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总复习 位置与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要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要点复习的主要内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认识数位,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3.能正确地口算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1.选择同类图形2.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图形3.图形查数至少用(8)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4.补墙的问题缺了()块5.七巧板是有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组成。
6.虚线折一折,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即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7.图形的拼组①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②分割成两个相同的图形※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可以有无数种剪法。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5-9=□①破十法:先算10-9=1;再算1+5=6②想加法算减法:9+6=15,所以15-6=92.解决问题①② 5个 7个 5个 ?个一共?个 12个③有10面红旗,在每相邻两面红旗之间插一面黄旗,一共能插多少面黄旗?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按照大人与孩子分:大人8,孩子4;按照男女分:男6,女6。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①三十五是(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②45、46、47、( )、( )、( )、( ) 10、20、30、( )、( )、( )、( ) 三十五接着数五个数是( )、( )、( )、( )、( ) ③10个一( );10个十( );由5个一和6个十组成( );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 );97前面是( ),后面是( );比71少7是( );43和52之间有( )个数;从43数到52,一共数( )个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3复习认识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3复习认识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第9.3节“复习认识图形与位置”。
我们会回顾和巩固对基本图形的认识,以及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位。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基本的图形和位置概念,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常见图形的特征,以及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和方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熟练地识别和描述基本图形,以及能够理解并运用位置和方位的概念。
难点在于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物体在不同方位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卡片,上面有各种基本图形,还有标注了不同方位的箭头。
孩子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画图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孩子们猜测它是什么图形。
然后我会展示一些图片卡片,让孩子们找出相同形状的图形。
2. 讲解:我会逐个介绍基本图形的特征,比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圆形的边缘是曲线等。
然后我会解释位置和方位的概念,比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孩子们指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位。
比如,我会在桌子上放置一个玩具,然后问孩子们:“玩具在哪里?”或者“玩具的左边是什么?”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互相提问关于图形和位置的问题,并尝试用语言描述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写上今天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以及位置和方位的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标注出它的名称和特征。
然后找一个物体,描述一下它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位。
答案:孩子们的作业可能会包括各种不同的图形,比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每个图形都会有他们自己标注的特征。
对于位置和方位的描述,孩子们可能会写:“我的玩具在桌子的左边”,“我的书在桌子的上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基本图形和位置概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复习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复习资料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要点(人教版)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肯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分歧,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产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边和右侧。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侧,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分歧物体的数目。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去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即是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即是3.前面的数大于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13、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归纳复习-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归纳复习-部编版1. 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位置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位置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位置主要包括上下、左右两个部分。
1. 上下位置:通过观察图形,可以知道上下位置是相对的。
例如,如果数字1在上方,那么数字2、3、4、5等就会依次在下方。
通过这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 左右位置:同样地,左右位置也是相对的。
在数物体的个数时,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逐个计数。
同时,通过观察图形的左右位置,可以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左边,那么这个物体就会在左边;反之,则在右边。
综上,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位置主要通过图形和数字来帮助学生理解上下、左右两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复习要点
1、认识、会画、会写图形的名称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
1个平行四边形
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建议:从作业中反应:画的方法错的比较多,所以最好用数的方法
缺了(8 )块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5、
注意:可以画出圆形的物体有圆柱体和圆锥体,但很多小朋友会选择球体,这是错误的。
6、
注意:1、要知道看得见的三个面是哪三个面。
2、知道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一样大。
前面 上面 右面。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总复习课件

2019/11/22
我们来送信
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 过这些图形?
2019/11/22
③
④
①②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
2019/11/22
2019/11/22
每个面都 是长方形。
有两个面 是圆。
每个面都 是正方形。
8 3
2019/11/22
2019/11/22
• 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 14-6=8(只)口答:母鸡有8只。 •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少几? (比多少:大数-小数) • 例: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
芳多几个?(小芳比小华少几个?)
• 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2019/11/22
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认识人民币
返回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 1元=10角; 10角=1元; • 1角=10分; 10分=1角;; • 1元=100分 100分= 10角=1元
• 5角=( )分 6元=( )角 • 20分=( )角 3元9角=( )角 • 1角2分=( )分 13角=( )元( )角 • 26分=( )角( )分
2.2个2个的数,从24数到36: 5个5个的数,从55数到85: 10个10个的数,从10数到100:
3.10个一是( 10),10个(10)是100. 100里有(100 )个一. 与89相邻的两个数是(88)和( 90). ( 6 )个一和( 3 )个十组成36. 75里有( 7 )个十和( 5 )个一.
• 2. 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 十,加剩数。
一年级数学下《位置》笔记

位置学习笔记
一、位置的基本概念
•上:当我们说某物位于另一物的上方时,我们称该物位于上方的位置。
•下:相反,当我们说某物位于另一物的下方时,我们称该物位于下方的位置。
•前:在面对的方向或移动的方向上,位于前面的位置称为前。
•后:与“前”相对的方向即为“后”。
二、描述物体的位置
1.相对位置描述:描述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书在桌子上面”。
2.绝对位置描述:描述物体在某一固定参照物下的位置,例如“书距离桌子5厘
米”。
三、实例应用
1.想象教室中你和你同桌的位置,你是如何描述你和你同桌的位置关系的?
2.在家中,你是如何描述你的玩具小汽车相对于沙发或电视的位置的?
四、易错点提醒
1.不要混淆“上”和“下”的概念,例如“书在桌子下面”并不意味着书在桌子的下方,
而是表示书位于桌子正下方。
2.当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时,要明确参照物,避免产生歧义。
五、练习建议
1.在家中找两个物体,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表示你房间中物品的位置。
3.与朋友进行互动游戏,一人描述物品的位置,另一人尝试找到该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P100《总复习》——位置与图形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关位置“上、下、前、后、左、右”等概念,并能用这些词来正确表示人或物所处的位置。
2、正确辨别不同的几何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能正确看图数图形。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
关于“左右”的标准以及相对性。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数叠放的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在这学期还认识了物体的位置,认识了一些图形,能简单地回忆一下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指导学生说出在位置中认识了前和后、上和下、左和右,还会在教室里找出座位,会辨认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象;在认识图形中,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
(媒体一一出示学习过内容的画面。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知识。
(出示课题:位置与图形)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回忆,明确今天学习的任务]
二、新授
探究一:复习位置。
1、师:在位置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现在你能用手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吗?
(学生指自己的上、下、前、后、左、右。
)
师:在什么情况下用上、下这两个方向词,在什么情况下用前、后这两个方向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呢?
(学生可能回答:如果介绍的物体位置在一个垂直的面上时,就要用上、下的方向词来介绍,在一个横得面上时,就用前、后的方向词来介绍。
)
2、(媒体出示练习纸/1)
师:在的()面;在的()面;在()和()的中间。
(学生回答:在的上面;在(或)的右面;在和的中间。
)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出示答案。
下同。
)
师:在的右面也可以说成在的左面。
这又是为什么?
)
(媒体出示下题。
)
师:如果在第1行的第3个,那么是第()行的第()个。
是第()行的第()个?
(学生可能回答:2行的第3个,在第3行的第4个。
)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第2行的第3个,而不是第2行的第2个?
(学生回答:因为条件告诉我们在第1行的第3个,说明是从左往右数的。
)(媒体出示:请你介绍一下你在教室里的位置。
)
师:对的,按照习惯如果不另加说明,我们数数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请你介绍一下你在教室里的位置。
(学生可能回答:我坐在第一排的从左数起的第3个,或者我坐在×××的前面,或×××的后面,等。
)
3、练一练。
(媒体出示练习纸/2)找位置:
(1)苹果的位置在第()排第()个。
白天鹅在第()排第()个。
(2)第3排第3个是()。
第1排第6个是()。
(3)请在第1排第4个的位置上画一个气球。
要求:学生先思考,再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最后核对。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出示答案。
)
师:在找位置时,我们一定要看清方向,数清数量。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对位置的复习,进一步了解物体方位的表述,知道方位是相对的,在数物体时,要看清方向与数量。
]
探究二:复习图形。
1、(媒体出示下图)
师:数一数,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要求学生观察,尝试练习后集体反馈,说明数的方法。
)
师: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可能回答:先数每组中能看到的是正方体个数,再数被遮住的有正方体的个数;也可以一层一层地数,上面数完,数下面的时候要把看到的与上一层相加就是这层的正方体。
如有学生存在疑问,可以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实物。
通过对照实物和图。
)(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出示答案:第1题有7块,第2题有9块,第3题有10块。
)
2、师:第2题最少填上几块可以形成一个长方体?
(学生回答:填上3块正方体。
媒体演示添上3块正方体,形成一个长方体。
)师:观察一下这个长方体,它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学生回答:上下前后两个面都是长方形,左右两个面都是正方形,等。
)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从长方体上移下的正方形与长方形。
)
师: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呢?
(学生回答: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一样长。
)师:如果要把这个长方形变化成右面的正方形,我们可以怎么办?
(学生回答:只要把长的两条边缩短成与短的边一样长就可以了)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演示长方形变成正方形。
)
师:那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长方形可以转化成正方形。
)
师: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指名请学生重复教师的话。
)
3、师:用2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2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师:至少用几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
(学生回答:4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
师:再填上几个可以拼成再大一点的正方形?
(学生回答:再填上5个可以拼成再大一点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分别出示两个大的正方形。
)
师:刚才我们在拼正方形需要用1个,4个,9个小正方形,接下去你能不能猜一猜,用几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再大一点的正方形?如果有问题可以自己摆一摆再得出结果?
(学生回答:我们用16个可以拼成再大一点的正方形。
)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数叠放的正方体,明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从而引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来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三、练习
练习一:
1、(媒体出示书P100/10)
师:请你看清图意,根据图中的信息填空。
2、(媒体出示书P100/11)数一数。
这两题要求:(1)学生做在书上。
(学生汇报交流,点击()媒体出示答案。
)(2)教师可以选择性地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练习二:
(媒体出示练习纸/2)
要求:(1)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点击()媒体出示答案。
)(2)教师可以选择性地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练习三:
(媒体出示)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用8个小正方形就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
(2)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圆形。
()
(3)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
()
(4)老师用的粉笔平的面是圆形的。
()
要求:(1)学生手势表示。
(点击“√”×”,即可在括号里显示相应的答案。
)(2)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可以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
师:我们复习了位置与图形,会用语言来描述出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还知道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上下、前后、左右是相对的。
我们还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正方形与长方形。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