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主要是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

中医治疗的首要目标是调整脾胃功能、清热祛湿。

一、中药治疗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常用中药有健脾化湿药、清热解毒药和增强胃黏膜保护药。

常用的药物有香砂养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理脾胃、清热解毒、保护胃黏膜,对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也有良好的应用。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极、内关等。

针灸治疗可以调整脾胃功能、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对于缓解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明显效果。

三、中医饮食疗法中医饮食疗法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方法。

中医饮食疗法强调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稀饭、蔬菜等。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缓解胃部不适,减轻胃部负担,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康复。

四、中医运动疗法中医运动疗法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辅助方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提高脾胃功能,对于缓解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积极作用。

常用的中医运动疗法有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

通过综合运用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饮食疗法和中医运动疗法等方法,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胃部不适、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与常规的抗生素治疗相比,中医综合治疗更加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较好的长期疗效。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胃痛、消化不良、胃酸倒流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抗生素为主,但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性和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因此近年来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主要思路包括清热解毒、调理脾胃、改善肠道微生态等。

具体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草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及艾灸等。

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属于中焦湿热瘀滞、脾胃虚弱等病证,因此治疗时首先要清热解毒、调理脾胃,同时改善整体的体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在中草药治疗方面,一些常用的草药有黄连、苦参、白芍、山楂、陈皮等,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的作用,可以帮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针灸、推拿、气功及艾灸等中医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调理脾胃、活络气血,推拿可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气功可以调和脾胃、增强体质,艾灸可以温经散寒、祛湿化痰,这些中医疗法都可以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改善肠道微生态也是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调整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至关重要。

中医综合方法包括适当饮食调理、膳食疗法、益生菌补充等,可以帮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恢复健康的肠道菌群,加速幽门螺杆菌的清除,降低复发率。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除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外,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具有较为持久的特点,患者在治疗后并不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验阴性 ; 有效 : 症状 减轻 , 下 胃黏膜 恢 复达 到 1个等 级 , 镜 H P快速尿素 酶检 验弱 阳性 ; 效 : 无 症状无 好转 , 胃镜 检查
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无变化 , P快速尿素酶检验结果 阳性 。 H
3 2 治 疗 结 果 : 表 1 . 见 。
1 1 一般资料 : . 收集本 院 门诊及 住 院病例共 12例 , 据 1 根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治疗组 和对 照组。治疗 组 5 6例 , 3 男 0 例, 2 女 6例 ; 年龄 2 4~6 8岁 , 均 4 . ; 平 9 2岁 病程 3个月 ~
以 淋 巴 细胞 和浆 细胞 为 主 的慢 性 炎 症 细 胞 浸 润 。
注 :) 1 与对照组 比较 =1.0 , O 0 。 1 3 31P< .5
4 讨论
慢 性 胃炎成 因复杂 , 括饮食 习惯 、 酒 、 包 酗 环境 因素 以 及 自身 免疫 等 , 但现代医学认 为 , P感染是 慢性 胃炎 最主 H 要病 因。T gt 出“ H , 胃炎 ; 胃炎 , 溃疡 ”  ̄ a提 无 P无 无 无 的观
药三联 疗法及 吗丁啉等对症 治疗 , 治疗组在 对照组基础 上加 用 中药 。疗程2 。结果 : 8d 治疗 组显效 4 5例 , 有效 9例 ,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 9 . % ; 64 对照组显效 3 2例 , 有效 8例 , 无效 1 6例 , 总有效率 7 . % 。 14 两组 比较疗效有显著性 差异( 2 13 3l X =l. 0 , P< .5 。结论 : 00 )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合用 中药, 中西 医结合治疗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 胃炎 , 能明显提 高临床 疗效。

2 6・
山西 中 医

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论文

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论文

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2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洛赛克、吗丁啉)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疗程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国产洛赛克胶囊20mg,2/次,早晚空腹服;吗丁啉片10mg,3/次,餐前30min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气健脾和胃降逆治疗。

方药: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2g,甘草6g,玄胡15g,佛手10g,川楝子10g,旋复花12g,香附12g,木香10g,陈皮10g。

半夏10克,黄芩10克。

1剂/日,水煎250ml取汁,分2次温服。

观察治疗前后胃脘疼痛、腹胀、暖气、胃脘烧灼感、胃脘部压痛等症状,按其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分0、1、2、3四个等级并记分[1]。

30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

1.3 疗效判定治愈: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没有反流,粘膜正常或大致正常;显效: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没有反流,胃粘膜病变有所好转;有效:症状有一定改善,内镜检查胆汁反流趋少,胃粘膜病变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可见胆汁反流出现,胃粘膜病变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采用ridit分析和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注: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p<0.05.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较(x±s)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o.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已经较为明确,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3例

3O ・ 5
塑 史
志 21 年 5 00 月第 4 卷第 5 5 期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幽 门螺 杆 菌相 关 性 慢 性 胃炎 4 例 3
石 富 娟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医 学 院 浙 江 绍 兴 3 2 0 100
摘 要 目的 :观察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幽 门螺杆 茵相 关性慢 性 胃炎的 临床 效果 。方 法 :8 例 幽 门螺杆 菌相 6
2 1 两组 临床 疗效 比较 :观 察 组治 愈 3 . 6例 ,好 转 4 例 ,无效 3 ,总有效率 9. ;对照组治愈 2 例 ,好 例 30 1
转1 4例 ,无 效 8例 ,总 有 效率 8. 。两组 总有 效 率 比 14 较 ,差 异 有 显著 性 差 异 ( < O0 ) P . 5 ,见表 1 。
同 程 度 上 腹 隐 痛 ,食 欲 减 退 , 嗳 气 反 酸 , 嘈 杂 恶 心 等 。 HP检 测 根 据 C 4O T 呈 阳 性 。 均 经 纤 维 胃 镜 证 1一 B 实 为 慢 性 胃 炎 , 且 排 除 恶 变 。 2组 在 年 龄 、性 别 、病 程 等 方 面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0 ) 具 有 .5,
可 比性 。
注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P< o 0 。 . 5
2 2 两组复发 情 况比较 :观察组治愈 的 3 例 中,2 . 6 个 月复发 2 ,1 例 年后复发 2 。对照组相应的为 3例和 2 例
例 。两组 相 比差 异无 显 著 性 ( > 0o ) | .5。 P
析 E] 中 国社 区 医师 :综 合 版 ,20 (8 :1 112 J. 0 9 1 ) 4 —4 .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寄居在胃黏膜上,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已经被证实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出发,探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一、中医药理论分析1. 中医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胃炎属于中焦疾病范畴,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脾胃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根据中医理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属于痞满证和胃痛证。

痞满以胃脘不适、饱胀、嗳气为主要临床表现;胃痛则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隐隐作痛或刺痛。

中医综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基本原则是调和脾胃、清热解毒、杀菌止痛。

主要包括药膳疗法、针灸疗法、中药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调理情志、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二、中医综合治疗方法1. 药膳疗法药膳疗法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药膳是以中药调理食材熬制的药膳,能够在滋补身体的同时对胃炎症状产生明显的缓解作用。

常用的药膳包括人参炖鸡、黄芪炖猪蹄、山药炖猪肉等。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穴位,运用针灸的手法进行刺激,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调和脾胃功能,改善胃气滞郁、瘀血阻滞的情况。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板蓝根、枳壳、半夏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缓解胃痛等症状。

三、临床效果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总有效率可达80%以上。

患者在接受中医综合治疗后,胃痛、饱胀、嗳气等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相关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炎类型,其主要病理特点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黏膜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
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临床经验。

本文目的是系统评述近年来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
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并总结概括其治疗效果和机制。

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搜集近年来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

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从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中医药治疗方案、疗效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系统分类
整理,并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概括。

结果:通过文献检索,找到了35篇符合要求的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

采用中药治疗的研究占绝大多数,还有少数使用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进行治
疗的研究。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主要药物包括华蟾素、连翘、黄连、枸杞子、甘草等。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幽
门螺杆菌的清除。

治疗效果较好,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中医药治疗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潜在的作用机制。

中医药能够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幽门螺杆
菌感染引起的胃炎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由于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数量
较少且质量差异较大,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其疗效和机制,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
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治疗机理和临床实验设计。

首先介绍了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中医综合方法的研究意义。

随后详细阐述了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原理,并对临床实验设计进行了描述。

通过临床效果观察和治疗机理探讨,揭示了中医综合方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有效性。

最后对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结论总结。

该研究有望为中医综合方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上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关键词】中医,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综合方法, 临床效果, 治疗机理, 临床实验, 结论,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胃部感染疾病,其主要原因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在胃黏膜内生存繁殖的螺旋状细菌,它通过在胃部产生尿素酶和毒素,破坏胃部黏膜,导致胃部炎症和组织损伤,进而引发胃炎等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实验,观察中医综合方法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综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胃部内镜检查结果,评估中医综合方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中医综合方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包括症状缓解情况、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等。

2.探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机理,包括药物成分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调节胃黏膜免疫功能等。

3.为患者提供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抗生素使用带来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作者:谢显友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及胃镜疗效。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6%(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7,P=0.02)。

观察组的Hp转阴率95.7%(45/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3,P=0.04)。

观察组的胃镜检查总有效率97.9%(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2,P=0.04)。

结论:采用自拟疏肝和胃饮辨证治疗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疏肝和胃饮;慢性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中西结合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015-03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XIE Xian-you.//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15-17【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CM different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Method:Ninety-four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March 2013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CM differenti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icacy,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situation and gastroscop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6%(44/47),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6.6%(36/47)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字2=5.37,P=0.02).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io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7%(45/47),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3.0%(39/47)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字2=4.03,P=0.04).The gastroscopy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9%(46/47),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3.0%(39/47) in the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字2=4.42,P=0.04).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elf-designed drink of soothing the liver and harmonizing stomach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good and worth further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Drink of soothing the liver and harmonizing stomach; 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 Helicobacter pylori;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hua County,Jianghua 425500,Chinadoi:10.14033/ki.cfmr.2015.02.007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介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之间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发病率。

有研究显示,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的阳性率达95%以上,与糜烂性胃炎反复发作有直接关联[1]。

目前对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抗菌素为主导的三联疗法为公认治疗Hp相关性胃病的有效办法,Hp的根除率有明显提高,但慢性糜烂性胃炎复发率仍较高[2]。

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配合自拟疏肝和胃饮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94例患者。

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未服用其他药物。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观察组47例患者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36.0~69.0岁,平均(51.8±4.1)岁。

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37.5~68.0岁,平均(52.5±4.3)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评分、糜烂部位及糜烂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3]来制定。

1.3 纳入标准(1)有明显临床表现,为中上腹部不适、饱胀、钝痛、烧痛,无明显节律性,或者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胃镜及病理诊断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的诊断标准;(3)经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4)排除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肝胆胰疾病、心肾功能不全、妊娠、近4周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对所有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1.4.1 对照组对照组联用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治疗,20 m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0.5 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次/d,疗程为1周;1周后继续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次,早晚各一次,共4周。

1.4.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疏肝和胃饮,处方用药如下:柴胡9 g、郁金12 g、陈皮9 g、白芍30 g、吴茱萸4.5 g、川黄连4.5 g、干姜4.5 g、蒲公英30 g、苏梗9 g、元胡12 g、黄芩9 g、神曲15 g、鸡内金12 g、炙甘草6 g,并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而进行加药:胃胀痛明显者加丹参12 g、川楝子6 g;泛酸明显者加佛手9 g、煅瓦楞子24 g;嗳气频作者加旋复花10 g、代赭石30 g;口苦、烦躁易怒者加丹皮10 g、栀子12 g;纳差、胃胀明显者加厚朴12 g、麦芽12 g、扁豆152 g;胃中灼热感明显者去干姜,加石斛20 g;大便干结加大黄7~10 g。

本组患者每日一剂中药,加水煎温服,分两次口服,200 ml/次。

两组病例均以5周为一疗程,服药一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

1.5 评价标准1.5.1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治疗后胃脘疼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糜烂、出血、充血、水肿消失,停药6个月未复发;(2)好转:治疗后胃脘疼痛及其他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胃镜检查结果为胃黏膜糜烂面明显缩小,黏膜炎症明显减轻;(3)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无变化或恶化。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2 幽门螺杆菌根除标准治疗结束5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者为幽门螺杆菌根除病例。

1.5.3 胃镜疗效标准(1)治愈:糜烂完全消失,无明显水肿;(2)显效:糜烂基本消失,仍有轻微水肿;(3)有效:糜烂范围缩小50%以上;(4)无效:糜烂范围缩小不及50%。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2 结果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6%(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7,P=0.02),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