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9课时连除的简便运算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

第9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课题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方法(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各自的特点,通过体验、感悟,熟练、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在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初备修改部分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聪明的小猴子最爱动脑筋了,他正在思考谁能给这个数字找个好朋友,与它相乘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像这样的好朋友,还有哪些?教师板书:25×4 125×815×2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些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二、新课讲授1.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定律的内容。
我们怎样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2.情境一:导游设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子都成熟了,你们想到果园去采摘吗?但在出发前,导游想考考同学们,必须先闯过她设的一道关。
比一比,男生和女生谁先坐上车?符合定律形式的基本题:8×(125+7) 19×37+19×63教师:看到这个算式,你想到了应用什么定律?19×37+19×63“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1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整百数乘19比较容易。
应用乘法分配律先求出37与63的和再乘19比较简便。
)3.出示教材例8情景图。
让学生自己观察图上内容,根据问题(1)列出算式12×25,请同学用自己最快方法算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乘法(分配)律:(a+b)×c=a×c+b×c学生1:12×25=(10+2)×25=10×25+2×25=250+50=300(个)学生2:12×25=(3×4)×25=3×(4×25)=3×100=300(个)三、课堂练习教材第29页“做一做”前面两小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理解并熟练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除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在连除运算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理解并熟练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运算规律和简便运算方法的掌握。
2.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除的运算规律。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连除的运算方法。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连除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连除的运算规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连除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连除的运算规律,并学会如何运用简便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连除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连除的简便运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连除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连除的运算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优惠活动的计算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运算定律 课时9 连除的简便运算

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时课时九:例8连除的简便运算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力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复习铺垫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463-175-125 362-(150+162)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
280÷7÷5 280÷(7×5)7200÷(25×4) 7200÷25÷4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二、学习新知绿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2、怎样列式?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66÷2 =330÷10=33(元)=33(元)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330÷5÷2=330÷(5×2)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连除的简便运算导学案

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时课时九:例8连除的简便运算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力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复习铺垫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463-175-125 362-(150+162)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
280÷7÷5 280÷(7×5)7200÷(25×4)7200÷25÷4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二、学习新知绿学生独立解答小学数学人教部编版Happy, you like my shadow, with me through how many happy spring, summer,a b y G r o w i n g A l b u m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主要内容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理解和熟练度。
但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因此,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学生能够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复杂计算,能够理解和解释运算定律的应用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让学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的规律。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展示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突出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简便计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 连除的简便运算》精品导学案

=33(元)=33(元)
学生独立解答
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学生励志寄语:
人生,想要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就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只有一个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オ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处于低谷不颓废,過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
2、怎样列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法一:330÷5÷2方法二:330÷(5×2)
=66÷2 =330÷10
=33(元)=33(元)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30÷5÷2=330÷(5×2)
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
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信,睿智处世做事。就ᅳ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的天地。
280÷7÷5 280÷(7×5)
7200÷(25×4)7200÷25÷4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绿
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教学准备
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一、复习铺垫
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463-175-125 362-(150+16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除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来掌握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连除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卡片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连除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呈现连除的运算规律和简便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熟练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例如凑整十、估算等。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2.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例如,3+4和4+3的和都是7。
•加法结合律:改变加法的顺序,和不变。
例如,(2+3)+4=2+(3+4)。
2. 简便计算方法•凑整十法:以9为基数,通过凑整十使计算更简便,例如9+7可以理解为9+1+6,先将7补足成10,再减去多出来的1,得到10+6=16。
•估算法:快速估算出运算的结果,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节省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 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通过具体例子和抽象符号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运算定律的概念。
3. 实际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题目来练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引导他们灵活运用这两个定律解决问题。
4. 简便计算方法的介绍和练习•通过凑整十法和估算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计算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计算效率。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简便计算方法得出结果。
六、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重要性,以及简便计算方法的实用性。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时课时九:例8连除的简便运算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一、复习铺垫
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
简便方法。
463-175-125 362-(150+
162)
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
了什么简便方法。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
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
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
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
280÷7÷5 280÷(7×5)
7200÷(25×4)7200÷25÷4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绿
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2、怎样列式?
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
=66÷2 =330÷10
=33(元) =33(元)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30÷5÷2=330÷(5×2)
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
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
试。
280÷(7×5)7200÷25÷4
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
学生独立解
答
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实践应用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作业设计
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
①680÷2÷5 680÷(2×5)
②390÷39×5 390÷2÷5
③360÷(36÷2) 360÷36÷2
④810÷18 810÷9÷2
②、④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80÷(5×48) 2000÷125÷8
8100÷5÷81 540÷45
六、板书设计
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
=66÷2 =330÷10
=33(元) =33(元)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