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2)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共16张PPT)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共16张PPT)
A
FE G
C
D
A1
B1
半径为1分米的一个圆沿边长分别为 3分米、4分米、6分米的三角形ABC滚动 一圈,求圆心经过的路程。
画出运动的轨迹:
28
15
3.6
6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2021/5/1Saturday, May 01,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12021/5/12021/5/15/1/2021 12:49:28 PM
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四边形Fra bibliotek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梯 形
正方形
在下表中适当的空格内填上“√”, 再说一说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边形
四边 相等
两组对 边分别
相等
只有一 组对边
平行
两组对 边分别
平行
有四个 直角
√ 正方形 √
长方形

平行 四边形

梯形
√√ √√
√ √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锐角三角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1.三根小棒分别长3厘米、4厘米、8厘米, 它们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
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2个)
3三.角一形个的三内角角形和分是成多两少个?小(三18角0。形),每个小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2021/5/12021/5/1M ay-211-May-21

六年级下册数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丨苏教版ppt优秀课件

六年级下册数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丨苏教版ppt优秀课件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可以画(无数)条线段, 其中( 垂直线段)最短。
(3)判断: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
钟面上分针走3圈, 时针转动的角度是180°
(× )
练习与实践
综合练习
(4)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1.5)厘米
A
B
测量点A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A、B两点间的距离是( 2 )厘米
练习与实践
基本练习
以O为顶点,OA为边画出120°的角
A
O
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O点重合 0°刻度线与射线OA重合 (注意0°刻度线在内圈还是外圈) 找到并标出指定度数所对应的点,从O点画出射线
练习与实践
综合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直线a 、直线b都与直线c互相 垂直,那么直线a、直线b一定(互相平行)。
测量线段AB的长度
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过B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 是诗人 排解心 头苦闷 与抑郁 的方式 。 2.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 ,但意 志并未 消沉, 气概仍 然豪迈 。 3.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 呈水部 张十八 员外》 相同, 较为常 见。 4.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 ,描写 与抒情 紧密关 联,脉 络清晰 。 5.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 地拿起 农具耕 种,还 面带笑 容鼓励 农人们 积极从 事劳动 。 6.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 于一体 ,意境 清淡悠 远,语 言平白 如话, 富有表 现力。 7.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 写自己 的多病 与离愁 ,暗含 蹉跎失 志的惆 怅。
练习与实践
基本练习
在天然气主管道两侧的A、B 两个小区各接一条管道与主 管道连通,怎样接管道最节 省?在图中画出来。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总复习.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总复习.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总复习小学毕业数学总复习资料(四)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知识要点: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直线。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6.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常用的基本方法,利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一、填空。

(每空1分,共42分)1.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条;经过两点的直线有条。

2.两条直线相交成()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的长是()厘米。

4.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这个点叫做它的(),这两条射线叫做它的()。

5.把我们所认识的角的种类按度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角<()角<()角<()角<()角6.3时整和()时整,时针和分针成直角;()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3时30分时针和分针成()角;9时30分时针和分针成()角。

7.算一算:∠1=45°,∠2=()°,∠3=()°,123∠4=()°,∠5=()°。

548.由三条()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个角。

9.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和()。

按边分可以分为()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材解读
★借助方格纸 ★旋转的角度是90° ★平移是在水平方向 和竖直方向
(四)“图形与位置”的复习
主要内容: 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图形与位置”的复 习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复习有关确定 位置的知识。
2、能在具体情境中, 确定某一地点的位 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的主要内容 ★图形的认识:包括线与角、平面图形、立 体图形 ★图形与测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内容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机动
建议课时数 6 4 3 2 2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4、引导学生交流整理知识 的方法
1.线与角
1、复习整理直线、线 段和射线 2、引导学生复习垂直 与平行 3、引导学生复习比较 角的大小和角的度量 的有关知识 4、复习锐角、直角、 钝角、平角及周角
2.平面图形
1、引导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回顾与整理所 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对图形 的一些特征进行验证 或说明 3、举例说明平面图 形特征在生活中的应 用
(二)“图形与测量”的复

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 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 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 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 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 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 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17 课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平面图形的认识总复习|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平面图形的认识总复习|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 平面图形的认识总复习|苏教版教案:平面图形的认识总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二节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总复习。

本节课主要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的分类和识别,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各种平面图形。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各种平面图形。

难点:理解和应用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如课本封面、桌面、衣服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通过课件展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引导学生回忆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3. 分类与识别: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些图形卡片,要求学生将卡片按照形状分类,并识别出每种图形的名称。

4. 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后,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找出图形中的对称轴、计算图形的面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三角形:三边,三个角四边形:四边,四个角五边形:五边,五个角六边形:六边,六个角平面图形的分类和识别: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其他特殊图形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画出五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标出它们的名称和性质。

答案:略2. 题目:给出一幅平面图形的图片,要求学生识别出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分类和识别,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102页练习与实践9-1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会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对新旧知识点的复习和加深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有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3.填空。

(复习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1)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 )和( )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2)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 ),高相当于( ),所以S平=___________;(3)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三=___________(4)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梯=_________(5)圆可以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所以S圆=___________。

二、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102页第9题。

学生先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再说一说分别怎么画。

要注意哪些地方。

2、教科书第102页第10题。

组织学生探索。

在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直径是6。

面积是28.26。

画4个符合要求的圆,每个圆的直径是3,面积也是28.26。

画9个符合要求的圆,每个圆的直径是1,面积也是28.26。

引导学生分别计算出各个圆的面积。

并组织他们发现:圆的面积之和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3、(1)教科书第102页第11题。

根据条件进行列举,要提醒学生: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含义是相对的,宽的米数大于长的米数的也要进行考虑。

六年级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以及反思

六年级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以及反思

六年级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以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平面图形复习(1)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性质和分类。

(2)圆的性质和圆周率的概念。

2. 第二课时:立体图形复习(1)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

(2)圆柱、圆锥的性质。

(3)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3. 第三课时:图形变换复习(1)平移、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2)轴对称的概念和应用。

4. 第四课时:位置与方向复习(1)坐标系的认识。

(2)位置与方向的表示方法。

(3)坐标与图形变换。

5. 第五课时:面积与体积复习(1)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2)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3)面积和体积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变换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注重练习设计,分层提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复习中提高。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合作交流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复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系统地复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4.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课件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课件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表面积与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形 体 面棱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关系
长 方 体
正 方 体
6 个
6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
长方形(也有可 面的面
12 条
8 个能有两个相对的 积相来自 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相等 6个面
的正方形
的面积
都相等
每一组互相平行的 四条棱长度相等
棱长和=(长+宽+高) × 4
练习应用,展示交流
2、说一说怎么去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半正圆方的形面的积面积——一一个个小圆圆的的面面积积 大圆的面积 — 小圆的面积
练习应用,展示交流 3、
左边
上面
前面
练习应用,展示交流
4、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单位:厘米
4 5
10
5 5
5
10 2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 了什么?
12条棱的长 度都相等
正方 体是 特殊 的长 方体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表面积与体积
图形
o
圆柱 h
or
圆锥 h
or
圆柱和圆锥
底面
侧面

两个完全相 同的圆
展开是一长 方形或正方 形
两底之间的 距离(无数
条)
一个圆
展开是个扇 形
顶点到底面 之间的距离
(一条)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表面积与体积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表面积与体积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总复习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2)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7-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整理与复习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教师巡视。

“大家已经会画三角形了,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

2、三角形的分类。

“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两种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你能用学过的其他知识来解释上面的结论吗?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三、四边形的复习1、四边形的概念。

“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个四边形。

”教师巡视,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第131页中间的四边形关系图,把各种四边形画在黑板“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自己画一画。

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间的关系:“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

“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根据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逐步整理成下图。

讨论,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示意图的?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梯形?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长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3)正方形一定是长方形。

(4)长方形一定是正方形。

提问: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达?2、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

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平面图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或哪些自己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六、补充(一)填空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正好等于其余两个内角的和,这是一个()三角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72º,它的底角是()度。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最多是()厘米,最少是()厘米。

(第三条边为整厘米数)4.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2 .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厘米。

5.用3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1:2:3,它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和()厘米。

(二)选择1.人们常用三角形的()性生产自行车大梁,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应用电动大门。

a.稳定性 b.易变形 c.平衡性2.平行四边形有()高,梯形有()条高,三角形有()条高。

a.无数条 b.一条 c.三条3.圆的半径扩大2倍,则它的直径扩大(),面积扩大()。

a.2倍 b.4倍 c.8倍课前思考: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时一、要抓住从直观图形到抽象知识的概括,由具体的某个图形再进行归类,找出共同特征。

二、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三、解决“练习与实践”的7.8.9题时,要注重学生方法的指导,画法要规范,围三角形时要考虑全面,求角的度数时的方法是否最优。

本课涉及到的知识要点:1.平面图形的特征图形边的特征角的特征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四个角的内角和是360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个角的内角和是180 º圆由一条曲线围成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2.画平面图形的高3.三角形的内角和求三角形中未知的一个角或几个角的度数,涉及到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有关比的知识。

4.把多边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

课前思考:本课时主要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

复习三角形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第97页有两幅集合图,左图是将三角形按角分类,曾经在四年级教材里出现过,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各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右图是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图,第一次在教材里出现。

要引导学生理解图的意思,体会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两两相等,具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两角相等的特点,从而领悟集合图里一般与特殊、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第二,第97页思考的问题“在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答案是确定的,但解释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

如,从三角形按角分类进行解释,直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只有一个钝角;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释,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直角或有两个钝角,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就必定超过180°,这是不可能的;从画三角形解释,在一条线段的两端分别画垂线,两条垂线互相平行,不会相交围成三角形……交流不同的思考,能促进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前思考:这课时的复习设计很有条理。

补充一个知识点:即能组成三角形三条边的长短关系。

配套练习有教材上的第99页上的第8题。

补充:(1)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能是(三条边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或(、、) -------只要怎样围都可以?其中围成的三角形中,最短的一条边长()厘米,最长的一条边长()厘米。

(2)从多边形一点出发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求多边形的内角和。

掌握计算规律。

课后反思:在复习三角形时,让学生按角分类以及按边分类时学生都能知道,在教师出示相应的集合图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的,上下来本以为问题不大,可在做天天练上的题目:三角形按不同的标准分,可以怎样分?分别用图来表示。

对这一题目,很多学生都做得不够到位。

不能很好的用图表示,很是疑惑,课上已经出示过集合图,也让学生交流过,为何还会出现这一现象呢?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也有待提高。

在复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时,要让学生知道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

课后反思:在练习时,我班学生也出现了沈老师所说的现象,上课时,对三角形分类的两张集合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能说出集合图里一般与特殊、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但做练习时要学生自己用图表示,部分学生就有困难了,特别是用图表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还有些学生的练习反应出对作底边上的高还有困难。

课后反思:现在的这两个班,我是分别在五年级和六年级时接手的,而且,我没有任教过使用国标本教材的四年级。

今天复习课上涉及到的这些内容基本都是四年级教材上的,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这两个班的学生学得怎么样,我心中是没有底的,我对于这部分内容的了解也主要是基于以前使用过的教材。

借助今天的复习课和学生的作业情况,我对这两个班的学习情况基本有所了解,我对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也更清晰一些了。

画平面图形指定的底边上的高是一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难点,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还有一些学生是画了垂线段后忘了标出垂足和写上“高”。

关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学生也不是很理解。

这让我想到应该把三、四年级的数学教材拿来学习一下,教师心中有数了,复习起来才有效。

课后反思:在今天的教学中,除了按沈老师的教学设计完成相应的内容外,还补充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拓展练习,并让学生掌握期中的规律:当围成三角形的三边之和是偶数时,其中最长的边是周长/2-1,最短的边是2;当围成三角形的三边之和是奇数时,其中最长的边是(周长-1)/2,最短的边是1。

第二,发现学生在作图上问题很大,不少作图题操作不规范。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