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院内部学术交流计划表
机械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一)博士培养方案★机械工程(0802)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品质高尚、素质一流、创新力强”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机械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本学科主要按以下研究方向培养博士研究生:1.快速成型与制造;2.智能化、集成化、可视化、网络化CAD/CAM系统;3.复杂型面的制造及控制技术;4.开放式快速重组数控技术;5.微型机械和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6.机械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7.智能化光电检测技术;8.计算机集成制造;9.机电产品振动与噪声的分析及控制;10.电磁悬浮技术;11.摩擦学系统的系统工程;12.润滑理论及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13.机电控制工程-机、电、液、气系统与工业过程的智能监测与控制;14.现代设计及知识获取。
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6年。
四、培养方式1.结合博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博士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加深理论基础,扩大专业面。
3.入学一年半以后,进行资格考核。
4.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基层单位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也可和其他高校、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5.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与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检查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
课程安排及专家介绍

附件二:课程安排及专家介绍具体安排见报到时教学安排表专家介绍梅雪松梅雪松:1991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1998年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2000年作为访问教授再次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3年3月获日本JSPS资助作为访问教授在日本京都大学开展短期学术交流。
社会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机械类委员兼秘书长、全国高校机床研究学会理事兼秘书长。
先后主讲了高速高精度加工技术、金属机床概论和设计、机械系统集散式控制、数控技术与装备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迄今培养硕士、博士生27名。
一直致力于开展以高档数控机床和IC精密机械等为对象的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与补偿研究、开放式运动控制器研究、基于局域网和因特网的工控设备远程控制研究等研究与开发工作。
主持承担了高速、高精度机电系统的实现方法和控制技术、激光与特种加工、开放式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国家基金、省部级基金10余项,大型企业、航天科研单位委托的横向合作项目多项;参加“数字化制造基础研究”等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工作。
获2006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9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0年度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迄今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
2004年度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
研究领域或方向:高速、高精度机电系统的实现方法和控制技术;开放式运动控制和远程控制技术。
王力平王力平:工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04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编制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专业组评审委员;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重点项目专家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北京数控装备创新联盟首届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项目评审与咨询专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机电控制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 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系统掌握数学、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制造基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 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机电一 体化技术的创新设计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机电工程领域的机电系统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技术管理等工作, 对于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推荐到我院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硕士点继续深造,也可推荐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出 国深造。
学院拥有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 化与自动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5个博士点,农业机械化工 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 藏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7个硕士点,7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00人,博硕士研究生320余人。六十余 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8000余名。
科研情况
近5年来,学院科研与推广取得快速发展。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课题、 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支撑计划课题、“948”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重大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0余 项。在旱作农业装备研发、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技术、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陕西小麦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配套机械化装备”科研成果荣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农业院校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六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授权国家 专利、软著1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600余篇。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工作简报(2013年第2期)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行政办2013年5月10日内容导读:【重点新闻】☆学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学科建设】☆特种装备先进设计技术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督导专家来院检查指导工作☆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召开工作会议☆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平台改造建设进展顺利【科学研究】☆组织申报博士点基金项目☆方棋洪副教授被学院推荐申报2013年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全院教师开展科研经费管理自查自纠工作☆组织教师撰写国家级科研项目指南【本科教学】☆启动2013版教学计划修订工作☆《机械设计基础》完成省级精品课程复核工作☆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被推荐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2013年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工作圆满完成☆组织对2009级(2013届)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检查☆完成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通识选修课工作☆启动并完成2013年校级SIT项目的评审和2011年度SIT项目结题工作☆参与湖南大学2013年大学生物理竞赛暨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物理竞赛选拔赛并荣获奖项☆《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应聘教学岗和教研岗教师本科教学水平评价实施办法》颁布☆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生工作】☆2013年第一次学位论文评审工作圆满完成☆5篇硕士学位论文荣获2013年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积极申报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项☆湖南省研究生教改项目申报工作结束☆2013年研究生高水平国际会议资助的申报工作结束☆征求《博导学术要求稿》反馈意见☆举行2012级在职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2013级硕士奖学金评定工作圆满结束【人事工作】☆新增1位青年千人曾海波教授☆2013年第二批教学科研岗校外应聘工作启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出国留学管理办法》和《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委员会章程》正式下文☆校内人员聘岗工作按时间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工作】☆汽车人关爱基金向我院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捐赠科研基金☆“我的未来不是梦”—机械学院发起2010级本科生考研规划指导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院团委组织开展学生素质礼仪培养讲座☆校学工部来我院开展学风建设工作调研☆院团委组织召开五四评优答辩会☆组织承办第三届湖南省工程模型设计制作大赛☆唐薇老师获得湖南省第二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复赛团队第一名☆院团委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湖南大学易车FSAE赛车队亮相“2013汽车人之夜”☆院团委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院团委书记刘洋获评怀化市洪江区2012年度优秀团干☆院团委成功举办“学习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会【对外交流】☆汽车先进技术基础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韩旭院长应邀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机械、材料与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访问☆丁飞博士代表韩旭院长于2013年4月14日前往美国底特律参加国际汽车年会(SAE 2013)【党群工作】☆学院勇夺教职工乒乓球团体亚军【行政工作】☆学院离退休老同志开展春季活动☆六一儿童节礼物及独生子女保健费造册【实验室建设】☆教学实验中心部分老师参加“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概览”报告会☆组织教师参加2013年春季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重点新闻】学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4月28日,在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聚力小康、建功三湘”劳动竞赛推进大会上,我院荣获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奖项,今年湖南省仅有11个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机械类学生可以参加的竞赛项目

研究生学院
77
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
山东省测绘学会
2012年10月
泰安校区
78
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2012年9月
泰安校区
79
2012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2年7月
泰安校区
80
2012年山东省大学生动漫创作大赛
2012年11月
研究生学院
73
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
山东生教育厅、学位办
2012年11月
研究生学院
74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2012年11月
研究生学院
75
2011-2012 C2000及单片机大赛
德州仪器公司
2012年3月
研究生学院
76
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
由全国青联、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诺基亚公司联合发起
中国电子协会
2012年10月
研究生学院
63
第五届“Actel杯”中国大学生FPGA设计竞赛
Actel公司
2012年12月
研究生学院
64
2012年“毕昇RIGOL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
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5月
研究生学院
65
“优萌杯”翻译竞赛
复旦大学
2012年9约
信息学院
研究生学院
济南校区
44
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2年8月
化工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
1909年,学校建校初期即设置了机械类课程。 历史沿革1958年,经教育部和铁道部批准,北京铁道学院成立铁道机电系。 1961年,电气化工程系并入,更名为铁道机械系。 1985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系,同时电气化工程系迁出 1997年,机械工程系电气化工程系合并成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2000年,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后,系所重新整合,成立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历史照片(7张)2001年,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2004年,工程素质培训中心并入。 2010年,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开展国际化人才试点培养,进行国际班首届招生,由学院当年入学新 生自主报名、择优录取。 2011年1月,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与运用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5月,学院新能源汽车动力 总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授牌。原“机械工程自动化(铁路机车车辆)”专业按“车辆工程”专业名称招生。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学院有国家认可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团队 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团队:载运工具关键设备的磁性液体密封研究
截至2018年12月,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点,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专 业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20%,评估结果为B+。
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示范点:车辆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车辆工程 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创业型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轨道车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如何完成你的学业

如何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个人观点,内部参考)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彭卫平一、明确学业目标当前,机械与制造科学及其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社会对机械与制造相关学科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机械与制造科学及其工程教育在国家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具有重要的前瞻性。
为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在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指导下,机械与制造学科诸专业在更新教育思想、转变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办学效益和加快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目录,将原属于机械与制造学科中的一些专业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涵盖面较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的专业,改变了过去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过窄、人才适应能力不强等弊端。
经过几年的人才培养实践,此项改革已显现出其良好的效果,毕业生面向人才市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然而,随着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机械制造业的强大带动,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加强,企业的技术更新、产品开发对人才的学科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机械工程领域未来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我们必须在学好本专业只是的基础上,更多地掌握或了解相关学科或专业(如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等)的基本知识,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因此,除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外,本人指导的研究生还必须注重:①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尽量了解相关学科或专业(如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等)交叉知识。
②学会系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树立协作精神,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与教学、技术与管理等工作。
且具体要求如下:✧必修课成绩在80分以上,选修课成绩在75以上;✧开题报告前,需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后,需参加一次学术报告(可内部组织);✧参与一项实际项目;✧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毕业论文要有理论研究成果,也要有应用实例。
机械工程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机械工程博士专业学习计划机械工程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领域的学科。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博士研究生,我将致力于深入学习与探索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理论,以期能够为工程实践和学术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旨在阐述我将如何制定一个全面且高效的机械工程博士专业学习计划,来实现我的学术和职业目标。
一、选择研究方向机械工程领域研究广泛,我将首先对自己的兴趣和擅长进行评估,然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我将参阅相关的学术文献和论文,深入了解当前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制定学习计划1. 关于课程学习我将在研究生阶段针对机械工程的核心课程进行学习,包括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力学和热力学等。
我将认真听课、复习和总结,力争在课程学习中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2. 关于研究项目我将积极参与导师指导的研究项目,深入研究并解决其中的难题。
我将与导师保持密切的合作,及时汇报研究进展,并进行反馈和讨论。
通过项目研究,我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术研究的水平。
3. 关于学术交流为了拓宽视野和学术思维,我将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我计划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并与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样有助于我与同行的学术互动和知识交流,提高自己的学术声誉和研究水平。
4. 关于科研论文发表我将努力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的学术期刊上,为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学术资料和理论观点。
我将学习如何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并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术素养1. 阅读大量学术文献我将定期阅读与机械工程相关的权威学术期刊和专业书籍,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扩展自己的学术知识面。
2. 注重研究方法与科学实验我将学习并熟练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各种研究方法和科学实验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加深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培养学术写作能力我将学习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报告。
我将注意文献引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自己的学术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