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搬运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医院急救患者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急救患者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措施(一)搬运安全院前急救搬运患者如果方法和技巧注意不够,不仅影响和威胁患者安危,有时还会造成救护人员受伤。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确保搬运中安全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量力而行搬运患者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也不是有力气就完全能作好的事情,要把问题考虑复杂一点。
不但要考虑患者和担架、衣物等综合重量,还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状态,更要考虑搬运途中的路况(如:楼梯拐弯等情况)和距离等情况,如果人力不足和人手不够,宁愿谨慎一点,也不要贸然行事,造成意外。
2.保持正确的提抬姿势在提抬担架时,应该用强壮的腿部、背部和腹肌的力量。
在背部和腹肌同时收缩时,背部就会“锁“旷在正常的前凸位,以保证整个提抬过程中脊柱处于前凸位:在升高或降低担架和伤员时,腰、背部及大腿正处于工作状态,担架或伤病员离搬运者越远其肌肉的负荷就越大,因此,提抬时应使担架和伤病员与自己靠近。
3.搬运时确保互相协调当担架和伤病员总重量大于30kg时,应由两人提抬,并尽可能将其放在轮式担架上滚动,既可节省体力,又可减少受伤机会。
搬运者在提抬担架或伤病员过程中,应用语言沟通并保持协调,尤其是当担架和伤病员离地小于70cm开始提抬时要特别注意这点。
例如:可同时叫“一、二、三、抬!”以保持协调并鼓舞士气。
4.安全抬起的两种类型半蹲位:膝或股四头肌比较弱的人可以采用半蹲位抬起方式,因为半蹲位时两膝呈部分弯曲。
方法是将双足放在舒适的分开距离,然后背部及腹肌拉紧,将身体稍向前倾斜,保持双足平稳。
若重心向后仰超过足跟,就会造成不平衡。
半蹲位抬起方式要求穿的鞋子要合适,鞋跟不能过高,在整个提抬过程中应能保持平稳。
全蹲位:也有两种。
一种是搬运者两腿均强壮,与半蹲位一样。
全蹲位两腿呈舒适分开距离,除下蹲的程度与半蹲位不同外(膝关节弯曲90度),其他同半蹲位。
另一种是搬运者有一足的足力稍微差些或退疼痛,此足的位置应稍向前,抬起时,重力要落在另一较强的腿上。
患者搬运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患者搬运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患者搬运操作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患者搬运操作技术是用于患者活动受限或因病情不允许自主移动时,操作人员使用工具(病床、平车、过床易、轮椅等)来移动或搬运患者的一门技术。
搬运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发生擦伤、跌倒或坠地、管道脱出等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预防及处理。
(一)擦伤【临床表现】可见患者身体擦伤,局部表皮刮擦或破损,出现小出血点、组织液渗出。
【预防措施】1、搬运前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取得配合。
2、搬运患者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处理措施】1、皮肤擦伤后伤口予以清创处理,预防感染发生。
2、每天用%聚维酮碘轻涂局部4-6次,涂搽范围超过创面范围2cm左右。
3、患处不必包扎,注意保持创面干燥、清洁,不要沾水。
(二)跌倒或坠地【临床表现】搬运过程中,出现患者倒地或从搬运工具上坠落的现象。
跌倒或坠地可以导致患者骨折、肌肉韧带损伤、脱臼、意识障碍、皮肤擦伤、出血、疼痛等。
【预防措施】1、移动床、平车、轮椅等使用前确保性能良好,患者上下平车、轮椅前先将闸制动。
2、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指导患者如何配合。
3、搬运前正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体重、病情与躯体活动能力以及合作程度。
4、选择合适的搬运法,如两人法、三人法等。
多人搬运时,动作协调统一。
5、搬运患者时尽量让患者靠近搬运者,动作轻稳。
6、运送途中系好安全带。
7、评估选择运送路线,避免坑洼不平路面。
8、使用轮椅上下坡时,嘱患者手扶轮椅扶手,尽量靠后,勿向前倾或自行下车,以免跌倒。
下坡时减慢速度,过门槛时翘起前轮,使患者的头、背后倾,以防发生意外。
9、推车行进时,不可碰撞墙及门框,避免震动患者。
【处理措施】1、患者跌倒或坠地后,立即报告医生,协助评估患者意识、受伤部位与伤情、全身状况等。
搬运和护送患者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搬运和护送患者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坠落意外处理流程:患者发生坠地→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后再搬动→取合适体位→检查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必要时拍X光片)→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及记录(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情、病情、处理经过及结果)→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导管脱落处理流程: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及时正确处理→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误吸、窒息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误吸、窒息症状→立即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氧气吸入或面罩加压给氧→通知医生、护士长→视情况急请麻醉科气管插管或气管镜吸引→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通知家属,做好安抚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心搏骤停、休克等处理流程:患者出现心搏骤停、休克等→就地抢救,启动心肺复苏程序,通知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经过→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五)脊髓损伤、骨折移位或骨折复位后再移位处理流程:(1)患者出现脊髓损伤→立即保护好头颈部,避免再度扭曲→睡硬板床→报告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做好抢救准备→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尤其注意呼吸及氧饱和度)→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2)患者出现骨折移位→局部制动,避免再度移位→通知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基护操作5患者搬运操作流程及评分细则

基护操作5患者搬运操作流程及评分细则患者搬运操作是基本护理操作之一,目的是将患者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如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从轮椅上转移到手术台上等。
正确的搬运操作可以避免对患者和护理人员造成伤害,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下面是患者搬运操作的基本流程和评分细则。
一、患者搬运操作流程:1.准备: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能力,评估患者是否需要帮助,了解患者有无特殊的搬运需求。
同时搜集所需的搬运器材,如滑梯、平板等。
2.创建安全环境: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没有障碍物,如移除杂物、提升床栏等,以防止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受伤。
3.沟通:与患者沟通搬运操作的安排和流程,告知患者将要采取的动作和相应的时间。
同时与其他护理人员协调好分工,确保搬运的顺利进行。
4.协助患者准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搬运需求,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姿势和动作,如弯膝盖、转身等。
5.安全搬运:根据患者的搬运需求,采取适当的搬运方式,如卧位滑移、侧卧滑梯等。
在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持自己和患者的姿势正确,避免过度拉扯或扭曲。
6.观察患者状况:在搬运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和表情,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如有需要,随时停止搬运操作,给予患者休息和调整的时间。
7.完成搬运:将患者按照预定的目的地搬运到达,如将患者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
在患者到达目的地后,适当安置患者,让其舒适休息。
8.记录和评估:记录搬运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患者的状况,评估搬运操作的效果及改进的空间。
二、患者搬运操作评分细则:对于患者搬运操作的评分是为了评估护理人员在搬运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对患者安全的关注程度。
评分可以根据以下指标进行:1.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评估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搬运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和掌握程度。
如果操作流程熟练,能够迅速而正确地执行,则得分高;反之则得分低。
2.注意事项的遵守:评估护理人员是否遵守了搬运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搬运过程中是否将患者的身体姿势保持平稳、是否使用合适的器材等。
翻身并发症

协助病人翻身侧卧位并发症及处理流程一、坠床(一)临床表现:患肢身体部分或全部跌落至床下(二)预防措施:1、操作前告知患者,向患者说明轴线翻身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拉起床挡。
(三)处理措施:1、护士立即到患者身旁,评估生命体征及病情,迅速通知医生。
2、配合医生进行检查,正确搬运患者至床上,采取必要的基本措施。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4、及时记录坠床的时间、原因、病情及处理措施和效果,认真做好交接班。
二、管道脱落(一)临床表现:管道脱出至体外。
(二)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各管道,保证各管道有足够长度。
2、做好健康宣教,严防患者自然翻转。
3、翻身时宜缓慢(三)处理措施:1、普通引流管脱落后,护士应立即检查管道断端的完整性,通2、医生换药,必要时协助医生做好重新置管的准备。
3、胸腔闭式引流管脱落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捂住引流口,用胶布牢固封闭,复查胸部X 线,若结果报告正常,4-5日后去除凡士林纱布即可;如果胸腔积血积气无好转甚至加重,即没达到拔除引流管的指征,则先用凡士林纱布封堵引流口,再重新选择原引流口邻近的肋间隙做胸腔闭式引流术。
4、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及患者的生命体征。
5、记录导管脱落的时间、原因及处理经过,做好交接班。
三、压疮(一)临床表现:1、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
局部皮肤受压,出现暂时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触痛。
此期皮肤表面无损破情况,为可逆改变。
2、炎性寖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压部位因淤血而呈现紫红色,有皮下硬结和(或)有水疱形成。
水疱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患者有疼痛感。
3、溃疡期静脉血回流严重受阻,局部淤血导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
轻者表皮水疱破溃后出现真皮层组织感染,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重者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向深部扩散,甚至到达骨骼,更严重者还可出现脓毒血症。
患者搬运操作技术及并发症预防处理

演讲人
目录
01. 搬运操作技术 02. 并发症预防 03. 特殊患者搬运 04. 搬运设备与工具
1
搬运操作技术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搬运方法
平移法:适用于体 重较轻、病情稳定
的患者
滚动法:适用于体 重较重、病情稳定
的患者
吊挂法:适用于颈 椎、腰椎骨折等患
者
担架搬运法:适用 于病情危重、需要
紧急救治的患者
轮椅搬运法:适用 于下肢骨折、行动
不便的患者
爬楼梯搬运法:适 用于需要上下楼梯
的患者
双人搬运法:适用 于体重较重、病情
不稳定的患者
机械搬运法:适用 于需要长期搬运、
病情稳定的患者
操作要点
01
评估患者病情, 确定搬运方式
10
心理障碍患者: 保持沟通,避免
刺激和恐慌
注意事项
01
确保患者安全: 搬运过程中避 免患者受伤, 注意保护患者 隐私
02
遵循医嘱:严 格按照医生或 护士的指示进 行搬运
03
保持稳定:搬 运过程中保持 平稳,避免晃 动和颠簸
04
预防并发症: 注意观察患者 情况,及时发 现和处理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
4
06
搬运工具箱:用于存放搬 运设备与工具,方便携带
设备与工具的选择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选择 合适的搬运设备与工具
03
考虑设备的便携性和可 移动性
05
考虑设备的舒适性和患 者体验
02
选择易于操作、安全可 靠的设备与工具
04
选择适合患者体型和体 重的设备与工具
患者搬运操作技术及并发症预防处理PPT

平车运送
目的 运送不能起床的患者入院、作各种特殊
检查、治疗、手术或转运患者。
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平车(置被单和橡胶单包好的垫子和枕头),带 套的毛毯或棉被。如为骨折患者,应有木板垫于平车上, 并将骨折部位固定稳妥;如为颈椎、腰椎骨折或病情较 重的患者,应备有帆布中单或布中单。
患者准备 了解搬运步骤及配合方法。 环境准备 宽敞,便于操作。
2、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指导患者如何配合。 3、搬运前正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体重、病情与躯体
二人搬运法
三人搬运法
▲三人搬运法(适用于不能活动,体重较重的患者) ①同一人搬运法步骤1-2 ②搬运者甲乙丙三人站在患者同侧床旁,协助患者
将上肢交叉于胸前 ③搬运者甲双手拖住患者头颈肩及胸部,搬运者乙
双手拖住患者背、腰、臀部;搬运者丙双手拖住患 者膝部及双足,三人同时抬起患者至近侧床缘,在 同时抬起患者稳步向平车处移动,将患者放于平车 中央,盖好盖被。
三人搬运法
四人搬运法
四人搬运法(适用于颈椎、腰椎骨折和病情较重的患者) 1、同挪动法步骤1-2 2、搬运者甲乙分别站于床头和床尾;搬运者丙丁分别站于病床和平车
的一侧 3、将中单放于患者腰臀部下方(中单能承受患者体重) 4、搬运者甲抬起患者的头颈肩;搬运者乙抬起患者的双足;搬运者丙
丁分别抓住中单四角,四人同时抬起患者向平车处移动,将患者放于平 车中央,盖好盖被。 5、整理床单位,铺暂空床 6、松开平车制动闸,推患者至目的地(推送患者时护士应位于患者头 部,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推行中,平车小轮端在前,转弯灵活;速 度不可过快,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位于高处,减轻患者不适,并嘱患者 抓紧扶手,保证患者安全,进出门时避免碰撞门窗;保持输液管道 ,引 流管道通畅;颅脑损伤、颌面部外伤以及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
患者转运安全预防事故的每一步

定期检查患者的输液、引流、 氧气供应等
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途中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
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情况 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和转运负责人 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确保患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记录紧急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处理措施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紧急情况,并配合调查和处理
05
制定应急预案
Hale Waihona Puke 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转运前、转运中和转运后的安全措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流程。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感谢观看
XXX
交接记录:详细记录交接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交接内容、交接方 式、交接确认等信息,以便日后查询和追溯
确认患者状况和后续治疗计划
确认患者病情:诊断、治疗 方案、用药情况等
确认患者意识状态:清醒、 昏迷、半昏迷等
确认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 率、血压、呼吸等
确认患者后续治疗计划:手 术、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准备常用药品:如感冒药、 退烧药、止咳药等
准备特殊药品:如胰岛素、 降压药等
准备医疗记录:包括患者 病史、用药记录等
准备医疗人员:确保有专 业医疗人员在场
通知接收部门,确保接收准备就绪
提前与接收部门沟通,确认接收时间和地点 通知接收部门做好接收准备,包括人员、设备、场地等 确认接收部门具备接收能力,包括接收人员资质、设备性能等 确保接收部门了解患者病情和转运要求,以便做好接收准备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搬运操作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患者搬运操作技术是用于患者活动受限或因病情不允许自主移动时,操作人员使用工具(病床、平车、过床易、轮椅等)来移动或搬运患者的一门技术。
搬运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发生擦伤、跌倒或坠地、管道脱出等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预防及处理。
(一)擦伤
【临床表现】
可见患者身体擦伤,局部表皮刮擦或破损,出现小出血点、组织液渗出。
【预防措施】
1、搬运前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取得配合。
2、搬运患者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处理措施】
1、皮肤擦伤后伤口予以清创处理,预防感染发生。
2、每天用0.5%聚维酮碘轻涂局部4-6次,涂搽范围超过创面范围2cm左右。
3、患处不必包扎,注意保持创面干燥、清洁,不要沾水。
(二)跌倒或坠地
【临床表现】
搬运过程中,出现患者倒地或从搬运工具上坠落的现象。
跌倒或坠地可以导致患者骨折、肌肉韧带损伤、脱臼、意识障碍、皮肤擦伤、出血、疼痛等。
【预防措施】
1、移动床、平车、轮椅等使用前确保性能良好,患者上下平车、轮椅前先将闸制动。
2、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指导患者如何配合。
3、搬运前正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体重、病情与躯体活动能力以及合作程度。
4、选择合适的搬运法,如两人法、三人法等。
多人搬运时,动作协调统一。
5、搬运患者时尽量让患者靠近搬运者,动作轻稳。
6、运送途中系好安全带。
7、评估选择运送路线,避免坑洼不平路面。
8、使用轮椅上下坡时,嘱患者手扶轮椅扶手,尽量靠后,勿向前倾或自行下车,以免跌倒。
下坡时减慢速度,过门槛时翘起前轮,使患者的头、背后倾,以防发生意外。
9、推车行进时,不可碰撞墙及门框,避免震动患者。
【处理措施】
1、患者跌倒或坠地后,立即报告医生,协助评估患者意识、受伤部位与伤情、全身状况等。
2、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或脱臼的患者,根据跌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方法,保护伤肢不要因搬动再受伤害;协助医生完成相关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伤情及病情的记录。
3、患者头部跌伤,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氧气吸人等,并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
4、皮肤擦伤者按前述擦伤处理。
5、皮下血肿可行局部冷敷。
如出现皮肤破损,出血较多时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
6、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遵医嘱给予治疗或药物,并观察效果和副作用。
7、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三)管道脱出
【临床表现】
移动过程中,身体各种管道脱出。
管道脱出可导致出血、疼痛、引流液自置管处外溢、进入空气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所有管道必须做好标记,妥善固定,严密观察各种导管是否吲定妥当、通畅等。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搬运前应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做好导管保护,搬运时动作轻柔。
3、若患者躁动,应用约束带适当加以约束,以防搬运中不配合导致导管脱落。
【处理措施】
1、导管脱出后,一般处理措施如下:
(1)立即通知医生,协助患者保持合适体位,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2)脱管处伤口有出血、渗液或引流液流出时,对伤口予以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
(3)检查脱出的导管是否完整,如有管道断裂在体内,须进一步处理。
(4)协助医生,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必要时立即予以重新置管。
(5)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记录。
2、根据脱落导管的类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1)胸腔闭式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处脱落时,立即夹闭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协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伤口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2)脑室引流管滑脱时,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大幅度活动,不可自行将滑脱的导昝送回;脱管处伤口有引流液流出时,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取引流管尖端送细菌培养。
(3)如胃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检查患者有无窒息表现,是否腹胀;如病情需要,遵医嘱重新置管。
(4)“T”管脱落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情况,监测患者体温,告知患者暂禁食禁水。
(5)导尿管脱落应观察患者有无尿道损伤征象,是否存在尿急、尿痛、血尿等现象;评估患者膀胱充盈度、是否能自行排尿。
(6)气管导管脱落时,立即用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开处,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紧急处理。
(7)PICC置管导管脱出时,评估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及渗血,用无菌棉签压迫穿刺部位,直至完全止血;消毒穿刺点,用无菌敷贴覆盖;测量导管长度。
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或断裂,如为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
如为体内部分断裂,立即报告医生并用止血带炸于上臂,制动患者,协助医生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
(8)发生导管接口处脱落,应立即将导管反折,对导管接口处两端彻底消毒后,再进行连接,并做妥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