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中的生态观
《白鲸》的生态解读

《白鲸》的生态解读作者:黄东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摘 ;要:随着地球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生态批评愈加受到关注。
本文从生态视角解读《白鲸》,通过对亚哈船长、大副斯达巴克、以实玛利、白鲸莫比·迪克、大海的生态表现的解读,总结出人类与自然对立、和谐的生态关系。
关键词:《白鲸》;生态表现;生态关系[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1近些年,随着地球生态问题愈发的严重,生态批评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生态批评的研究开始出现全球化的趋势。
《白鲸》是一部寓意丰富、深刻、笔触雄浑的长篇小说,生动讲述了亚哈船长和裴廓德号捕鲸船全体船员疯狂的捕杀白鲸莫比·迪克,最终除以实玛利外全部同归于尽的故事。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充分体现了作者麦尔维尔对生态的关怀和超前的生态危机意识,而作品中各种角色的描写也反映出了不同的生态表现。
一、《白鲸》中的生态表现1、亚哈船长的生态表现《白鲸》中的亚哈船长,几十年的捕鲸海上生涯练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当地人民的推崇和裴廓德号捕鲸船全体人员的完全服从,造就他成为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狂。
他不为金钱,不为权势,怀着复仇之心,将白鲸视为魔鬼,为了个人私欲将所有船员带入危险境地并陷入死亡的深渊。
亚哈作为人类的代表,对于自然的态度完全处于对立的角度。
他将自己视为受自然迫害的受害者,但他并未认识到自己多年来对大鲸的捕杀,是对自然无限度的破坏和掠夺,他自己的断腿之痛归根结底是由于他试图捕杀白鲸莫比·迪克造成的,这只是一种职业风险。
他对自然完全是一种敌视,将一切罪责归咎于莫比·迪克,基于唯我独尊的自然观,追杀白鲸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也是这种征服自然的偏执导致了人与鲸的共同毁灭。
2、大副斯达巴克的生态表现相对于亚哈船长的偏执和疯狂,大副斯达巴克对待白鲸莫比·迪克的态度是相对理性的,是应该受到肯定的。
从失衡到平衡——论《白鲸》的生态启示

whai g i d ty: t e r l i n hi t e n a a u e Be ie , i lo s w s t c e me nn f ln n usr h eato s p bewe n ma nd n t r . sd s tas ho he a ut a i g o Mo y c b Dik:t e i ora c f t e h mp tn e o h
现 这部 作 品所 包 含的 现实 意义— — 人 与 自然和谐 关 系的 重要性 。
[ 关键词】 赫尔曼 ・ 梅尔维尔 Ⅸ 白鲸》 生态批评
从失衡到平衡
^
A s r c :Mo y Di bt at b c k,wr tn b h O n c wr e ema li e srg r e s “ n ft e tn g e ts n v l i e 2 t e t r ” i e y t e r ma t i r H r n Me l ,i e ad d a o e o e ra et o es n t 0 cn u y t i t vl h h h
一
(94的出版以及 “ 1 7)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文学生物”这一主要观点的提出. 在 众 多 的对 “ 学 生态 批 评 这 一术 语 的界 定 当中 , 能为 大 多数学 者所 接受 文 最 的, 是美 国生 态批 评的 主要 倡导者 和 发起 人彻丽 尔 ・ 格罗特 费尔蒂 的定 义 :生 “ 态 批评 是探 讨文 学 与 自然 环境 之 关系的 批评 ”作为 一种批 评理论 ,文学 生态 。 “ 批 评 在不 到半 个 世纪 的发展 中风 靡全 世界 , 原因 是因为 它与 当代社 会的 发 其
b omes tM a ha .Thi o e o a sma y t e s whih v ra nf e c n t e y u g g n r to yS re ug m s n v lc nti n n h me c ha e g e ti l n e o o n e ea in.Thi ei e is fo Ah b’ s u h s t ss b gn r m a h
解析小说《白鲸》的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

中 图分类 号 : I 1 0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6 ) l 1 - 0 1 5 0 — 0 3
学, 如 他 砸 坏 了船 上 的 象 限仪 等 , 他 认 为 自己是 不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7 — 2 0
然 是 相 依 相存 的 , 当 自然界 发 生 劫 难 时 , 人 类 也 会
基 金 项 目: 2 0 1 4年度 辽 宁省 高等 教 育学 会 “ 十二 五 ” 外语 教 学改 革 专 项 课 题 “ 基 于‘ 任务型教学模式 ’ 的 高 校 外 语 教 学 方 法 创 新
船 上 的人 们 是我们 真 实社会 的代 表 , 该 小说 通过描 写人 与 白鲸之 间矛 盾 恩怨 , 揭 示 了人性 不 美好 的一 面 .
尤其是 船 长亚哈 因为报 复 白鲸 而逐 渐 失去 了人 性 。 人 与 白鲸 的相 互攻 击而 两败俱伤 。 不但 打破 了海洋 生物
的 自然平衡 规律 , 也 促使人 类 的人 际伦理 道德 从善 美滑向丑 恶。 作 家麦 尔维 尔通过 小说表 达 了对 白鲸 的爱 护, 充分表 现 出了其 博爱 的人 生观 与社会 观 , 更是 对人类 因为欲 望 而丧 失本性 和道德 伦理 的担 忧 。
一
群蔑视 及任 意捕 杀海 洋生 物 的人 。尤 其是 亚 哈 ,
的飞 鸟, 地上 的猛 兽 及一 切 昆虫 等 。人 类 中心论 就
是 基督教 这种 思想 的发 展 。 文 艺复 兴前期 人类 的思
他 是一个 狂 妄 的 自以 为是 的人 物 , 他 把 自己 当成 了
《白鲸》的生态启示

白鲸》的生态启示被英国作家劳伦斯誉为“最伟大的海洋预言家和诗人”,赫尔曼?梅尔维尔( 1819-1891 )是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以海洋生态著作蜚声文坛。
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发表于1851 年的小说《白鲸》被现代小说家毛姆列为从古至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是十部小说之一。
梅尔维尔的作品以描写自然环境探讨人与自然关系而闻名,《白鲸》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作家和现代环境主义者。
作为一部深刻的生态启示录,小说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蕴,而且对现实具有警示和指导作用。
《白鲸》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的现代价值表现在生态启示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
1. 生态启示一:通过重审西方文明,激发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从生态学上说,《白鲸》的第一个启示是通过重审西方文明,激发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
19 世纪是一个复杂而充满变革的时代,西方社会高举人定胜天的旗帜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和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成功的改革,有力地展示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科学技术的威力。
这个前进的时代,西方环境问题尚不突出,人们沉浸在科学技术给工业社会带来辉煌成就的喜悦中,只有麦尔维尔等少数人在自豪的同时怀有一种危机感,他意识到了“上升时期的美国社会已潜着危机”,并对西方文明进行了思考和批判。
首先,麦尔维尔揭示了陆地人们对海洋生活的渴望的原因。
当时陆地上的人们在工业文明下成为像机器一样被异化的人,他们渴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渴望健康的海洋生活。
小说的叙述者以实玛利就是代表,这个患有抑郁症的神经质青年渴望出海的愿望十分强烈。
其次,麦尔维尔赞美原始文化并指责西方文明对自然的危害。
起初,以实玛利对食人生番魁魁格充满了恐惧感,但是经过同屋共床的经历后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
经过交流,以实玛利得知魁魁格是来自西南方一个岛屿上的野人,是酋长的儿子。
魁魁格从小就想了解文明人的国度并学习他们的优点。
为此,他乘着一艘经过他们港湾的捕鲸船来到了文明人的世界。
论《白鲸》中的生态思想

人 类 中心 主义关 注的 主要或 完全是人 类 , 为 舟 认 然世 界仅仅 是一 个背景 , 自然 对人类 来说 只是牛 活和 发展 的资源 。人类 只对 自己有直接 的责任 , 于 自然 对 则没有 任何 义务 。价值 是最 主要 的 , 自然 对人类 只有 工 具价值 ; 人类 高 于 自然 , 自然 是 知识 学 习 和使 用 的
[ 稿 R期 ] 0 o 0 —2 收 21一 6 7 [ 者 简介 ] 海峡 (9 4 作 陆 18 一 ) 女 , 南开 封 市 人 , 棘 理 : , 河 棒 I火学 外 删 语 学 院 2 0 0 9级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学 英 语教 学 ; 延 晓 (9 3 研 人 姚 18 一 ) 殳 , 。 河
还是 彼此矛 盾 、 为 异 己。它批 评 人 类 中心 主义 、 互 人
等 , 强调 人只 是 自然 的一 部分 ; 并 它要求 人类 与 自然 、 文 明与整个 生态 圈 的 自然 牛态环 境和谐 共处 。
然而 , 自然 是 为 人 类 而 创 造 的 概 念 已 深 深 地 植 根 于 西 方 。在 亚 里 士 多 德 时 代 , 遍 被 人 类 所 接 受 的 观 普
21 0 0年 9月
Se . 01 p2 0
桂林 师范 高等专科 学校学 报
Junl f o r a in No ma le e o Gul r l i Colg
第 2 4卷
第 3期 ( 总第 8 3期)
( u No 8 ) S m . 3
Vo _ 4 No 3 l2 .
尊重海洋——对《白鲸》的生态主义解读的开题报告

尊重海洋——对《白鲸》的生态主义解读的开题报
告
一、选题背景
如今,生态保护已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环境破坏、物种灭绝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对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起对
海洋的保护。
在这种背景下,深度解读《白鲸》的生态主义思想有助于
引导人们关注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保护海洋资源的意义。
二、选题意义
《白鲸》是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部文学巨著。
这部小
说通过讲述一个白鲸与人类之间的冲突,深刻反思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掠夺。
从中可以看出,梅尔维尔生态主义的思想渗透在小说中的方方面面,这种思想不仅受到广泛关注,也深刻影响了后人的生态观念。
三、研究目的及内容
本文旨在对《白鲸》中的生态主义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在研究过程中,将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及语言等方面,从文学角度加
以分析解读,目的是引导人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对物种的保护产生深
刻的思考。
四、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等细节的分析,深
入反思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文明观念与思想内涵,以此来建立完整的论述
体系。
五、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是深入剖析《白鲸》中的生态主义思想,揭示小说中的文学特色和深刻的生态主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将引导人们关注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加强对海洋生态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析《白鲸》中的生态文学思想

与 荒 僻 的 拉 布 拉 多 海 岸 是 没 有 多 大 别 的 。 这 里 所 有 的
建 筑 和 钱 财 都 是 从 大 西 洋 、 平 洋 和 印 度 洋 捞 来 的 , 是 太 鄙 标 枪 从 大 海 里 戳 来 的 。 ”- 1人 类 不 是 适 度 地 捕 鲸 为 生 , [ 3 ]4 P 而 是 过 度 地 猎 杀 鲸 鱼 满 足 门 已 的 贪 欲 捕 鲸 船 载 着 人 类 掠 夺 自然 的 欲 望 ,成 为 人 类 从 F 然 , 取 资 源 的 野 蛮 l i f 掠 l I 具 作 者 以 同情 之 笔 描 述 船 上 鲸 鱼 被 宰 割 的 场 面 , 斥 人 痛 类 嗜 杀 无 度 的 【l 捕 鲸 船 就 像 是 一 座 流 动 工 厂 , 产 x残 生 问 . 个 “ T 鲸 脂 ” “ 取 鲸 油 ” L产 流 水 线 。 人 类 盘 一 加 、炼 的 I ] 精 神 和 物 质 的 世 界 变 得 一 片 嵴 ” 陇 郁 始 终 与 厄 舍 M
的 过 程 美 国红 1 I 纪 便 有 r捕 鲸 业 , 鲸 在 一 定 程 度 l 8造 捕 :
态 文 学批 评
一
、
引 言
随 荇 全 球 生 态 危 机 日 益 严 峻 .生 态 文 学 批 评 作 为
一
推 动 了社 会 的 发 展 . 时 也 成 为 人 们 聚 敛 财 富 的 于 段 捕 嗣 鲸 的 迅 速 发 展 是 现 代 人 欲 望 膨 胀 的 结 果 人 们 照 亮 川 的
关 键 词 :小 说 《白 鲸 》 人 与 自 然 对 立 和 谐 生
借 船 员 以 实 玛 利 之 口 , 递 人 jr然 可 以 也 应 该 和 谐 传 1 共生的思想。
_白鲸_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3/2006作者简介:高莉敏(1981-),女,山东青岛人,硕士,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白鲸 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高莉敏(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200444)摘 要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的是男权社会对于自然的开发和对于女性的压迫之间的联系,它批判了对于女性和自然压迫的男性统治。
麦尔维尔的 白鲸 ,通过!我∀以实玛利之口,讲述了!裴廓德号∀船长亚哈与白鲸莫比#迪克之间的殊死搏斗。
小说围绕女性原则与自然在亚哈身上的毁灭以及它们在以实玛利身上的重建体现出了生态女权主义思想,从而揭示出父权制世界观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而只有重建女性原则,自然和女性才能得到解放。
关键词 生态女权;女性原则;自然;毁灭;重建生态女权主义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生态女权主义理论家查伦#斯普瑞特奈克。
她指出:!生态女权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西方文化中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的关系。
∀[1]这种关系就是父权制世界观。
斯普瑞特奈克批判了把男人与女人相对立,人与自然相分离的二元论,同时她把这种二元对立归结为欧洲根深蒂固的父权制世界观。
男性统治的人类对于自然的侵略等同于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这是生态女权主义者的共识。
这自然而然地让我们意识到!男权统治在女性压迫和自然压迫两者中所起到的相似作用。
所以生态女权主义在争取自身解放的同时,也把拯救地球的生死斗争视为己任。
∀[2]麦尔维尔的 白鲸 ,通过!我∀以实玛利之口,讲述了!裴廓德号∀船长亚哈与白鲸莫比#迪克之间的殊死搏斗。
小说围绕女性原则与自然在亚哈身上的毁灭以及它们在以实玛利身上的重建体现出了生态女权主义思想,从而揭示出父权制世界观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而只有重建女性原则,自然和女性才能得到解放。
一、女性原则和自然在亚哈身上的毁灭沃尔夫在 一间自己的屋子 里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思想,!在我们每一个人当中都有两种力量在统辖着,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白鲸》中的生态观
文/王伟 赵钰
摘要:《白鲸》是19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作品,是一部世界名著。
这部小说生动地描写了航海和捕鲸的生活,同时反映出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
本文在分析《白鲸》中故事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去分析作者深层次的生态观。
关键词:白鲸;人与自然;生态观在当今时代,环境恶化、生态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趋严峻。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保护地球环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生态平衡。
而这样的思考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一位伟大的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在他的作品《白鲸》中表现出来。
一、《白鲸》故事背景
《白鲸》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发表于1851年的有关航海捕鲸题材的小说。
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名叫伊什梅尔的落魄青年,因生活窘迫来到新贝德福港,期间遇到了一名食人族的生番魁魁格,二人结为好友并一起登上一艘捕鲸船出海谋生,他们在船上结识了船长亚哈、大副斯达巴克、二副斯塔布、三副弗拉斯克以及一众船员。
其中船长亚哈是一个令人敬佩而又畏惧的老船长,他有着四十年的航海经验,在上一次航海捕鲸的过程中被一头名叫莫比迪克的白色大鲸咬掉了一条腿,因此他对这头白鲸怀恨在心,发誓要找到这头白鲸并且杀死它。
而其他的船员上船则是为了航海捕鲸并且拿到自己所得的报酬,后来在船长的威逼利诱之下,众人追踪到了白鲸并且在海上与之发生了激烈的厮杀,最终白鲸被杀死,在它临死之前也将捕鲸船撞沉,所有人除了伊什梅尔外都葬身大海。
二、《白鲸》角色分析
《白鲸》中有两大主要角色,即处于对立面的亚哈船长和白鲸莫比迪克。
亚哈船长具备丰富的航海和捕鲸经验,为人勇敢坚毅,不惧艰险,敢于挑战未知事物,但是也被仇恨所蒙蔽,最终葬身大海。
而白鲸莫比迪克则是行踪不定、神秘莫测,人们口中相传的莫比迪克凶狠残暴,不可战胜。
后来亚哈船长带领船员们找到了白鲸莫比迪克,他们与白鲸在海上大战了三天三夜,最终双方都葬身于汪洋大海。
在这个故事中,亚哈船长就是人类的代表,有人性的优点和缺点。
白鲸则是大自然的代表,神秘莫测,却又处处充满着凶险,一旦人们冒犯了它,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其他船员诸如大副、二副、伊什梅尔等,就像是人类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代表着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的行为就好像不同阶层的人处于大自然中的不同反应,有人畏惧,有人贪婪,有人保持中
立。
作者塑造出不同性格的角色,他们都是独特的,却又有着共同的结局,这些角色的结局意在警示人们要冷静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平衡的关系。
三、超前生态观的体现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具有超前意识的作品,是因为作者在小说中表现出深刻的生态思考,这种思考是具有预见性的。
在当时的社会时代中,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的状态,人们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态度大多数是选择去无休止的开采和掠夺式的破坏,只有少部分的人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作者在其作品中充分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这一思考表达了出来,亚哈即是人类开拓者的象征,他从事捕鲸业,从海洋中获取资源,屠杀鲸类以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甚至会为了仇恨去选择跟对手生死相搏。
白鲸则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的象征,如果人类没有危害到白鲸自身,它是不会主动去侵犯人类的,只有当人类的行为严重危及到它自身,它才会选择反击。
小说最终以亚哈和白鲸双双葬身大海的结局来警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人类应当寻找更好的方法来面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冲突,否则只会两败俱伤。
《白鲸》这一作品在当时出版的时候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直到作者去世以后,人们才逐渐发现这部小说的价值和深层含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生态观的超前性。
麦尔维尔在作品中的思考不被当时的大众所重视,却在后来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得以应验,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生态方面的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人类也受到了大自然相应的惩罚。
所以在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作者的这种生态观点,学会深层次的思考人类发展与生态问题,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
四、结语
文化有相同之处,思想有相似性和借鉴性,早在百年之前,麦尔维尔在《白鲸》中以独特的角度为早期资本主义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勾画出了大体的轮廓,也预示了其将来。
现如今,生态环境的发展早已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也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我们更应该慎重对待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问题,以保证人类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Herman ,Melville.Moby Dick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4.
[2]曹庸译.白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3]陈秋红.〈白鲸〉象征意义的文化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1997,2.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