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升高的睾酮来源——1例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多学科病案讨论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概论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被推荐为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
它适用于进展期前列腺癌,进展期前列腺癌占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85~97%,内分泌治疗能明显延长病人肿瘤的无进展期,存活期及总生存期。
病人有效地缓解肿瘤所致的症状。
前列腺癌的病人是否接受了内分泌治疗,对病人的3年生存期有明显的影响。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局部进展和转移性前列腺癌,即C期和D期,相当于TNM 分期的T3、N0~3和M1期,还用于根治性手术和放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至今不完全明确,尤其是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作用更是不清楚。
目前较明显的学说表明:86~98%的前列腺癌是一个激素依赖性的肿瘤,主要与雄性激素-睾酮的刺激有关。
95%的睾酮由睾丸Leydig细胞产生,下丘脑产生黄体生成激素(LHRH)作用于垂体前叶而分泌黄体生成素(LH),在LH的刺激下睾丸Leydig细胞产生睾酮。
前列腺内分泌环境依赖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
5%的睾酮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和网状带在垂体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刺激下产生。
65岁以上男性,60%的雄性激素来源于睾丸,40%来源于肾上腺。
三.雄激素的阻断途径➢手术去势。
➢药物去势。
➢在靶细胞水平阻断雄激素。
➢5α-还原酶抑制。
➢抗肾上腺分泌药物。
➢雄激素全阻断(MAB)。
四.内分泌治疗预期结果完全缓解:肿瘤消失,所有相关肿瘤标记均正常。
部分缓解:原有肿瘤减少50%,无转移灶,淋巴结不可触及或影像学只是偶然发现。
治疗前、后PSA的最低水平,以及达到最低水平的时间是评估内分泌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但不能判断是否有转移。
五.内分泌治疗的方法(一)外科去势:双睾丸切除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a 双睾丸切除b 双睾丸被膜下切除c 双睾丸切除+睾丸假体植入优点:手术简单,可局麻下进行,价格低。
手术后病人血浆睾酮水平3-12h可达最低水平。
内分泌治疗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内分泌治疗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内分泌疗法在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内分泌疗法进行治疗的48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包括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比卡鲁胺50 mg/次,1次/d,口服;醋酸戈舍瑞林3.6 mg/次,1次/月,皮下注射,联合比卡鲁胺50 mg/次,1次/d,口服;单纯应用醋酸戈舍瑞林3.6 mg/次,1次/月,皮下注射。
结果:行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抗雄激素制剂治疗者41例;采用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制剂治疗者4例;单纯药物去势治疗3例。
进行1~3年的随访,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PSA下降至正常范围内,病情得以控制。
1年生存率为95.83%,2年生存率为87.50%,3年生存率为81.25%。
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抗雄激素制剂治疗前列腺癌的3年生存率为90.24%,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治疗方法,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分泌疗法对于改善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获得满意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是治疗老年前列腺癌的主要途径。
其中以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抗雄激素制剂治疗效果更佳。
标签: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抗雄激素制剂;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这是造成老年前列腺癌中晚期患者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1]。
患者此时多已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往往需要采取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姑息疗法进行治疗。
2007年6月—2010年6月,本院采用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先后救治了48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中晚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48例,均为中晚期患者。
TNM分期:T3期29例,T4期19例。
年龄54~83岁,平均69岁。
前列腺癌患者睾酮替代治疗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患者睾酮替代治疗的安全性研究进展【摘要】。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睾酮替代治疗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睾酮替代治疗的安全性,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介绍了睾酮替代治疗的现状和对患者的影响,然后详细阐述了睾酮替代治疗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结果。
最后对安全性评估与风险控制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前列腺癌患者睾酮替代治疗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前列腺癌、睾酮替代治疗、安全性、研究进展、影响、方法、结果、评估、风险控制、展望、未来方向1. 引言1.1 背景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渐增加。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睾丸功能减退、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
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来说,如何平衡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开展关于前列腺癌患者睾酮替代治疗的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睾酮替代治疗的现状、对患者影响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等内容,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意义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然而这些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睾酮水平下降,造成睾丸功能减退和生活质量下降。
睾酮替代治疗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研究表明,睾酮替代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骨密度,提高肌肉质量和减少脂肪质量,同时减少疲劳感和抑郁情绪。
睾酮替代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包括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前列腺癌复发风险提高等。
对前列腺癌患者睾酮替代治疗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以及减少患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睾酮替代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选择和指导。
2. 正文2.1 前列腺癌患者睾酮替代治疗的现状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疗法.docx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疗法
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的激素依赖性,当雄激素水平下降时即可使成人前列腺上皮萎缩,也可使前列腺癌细胞有同样变化。
正是基于这点产生的内分泌疗法,其核心为抗雄激素疗法。
由于前列腺癌症状隐匿性强,故发现时多已进入中晚期,抑制雄激素的内分泌疗法就成为中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础。
通常是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或服用雌激素及抗雄激素药物。
临床资料已经证实了这种疗法的显著疗效。
在一些典型病历中,睾丸切除术或抗雄激素治疗的近期效果是相当突出的。
有些因疼痛呻吟不止,长期辗转病榻的患者可于睾丸切除术后不久就能起床、疼痛消失、食欲增加,以后体力逐渐加强,甚至可恢复工作。
增大而坚硬的前列腺癌可逐渐变小变软。
骨髓和软组织的转移癌也会消退,血PSA、PAP 可下降至正常。
但并非所有的前列腺癌对内分泌治疗都有效,一些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效果不明显,有些虽近期内疗效较好,但几个月或1~2年后症状可恶化。
因此,内分泌疗法为一种姑息性疗法,它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各个时期,虽这种疗法可以使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但研究表明此疗法并不能使病人的生存率有所改观。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睾酮与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相关分析

26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9 No.12 June20192019年6月第9卷第12期·论 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睾酮与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相关分析彭新庆 韦广飞 韦炳阳 阮贤球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广西南宁 530199[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睾酮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关系,进而了解睾酮与前列腺癌发病进展的关系。
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在2008年9月~2018年1月的初诊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病例资料,共113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睾酮及PSA 水平,分析治疗前后睾酮与PSA 的相关关系。
结果 治疗前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睾酮与PSA 变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者呈正相关,治疗后无相关关系。
结论 降低睾酮水平有助于控制前列腺癌的发病及进展,有望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 晚期前列腺癌;睾酮;PSA;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电切术[中图分类号] R73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9)12-26-03Analysi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testosterone and PSA in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PENG Xinqing WEI Guangfei WEI Bingyang RUAN XianqiuWum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Nanning 53019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stosterone and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stosterone and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Cases data of 113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who were primarily diagnosed in Wum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2008 to January 2018 were collected. Testosterone and PSA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respectively detected. Correlation between testosterone and PS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anges of testosterone and PS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stosterone and PSA and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estosterone and PSA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Decreasing testosterone level can help control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prostate cancer and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Testosterone; PSA; Endocrine therapy; Electroprostatectomy[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Z20180239)。
前列腺癌的原因是什么

前列腺癌的原因是什么前言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研究表明多数前列腺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但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本篇文章将针对前列腺癌的原因进行详细讨论。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发现,前列腺癌在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性。
如果一个男性有家族中的亲属患有前列腺癌,其患病的风险将会明显增加。
研究也发现,具有前列腺癌相关基因变异的男性患病的概率也增加。
这表明,遗传因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年龄因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大多数前列腺癌发生在60岁以上的男性。
随着年龄的增加,前列腺细胞的正常调控功能开始受损,导致细胞恶变的风险增加。
因此,年龄是前列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激素水平激素水平的异常也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男性体内的睾丸素是主要激素,它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水平的睾丸素与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雌激素水平异常也与前列腺癌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生。
饮食习惯研究发现,饮食习惯也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饱和脂肪饮食、高胆固醇饮食以及红肉摄入过多可能增加前列腺癌的风险。
相反,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
另外,摄入咖啡因和维生素D等也与前列腺癌的发生相关。
炎症与感染前列腺的慢性炎症已被认为是前列腺癌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前列腺癌患者的组织中常常存在炎症反应。
长期存在的前列腺炎症可能导致DNA损伤和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
此外,一些前列腺感染,如性传播感染,也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
曝露于有害物质一些研究发现,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可能增加前列腺癌的风险。
例如,某些职业需接触锌、铅、农药等化学物质的男性前列腺癌患病率较高。
此外,长期高强度的电离辐射也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
睾酮水平和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睾酮水平和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宋新达1,2,王建业1,2(1.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730;2.北京医院泌尿外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100730)摘要:近几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既往临床治疗此类疾病,一般使用去雄激素控制疾病进展。
目前关于前列腺癌的发生yu 患者机体睾酮水平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
高水平的睾酮并不是引发前列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也不会促进疾病的发展。
而低水平的睾酮则提示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更差。
迄今为止,也缺乏有力证据证实睾酮可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
可见,关于睾酮水平和前列腺癌关系相当复杂,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度探索。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从3个方面探究了睾酮水平和前列腺癌关系情况,旨在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
关键词:睾酮水平;前列腺癌;疾病分级;疾病预后;去势抵抗性;发病风险;生存情况前列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1]。
2015年,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前列腺癌发病率在中国恶性肿瘤中居第9位[2]。
通过调查可看出,当前该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与人口老龄化及肥胖有着密切的联系[3]。
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雄激素的作用逐渐下降,包括睾酮水平的降低以及靶器官对睾酮敏感性的降低[4]。
同样,肥胖也与睾酮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5]。
在前列腺的生长、功能调控时,雄激素具有重要作用,且该激素和前列腺癌的相关及研究一直在进行[6]。
本文旨在对睾酮水平和前列腺癌的发病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做一综述,现报道如下。
1睾酮水平与前列腺癌发病的关系雄激素假说是一种认为雄激素可以引起原发性前列腺癌并加速其生长的观点。
这种假说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相关报道,有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患者被证实可以通过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来获得临床和生化指标方面的改善[7]。
一项欧洲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共纳入了643例前列腺癌患者和643例对照病例,通过比较他们的游离睾酮水平,得出结论显示在年龄<60岁的患者中,游离睾酮水平与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8]。
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间行血清睾酮检测的临床指导意义分析

作者单位:324000衢州,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 )是欧美国家老年男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名[1]。
近20年来,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并且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最佳手术时机[2]。
前列腺癌对雄激素有较强的依赖性,利用药物或手术方式降低血清睾酮浓度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已得到广泛认可[3]。
既往,临床上多以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性指标,血清睾酮作为前列腺发育和维持男性生理机能的重要激素,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价值尚缺乏报道[4]。
随着临床检测水平的提高,将血清睾酮检测值作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去势水平的定量指标进行监测已成为可能。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45例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血清睾酮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性,旨在探究血清睾酮检测对于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间的临床指导意义。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选者为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共145例。
纳入标准:①经前列腺穿刺或电切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②病理分期中,T 分期为T 3或T 4,或者M 分期为M 1;③Gleason 评分≥7分;④初诊PSA ≥20μg/L 。
排除标准:①根治术后行内分泌治疗;②内分泌治疗期间给予其他治疗(局部放疗或姑息性切除等);③内分泌治疗期间联用抗肿瘤药物。
按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血清睾酮检测的最高值,49例患者归入低浓度去势组(<0.9nmol/L ),46例患者归入高浓度去势组(0.9~1.7nmol/L ),50例患者归入未去势组(>1.7nmol/L )。
低浓度去势组中,年龄55~85岁,平均(71.52±8.15)岁,病理分期T 3为28例,T 4为21例,骨转移17例,Gleason 评分中,8分21例,9分17例,10分11例,初诊PSA 值为35.64~128.67μg/L ,平均(75.30±9.50)μg/L ;高浓度去势组中,年龄58~88岁,平均(72.08±8.43)岁,病理分期T 3为24例,T 4为22例,骨转移19例,Gleason 评分中,8分20例,9分14例,10分12例,初诊PSA 值为38.10~125.44μg/L ,平均(76.13±10.32)μg/L ;未去势组中,年龄57~84岁,平均(71.62±8.37)岁,病理分期T 3为23例,T 4为27例,骨转移19例,Gleason 评分中,8分22例,9分16例,10分12例,初诊PSA 值为37.29~129.19μg/L ,平均(75.56±10.11)μg/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 肿瘤 ; 多学科诊治 ( MD T) ; 前 列 腺癌 ; 内分 泌 治 疗 ; 睾 酮
中 图分 类 号 : R7 3 7 文献 标 志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8 2 9 1 . 2 0 1 7 . 0 8 . 0 1 3
当时查 P S A达 1 7 . 9 n g / mL, 于 外 院行 前 列 腺 穿 刺
术, 术后 病 理 确 诊 前 列 腺 癌 , Gl e a s o n评 分 4 +4 —8 分 。盆 腔 核 磁 共 振 显 像 (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a — g i n g , MR I ) 及 骨发 射计 算 机 扫描 ( e mi s s i o n c o mp u t e d
t o mo g r a p h y , E C T) 未 见 明显 异 常 。于 2 0 1 4年睾 酮作 为前 列腺 癌细胞 生 殖生 长依赖 的激 素 , 它在前 列 腺 癌 患者 AD T 治疗 有 效 性 预测及 指 导 间歇 还 是 持 续 AD T 当 中起 着 非 常 重 要 的作用 。最 近一 系列 研 究 表 明 , 有 1 2 左 右 患 者 在
后睾 酮水 平低 于 2 0 n g / d L的能显 著延 长患 者进 入去
势抵抗 性 前 列腺 癌 ( c a n a d i a n p o l i c e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r e , C RP C ) 的时 间L 6 ] 。KL 0T Z等 ] 发 现 初 始 AD T后 1
6 1 8
J Mo d Ur o l , Vo I . 2 2 No . 8 Au g . 2 0 1 7
・
主 编 推 荐一 多 学科 病 案 讨论 ・
寻找 升高 的 睾 酮 来源 一 1例 晚期 前 列 腺癌 内分泌 治 疗 的 多学科 病 案 讨论
瞿 曼 , 鲁 欣 , 王 燕 , 阳青 松 。 , 张 火俊 。 , 高 旭
高旭 教授 病 例汇 报人 : 第 二军 医大 学附 属 长海 医院 泌尿
外科 讨论 嘉宾 : 瞿曼 主治 医师
期前 列腺 癌 的首选 治 疗 方 案 。其 作 用机 制 为 一 方 面
阻 断体 内下丘 脑一 垂体 ~ 性 腺 轴 的功 能 , 从 而抑 制体 内 雄激 素 的分泌 ; 另 一方 面竞 争 性 结合 了雄 激 素受 体 , 从而 抑制 雄激 素受体 , 促 进肿 瘤细 胞凋亡 和坏 死 。根
识 ] 。此 外 , 无论 E AU 指 南 ( 2 0 1 7版 ) 还 是 NC C N 指南 ( 2 0 1 7版) 均 无 推荐 在 AD T 患 者人 群 中监 测 睾
患者男 性 , 6 2岁 , 2 0 1 4年 5月 因“ 体 检 发 现 前 列 腺 特异 性抗 原 ( p r o s t a t e s p e c i a l a n t i g e n , P S A) 升高 ” ,
在 当地 医院行 “ 耻 骨后 开放 前列 腺癌 根 治术” , 术后 病 理 提示 前 列 腺 腺 泡 腺 癌 , Gl e a s o n评 分 4 +5 —9分 ,
局部 突 破 包 膜 , 病理分期 p T3 a N0 M0 。 术 后 2月
接 受 ADT之 后 血 清 睾 酮无 法达 到 去 势 水 平 。AD T
1 参 加人 员 主持 人 : 第二 军 医大 学 附属长 海 医院泌 尿外 科
和 皋酮 监测 的现 状
瞿 曼 医师 : 在我国, 随着 P S A 的
筛查 和 普 及 , 患者 的发病 率呈 逐年 上升 的趋势l _ 】 ] 。
AD T是 前列 腺癌 根 治 术 后 出 现 B C R后 以及 初 发 晚
鲁 欣 医师 : AD T后 患者 P s A 的监测 一 直是 临床 医生和 患者 共 同关 注 的 问题 。但往 往 很 多 临 床 医 生 会 忽略 睾酮 的监 测 , 在一项 针对 4 0 0 名 临床 医生 的调 研来 看 , 有2 5 医生 根本 没 有 监 测 睾 酮 的 习惯 和 意
是单 纯去 势 、 连续还 是 间歇 AD T、 术后 即可还是 术 后 延 迟 ADT都成 为 目前 国际上研 究 的热点 问题 [ 4 ] 。
第 二军 医 大学 附属 长海 医 院影像 科
阳青松 主 治医 师
第 二军 医大 学 附属 长海 医 院放 疗 科
张 火俊 教授
2 病 例 介 绍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C a n c e r Ne t wo r k , NC C N) 最新指南 ,
ADT后体 内血 清睾 酮水 平< 5 0 n g / d I ( 1 . 7 n mo l / L ) 时, 可认 为 达 到 了 去 势水 平 L 2 ] 。AD T过程 中, 无 论 是 最经典 的手术去 势还 是药 物去 势 、 联 合全 雄阻 断还
据欧洲泌尿外 科协会 ( E u r o p e a n As s o c i a t i o n o f U—
第二 军 医大学 附属长 海 医院泌 尿外 科 鲁 欣 主治 医师 第 二 军 医大学 附属 长海 医院泌尿 外科
王 燕 主治 医师
r o l o g y , E AU) 、 美 国 国立 综 合 癌 症 网络 ( Na t i o n 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