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区耕地多功能开发价值评估——以广州市为例
基于脱钩理论的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评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0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0801034);广州市高校科技计划(08C025);广州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资助基于脱钩理论的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评估冯艳芬1,2,王芳*(1.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中山大学土地研究中心)摘要:采用总量比较法的脱钩评价模式,设计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的脱钩指标及脱钩率,计算了1996~2002年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的脱钩关系极不稳定,先脱钩再耦合再脱钩再耦合;1997年、1998年和2001年的脱钩关系说明广州市在这些年份中用少于以往的耕地消耗产生了多于以往的经济财富,耕地压力大大减少,但在其它年份,两者未能实现脱钩,广州市对耕地占用的控制力度仍有待加强。
关键词:耕地消耗;经济增长总量;脱钩理论;脱钩指标;脱钩率Assessment on cultivated land consumption and total economic growthin Guangzhou based on the Decoupling TheoryFENG Yan-fen et al(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v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Decoupling theory,which reveal the essence change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is employed in the paper.Designs the decoupling indicator and decoupling rate,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decoupling relation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consumption and total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decoupling rel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consumption and total economic growth in Guangzhou is very instability,its status comes decoupling to coupling again and again.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coupling relation in1997,1998and2001indicates the pressure of cultivated land is decreased,but in1999,2000,2002,the relation is coupling,the government of Guangzhou has to strengthen the work in controlling the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from rapid economic growth.Key words:cultivated land consumption;total economic growth;decoupling theory;decoupling indicator;decoupling rate脱钩一词来自于英文Decoupling,是与Coupling(耦合)相对的,故对Decoupling的翻译有解耦、退耦和脱钩[1~4]。
基于市公顷的广州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及空间特征

基于市公顷的广州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及空间特征王艳阳(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75)摘要: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采用改进的“市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数,对广州市辖区2016年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广州市域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其空间格局特征,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空间特征;生态足迹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只有定量判定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才能为制订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域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下辖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共11个市辖区(因无越秀区相关数据,故本研究不包括越秀区)。
广州市毗邻港澳,具有独特的地理空间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的连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定量判定广州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具有战略性意义。
1.2 研究方法在生态足迹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6种生物生产面积类型。
(1)均衡因子。
由于各生物生产类型的生产力是不同的,将不同生物生产类型汇总为区域的生态足迹,各种类型的生物生产面积需乘以一个均衡因子。
(2)产量因子。
在改进的“市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产量因子用以表示某区域某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市域内全部同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差异。
(3)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数。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数是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一种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方法[1]。
公式如下:(1)式中:LUSC为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数;E 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hm2/Cap;E f为人均生态足迹,hm2/ Cap。
LUSC的取值范围为0~1.0。
2 数据来源与处理研究基础数据来自《广东统计年鉴2017》,2016年生产性土地面积数据来自《广州市2017年区域集约利用评价》中广州所辖地区的数据成果。
基于土地信息系统的城中村用地评价研究——以广州市花地村为例

一� 花地村发展现状调查
( 一 ) 交通概况和新经济区位规划� 花 地街 位 于 芳 村 区 东 北 部 , 东 起 下 市 涌, 与冲口 街 接壤 , 西以 花 地 河 上 的 山 村 桥 中 央 为 界 , 与石围塘 街 相邻 , 南至 招村 十 八亩 , 与茶 街 相 连, 北 倚珠 江 ,
与 荔湾 区� 海 珠区 隔江 相 望 �珠 江 隧 道与 辖 区 内东 西 走 向的 芳村 大 道 和 南 北 走 向 的 花 地 大 道 相 连 �20 0 5 年, 荔湾 区和 芳 村 区 合 并 后 , 花地地区已经成为新荔 湾 区的 中心 地区 � 2 0 10年 6 月, �白 鹅潭 地区 控制 性 详细 规 新 出台 的 划� 将该地 区定 位为"广佛 之心� 国 际商 业中 心� 水秀 花 香幸福示范区" �其规划面积从 原本约 6. 9 6 平方公 里扩 大至 3 5. 14 平方公里 , 包括花地在内 的 13 个 城中村也 被 纳入经济圈范围内� ( 二 ) 花地村的土地利用改造规划调查� 花地村在改造过 程中 拟将其 分为 三大块 : 村建设 用 地2 3. 91 公顷; 市政道路和其 他城市用 地 12. 74 公顷; 另 有 7. 75 公顷土地 将用 于拍卖 融资�花 地城 中村 改造 计 划分三期进行改 造, 为期 5 年� 一期 计划 2 0 0 9 年 完成,
基于SWOT分析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_以广州市为例

[4 ]
。 因此, 都市农业是
SWOT 分析是战略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SWOT 是指优势 ( Strength ) 、 劣势 ( Weakness ) 、 机会 ( Opportunity) 和威胁 ( Threat)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发展过程中有利因素 , 发现存在问题, 找出解决办法 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在该文 SWOT 分析中, SW 代表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的内部条件, OT 代表广州都 市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广州都市农业的发展既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又面临着外部环境所给予 的机遇与挑战。正确利用优势,把握机会克服劣势和威胁,是保障广州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109
北京都市农业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在昌平县十三陵旅游区出现观光桃园以来 ,在京郊各地以首都旅 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为基础, 融农业建设、 科研示范、 产品加工和游客动手等为一 体,开发了一大批都市农业景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中以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近 郊区朝阳区的都市农业发展较为典型, 利用大城市提供的一切高科技成果发展 “三高 ” 农业, 并确定了 , 发展 利用与市郊接壤的有利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提出都市农业是该区 “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 [10 ] 具有旅游、观赏、无公害等特点的 “都市农业 ” 为发展方针, 着力发展旅游观光型都市农业 。 同时, 充分发掘农业作为一种文化内涵 ,从文化意义上认识乡村、认识农业,特别注意保持其乡土文化色彩。此 外,重视其宝贵的农业资源及特色的利用 , 注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避免过于人工化、 商业 化,大兴土木。 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的大都市区 , 农业发展经历了由 “创汇农业 ” 到 “三高农业 ” 再 到 “都市农业” 的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 尽管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为都市化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客观条 件,但是却缺乏培育、引导创新型都市农业的相关机制 ,导致珠三角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较为缓 [11 ] 慢 。可见,广州都市农业相比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 因此, 广州都 市农业迫切找出阻滞其发展不利因素 ,并借鉴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农业发展经验,提出适合自身特点的 发展模式。该文运用 SWOT 分析法对广州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多方面的优势和机会 , 以及并存的一些劣 势和威胁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出广州都市农业未来的发展模式 ,以促进广州都市农业未 来的大力发展,也为其他城市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 2. 1 2. 1. 1 优势 ( S) 和机会 ( O) 优越的自然条件
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摘要:为了解广州市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在今后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土地潜力开发,实现优化规划,本文对2012年广州的各类用地的类型、面积和比例进行数据处理归纳和分析,得知各类用地布局特点,包括林地面积广阔,耕地分布零散等,提出实现土地潜力提升,保护耕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广州市土地利用地类20101广州市概况1.1自然环境因素广州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总体范围跨度涵盖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面朝南海,毗临港澳,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
在地形地势上,广州属丘陵地带,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全市平均海拔11米。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穿越北部,属南亚热带典型的海洋季风气候,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20~22摄氏度,最低温度0℃左右,最高温度38℃,平均相对湿度77%。
市区年降雨量为1982.7毫米。
气候环境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域面积广阔,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过境客水资源量是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
广州属于赤红壤分布地区,有两个土种,分别是麻赤砂泥和厚泥赤土。
前者为砂质粘壤土,后者多为壤质粘土,土体都比较厚,多为中性或微酸性,易漏水漏肥,养分含量较低。
除此以外还有经改良的水稻土,保水保肥性能较好。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_城际比较_黄奕龙

第26卷 第2期热 带 地 理V o l .26,N o .2 2006年5月TRO P I CA L G E OG RAPHYM ay ,2006 收稿日期:2005-10-14;修订日期:2006-01-04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0372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1002) 作者简介:黄奕龙(1975-),男,广东翁源人,讲师,博士(后),研究方向: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E -mail )huangy l @ .cn 。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城际比较黄奕龙1,2,王仰麟1,2,卜心国1,2,杨 磊1,2(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数字城市与景观生态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55;2.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摘 要:应用系统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深圳和广州的土地利用效益。
结果表明,从1996~2003年,深圳市土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长最快;与广州市相比,深圳市土地利用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都较高,特别是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但与香港或其它国外发达城市相比,其土地利用效益仍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深圳市各区域之间土地效益差异较大,宝安和龙岗两区的土地利用效益较低,是效益深圳建设的主要突破口。
建议:深圳市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增强整体城市竞争力;今后仍需加强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特别是加快宝安和龙岗两区的城市化建设,提高两区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关键词: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系统分析;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 293.2;K 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06)02-0145-06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高速提升的过程中,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
超大城市边缘区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广州增城为例

超大城市边缘区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广州增城为例朱东亚;涂学仕;周波;王红梅【摘要】In recent years, megacities keep expendtothe area around them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the influx population.Blind expansion exacerbated conflicts of the people and the land around the city, and due to lack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scattered, abandoned, idle, inefficient use of construc-tion land. Proper land managementofconstruction land is impera-tive, which i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 land reclam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the principle of fuzzy mathematics, based on the poor rent theory and fully con-sidered the potential remediation and remediation difficult.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ublic opinion in the index selection and weight determinati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including suitable, more appropriate, generally appro-priate, and inappropriate. Land remediation suitability of 208 plots in Guangzhou Zengcheng were evaluated by the model, and even-tually identified as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regulation has 130 plots, area 3865.71 acres, accounting for 47.87%; more appropri-ate level have 68 plots with an area of 1556.74 acres, accounting for 19.28%; generally suitable level has seven plots, an area of 688.37 acres, accounting for 8.52%; there are three levels of un-suitable land, an area of 1964.85 acres, accounting for 24.33%. The evaluation model is feasibl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涌入,超大城市不断向周边附属区域扩张,盲目扩张加剧了附属城区的人地矛盾,由于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了特大城市附属市区出现大量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
广州市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对策

广州市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对策文章以广州市萝岗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广州市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标签:广州市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1 都市型农业的内涵目前学术界从不同的视点出发,对“都市农业”这一概念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从区位的视角而言,都市农业应限定在都市的范围,即城市化地区及其延伸区内镶嵌的“插花式”的农地,而不应把郊区(或远郊)的农业包括进去。
②从农业的内涵而言,都市农业应为观光、休闲、体验等新兴的农业项目,是农业与旅游业的新的结合。
③从城市的类型而言,都市农业是大城市周边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大城市的规模、功能、结构发生变化决定的,都市农业不仅应包括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市区农地,还应包括郊区农业。
2 广州市萝岗区概况萝岗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与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市和从化市五个行政单位交界,与东莞市和广州市的番禺区隔江相望。
全区面积393.22平方公里。
下辖夏港街、萝岗街、东区街、联和街、永和街、九龙镇5街1镇,共30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
截至2010年11月1日,全区常住人口37.37万人。
3 广州市萝岗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3.1 有利条件第一,萝岗区处在广州市农业三个圈层发展规划的中心圈层与第二圈层结合部,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第二,全区林业资源和水资源比较丰富,自然环境比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条件;第三,萝岗区农业已由产销脱节逐渐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渐成规模;第四,外向型农业已初具规模,已由单纯地满足当地城市居民的城郊型和内向型农业向适应市内外甚至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型农业转变;第五,农业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这些均为萝岗区发展都市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3.2 制约因素第一,农村城镇化建设推进不快,规模的局限和地域的分散,造成资金、科技和人才的集聚能力不强;第二,农业设施装备还比较落后,科技推广和创新体系尚不健全,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第三,受水、土、空气环境和农药、化肥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不佳,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第四,各项有利于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配套机制,如资金投入、科技研发、经济政策、社会服务、法律保护等,还没有形成新的保障机制;第五,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功能不够宽,机制不活,辐射力不强,产销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体系相对滞后,市场营销策略尚未适应,新型的现代营销体系还不完善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 的 一 线 城 市 。广 州 市 土 地 类 型 多样 ,耕 地 集
中 分 布 于 增 城 市 、 番 禺 区 、从 化 市 和 白 云 区 , 而 海 珠 区 、 荔 湾 区 、 天 河 区 、萝 岗 区 以 及 黄 埔 区 等 中 心 城 区 耕 地 面 积 分 布 少 ,越 秀 区 基 本 不
地 多功 能价值 测算 ” 与 应 用
会 想 ,陈 春 燕 、姜 广 辉 等 少 数 学 者 对 针 对 耕 地
多 功 能 开 发 进 行 了 初 步 的 定 性 探 究 ,针
广 东 经 济 /Nov em ber 2 0 1 6 6 7
ACADEMl C I 学 术
一
、
引 言
对 耕 地 多 功 能 开发 的 定量 研 究较 少 。 本 文 以 广 州 为 例 ,通 过 构 建 耕 地 功 能 开 发
耕 地 是 人 类 赖 以 生存 和 发 展 的重 要 物 质 基 础 ,是 保 障 国 家 粮 食 安 全 及 解 决 “ 三 农 ” 问 题 的 重 要 基 础 。 然 而 ,在 耕 地 单 功 能 利 用 的 背 景 下 ,耕 地 功 能 无 序 竞 争 、 耕 地 边 际 化 、耕 地 生
存在耕地 [ 2 0 , 2 1 ] o 广 卅【 是珠 江 三 角洲 的核 心 区域 , 城 市 发 展 迅 速 ,都 市 区 耕 地 保 护 与 多 功 能 利 用 问题 突 出 ,具 有 一 定 的典 型 性 和 代 表 性 。本 研 究 以 广 州 市 9个 管 辖 区 ( 不 含 越 秀 区 )和 2个
都 市 区耕 地 多功 能开 发价 值 评估
以广 , J 、 H 市 为 例
张 晓 诗 ( 广 州 大 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广 州 51 0 0 0 6)
【内容 摘 要 】在 耕 地 单 功 能 利 用 的传 统 开发 利 用模 式 下 ,都 市 区耕 地
所 受 到 的 胁 迫 越 来 越 大 。 基 于 耕 地 多 功 能 利 用 开 发 的 现 实 需 求 与 耕 地 多 功 能 理 论 发 展 的 需要 ,本 文 以 广 州 市 为例 ,通 过 构 建 耕 地 多功 能价 值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 权 衡 地 区 耕 地 多 功 能 价 值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区 域 耕 地 多 功
能进 4 i - 协 同 分 析 、功 能 需 求 分 + I - ,最 后 得 出广 州 市 耕 地 多功 能 开 发 价 值 评 估 结 果 。 研 究 表 明 :① 广 州 市 耕 地 多 功 能 开 . d L - Z -  ̄ - 价 结 果 中 ,生 产 功 能
在 开 发 地 区 数 量 上 占 主 导 地 位 ;② 增 城 市 、 南 沙 区 、 白 云 区 、 海 - e - 区存 在 其 耕 地 功 能 开 发 价 值 峰 值 ,该 耕 地 功 能 开 发 优 势 明 显 ;③ " f 4 - k闲 文 化 功
3 . 1技 术 线 路
本 文 基 于 区 域 的 研 究 视 角 ,建 立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运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确 定 权 重 ,综 合 考 察 地 域 内 各 地 区 耕 地 功 能 开 发 价 值 与 区 域 整
县 级 作 为 地 区 评价 单 元 。
体 耕 地 功 能 集 成 开 发 价 值 , 最 后 得 到 广 卅『 市
成 为 保 护 耕 地 ,提 高 耕 地 利 用 效 率 的有 效 途 径
。。
,
引起 了 学术 界ຫໍສະໝຸດ 的广 泛 关注 。 二 、研 究 区概 况
耕 地 多 功 能 是 指 除作 物 生 产 等 商 品性 生 产 功 能外 ,耕 地 还 具 有 生 态 功 能 、社 会 功 能 、休
广 州 市 位 于 东经 1 1 2 。 5 7 ’ ~1 1 4 。 3 ’ ,北 纬
3. 2研 究 方 法
功台 邑 。 E 旧
,
综 合 考奢
的
3 . 2 . 1地 区 耕 地 功 能 权 衡 本 研 究 参 考 现 有 分 类 研 究 ,将 都 市 区 耕 地 功 台 邑 分为圭 E 产 锄 台 邑 、生 E 台 黾 、 土 会功 台 邑 、休 闲 讹
耕 地 多 功 能 开 发 评 价 结 果 。具 体 研 究 技 术 线
三 、研 究 方法 技术 线路
路 如 图 1所 示 :
/
i t k
区
区
:
功 能 权 衡
域 功 能 集 成
,
: :
l
I I
: :
l
I
,
图 1 都 市 区耕 地 多 功能 开发 价 值 评 估 技 术 流 程
能- N 区 域 功 能 集 成 效 益 贡 献 最 大 ;④ 地 区 耕 地 最 优 开 发 功 能 与 耕 地 功 能
最 优 开 发 地 区 并 不 完 全 匹 配 ,耕 地 开 发 功 能 的 确 定 需 要 综 合 考 量 。
【关键 词 】多 功 能 ; 耕 地 开 发 ; 土 地 利 用 ; 广 州 市
态 环 境 退 化 等 现 象 普 遍 存 在 。 耕 地 多 功 能 利 用
评 价 指标 体 系 ,运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确 定权 重 ,定
量考察 各: I - : A 区 ̄J - : A 功 能 开 发 价 值 。 同 时 ,进行 功 能 协 同 分 析 、功 能 需 求 分 析 ,以确 定 区域 耕 地 功 能 综 合 开 发 价 值 , 为 耕 地 保 护 和 有 序 利 用 提供参考 。
2 2 。 2 6 ‘ ~ 2 3 。 5 6 ,是 广 东 省 省 会 ,广 东 省 政 治 、 经 济 、科 技 、教 育 和 文 化 的 中心 ,也 是 全 国著
闲文 化 功 能 等 非 商 品性 生 产 功 能 。 目前 ,耕 地
多 功 能 研 究 已 经 开 始 从 内 涵 与 属 性 特 征 。 、 功 能分类与演化 等 定 性 研 究 阶 段 进 入 到 耕 。 阶段 。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