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 位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课件

二、学习新课
想一想:哪个位置是右?
二、学习新课
想一想:右手能做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举手发言: 另一只手是(左 )手。
想一想:哪个位置是左?
二、学习新课
左手可以拿 东西。
左手可以帮助 右手做工。
你都用左手做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我右手写字, 左手压本子。
两只手可以做什么?
二、学习新课
以自己为参照物,我能确定自己的 左边和右边。
位置
1 上、下、前、后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宏伟的跨江大桥!
二、学习新课
问题: 1. 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 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二、学习新课
感受“上、下”。
在
的( 上面 )
在
的( 下面 )
二、学习新课
的上面 有什么?
的上面有
、 、和 。
位置
2 左、右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把你们的手拿出来我们做拍手游戏。
我们刚刚是用什么拍掌的? 手
一、情景引入
老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 (1)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2)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3)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4)抬抬左腿,抬抬右腿。
二、学习新课
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 比比看谁举得最好! 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请你把 、 贴在图中。
四、课堂小结
1.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 底处的,与上相对。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上下位置关 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位 置关系可能发生变化。 2.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确定两 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 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可能发生变化。
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的认识。
2. 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教学素材:教室内的物品、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与同学分享。
4. 活动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并进行交流。
5. 活动三: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图片中物品的位置。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测试卷附答案(典型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上下楼梯时,我们应该靠哪边行走?()A.左边B.右边C.中间2.小象跑在最()面。
A. 上B. 下C. 前D. 后3.小朋友站队,小敏站在小丽的前面,小丽站在小敏的()面。
A.左B.右C.后4.我用()手拿。
A. 左B. 右C. 无法判断5.三个小朋友站队,小红在小丽的后面,小华在小红的后面,他们排队的顺序是( ) 。
A.小红、小丽、小华B.小丽、小华、小红C.小红、小华、小丽D.小丽、小红、小华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兔子在狐狸的左面。
()2.小莉的左边是英英。
()3.狐狸在梅花鹿的后面。
()4.袋鼠走在熊猫的后面。
()5.小猫在下面。
()三.填空题(共5题,共12分)1.枕头放在床的________面,椅子放在桌子的________面。
2.跑步比赛时,李文跑在陈英的前面,黄丽跑在陈英的后面,他们三个人中,( ) 跑在中间。
3.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小明的左边是小军,右边是小青。
4.(1)一共有()个水果。
(2)是第2个,是第()个,是第()个。
(3)后面有()个水果,前面有()个水果。
5.想一想,填一填。
如图,六个小朋友正在排队,小兰排在第3,当他们向后转时,小兰排在第()。
四.作图题(共5题,共19分)1.请你先写出数字“3”,再将“5”写在“3”的上面,将“6”写在“3”的左边,将“1”写在3的下面。
2.圈一圈。
①把左边的5个圈起来:②把从左数第6个圈起来:3.选一选,涂一涂。
1.把从前往后数第4只鸟圈起来。
2.把从后往前数第1只鸟涂上绿色。
3.把最前面一只鸟涂上红色。
4.找一找,涂一涂。
1.把上面的图形涂上红色。
2.把第一列最下面的图形涂上绿色。
3.把第二列最上面的图形涂上蓝色。
4.把△下面的图形涂上黄色。
5.请将下图中最右边的那个圈出来。
五.解答题(共2题,共10分)1.树上有7只,树下有5只,一共有多少只?2.小明的前面有4个小朋友,后面有2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C4.B5.D二.判断题1.×2.×3.√4.√5.×三.填空题1.上;后2.陈英3.依次是:小军、小明、小青4.7;5;6;6;35.4四.作图题1.2.①把左边的5个圈起来:②把从左数第6个圈起来:3.4.1. 2. 3.◇ 4.5.五.解答题1.解:7+5=12(只)答:一共有12只。
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20张)人教版

在 的左边贴
,
在 的上面贴,来自在 的右边贴,
在 的下面贴
,
3.(1)在左手的下面画“√”,右手的下面画“×”。
×
×
√
√
×
√
4.小红( 右 )手拿着鲜花,( 左 )
手拿着丝带。
5.小明的( 左 )手拿着香蕉,( 右 )
手拿着苹果。
6.爸爸的( 左 )手牵着宝宝,
妈妈的( 右 )手牵着宝宝 。 宝宝的( 右 )边是爸爸,
准确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宝宝的的(右边就贴)边是是,爸小爸, 红,就会发现她的左手拿着笔,右手拿着花。
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正确解答:小红左手拿着 ,右手拿着 。
4.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选自教材P12第4题)
2.从图上剪下小动物图,贴一贴。(选自教材P12第5题)
把双手翻转过来,手心朝上平放在桌子上,两个拇指在双 手的两侧,左手的拇指在左手的左边,右手的拇指在右手的右 边,如下图:
左右手的作用。
知识提炼
左手和右手是判断左、右的重要标准。与左手相对应的 一边是左边,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小试牛刀
(1)吃饭时,一般用( 左 )手端碗,( 右 )手拿筷子。 (2)写字时,( 左 )手按书本,( 右 )手写字。 (3)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通常举( 右 )手。
第二单元 位置
第2课时 左、右
1.初步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认识“左、右”的位 置关系,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重点)
2.准确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
例题分析
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1)认识左手和右手 。 伸出双手,手背朝上、手心朝下平放在桌子上,左手的拇 指在左手的右边,右手的拇指在右手的左边,如下图: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左、右》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左、右》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左”、“右”等位置词语。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判断物体的位置。
3.能够通过绘图和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位置词语“左”、“右”等的掌握和运用。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于位置概念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小黑板、粘贴纸、彩色笔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或歌曲等活动,复习“左”、“右”等位置词语。
2.讲解“左边”、“右边”等词语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这些位置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不同物体的位置,并进行简单描述,如“书桌在左边,椅子在右边”。
第二课时1.利用小黑板或粘贴纸,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根据指令画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描述其位置关系。
2.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老师口头指令或图示,模拟不同位置相关的情境,加深理解。
3.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让学生走到教室的不同位置,向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位置。
第三课时1.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比赛,要求根据图示或描述,快速判断物体的位置,并标明正确答案。
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描述位置关系的小故事或游戏,展示给全班同学,加深印象。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到校园内或教室内寻找不同物体的位置,进行实地观察与描述。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多角度理解位置概念。
2.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实际反馈,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3.在课后复习时,建议学生与家长一起玩具或户外游戏,巩固位置词的学习成果。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等位置概念,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第2单元 位 置(教学教案)-【梓耕教育】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学(人教版)

第2单元位置(教学教案)-【梓耕教育】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前后、左右等词语,理解其意义。
2. 能够用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 能够根据给定的位置信息找到物体。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前后、左右等词语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前后、左右等词语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不同位置的物体,如桌子、椅子、书本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他们用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根据图片或模型上的位置信息找到物体。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前后、左右等词语的意义,并让他们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根据图片或模型上的位置信息找到物体。
2.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让他们用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根据图片或模型上的位置信息找到物体。
2.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让他们用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让他们用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一、看一看,填一填。
〈1〉在☆的左面画○。
〈2〉在☆的右面画▲。
〈3〉在◇的右面画⊙。
:考查学生在二维空间内用左右确定位置。
考查目的答案:解析:检查学生是否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是否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用学过的上下、左右说一说。
〈1的周围有哪些玩具?〉〈2〉在哪个玩具的左面?〈3〉在哪个玩具的右面?〈4〉你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回答吗?考查目的:其一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是考查学生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
,答案:火车的上面是娃娃下面摆放的是篮球,,右面是电子琴。
篮球在汽车的左面是木马,左面在机器人的右面,回答。
学生自主提问,充分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利用“上下、左解析:为学生提供一个玩具柜的玩具摆放画面,右”等方位词确定玩具的位置,,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位置相对性的理同样是个篮球,,解由于参照物不同因此“左右”就发生了变化。
,,三、看一看填一填。
1〉〈从左往右数______,个。
是在第〉〈2从右往左数,个。
_____是在第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左右”的理解,以及感受顺序具有的相对性。
〉1〈从左往右数答案:,4个。
是在第2〈从右往左数〉,个。
2是在第解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思考最终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顺序具有的相对性,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需要。
第2单元 位置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2单元位置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2.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 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 教学难点:理解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能够灵活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关系。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对位置关系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学习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含义。
(2)学习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物体位置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变化。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精选位 置RJ 一年级上册
上下 、前后1.
左、右这是右手。
另一只手
是左手
2.
同样多
准
备
课一、知识点总结
一一对应点数的方法
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几
认读10以内的数比多少多
少数一数
认识前后认识上下
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一般是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
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位
置
一、知识点总结
认识左右
儿 歌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位置为左边。
伸伸左手,伸伸右手,摸摸左耳、摸摸右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跺跺
左脚,跺跺右脚,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向前指一指,向后看一看。
位
置
一、知识点总结
用学过的上下
、前后、左右
说一说。
位置
位置
(1)怎样走
才能到
处?
位置
(2)要吃到应该
怎么走?
位置
你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吗?
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对应训练】
【对应训练】
1. 储物柜。
(1) 的(
)面。
(2) 在 的(
)面。
在上左【对应训练】
(3) 在 的(
)面。
(4) 的(
)面。
(5) 在 的(
)面。
在下下右【对应训练】
2. 按要求画一画。
☆▲△□○
【对应训练】
(1)☆在中间。
(2)☆的左边是▲,右边是△。
(3)□在▲的左边。
(4)○在△的右边。
(2)看图讲一个故事。
做一做,
说一说。
(1)请你把 贴在图中。
、龟兔赛跑的故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