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了解一个国家就要先了解它的历史,历史故事是让我们最容易了解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世界历史、清朝历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历史最快捷方法。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题材,是带有劝谕或讽刺的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篇1战国时候,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
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
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
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
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
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
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
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
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
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故事寓意: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
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孟子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来警醒惠王。
《五十步笑百步》原文及译文

《五十步笑百步》原文及译文赏析五十步笑百步【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如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1.凶:荒年2.亦然:也是这样3.加:更4.填然:形容鼓声。
填,象声词。
然,词尾。
5.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
刃,锋刃。
既,已经。
接,接触。
6.无望:不要希望。
无,同“勿”,不要。
7.胜食:吃完。
胜,尽。
8.数:密9.罟:网10.洿池:池塘11.以时:按照一定的时候。
12.王道:孟子理想中的政治。
13.甲:铠甲。
14.兵:兵器。
15.或:有人16.曳:丢弃17 .直:通“只”18.察:看。
19.以:用。
20.喻:作比喻。
21.既:已经22.或:有的人23.以:按照。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
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
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
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
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丢下兵器逃跑。
文言文五十步笑百步原文翻译

文言文五十步笑百步原文翻译五十步笑百步指的是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文言文五十步笑百步原文翻译,我们来看看下文。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解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时魏国的国王。
因魏国的首都是大梁,故魏国亦梁国。
之于:对于。
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
尽心,费尽心思;焉耳矣,这三个字都是句末语气词,虚词。
连用表示增强语气,相当于“啊”。
河内:魏国跨黄河两岸,“河内”指黄河的西边。
凶:歉收,饥荒。
亦然:也是这样。
察:看。
加:更。
好:喜欢。
请:请允许我。
以:用。
喻:打比方。
填然:拟声词,模拟鼓声。
形容宏达震耳的鼓声。
填,象声词。
然,词尾。
然:...的样子。
鼓之:敲起鼓来。
鼓,敲鼓。
之,句末语助词,无实义。
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
兵:兵器,武器。
刃:交锋。
既,已经。
接,接触。
曳:拖着。
走:跑。
或:有人直:通“只”,只不过。
无望:不要希望。
无:通“毋”,不要。
于:比。
违:违反,耽误。
胜(shēng)食:吃完。
胜,尽。
数(cù):密罟(gǔ):网洿:深。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优秀3篇)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优秀3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2.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掌握“数、发、直、兵、胜”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2.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
德育目标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包括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使文言文语感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活动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有评,以评促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2.点拨教学法。
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较艰深。
为此,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相机点拨指导,避免学生囫囵吞枣。
3.讨论法。
应与诵读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相关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初步了解孟子“仁政”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篇二【设计思路】本文选自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属于古代议论性散文。
在此之前,必修1和必修2的文言文分别是古代叙事性散文和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与本文相较,文本内容较长,涉及的文言词句的知识点较多教全面,已经给学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因此,把梳理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以释疑问难为主。
本单元重在议论说理,那么,学习议论的艺术,感受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并联系现实做适当延伸就成了课堂的重点。
五十步笑百步、为虎作伥阅读理解

灌南县二实小四年级周练试卷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魏国受到韩赵两国的攻击,后韩赵两国因瓜分魏国土地不均而起摩擦,攻击暂告停止,魏国得以保持领土完整。
魏惠王即位后,基于先人失败的教训,便致力于整顿国政和休养生息。
等到国力大致复原后,魏惠王首先酌量要往外扩展,以和众诸侯争霸中原。
公元前368年,魏惠王首先战胜韩国和赵国,一雪以往战败之耻。
魏惠王因被偶然的胜利蒙蔽,此后年年与齐、秦、楚等国交战。
不料却在公元前361年,与秦大战失利,连主将都被俘虏了。
征战使得魏国元气大伤,多数的农事因人手不足而荒芜,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魏惠王征秦招致怨声四起,人心不服。
有一天,周游列国的孟子来到魏国。
魏惠王素来景仰孟子大名,知道他是位卓识博学的儒者,便派遣使者请其.入宫,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惠王说:“我对国家,总算尽心了吧。
河内发生饥荒,我就把那边的灾民迁移到河东,而把河东的粮食调拨些到河内。
河内如发生饥荒,也照此办理。
考虑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一样替人民尽心尽力的,但邻国的人口并没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好打仗,我用打仗做个比方:战鼓咚咚擂响,刀枪锋芒相撞,败军兵士丢下盔甲拖着兵器临阵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只跑了五十步就停下了。
如果因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倘若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应奢想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魏国政治和别国一样,都是暴民之道。
只要不耽误农民耕种收获的时令,粮食就吃不光了;不用细密的渔网到池塘里捕捞,鱼鳖就吃不完了;砍伐林木按时节规律,木料就消耗不尽了。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料用不尽,这就使得老百姓养家活口送终葬死,没有什么不满。
养家活口送终葬死没有不满,是王道的开端。
”“在五百亩大的宅院里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绸衣服了。
鸡、狗、猪的饲养不要错过它们繁殖的时机,七十岁老人就可以吃上肉了,每户给百亩耕地,不要耽误他们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五十步笑百步》的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五十步笑百步》的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五十步笑百步》的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五十步笑百步【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如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1. 凶:荒年2. 亦然:也是这样3. 加:更4. 填然:形容鼓声。
填,象声词。
然,词尾。
5. 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
刃,锋刃。
既,已经。
接,接触。
6. 无望:不要希望。
无,同“勿”,不要。
7. 胜食:吃完。
胜,尽。
8. 数:密9. 罟:网10. 洿池:池塘11. 以时:按照一定的时候。
12. 王道:孟子理想中的政治。
13. 甲:铠甲。
14. 兵:兵器。
15. 或:有人16. 曳:丢弃17 .直:通“只”18. 察:看。
19. 以:用。
20.喻:作比喻。
21.既:已经22.或:有的人23.以:按照。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
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
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
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
专升本语文试卷(6)重点解析

一、选择题1.五十步笑一百步:“五十步笑百步”一词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当中的“五十步笑百步”是指打仗时候向后逃跑五十步的人嘲笑向后逃跑一百步的人胆小。
词语流传至今,用以比喻现在的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过失,却没有反思到自己也有这样的不足或过失,只是程度要比别人轻一些罢了。
“五十步笑百步”是一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2.语录体: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来组织文章。
3.韩愈的《答李翊书》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韩愈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
文中围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叙述了自己治学为文的经历,提出了“气盛言宜”(内容决定形式)、“务去陈言”(致力于创新)的文学主张,表现了作者排击世俗的勇气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同样庄子就是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法家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而兵家鼻祖就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
荀子是儒家学派,但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性本恶”,因此被儒家正统认为是异端,而且,荀子的学说部分为后来被法家采纳。
5.《谏逐客书》见课本P10,归纳总结6.国殇,诗歌名,是中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作品《九歌》中的一首,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另外还有同名的图书。
7.诗圣——杜甫8.《前赤壁赋》见课本P1329.上个单元讲过。
10.杜陵叟白居易:新乐府见课本P10711.柳永,李煜,李清照,婉约派代表12.王实甫《西厢记》元杂剧张君瑞,崔莺莺13.见1114.茅盾:《白杨礼赞》朱自清:《荷塘月色》周作人:《故乡的野菜》15.莫泊桑: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齐桓晋文之事1

六、阅读中注意归纳以下几项重点内容 1、词类活用 2.通假字 3.特殊句式 4.名言名句
5、重点虚词——句末语气词
七、阅读并思考 (一)阅读开头至“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翻译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而不见羊也。 2、思考:这一部分齐宣王与孟子谈话的主题是什么?孟 子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什么方法阐释自己的观点?对齐 宣王的做法,孟子是肯定还是否定?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五十步笑百步)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一、 为加线字注音。 1、龁( ) 2、衅( ) 3、觳觫、挟( ) 8、莅( ) 9.便嬖( )( ) 10、愬( ) 11、惛( ) 12、放辟( ) 13、罔( ) 14、庠序( ) 15、孝悌( ) 16、彘( )
1、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名词活用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 天下”。) (2)欲辟土地,朝秦楚(使动用法,“使……朝见”。) (3)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 2.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同“已”) (2)王悦,曰:“诗云.....”(“说”通“悦’’) (3)为长者折枝(“枝”通“肢”) (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通“型”) (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6)皆欲赴愬于王(“愬”同“诉”) (7)是罔民也(“罔”通“网”)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
(二)、阅读“王说”至“王请度之!” 1、翻译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步笑百步【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如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1. 凶:荒年2. 亦然:也是这样 3. 加:更4. 填然:形容鼓声。
填,象声词。
然,词尾。
5. 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
刃,锋刃。
既,已经。
接,接触。
6. 无望:不要希望。
无,同“勿”,不要。
7. 胜食:吃完。
胜,尽。
8. 数:密9. 罟:网10. 洿池:池塘11. 以时:按照一定的时候。
12. 王道:孟子理想中的政治。
13. 甲:铠甲。
14. 兵:兵器。
15. 或:有人16. 曳:丢弃17 .直:通“只”18. 察:看。
19. 以:用。
20.喻:作比喻。
21.既:已经22.或:有的人23.以:按照。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
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
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
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
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丢下兵器逃跑。
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
用跑了五十步的人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对他怎么办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不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
不准用密网到池塘捕鱼,鱼鳖水产就吃不完。
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就用不尽。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没有遗憾了。
老百姓养生丧死没有遗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 1.解释(1)凶:荒年(2)然:这样(3)察:观察(4)以:用(5)喻:作比喻(6)既:已经(7)或:有的人呢(8)以:按照2.翻译(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那么粮食会多的吃不完。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供养活着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这些都能尽心而、没有遗憾,那就是施仁政治天下的开端。
3.指出下列句中“是”指代的内容。
(1)是以走也。
指代“五十步而后止”(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指代“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4.“五十步笑百步”为何不对?五十步、百步,本质都是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