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于1982年首先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简称Hp),并因此获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Hp为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且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

世界上超过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Hp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 [2]。

临床使用西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疗效较好,但存在细菌耐药性、药物副作用大及病人依从性差等弊端,使临床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近年来中医学者对Hp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临床研究进展1.病机中医认为HP感染相关性胃病多属“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有学者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基础。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HP感染属中医“邪气”,病邪乘虚而人,或正虚邪恋,出现虚实并见,本虚标实,或生寒、或化热,出现胃脘疼痛、胀满、嘈杂等症状。

周正华等[3]研究认为Hp所导致胃病的病机实质以“脾虚”为本,“湿阻”为标,康美清[4]研究发现脾胃虚弱证和湿热证患者Hp感染均较高,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Hp侵袭致脾胃功能下降,日久虚弱,故脾胃亏虚是Hp能侵入体内引起疾病的前提之一,而脾胃湿热又是Hp易感环境,所以Hp致病同时存在因虚致实、因实致虚两种病机。

2.辩证关于HP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中医注重辨证分型,主要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健脾益气、和胃助运、清热化湿、滋阴益胃等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其在缓解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许多学者认为HP感染以脾胃湿热、肝郁气滞等证型感染率较高,而脾胃虚弱等证型感染率较低。

如李东灿等[5]研究了7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同时选择43例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和1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对照。

幽门螺旋杆菌胃炎有哪些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胃炎有哪些症状?

有了幽门螺旋杆菌,身体会有变化,多吃一物,或可与胃病“无缘”。

在生活饮食中稍微不注意就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比如在饮食上,可以给身体补充营养的同时也会带来隐患,尤其是常吃了生冷或不熟透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各种小毛病。

对于幽门螺旋杆菌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在中国10个人中有9个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只是多少问题。

那么感染这种细菌,我们的身体会有哪些异常呢?1、消化道受到影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影响到整个消化系统,身体无法得到充足营养补充,营养处于缺失状态下,会慢慢变瘦,一些人会因为营养得不到补充,出现了营养不良,甚至面临贫血。

因为一般情况下感觉到饥饿,吃点东西,身体会得到很好缓解,但是,当发现身体有了这种细菌,会影响到人们消化,促使消化道出现异常,面临异常出血,对食物的正常消化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2、口臭严重口臭严重且总消不下去,在幽门螺旋杆菌影响下,会导致肠胃处于病变状态下,这样的病变,细菌肆意窜动,还会让人的口腔中散发出异味,出现了口臭,张开嘴巴,散发出浓烈的臭味。

3、胃粘膜受损幽门螺杆菌作为一种细菌,一般会一直聚集在胃部,对胃部以及十二指肠会造成很大影响,慢慢发展,这些部位的黏膜会受到损伤,在幽门螺旋杆菌影响下,会有强烈的腹痛感觉,腹痛十分强烈。

所以随着幽门螺旋杆菌的增多,就会导致胃部疾病加重,例如慢性胃炎的出现,这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非常大的关系,在这些细菌的不断刺激下,就会导致胃黏膜出现了萎缩,发炎、胃溃疡等情况越来越强烈。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千万不能忽略,因为长时间的感染会给胃部带来各种危害,科学进行杀菌,才能维持健康,如何除掉幽门螺杆菌呢?1、食疗辅助杀菌饭后坚持喝丁香茶樉渭丸饮品,这是辅助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个常见方法。

丁香中独有的成分可以更好的抗菌和抗真菌的作用,樉渭丸以天然草本碱性植物制成药丸,又根据胃炎胃病患者大都是会有胃溃疡的特点,特别添加护胃功能明确肯定的砂仁和肉豆蔻,能有效提高胃的自我保护的功能,同时还能有效抑制和杀死幽门螺旋杆菌,达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探讨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探讨
1 ・临 床研 究 ・ 8 4
M r 02V 10 N . ac 2 1,o. , o h 1 8
幽门螺旋杆 菌相关 性慢性 胃炎探讨
程 绍 海
(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 人民医院 ,吉林 辽源 1 6 0 ) 3 2 0
【 摘要 】 讨 治疗 幽 门螺旋 杆 菌相 关性 慢性 胃炎 的临床 效 果 , 探 分析 2 0 幽 门螺 旋杆 菌感 染 与慢性 胃炎的 临床 资料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1 5 , 1例 2 例 单 用西 医治疗 8 5例 ,每 1 d为 1 5 个疗 程 。结 果发现 治疗 纽 幽 门螺旋杆 菌阴转 率 9 %,对 照 6 . 2 47 %。一年 ~一年 半后 两纽 复发率 71 . %。 探 讨 结 果表 明 :中 西 医结 合 治疗 幽 门螺旋杆 菌相 关性慢 性 胃炎效 果显著 。部 分 中药对 幽门螺 旋杆 菌的抵制 杀 灭作 用而达到 清 除幽 f螺 旋杆 l
显地 抑制食物 、组胺 或五肽 胃泌 素等刺激 引起的 胃酸分泌 ,并使其 酸
活 检组 织Wati—tr 银染 色及 尿素 酶阴性 、标 本观 菌量 阴性 r nSar h y 为 幽 门螺 旋杆菌 清除 。幽门螺旋杆 菌观菌量 由 (+ )转为 (+ ++ + )、 ( ),或 由 (+ + + )转为 ( )为好转 。与治疗前无变化 为幽门螺旋杆 + 菌清除无效 。
煎服 ,早饭 前晚饭后服用 ,连 用1 d 5。
中药方剂组成 :党参 、黄芪2g 白勺 、白术 、川练 子、枳实 、厚 0 朴 、茯 苓 1g 香 附、黄 连 、黄 芩 、大黄 、地 丁 、元胡 、龙骨 、牡蛎 5
lg ,按临床症状 酌情加减… 5 。
13疗 效评价 .
西 医疗 法 中呋喃唑酮 、 甲哨唑 能抵制杀灭 清除 幽门螺旋 杆菌 ,缓 解 炎症 的反应 ,利于炎症消散 。甲氰眯胍为一 种H 受体拮 抗剂 ,能明 2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

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方案包括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比如PPI与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的联合应用。

也有其他抗生素方案,如四联疗法(PPI、克拉霉素、甲硝唑和达菲(或次枸橼酸铋钾)的联合用药)或三联疗法(PPI、克拉霉素和甲硝唑)。

抗生素治疗可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2. 质子泵抑制剂(PPI):PPI类药物可减少胃酸分泌,提高抗生素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杀灭率,并帮助胃黏膜的愈合。

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3. 补充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如胃粘膜糖胶囊、脉络宁等可辅助治疗,帮助胃黏膜修复,减轻胃痛和不适。

4. 中草药治疗:一些中草药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功效,如金银花、黄连等。

服用中草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处方,同时也要定期复查幽门螺旋杆菌是否已经被根除。

同时,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避免食用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病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也有一定的帮助。

幽门螺杆菌长期不治疗,会有这六大危害

幽门螺杆菌长期不治疗,会有这六大危害

1.反酸烧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反酸、烧心等胃部不适,表现为胃部防御功能下降
2. 口臭: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口臭,影响个人口腔卫生和生活质量
3.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胃炎较为常见,影响胃黏膜健康
4. 胃部不适: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一些人可能出现腹部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返酸等消化道问题
5.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约15-20%的感染者可能会出现此症状
6. 胃癌风险增加:长期携带幽门螺杆菌而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尤其在中年之前
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六种方法
1.抗生素治疗:通常采用联合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这有助于防止细菌对某种特定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2.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胃酸生成,帮助胃部愈合,并提高治疗效果。

这些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3.中药治疗:中药可利用清热的手段祛除湿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还有助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4.除菌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者强烈推荐进行除菌治疗,以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胃癌等
5.定期复查:在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观察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预防措施。

6. 遵循医嘱: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并在治疗过程中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精等对胃黏膜有害的物质,配合舒克幽益生菌一起调理。

一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这几大症状就逃不掉!

一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这几大症状就逃不掉!

一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这几大症状就逃不掉!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本质上是一种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该细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胃中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

由于我国没有实行分餐,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据统计有50%的人群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以导致什么疾病?一般认为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原因,引起腹胀、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口臭等症状,也使患胃癌的风险增加。

然而深居胃黏膜兴风作浪的Hp,并不那么老实,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关,还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组织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贫血、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及荨麻疹等。

有研究显示在给予患者根除Hp的治疗后,这些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意外改善或恢复。

幽门螺杆菌常见传播途径?1、口口传播:中国不注重分餐的传统饮食方式及家长保守的喂养方式,常导致病菌的相互传播。

2、恋人之间的亲吻: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

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传染。

3、打喷嚏传播:患者打喷嚏可以通过鼻腔将幽门螺旋杆菌一起排出,并且有浓重的异味,需区别于口腔炎症。

如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1、首先是确认胃炎和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是非常严重,如果是没有引起你的特别重的反应,我倒是不建议使用药物进行根除治疗的,自己自行服用体恒中药樉渭丸即可。

一般每天1到2丸,一个月为一个阶段,配合丁香茶每天20克左右,效果更佳2、胃炎已经引起了身体的比较重的反应例如吃不下饭,每天夜里睡不着,胃疼或者烧痛感,这需要根除治疗胃炎以及胃粘膜糜烂和受损的部位。

3、改善和恢复胃的正常功能,常用的是三联药物或是四联药物,一般常用选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多潘立酮,养胃药樉渭丸,前面一种主要是消炎,后面两种为抗生素,主要降低和杀死幽门螺旋杆菌,最后的樉渭丸是用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的,缓解不良反应,与药物同期服用需要间隔两个小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哪些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哪些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哪些症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它可以引起多种胃部疾病,包括口臭、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萎缩、胃癌等。

主要有以下症状:1. 口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导致口臭。

这种口臭通常表现为不易去除的口腔异味,甚至呼出难闻的气体。

口臭可能是由于细菌在口腔中产生的氨类物质所导致的。

2. 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炎,表现为胃部疼痛、饱胀、嗳气、恶心和食欲减退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轻重,但通常不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3.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的症状包括周期性中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等,疼痛通常在餐后加重。

4. 胃黏膜萎缩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这是通往胃癌的一条重要途径。

胃黏膜萎缩的症状通常包括胃部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

5.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胃癌的症状通常包括消化不良、胃部疼痛、体重下降等。

在疾病的早期,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6. 消化不良症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胃部疼痛、恶心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

7. 反酸反酸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在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胃疾病中更为常见。

反酸的症状通常发生在餐后,可能伴有烧心、胸痛等。

以下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措施:1.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口腔接触和口腔传播。

2. 避免密切接触: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牙刷等亲密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3. 避免接触患者胃内容物:避免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以免传播病菌。

4. 饮食预防:采取分餐制,使用公筷,食具要注意消毒,避免接触感染。

5. 注意口腔卫生:每餐后刷牙,定期更换牙刷,保持口腔清洁。

6. 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2 0 m g , b i d , 加 阿莫 西林 胶 囊 5 0 0 a r g , b i d , 加 甲硝 唑 片 0 . 4 g , b i d 。 严 重 患 者采 用 质 子泵 抑 制剂 兰 索 拉唑 3 0 m g . b i d .加 克 拉 霉 素
胶囊 5 0 0 m g , b i d加 枸 橼 酸 铋 钾 胶 囊 ( 丽珠得乐 ) 次 6 0 0 g , b i d ,
的幽 门螺 杆 菌 感 染性 胃炎 患 者 1 6 2例 .其 中男 9 2例 .女 7 O 例, 年龄 2 2 7 6 ( 3 8 . 5 ± 6 . 5 ) 岁, 1 6 2例 患 者 依 据 临 床 症 状 及 体
征、 胃镜检 查 等 诊 断 标 准 均 明 确诊 断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对 比两 组患者性 别 、 年龄 、 病 程等无显著性 差异 , 无统计 学意义 ( 尸 >
0 . 0 5 ) 。所 有 患 者 均 排 除 患 有严 重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及 严 重 肝 、 肾
功 能 障 碍
1 . 2 治 疗 方 法 ( 1 ) 甲组 患者 8 2例 . 采 用 常 规 性 临床 治 疗 方 法. 主要 是针 对患 者 的临 床 症状 及 体 征 应 用 H + 阻滞剂 、 胃黏膜 保护剂 、 抗感染等治疗。( 2 ) 乙组 患者 8 0例 , 采 用 常 规性 治 疗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 代 诊 断 与 治 疗 2 0 1 3 F e b 2 4 ( 2 )
・ 4 2 1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 胃炎综合治疗 临床分析
曾灿 豪(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 医院, 广东 广州 5 1 1 4 3 6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旋杆菌作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耐药的问题近年来却越来越突出,给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带来很大困难,国内外学者已开始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新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物质,希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祖国中医对该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而中西医结合更具有效性,成为特色,本节课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概述(一)Helicobacter pylori, Hp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消化疾病比较热点的内容。

图1可以清楚地可以看到幽门螺杆菌,也叫Hp,是一个细菌。

(二)罗宾·沃伦与马歇尔图2中的2个人是幽门螺杆菌发现者。

1981年澳大利亚皇家佩思医院的病理医师Warren和当时的实习医师Marshall开展的一项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

Warren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发现胃黏膜标本上存在细菌,而Marshall用四环素治疗1例胃内有细菌的老年胃炎病人,发现清除细菌后胃炎症状得到改善,试图分离培养这种细菌。

直到1982年4月经过37次培养,终于培养成功。

1982年10月22日在皇家澳大利亚内科学院的会议上,他们首次报告了这种细菌和胃炎相关。

他们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在消化界领域,甚至在医学界轰动的事情。

消化性疾病的治疗,目前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酸的治疗,研究发现了酸在消化性疾病里面起很重要的作用,这被认为是第一次质的突破。

第二次突破是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认为细菌在胃病里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这是第二次飞跃。

最近又认为溃疡愈合指标是第三个飞跃,尤其对消化性溃疡是一个典型的胃病。

1981年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相关,但该菌的存在却可能是从人类出现开始。

那么该菌的侵袭感染机制怎样?在全世界有什么样的流行趋势?(三)幽门螺杆菌的侵袭感染图3图3是细菌的侵袭感染,指的细菌在胃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浸润。

首先细菌可以产生毒素,或者它自己本身有毒性,直接引起免疫细胞损伤。

如尿素酶产氨引起细胞损伤,外空泡细胞毒素(VacA)引起细胞空泡变性。

还有,它介导了或者自身免疫出现了问题,诱发全身的胃黏膜损伤。

(四)HP感染流行趋势1.全世界的自然人群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

2.中国人的感染率是54.76%。

但是地域分布不同。

调查发现西藏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具首位。

3.血清学的阳性,即确认现在感染还是以前感染,发现了中国人的感染率在59%左右。

现在的感染率高达55%。

因为幽门螺杆菌与胃病关系密切,所以要进行治疗。

那么,它可以引起哪些疾病呢?临床如何对其检测,治疗药物有哪些?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1.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2.消化性溃疡。

3.黏膜相关的淋巴样淋巴瘤。

4.胃癌。

胃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其预防、面临难题。

以上疾病都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

(二)HP感染与相关性胃病1.功能性消化不良HP感染率为45-70%。

2.95%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有HP感染。

3.胃溃疡HP的感染率60-100%。

4.胃癌HP感染率为43-78%。

5.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HP感染率达90%以上。

(三)HP感染结局图4由图4可以看出,幽门螺杆菌急性感染以后,人体出现发病史,中间是慢性胃炎,大家最常见的疾病。

上面是萎缩性胃炎,可以导致胃癌、胃溃疡,还有相关性的淋巴瘤。

下边到胃窦部分,可以引起十二指肠溃疡,也可以引起Malt淋巴瘤。

这张表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体以后,会引起多种结果。

引起的结局不同,与宿主有关。

如胃内酸高的情况下,幽门螺杆菌侵犯以后,可能结局是溃疡病。

如果胃酸分泌正常,可能结局是慢性胃炎。

如果胃内酸少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的结果是胃癌。

虽然这是不成熟的观点,但也说明幽门螺杆菌与机体是密切相关的。

图5图5是溃疡病的图片。

可以看到,幽门螺杆菌由口进入人体,在胃黏膜中定制以后产生病变,可引起胃黏膜的发病,进而出现溃疡、胃炎、胃癌等。

(四)治疗原则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治疗的原则就是根除该菌,认为将其杀死后胃病就会治愈。

但是疾病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根除细菌并不一定疾病痊愈,但理想的情况是将其根除。

(五)有效根除HP的益处1.可以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2.能明显减少溃疡病的复发率(从以前的60-80%降至3%左右)。

3.可使慢性胃炎病变停止发展,可转好或治愈。

4.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5.缩小甚至治愈早期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

上述是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相关性的胃病的益处。

(六)HP的检测实验室中通过培养细菌来检测,而临床的检测方法有:1.形态学检查主要用病理组织学方法,Warthin-starry银染色是最经典的做法。

2.尿素酶试验:(1)快速尿素酶试验;(2)呼气试验,如碳13、碳14呼吸试验,普遍应用;(3)尿氨排除试验;3.血清学检查:查幽门螺杆菌抗体(七)幽门螺杆菌治疗现状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经典的是三联或四联治疗。

三联是质子泵抑制剂加上两种抗生素,或者四联可以加胶体铋。

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还有四环素、喹诺酮类等。

一般加两种抗生素,就是经典的PPI三联,加果胶铋四联疗法。

1.目前治疗方法Maastricht III和中国共识报告均推荐一线治疗方案: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三联疗法)。

其中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是最常选用的抗生素。

2.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临床问题(1)一线方案根除率低,仅80%;(2)中国地区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平均耐药率已经分别达到75.6%和27.6%抗生素使用的副反应,如对肝肾功能影响、胃肠道反应等,进而导致患者依从性差。

(3)补救方案中四环素和呋喃唑酮来源缺乏。

一是因为生产较少,二是副作用大。

今年卫生部专门加强了抗生素的使用,强调要对证、要合理,不能乱用,防治细菌耐药。

3.治疗瓶颈抗生素的耐药,因抗生素的副作用导致根治H.pylori治疗方案中断都是目前幽门螺杆菌治疗的难点。

4.目前现状既然抗生素是治疗最主要的原因,现在有很多学者提出,利用别药物替代抗生素,以加强根治效果。

如在抗生素方面采用序贯治疗方法,来减少耐药,甚至加益生菌,加中医中药,但这些治疗方法在探讨中,还没有作为推荐使用。

5.现实问题(1)抗Hp治疗耐药性增加,根除率下降。

(2)铋剂、PPI三联→四联:一方面启用四环素、痢特灵等药;一方面热衷于寻找更为有效抗生素。

(3)新一代药物还会发生耐药,不良反应在增加。

在人类跟细菌的斗争当中,人类永远是失败的。

因为强大的抗生素会刺激产生新的细菌菌群。

6.HP根除治疗失败所存在的问题(1)HP菌株本身因素,如细菌已变异,还在用原药;(2)宿主因素,如果宿主免疫力好,细菌就不容易侵犯;(3)环境因素,如卫生条件、饮食结构等,中国的桌餐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西方国家的分餐制感染率低;(4)其它因素,如生活方式等。

7.提高HP的根除率的方法(1)避免HP耐药菌株的产生:严格掌握HP根除治疗的适应证;治疗规范化,如三联疗法、四联疗法的应用;联合用药;治疗前做药敏试验等原则和方法。

(2)强调个体化治疗在寻找根除HP的新药和新方法方面,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中医中药在HP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如老人、儿童、妇女,及糖尿病病人、癌症病人等情况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要个体化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四联疗法是()A. 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及益生菌B. 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及中药C. 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及胶体铋D. 不确定近年来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成功率明显下降,幽门螺旋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祖国中医药对治疗胃病有独到之处,那么中医药结合治疗HP感染效果是否更好?治疗药物和方案有哪些?三、中医药治疗HP感染(一)中医药治疗HP感染研究1.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

2.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体外抑制HP作用研究。

3.借助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在体内抗HP效果的实验研究。

4.中药联合"三联疗法"、"四联疗法"提高HP根除率。

5.中医药对HP相关性胃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等。

(二)HP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许多学者认为HP感染与中医脾胃湿热相关有关。

在消化系统病中,湿热是邪气,脾胃湿热又引起胃病。

在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之前,许多中医中药清热祛除、清热利湿,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发现幽门螺杆菌后,发现该菌引起脾胃失调,使邪气加重。

(三)中药单方对HP的抑制实验很多学者对临床上治疗脾胃病常用中药进行体外抑菌试验。

发现其中黄连、黄芩具有高度抑菌作用,大黄、地榆、马鞭草、黄芩、丹参、吴茱萸等具有中度抑菌作用。

许多作者的研究均证实,对HP有抑制作用的中药以清热解毒类药物最多,其抑制作用亦最强,其他对HP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多分布于补气、化湿、活血、理气和温阳类。

(四)中药复方对HP的抑制实验一些学者对治疗脾胃病中药复方进行了体外抑制作用研究,显示以左金丸、香连丸、荆花胃康胶丸等的抑菌作用最强。

中药复方对人体HP的根除率最低为36.5%,最高达85%。

中药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方面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如著名的学者姚希贤教授,用单味中药,甚至一些活血的药,丹参、丹皮、黄芪、党参等,做成疗胃煎剂,治疗20例患者,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95%。

还有学者用托里消毒散,治疗47例病人,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达85.1%。

但是,目前因为中药处方不同,临床的循证医学的证据不准确。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1.新三联加中药"灭HP胶囊"四联治疗消化性溃疡,其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100%和96%。

2.荆花胃康联合标准三联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也获得了相似的临床或实验观察结果。

马松炎在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前病变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用胃复春加减,发现其临床有效在90%左右,幽门螺杆菌的转阴率伟93%,远远高于对照组。

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很多学者也通过随机对照的对证方法来治疗。

如窦德明发现其临床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单用西药治疗。

说明中西医结合有很好的效果。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的优势1.提高HP感染的根除率,降低了HP根除后的复发率。

2.提高抗生素对HP的敏感性,降低HP对抗生素的耐药率。

3.能够改善症状,提高HP相关性胃病的症状缓解率。

4.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明显降低溃疡复发率。

复发率从单用了西药从百分之八九十降低到百分之五以下,而且用中药后溃疡愈合质量更明显,复发率更少。

(七)中西医发病观点中医是侧重于宏观的整体医学,西医则是偏重于局部分析的微观医学。

用西医的客观指标研究中医,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中医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发病的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