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空间与图形知识浓缩总结 新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 认识数字:认识0-100的数字及其顺序。
2. 数的比较: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用“大于”、“小于”和“等于”来表示。
3. 加法和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运算。
4. 连续数字:学会识别和写出连续的数字,例如1-20。
5. 简单的分组问题:学习将物品进行分组,理解“一些”、“有多少”等概念。
6. 位置和方向:认知左右、前后、上下等基本的位置和方向概念。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数字,了解可能的组合情况。
8. 简单的图形和图形的组成:学习认识并绘制简单的图形,如圆、三角形、正方形等。
9. 长度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理解“长短”。
10. 时间的概念:学习读取和表示时间,包括小时和分钟。
11. 金钱的概念:学习认识和计算不同面额的货币,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12. 数字排列和分解:学习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和分解数字。
以上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一、长度单位
1. 厘米和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 米 = 100 厘米
2. 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 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
2. 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 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三、角的初步认识
1. 角的组成
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 角的大小
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表内乘法(一)
1. 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2. 乘法算式的读法
例如3×5 = 15,读作 3 乘 5 等于 15 。
3. 乘法口诀
要熟练背诵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一)
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六、表内乘法(二)
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七、认识时间
1. 钟面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是分针,走得慢的是时针。
2. 认识几时几分
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八、数学广角——搭配(一)
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归纳几何形与空间认知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归纳几何形与空间认知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归纳──几何形与空间认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在数学的学习中,几何形与空间认知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部分。
通过学习几何形与空间认知,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图形的基本属性、分类与特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小学二年级数学中的几何形与空间认知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是几何形与空间认知的基本概念,也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图形包括线段、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线段: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线段,具有长度的概念。
线段没有端点之外的其他点,也没有起点和终点的先后之分。
2. 直线:直线是无限延伸的线段,由无数个点组成。
直线上每两个点之间都存在一个线段。
3. 射线:射线由一个起点和一个方向确定的无限延伸的线段。
射线上的点都可以看作是起点沿着给定方向无限延伸而成的。
4. 角: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起点组成的图形。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
5. 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具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
6. 四边形: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四边形具有四个顶点、四条边和四个内角。
7. 圆:圆是由一个半径和一个圆心确定的图形。
圆的特点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二、图形的分类与特征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图形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1. 按照边的数量分类:图形可以分为多边形和非多边形两大类。
其中,多边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等,边的数量是确定的;非多边形指的是一些边的数量不确定或者边不是直线段的图形,如圆、弧等。
2. 按照角的特征分类:图形可以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类。
锐角是指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指等于90度的角,钝角是指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图形知识总复习 人教版

图形知识总复习一.知识点回顾知识点1:线段和直线1、认识线段、直线线段:,它有两个端点,并且可以量出长度。
直线:,它没有端点,我们可以将它的两端无限延长。
它的长度是没有办法测量的。
线段、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名称图示端点个数延伸情况长度线段两个不能向两端延伸可以测量直线无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无法测量2、数线段的条数(1)让学生先单个单个的数,再考虑两条线段合起来的情况。
两条两条合起来的数。
(2)先数出端点的个数,线段的条数等于从端点个数-1的数开始加起,每加一个数就比前一个数少1,一直加到1为止。
练习1、是线段的画√。
2、画一条比7厘米少3厘米的线段。
3、数一数下面有多少条线段。
知识点2:认识角1、认识角由两条边相交于一个顶点,这两条边中间夹着的部分就是角。
2、直角、锐角、钝角直角:角上的两条直边互相垂直成90°。
这样的角叫直角。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
钝角:大于直角90°而小于180°的角。
3、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4、数角的个数在数角的个数时,要注意组合的角也要算进去,要学会分类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练习1、下面图形是直角的打√。
2、比较角的大小。
(填序号)1 2 3 4<<<3、数一数下面图形有多少个角。
知识点3: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1)认识几厘米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在刻度尺上,从0到1就是1厘米,从0到2就是2厘米。
(2)用尺测量物体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这张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5,说明纸条的长度是5厘米。
2、认识米(1)感知厘米和米的长度厘米是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作单位。
如上图,如果我们用格尺来量黑板,太麻烦了,用米尺来量就简单多了。
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如上图),我们伸开双臂之间的距离大约也是1米。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总结: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是小学学习数学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认识位置与方向、图形的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角的初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圆、圆柱、圆锥、球、轴对称图形、作图题(操作题)、棱锥、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空间与图形全部知识点认识位置与方向:三视图位置的认识认识方向三视图: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位置的认识:能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认识方向: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图形的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长方体:相邻两面的面积不同的叫长方体。
正方体: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
球: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体,简称球。
长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在平面几何学中,正方形是具有四条相等的边和四个相等内角的多边形。
正方形是正多边形的一种,即正四边形。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圆: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根据定义,通常用圆规来画圆直线和线段:直线、线段、射线测量距离数轴直线,线段,射线:直线是两端都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测量长度的。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数轴:规定了唯一的原点,唯一的正方向和唯一的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度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角的分类:平角、周角以及锐角、直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四棱锥的体积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四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底面积乘以高的三分之一。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cm”表示,米可以用“m”表示。
在生活中,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比如铅笔的长度约 18 厘米;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比如教室的长约 8 米。
2、测量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米尺。
测量时,要从尺子的一端开始,一直量到尺子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
3、长度单位的换算1 米= 100 厘米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
例如:25 + 37 = 6225+ 37622、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 当 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例如:72 48 = 24724824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38 + 25 19= 63 19= 44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直角像三角尺上的直角那样,大小为 90 度的角就是直角。
四、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例如:5 + 5 + 5 = 15,可以写成 5 × 3 = 15 或 3 × 5 = 15 2、乘法算式的读法例如:2 × 3 = 6,读作:2 乘 3 等于 63、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重要工具,要熟练背诵。
例如:二三得六,对应的乘法算式是 2 × 3 = 6 或 3 × 2 = 6五、观察物体(一)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观察物体时,要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观察。
六、表内乘法(二)1、乘法口诀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例如: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九 整理与复习 专题二 空间与图形(二) 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 (共35张ppt)

认识时间
RJ 二年级上册
同学们,我们已经和“时间”是好朋友了,现在我们 和它做个游戏吧!
10:45
6:50
11:35
1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时间的认读和书写方法。 (2)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换算和计算。 (3)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时间问题时,掌握时间的先后 顺序和时间的长短。
2
课时流程
1分20秒 = 80秒
90分 = 1时30分
4时2分 < 260分
135分 > 2时10分
方法一:数一数钟面上走过了多少格
方法二: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等于经过时刻
5、时间的计算
( 55分 )
( 25分 )
2:45
3:40
4:05
小试牛刀(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时间 7:10~7:30 8:05~8:20 8:45~9:40 10:00~11: 30 活动 起床 吃早餐 读书 踢足球
①1分钟
②1小时 ②
③一刻钟
)。
2.8时5分也可以表示为(
① 8: 5
②8:50 ③
③8:05
3.下边的钟面时间是(
①9时11分 ②9时55分 ③10时55分
②
)。
4.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 ①分钟 ②小时 ③元 ②
)。
5 .小明每天早上 7 : 30 从家出发去上学,路上走了
15分,他( ①8:00 ②7小时45分 ③7:45
小试牛刀(用两种方法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3 05 3时5分
8 20 8时20分
10 55 10时55分
小试牛刀(根据时间画出钟表的时针和分针。)
7: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浓缩
一、目标
空间与图形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
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二、详细解说
观察物体知识点:
1. 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观察并识别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3. 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看一看 (一) 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正面、侧面和上面)。
第二节看一看 (二) 用正方体搭建简单的物体,并在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活动中,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第三节节日广场这一节实践活动,是对本册前三个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
方位知识点:
1.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具体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的方向。
3.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第一节东南西北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辨认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相反的方向: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另一个方向。
第二节练习四 1.练习辨认图中的方向,发展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有关方向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第三节看望老人 1.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
2.会描述从一地到
另一地的具体路线,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二、运用
概念和性质的延伸,方法、易错点,考查方式的应用,
四、规律总结
比如口诀、公式、做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