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7课__战国争雄(修改)
七年级历史第7课 战国争雄

郑(今河南新郑)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大梁(今河南开封)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秦
第7课 战国争雄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
战国争雄
战国七雄助记词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 战国争雄 第7课 战国争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第二学习主题
战国时期的兵器
第4课 战国争雄 第7课 战国争雄
孙膑祠堂里的孙膑传影画像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 战国争雄 第7课 战国争雄
白起,也叫公孙起,号称
“人屠”,战国四将之一 。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 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 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 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 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 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 比者!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 战国争雄 第7课 战国争雄
战国武士复原图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 战国争雄 第7课 战国争雄
春秋时期的车兵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 战国争雄 第7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长城遗址
赵国长城遗址
燕国长城遗址
(今辽宁境内)
秦国长城遗址
各国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起坚固的城防工事
第二学习主题
A
)。 D.赵 D.苏秦
2.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B
)。
3.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A.孙武
①孙膑 A.①②
B.孙膑
②白起 B.②③
C.吴起
③苏秦 C.③④
D.伍子胥
B
)。
4.下列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中,最突出的有(
最新整理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范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下面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供参考!范文一【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
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合纵与连横。
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引言2.教师引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
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
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新课讲授(一)“战国七雄”1.观察地图,谈发现。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三家分晋”,七个国家的分布有何特点等(二)战国时期的战争1.学生读教材,看看战国时期战争有哪些特点?2.读教材“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然后请几个同学来复述这两次战役。
思考:体现了哪些战争艺术、成语?3.简述长平之战的影响。
(三)、合纵与连横1.学生阅读教材,弄清何为纵、横?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影响?在地图上出示意出来。
第7课战国争雄

课堂小结
1.战国名称的由来
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 3.战国七雄的诸侯国名称及地理位置 1.武器及兵种的增多
战国时期的战争
2.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
3.孙膑、白起等军事家
战国实际的外交 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赵括
40多万 赵军降秦
赵军进攻路线
秦军进攻路线
长平之战
固守
赵将:廉颇
秦国战胜的原因是什么?
秦将:白起 1.秦国采用了反间计。
2.秦国白起英勇善战。 3.赵国赵括缺乏实战经验,惯于 出击 简上谈兵。 赵将:赵括
课中探究 问题探究一
第 7课 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特点?(提示:可以从兵器、兵种、 规模的变化和对军事的研究等方面去思考) ①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
课中探究
一、“战国七雄”
第 7课 战国争雄
1、战国时期 2、战国七雄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战争
第 7课 战国争雄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孙膑祠堂里的孙膑传影画像
桂 陵 之 战
齐军进攻路线 魏军进攻路线 魏军撤退路线
廉颇率军 坚壁固守
(公元前260年)
第 7课 战国争雄
第二学习主题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自主学习
第 7课 战国争雄
目标:
1、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 2、知道战国战争的特点、记住战国著名的军事家 3、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 不言王矣。”
译文: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仍称周 天子为周王,到了战国时期,各诸 侯国已不提“周王”这个称呼了。
纵横家:苏秦、张仪
张仪画像
课中探究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课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七课一、战国七雄1. 形成背景:春秋时期近300年的纷争导致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大诸侯国左右政局,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几乎完全崩溃。
随后,晋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2. 社会状况: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
这些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战争的结果导致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中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对其它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1. 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2.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 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 内容:包括改革户籍制度、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5. 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都江堰1. 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 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具体包括分水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等部分。
3. 功能:都江堰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4. 意义:都江堰的修建反映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PPT课件 (9)

有关楚庄王的 成语故事你知 道吗?
问鼎中原
成语“问鼎中原”的含义和来历吗?
【含义】: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王子午鼎
【典源】楚子……观兵于周疆。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 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左传》
权力的象征
忍辱负重 坚韧不拔 发愤图强
战国七雄(前475~前221年)
晋
赵
魏 韩
燕
东 南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 政,发展生产;
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打起 了“尊王攘夷”的旗号,顺 应民心。
桓公之后,起而争霸的是晋国晋文公… …
• 晋文公称霸 城濮之:前632年 • 楚庄王称霸 邲之战
看图说史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遵守诺言 巧用战术
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 ,谁势力强大,就迫使各国承认他 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
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齐桓公
春
宋襄公
秋
五
晋文公
霸
秦穆公
楚庄王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 践
春秋首霸-齐桓公
一、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齐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 经济富庶;
1、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2、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春 奴隶社会瓦解
东
秋 (前770--前476)
周
战 封建社会形成
国 (前475--前221)
知道“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吗?
“春秋”源自于孔子根据鲁国国史整理修订成《春秋》一书, 由于其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一个客观时期的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 代史学家就把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上册历史《战国争雄》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
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合纵与连横。
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引言2.教师引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
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
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新课讲授(一)“战国七雄”1.观察地图,谈发现。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三家分晋”,七个国家的分布有何特点等(二)战国时期的战争1.学生读教材,看看战国时期战争有哪些特点?2.读教材“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然后请几个同学来复述这两次战役。
思考:体现了哪些战争艺术、成语?3.简述长平之战的影响。
(三)、合纵与连横1.学生阅读教材,弄清何为纵、横?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影响?在地图上出示意出来。
2.阅读小字,评人物的行为。
“朝秦暮楚”。
(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战国时期的战争在作战目的上有何不同?战国纷争有哪些?(五)学习测评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精品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七雄课件川教版精品ppt课件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青铜箭镞[zú] 龙凤云纹皮盾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当堂达标
【2】请你帮明明把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 C ) ①城濮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温故知新
一箭之仇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齐桓公首霸 晋文公称霸 楚庄王称霸 越王勾践称霸
目
录
学习目标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 七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 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 表现。
东
齐
燕
南
楚
西
赵齐
秦
北
魏
燕
秦
在
韩
赵
中
楚
魏
间
韩
列表梳理: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赵国得救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国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思考: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战争特点: ①改进青铜兵器、出现铁兵器; ②以步兵和骑兵为主要兵种; ③军队庞大,修建工事; ④参战兵力多,争夺激烈。
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7课 战国争雄》word教案 (1)

2.7 战国争雄一、选择题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战国时期是指(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战国起止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首先称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国家是( )A.齐国B.秦国C.楚国D.赵国【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题干中的“春秋时期首先称霸”可知是齐国。
3.小明观察了《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晋B.齐C.楚D.秦【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
春秋时期晋文公曾是霸主,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形成了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4.战国时期,都城分别在今湖北荆州和北京的是( )①齐②楚③韩④燕⑤赵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⑤【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国都城郢在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
燕国都城蓟在今北京西南。
故选C。
5.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各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挑起战争,下列哪些战役属于战国时期( )①城濮之战②牧野之战③“围魏救赵”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较能力。
①发生在春秋时期,②发生于商朝末年,③④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故选C项。
【拓展延伸】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为频繁: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激烈、更频繁,规模也更大。
各大国都拥有雄厚的武装力量,秦楚两国各有步兵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赵、齐、燕各有步兵数十万;韩国兵力最弱,也有步兵三十万。
作战时常常动员兵力数十万。
一次战役,被斩首的士兵常达数万甚至数十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 燕
赵
齐 秦
韩
苏秦画像
魏
楚
(头悬梁
锥刺股)
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即东方 六国联合抗秦。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
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 “合纵”。 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
战国武士复原图
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板书: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1、战争的特点
2、著名战役: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3、著名军事家:
孙膑 白起
桂陵之战形势图
赵
齐 魏
桂陵
长平之战形势图
赵
长平
秦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 抵御秦军的进攻。
三、战 国 时 期 的 外 交
合纵与连横——策略
青铜箭镞[zú ] 龙凤云纹皮盾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
铁刀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战国时期
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燕国
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 器开始应用。
兵种
战国战 死伤几万几十万。
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 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
本节课我学 到· · · · · ·
战国宏大而壮观的战争,变化多端的谋略,足智 多谋的军事家令人难忘,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在何 时,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都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在连绵不绝的战争岁月中,受煎熬的始终是老百姓,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和平,一直都是我们共同的期 望。
战
争
一、诸侯国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地位怎么样? 三、诸侯国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一、战 国 七
雄
战国七雄简表
国 名 都 城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临淄[Zī](今山东淄博)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 蓟[Jì ](今北京西南) 郑(今河南新郑)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大梁(今河南开封)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燕
赵 秦 齐
魏
韩 楚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二、战 国 时 期 战 争
想一想:
战国时期战争有什么特点?
战国兵器
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靴形铜钺[yuè ]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燕 赵 秦 韩 楚
张仪画像
齐
魏
连横: “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 国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这
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 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 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
合 纵
连 横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大比较
春秋的争霸
军队数量:
1、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 天就决定战争胜负。 称霸方式: 2、强者通过召集盟会 确立霸主地位 2、强者吃掉弱者,进而 统一中国。
学习与探究
1.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晋 B.齐 C.楚 A.孙武
A.孙武 A.秦国 ①孙膑 A.①②
)。 D.赵
)。
A
2.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B
)。
B.孙膑
B.孙膑 B.赵国 ②白起 B.②③
C.张仪
C.吴起 C.楚国 ③苏秦 C.③④
D.苏秦
3.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D.伍子胥 )。 D.燕国 4.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请不要往教室里丢垃圾
年代示意图 周 朝
西周(镐京)
公 元 前 公 公
东周(洛邑)
公 公 公 元
元
元
元
元
1046年
前 前 771 770 年 年
前 前 春秋 476 475 年 年
战国
前 221 年
第二学习主题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为什么叫“战国”?
战国: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战
国 诸侯国
B
A
5.下列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中,最突出的有(
④张仪 D.②④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