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元日》优秀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元日-江雪》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元日-江雪》教案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教学准备:预习古诗,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日一、汇报预习1、齐读古诗2、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朗读古诗,结合预习想想诗意。

2、自由交流:读懂了哪些词或句的意思。

3、结合图画和生活指导理解生不懂的地方。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酒瞳瞳日:温暖的太阳光一岁除:一年过去了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4、说说诗意。

自由说,班内交流。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了。

三、指导感情朗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这首诗描写了新春佳节的一片喜庆气象,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你能把作者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范读齐读四、指导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江雪过程一、背诵《元日》二、学习《江雪》1、自由朗读古诗2、指名朗读古诗3、齐读古诗4、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及朝代5、生汇报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哪些词句。

有哪些不懂。

6、指导理解诗意。

重点理解:绝:没有了,看不见了自由说诗意指名说诗意全诗的意思:大雪中望遍千山看不到一只飞鸟;找遍万条路,不见一个行人。

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三、朗读古诗体会意境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作者处境的严酷,心情的孤寂。

)2、指导朗读这首诗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范读齐读(通过韵律,节奏语气的变化表现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四、指导背诵古诗五、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元日》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元日》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元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元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之一,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

“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旭日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瞳瞳”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情分析】古典诗文博大精深,诵读古诗文对塑造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人格社会化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质兼美,已得到人们的重视。

四年级的学生对读古诗、赏诗境、悟诗情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古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讨论,体会古诗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了解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的教学,感悟古诗选词精炼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得熏陶。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元日》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元日》优秀教案(精品)

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
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
的诗。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7
8
,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强调用自己的语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
言,自然生动有创造 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
性地描述。)
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
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
,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
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
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
**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 己的画。 笔画。
小组合作学习 (3)引导讨论:“
6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 **读
踪灭”,是如何在画
(1)抽生读。
面上表现出来的?
Hale Waihona Puke (2)集体评议。(3)练读。
(师指导读好停顿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
、节奏、韵脚。)
,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
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
四、课外延伸
听边读。
柳宗元是唐宋八
(4)抽生背诵。
大家之一,他的优秀
诗文还有很多。课后
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第一课时
课题
古诗两首——《元日》
教学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目标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
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重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难点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具
看图回答
插图,问:这篇课文
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
指定学生读
的诗句。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元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

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春节元旦)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一)、一读:读正确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元日》这篇文章的内容,能够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3. 能够分析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诗词,并逐步理解其中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1. 学会分析《元日》的内容和主题,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内涵。

2.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学习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诗词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发现《元日》中的情感和思想。

2. 学会用课文的语言风格和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3. 理解文言实词和诗词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1. 课本。

2. 复制的《元日》文本。

3. 录音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鼓励学生去思考:新年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呢?2.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元日》的同时,老师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过年?2)在过年期间,人们会有些什么感受?3)你喜欢过年吗?为什么?4)课文中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3. 朗读老师朗读《元日》这篇文章,让学生跟随着读一遍。

4.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元日》文本并回答问题。

1)作者比较喜欢元旦,一个原因是什么?答:作者喜欢元旦是因为它代表了新的开始。

2)在过年期间,作者有什么感受?答:在过年期间,作者感到开心和舒适。

3)课文中的“瑞雪兆丰年”这种说法代表着什么含义?答:表示新年会有好消息。

4)通过课文,我们能够学到什么?答:学到有时候需要把握时机去表达感受。

5. 分析课文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去分析文言实词和诗词,并且解释它们的含义。

6. 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数组。

每组都要根据以下问题,来参与讨论:1)你喜欢过年吗?为什么?2)课文中的作者喜欢过年,你有同感吗?3)如果你能开心地庆祝元旦,你会怎么做?4)你认为在过年的时候,有什么是最重要的?让每个小组共同讨论这些问题,并记录下收获。

7. 朗读反思请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使用课文的语言风格和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元日》教学设计(通用13篇)《元日》篇1一、教学目标: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喜庆的画面,师提问:同学们,课件上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生答:春节。

2、孩子们,你们喜欢春节吗?春节和平日有什么不同?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

(一)解诗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王安石的《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2、齐读课题。

3、课题质疑:看到课题《元日》,你有什么问题?4、“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元日你想到哪一个词语。

“元日”就是“元旦”吗?解释:元就是第一,起始的意识。

元日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哪个节日---春节。

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写在题目前面。

(板书:春节)二、读诗文1、打开课文,读一读《元日》。

注意,听清楚要求:第一,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第二,反复朗读,一直读到这首诗顺口了,流利了为止。

2、(按照自己的节奏度,不要受到旁边同学的影响,反复读。

)(读书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个状态,非常好。

3、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孩子不着急,你能看清楚大屏幕吗?请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读正确、清楚没有?好,开始。

4、读得真好,字字落实。

比如:屠苏的苏是平舌音,她读准了吗?总把的总也是平舌音,她也读准了,声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她也读准了,这叫一丝不苟。

真好。

5、来,谁来教大家教再读这几个词语(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哪位同学再来读读这首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教学设计(精选16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篇1一、教材简析:《元日》,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春节是农历岁首,故称“元日”。

《元日》就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虽然只是四句小诗,但是涉及春节期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温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同时,诗歌也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二、目标预设: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屠,屠,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背诵古诗,并能弄懂诗句意思。

2、难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时体会王安石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设计理念: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把小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求知的欲望,力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2、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

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

3、开放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在读、说、画、写、议、评等多种学法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

五、设计思路:教学思路大致是这样的:激趣导入初读感知品读感悟读背体会。

六、教学过程:一、谈春节,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一组和过年喜庆的画面,师提问:同学们,课件上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生答:春节。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元日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学会运用形容词、动词、名词等基础词汇描述元日的气氛和景象。

3.学会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

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取他人意见、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课文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元日》。

全课文共计六段,描述元日的各种活动,如庆贺、赏月、放烟花等,十分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欢乐和温馨。

教学重点1.了解元日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学习形容词、动词、名词等基础词汇,运用语言描述元旦的气氛和景象。

教学难点学生能否准确使用基础词汇描述元旦的气氛和景象。

三、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工具,介绍元日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气氛,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元旦的景象。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

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们坐在座位上,老师向全班问候“元旦快乐!”并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元日》这篇课文,了解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学习第一步:介绍元旦的来历和体验元旦的氛围老师以多媒体工具为学生介绍了元旦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并展示了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们也在黑板上尝试描述元旦的景象和气氛。

第二步:朗读课文学生们分组朗读课文,老师逐句解释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第三步:分组合作,模拟元日活动老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模拟元日活动,比如吃年糕、放烟花、赏月等。

学生需要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表达小组所模拟的场景。

3. 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并评价朗读效果和小组表现。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提醒学生关注并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小组合作表现以及主动提问的程度,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元旦的景象和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第一课时
课题古诗两首——《元日》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具投影、小黑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又一年
即将结束了,我们将迎
来新的一年。

新年的第
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

你联
想到什么?
(春节)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展开合理想象,激发情感
共鸣(贴春联、放鞭炮、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

⑷、出示生字5个。

爆屠曈换符
⑸、出示生词。

爆竹屠杀苏醒
交换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走亲戚等)
看图回答
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开火车读
同桌互读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教学资料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教学
后记
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第二课时
课题古诗两首——《江雪》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
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教学设计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
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
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
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
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

1. 师范读课文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

1.对于这首诗,同
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来学习。

能用自
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
自主交流
听老师配乐朗读,在
脑海中想象诗中所描绘的
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
准字音,想象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
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
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

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说
播放音乐,指生描述: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

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小组合作学习
**读
(1)抽生读。

(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

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

(2)集体评议。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