答案:B2.以下犯罪行为的主体哪一种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A.玩忽职守罪B.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C.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答案:D3.下列犯罪中,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是哪一罪名?( )A.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D.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答案:D4.某甲为我国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其因公出国考察期间,无故擅离岗位,滞留国外不归。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某甲构成间谍罪B.某甲构成投敌叛变罪C.某甲构成叛逃罪D.某甲构成叛逃罪和投敌叛变罪答案:C5.关于背叛国家罪,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罪主体是一般主体B.该罪法定最高刑为死刑C.该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D.犯该罪的,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蔡某系检察院清洁工,一次在打扫卫生时偷出了一封印有"绝密级"的举报信。
蔡某打开举报信阅读,发现该信内容是一受贿分子甲受贿的主要线索。
蔡某与甲联系,称如果甲给他50万元现金,他就销毁该信。
甲给了蔡某50万元。
蔡某获得钱以后怕把事情闹大,就把信放回了原处。
蔡某的行为构成:( )A.敲诈勒索罪B.诈骗罪C.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盗窃罪答案:AC解题思路:蔡某盗窃绝密级信件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蔡某获得国家秘密以后,对甲进行敲诈,构成敲诈勒索罪蔡某的两个行为均触犯了《刑法》相关规定,应数罪并罚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叛逃罪是身份犯B.间谍罪是身份犯C.颠覆国家政权罪是身份犯D.资敌罪不是身份犯答案:BC解题思路:叛逃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了国家秘密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其他几个罪名都是一般主体8.关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罪主体为一般主体B.该罪主体为特殊主体C.该罪资助的对象为境内组织或个人D.该罪资助的方式仅限于资金资助答案:BCD解题思路:《刑法修正案(八)》将我国《刑法》第107条修改为:"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该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修改后资助的1对象不限于境内的组织或个人,且资助的方式包括提供资金、场所及其他物资等9.下列有关叛逃罪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叛逃行为必须发生在履行公务期间C.客观方面表现为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D.如果行为人叛逃境外而又加入境外的敌方营垒的,可以考虑按处理牵连犯的原则以投敌叛变罪定罪处罚答案:ABCD10.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所资助的具体犯罪是以下几种:( )A.背叛国家罪B.投敌叛变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D.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答案:ACD三、不定项选择题:11.甲某是我国某通讯社的高级编辑,应香港某报社记者之请,设法为其搞一份有关对台政策的机密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1.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C)。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
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2.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B)。
A.只能是直接故意B.只能是故意
C.既有故意也有过失D.只能是过失
3.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B)。
A.外国人B.中国公民
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背叛国家罪与投敌叛变罪区别的关键是(D)。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
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5.资敌罪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关键区别在于(A)。
A.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B.犯罪主体不同
C.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D.犯罪客体不同
6.我国公民甲得知乙正在为境外某公司收集我国的经济情报,遂向乙提供了一先进的微型摄象机,供乙刺探我国情报使用。
后两人均被抓获。
甲的行为构成(B)。
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资敌罪D.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本题之所以选B,原因在于乙是在为境外非间谍机构收集我国情报,其行为不构成间谍罪,而属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甲在明知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帮助理当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共犯。
资敌罪限于战时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限于对几种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资助,故都不能选。
)
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C)。
A.资敌罪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C.间谍罪D.投敌叛变罪
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可以(B)。
A.判处死刑B.并处没收财产
C.并处罚金D.并处驱逐出境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BCD)。
A.间谍罪B.叛逃罪
C.投敌叛变罪D.背叛国家罪
2.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不能叛处死刑的罪是(AB)。
A.叛逃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
C.投敌叛变罪D.资敌罪
3.间谍罪的行为包括(ABCD)。
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的任务
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的任务
4.资敌罪的行为表现为(AB)。
A.为敌人提供武器、弹药B.为敌人提供军粮
C.为敌人提供情报D.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5.资助下列(BCD)的构成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A.间谍罪B.背叛国家罪
C.分裂国家罪D.颠覆国家政权罪
6.背叛国家罪与分裂国家罪的主要区别表现在(ABD)。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
7.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可以判处死刑的罪有(ABCD)。
A.背叛国家罪B.颠覆国家政权罪
C.武装叛乱、暴乱罪D.间谍罪
8.间谍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要区别有(ABCD)。
A.犯罪客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
C.犯罪主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三、填空题
1.背叛国家罪在客观方面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勾结外国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2.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和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3.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颠覆国家政权罪。
4.根据刑法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从重处罚。
5.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法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四、名词解释
1.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2.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3.投敌叛变罪,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方营垒,或者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4.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5.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6.资敌罪,是指战时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五、简答题
1.简要说明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
答: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犯罪主体不同。
叛逃罪的主体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投敌叛变罪的主体则可以是任何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我国公民。
第二,客观方面不同。
叛逃罪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投敌叛变罪则表现为投奔敌方营垒,或者在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如果行为人叛逃境外又投奔境外敌方
营垒的,应当按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定投敌叛变罪,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2.简述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要区别。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犯罪客体不同。
前者侵犯的是国家安全;后者侵犯的是国家保密制度。
第二,犯罪主体不同。
前者属于一般主体;后者一般情况下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只在个别情况下可以由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
第三,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前者的行为方式包括窃取、刺探、收买和非法提供,对象包括所有密级的国家秘密、情报;后者的行为方式仅限于泄露,且对象只包括绝密、机密两个密级的国家秘密。
第四,犯罪主观方面不同。
前者具有为境外的组织、机构或个人窃取、刺探、收买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故意;后者则是故意向不该知悉国家秘密的境内人员泄露国家秘密。
行为人在确实不知也不可能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将国家秘密泄露给境外组织、机构或个人的,只能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3.简述资敌罪与资助危害国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区别。
答:资敌罪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资助的内容不同。
前者的资助仅限于提供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后者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资助。
(2)资助的对象不同。
前者是对敌人即敌对势力进行资助;后者则仅限于对他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六种特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进行资助。
(3)发生的时间不同。
前者只能发生在战时;后者则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
六、论述题
1.试论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其主要特征是:
(1)本类犯罪侵犯的同类客体是国家安全。
(2)本类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背叛国家、分裂国家、叛逃、间谍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3)本类犯罪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并且多为一般主体。
只有少数犯罪是特殊主体,如叛逃罪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背叛国家罪只能由中国人构成。
(4)本类犯罪的主观方面均为故意,而且多数为直接故意,只有少数犯罪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都可构成。
2.试述我国刑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罪从严的规定。
答: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都贯穿着对该类犯罪从严的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刑法第56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一律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2)刑法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从重处罚。
(3)根据刑法第113条的规定,在12个具体的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可以判处死刑的罪名有7个,所占比例很大。
(4)根据刑法第13条第2款的规定,犯任何一种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七、案例分析题
甲系某国家机关的机要员。
为达出国目的,甲千方百计与境外人员拉关系。
在朋友的引见下甲认识了境外某报刊的记者乙。
乙表示可以帮助甲出国,但作为交换条件,甲得给他提供一些“内部消息”。
于是,甲将自己保管的一份国家机密文件复印了一份给乙。
事发后甲被逮捕。
问:甲的行为如何定性?为什么?
答:本案甲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因为甲的行为完全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
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甲将属于国家机密的文件复印给境外记者,危及了国家安全,符合本罪的客体要件。
其次,甲将自己保管的国家机密文件的复印件提供给境外记者,违反了《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属于非法提供,且提供的对象也是境外报社的记者,符合本罪的客观要件。
再次,甲担任某国家机关的机要员,说明其已成年且精神正常,符号犯罪主体的条件。
最后,甲明知乙为境外记者,但为出国仍将国家机密文件提供给乙,显然具有为境外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犯罪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