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课件 (2)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第2讲 生态思想与生态学

● 城市生态系统 ● 城市群落 ● 大学群落 ● 生态位
a
2.4.4 生态学的应(借)用方法论
2.关系与系统分析
● 食物链(产业链、职业链) ● 竞争关系分析:如高斯假设--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 城市系统的生态化分析 ● 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分析
a
2.5 环境
环境的定义 环境概念的泛函 环境的分类 人与环境的关系
a
2.1 生态思想-“自然的经济体系”
“生态学”这个词直到1866年才出现,而且几乎在 100年后才被广泛运用。然而,生态学的思想形成于它 有名字之前。它的近代历史始于18世纪,当时它是以一 种更为复杂的观察地球的生命结构的方式出现的:是探 求一种把所有地球上活着的有机体描述为一个有着内在 联系的整体的观点,这个观点通常被归类于“自然的经 济体系”。这个短语产生了一整套思想,尔后又形成了 今天这门学科。
生态学关系图
生命系统
生态学
环境系统
社会系统
a
应用生态学
a
应用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产业生态学 管理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草地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
旅游生态学
养殖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有害动物管理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 资源生态学 灾害生态学 自然保护生态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景观生态设计
世界系统的演变过程
物环
(a) 古代文明时代
物
物
物
环
环
环
(b)
(c)
(d)
农业文明时代
物
人
环
(e) 工业文明时代
a.物质生产由环境生产完成 b.人口生产未体现出来 c.人口生产体现,但仍作为物质生产上的一部分 d.人口生产发展成独立的系统而独立出来 e.环境、物质、人口成为独立的系统
2.2.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件-2024--2025学年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环境
归纳总结
相影互依响赖 适相应互、影影响响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2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鱼翔浅底
朝阳花(葵花)
生物的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受到环境的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生物适应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蛇,其体色与周 围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沙漠中的蛇
草丛的蛇
生物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生 物在长期的发展和生存中,形成了对 其环境的适应。
在听气象预报时,我们经常会听到“空气湿度”这个词。 空气湿度表示的是空气的潮湿程度,一般指大气中水蒸气的 含量,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空气湿度对生物的生活有着 重要影响,一些生物也会影响生存环境中空气湿度的变化。
➢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灌木丛、草坪、裸地3种不同的植被环境进行实验。
2.在一天内,选择早晨、中午2个时间段分 别测量3种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每次测 量时,要重复测量3~5次,每个数据的测量 时间相隔几分钟。
在以上探究活动中,我们模拟比较了不同体色的昆 虫对环境的适应性。在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 普遍存在的。
观察下图,分析图中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 仙人掌的叶呈刺状,可以减少水分 的散失;绿色肥大的茎既能进行光合作 用,又能储存水分。
▲ 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能使叶 漂浮在水面,并将叶吸收的空气输送到 根部。
生态学第二章 能量环境PPT课件

11/14/2020
第二章 能量环境
2.4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2.4.1 温度与动物类型
常温动物(homeotherm):环境温度变化时,能维持大致恒 定的体温。
变温动物(poikilotherm):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内温动物(endotherm):通过体内代谢产热调节体温。 外温动物(ectotherm):依赖外部热源调节体温。
11/14/2020
第二章 能量环境
Fig. 4.16 Arctic and alpine cushion plant form and orientation increases heat gain from sunlight and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and conserves any heat
11/14/2020
第二章 能量环境
2.2.3 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2.2.3.1 生物的昼夜节律
具有昼夜节律的生命现象很多。如动物的 活动、体温变化、能量代谢、激素的变化等的 昼夜节律。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 作用等也有昼夜节律。
11/14/2020
第二章 能量环境
2.2.3.2 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11/14/2020
第二章 能量环境
2.3.2 土壤温度的变化
周期性的季节变化 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夏季土壤温度随深
度而下降,冬季随深度而增加。 日变化
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白天土壤温度随深 度而下降,夜间随深度而增加。
11/14/2020
第二章 能量环境
(1) 土壤表层温度的变化比气温大,随着深度的增 加,温度变幅减小。一般在1 m深度以下,土壤温度无昼 夜变化。一般在30 m深度以下,土壤温度无季节变化。
西夏区第五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导学案1无答案苏科版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会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学会使用干湿表,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3、体验并认同生物对环境具有不同的影响,意识到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预习导学】1、“空气湿度”这个词,它表示________。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时,都_____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与传播。
经科学测定,空气的相对湿度在______时病菌死亡较快。
2、测量空气湿度的常用仪器是___________。
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的。
4、举例说出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说出植物对环境的影响【问题探究】1、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阅读课本资料“澳大利亚与蜣螂”,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⑴牛、蜣螂各自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⑵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引进蜣螂,而不用人工的方法清除牛粪和喷洒灭蝇的杀虫剂?⑶根据该事例,你认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说说你的理由。
2、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1)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①分小组选择3种不同的环境(灌木丛、草坪、裸地)。
在一天内,选择早、中、晚3个时间段分别测试3种环境的湿度。
每次测试时,要测量3个数据,每个数据的测量时间相隔8-10分钟。
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取平均值。
②小组成员及分工实施情况(组长打分,满分为5分):(2)分析数据,小组讨论①为什么要选择3种不同的植被环境进行测试?为什么不能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测试?②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哪组数据起对照作用?③分析测量所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④生物生活的环境中还有哪些因素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检测与训练】1.下列现象中,不足以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A.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但牛粪堆积在草原上,风干硬化,严重影响了牧草的生长。
B.由于牲畜的粪便多,易滋生蝇蛆,使当地蝇群猖獗。
C.澳大利亚引进蜣螂后,解决了粪便堆积的问题,改良了草原的土壤。
D.蜣螂能吃牛粪,还产卵在其中。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课件

温暖环境
(5-7天后)
低温环境
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条件
温暖潮湿
低温潮湿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 方法 结扎袋口,将实验装 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
置放在温暖环境里。 放在低温环境里。
实验 预测
实验 结果
观察下面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物不仅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何为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 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态 因 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为 生态因素。
观察下列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大雁南飞
温度
蛇要冬眠
水中动物死亡 水域的污染
讨论
1.根据你的日常观察和经验,你认为选用哪种食 品容易长出霉菌? 面包、馒头等湿润、营养物质丰富的食品。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三次测量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减少误差。 3.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为什么? 裸地。因为本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植被对空气温度和湿度 的影响。
讨论
1.绿色植物对环境能起到什么作用? 绿色植物对环境起着降低温度和增大湿度的作用。
发现血液循环.
确的数据,实验结
果往往是定量的.
哈维是较早应用(实验法) 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家
事件四:
沃森和克里克
DNA分子双螺 旋结构
人类基因组和 基因组计划
克里克 H.Fr.Crick (1916-?),英国生物物理学家
分子生物学阶段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角色和影响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角色和影响微生物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核生物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角色和影响。
1. 微生物的生态角色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多种重要的生态角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杂化和分解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杂化和分解有机物的关键角色。
例如,细菌可以通过分解植物残渣和动物尸体,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释放出养分,促进循环。
此外,微生物还能降解污染物,如石油和重金属污染物,减轻环境污染的影响。
1.2 生产和分解有机物微生物在环境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不仅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还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一些细菌和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使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
此外,微生物还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维持生物循环。
1.3 氮循环和固氮微生物在环境中还发挥着重要的氮循环和固氮作用。
一些细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固定为氨,供其他生物体利用。
此外,微生物还能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实现氮的循环。
这些过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对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形成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重要成分,对土壤的形成和质地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通过分解植物残渣和动物尸体,释放出养分,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形成。
此外,微生物的代谢和运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2.2 形成岩石和矿物微生物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能够通过氧化作用将铁离子转化为铁锈,从而促进铁矿石的形成。
此外,微生物的代谢和分解作用还能够改变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岩石的组成和结构。
2.3 影响气候微生物通过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对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微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

2.2.3 埋藏条件
• 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 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
沉积物 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
冻土等。 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 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
方式及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2.3.4 化学化石(chemical fossil) • 也称为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
生物遗体虽被破坏,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 经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仍可保存在地层中,虽其 无形,但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如各种有 机质,氨基酸等
• 2.3 化石的保存类型
的生物遗体
2.2.4 时间条件
• 埋藏前的暴露时间 • 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 • 埋藏后不被再发掘出来 • 石化作用时间 • 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 • 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2.2.5 成岩石化条件
• 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 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 石化作用petrifaction 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 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 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
3 本节要求
• 本节掌握: • 石化作用及其类型; • 印模化石和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 化石形成的条件; • 化石的类型
• 课下自学掌握: • 化石的埋藏学
化石的类型
不完整性
化石的形成
化石的定义
本节小结
实体化石 模铸化石 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
形成条件 形成过程 生物体与生物群的变化
环境科学导论第2章课件

(4)生物圈(Ecosphere):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全部有机体及与之发生作用的物理环境的总称。
2024年7月30日7时4分
(1)能量形式的转变 (2)能量的转移 (3)能量利用 (4)能量耗散
2024年7月30日7时4分
图2-5 生态系统能流模式图
L=太阳总辐射;PG=总初级生产固定能量;PN=净初级生产固定能量;R=呼吸耗 能量;C=摄入的能量;A=同化固定能量;P=次级生产能量;NU=为利用能量; FU=随粪尿流失能量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 用机理的科学。生态学定义反映出了该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即 生物是具有适应能力的,环境是复杂变化的统一系统。
2024年7月30日7时4分
环境科学导论
第2页
第2章 生态学基础
2.1.2生态学研究对象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 圈。生态学涉及的环境从无机环境,生物环境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 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1.空间结构 2.时间结构 3.营养结构 ➢ 食物链( Food chain) ➢ 食物网(Food web)
2024年7月30日7时4分
图2-4 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
环境科学导论
第12页
第2章 生态学基础
2.2.5生态系统基本功能
1.物质生产(Material production) ➢ 初级生产( Primary production)
环境科学导论
第1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湿度%
100
5湿度%
100
50
草地(灌丛 或裸地)
0
早 中
晚 时间
如果你想比较三处一天内的温度比较的异 同,想想你又该如何做呢?
相对湿度%
100
50
②
①
0
早 中
③ 晚 草地
时间
①
灌丛
②
③
裸地
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在土壤中 活动,可以使土壤 疏松,蚯蚓的排出 物还能增加土壤肥
森林净化空气
地衣分泌叶酸
牛· 牛粪· 蜣螂
• 牛、蜣螂各自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
• 澳大利亚为什么要引进蜣螂,而不用人工的 方法清除牛粪和喷洒灭蝇的杀虫剂?
• 根据上述事例,你认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 ?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①分小组选择三种不同的环境(灌木丛、 草坪、裸地)。 • ②在一天内,选早、中、晚三个时间段 分别测试三种环境的湿度。 • ③每次测试时,要测量三个数据,每个 数据的测量时间相隔8-10min。 • ④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取平均值, 然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小结: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山羊绒又细又软 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 山羊比 山羊绒又细又软,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 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 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 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于是¨¨¨ 牧草消失了!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灌木丛
草坪
干湿球温度表
• 原理:利用水分蒸发 要吸热降温,而蒸发 的快慢和当时空气的 相对湿度有关。 • 当空气未饱和时,因 湿球表面水分蒸发减 少热量,湿球温度会 下降,出现干湿球温 度差。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植被状况
裸 地
早 第一次测试 60 中 50 晚 58 早 78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白色污染
• 水污染
• 沙尘暴
白色污染
•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 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 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 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 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力。
草原鼠害
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土地沙化
兔子的危害
滥伐森林植被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对环境也产 生了影响,其中有有利的一方面,也 有不利的一方面。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在一片草原中,草被羊吃,羊 2、生物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会被狼吃,但狼消失了呢? 3、人类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过度捕捞,乱砍滥伐
草 坪
中 70 晚 75 早 80
灌木丛
中 71 晚 80
第二次测试
第三次测试 平均值
74
70 68
64
58 57
73
72 68
80
75 78
70
64 68
81
78 78
83
82 82
77
73 74
83
83 82
• 分析测量所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为什么要选择三种不同的植被环境进行测试 ?为什么不能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测试? •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哪组数据起对照作用? • 植物对环境还能产生哪些影响?
水污染
• 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 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 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 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 污染(Water Pollution)。
沙尘暴
• 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 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 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 • 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 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 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 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 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