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3年高考复习课件:必修3_第五章_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4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 共32张

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 共32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保 持原状的能力。
来源: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
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
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3、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
抵抗力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
抵抗力很强
抵抗力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
抵抗力很强
抵抗力较弱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 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 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 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 海啸中幸免遇难。 (1)红树林的 抵抗力 稳定性较强而 恢复力 稳定 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 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护和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生态 系统,形成互补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的综 合稳定性。
1.在图中,小方格代表不同的环 境因子(空间、温度等),4个不 规则的图形代表了Ⅰ、Ⅱ、Ⅲ、 Ⅳ4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因 子的情况。如果资源是有限的,
最有可能被排除的生物是(A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自动调节能力 都是有限的。
5.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共39张PPT)

资料一
水乡人家在河流上游淘 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 还会进行适当捕鱼等,可 是水仍然很清澈。
物理沉降 化学降解
微生物蓟县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 树木郁郁葱葱,百鸟争鸣,风 景秀丽迷人,名字也好听,叫 “八仙桌子”。有生态学家做 过调查,发现那里害虫种类非 常多,它们以林木为食,但是 在那里从未出现害虫的大发生, 也从未造成大的伤害。
害虫
食物增加 天敌增加
食虫鸟
-----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
资料三
北美洲的北方森林发生大火,不久有无毛柳叶菜、加拿大拂子茅等草本植 物开始生长起来。几年后一些灌木和小树如杨树、柳树等渐渐生长。10年 到30年后开始有高大的树木,如白桦、白杨、柳树、云杉出现。70年到 100年便形成云杉顶级群落。
适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
破坏。
---抵抗力稳定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恢复力稳定性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
——抵抗力稳定性
河流遭到污染后,恢复原状
河流被农药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停止污 染后,又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恢复力稳定性
比较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 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
大火过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 阳光充沛、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 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的植株
森林种群密度增加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自我调节
你还能举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其他实例吗?
探究点二: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阅读课本P110,小组讨论: 1、如何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请各用八个字概括其核心内容。 2、以上三个资料各体现了哪种稳定性?
比较以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

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比较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这三 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总是双向 的 生物之间、 生物之间、生物与 环境之间
2.生态系统的功能 2.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的范围 3.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2)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 (2)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 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可小到一个小的生态瓶。 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可小到一个小的生态瓶。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均具有维持自我稳定的能力,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均具有维持自我稳定的能力,其稳定性包括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与该 系统生物的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系统生物的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当外来干扰超 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共44张PPT) 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共44张PPT) 必修3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不
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
曲线表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 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图解:
(4)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 实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 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
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 件: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 统及其稳定性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答案: 物理信息
物理过程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答案:
种间
稳定
议一议:信息传递不像物质流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流那样是 单向的,而往往是双向的,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 出向输入的信息反馈。
状态
到和保持平衡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
结 果
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发生的负反馈调节 图 示
特别提醒:①生物圈的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 变的。 ②生物圈中生物间复杂的营养关系是生物圈稳态维持的根本原 因。

核 区
稳定
稳定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别 影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
响因

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 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
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1)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
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 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 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比较如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PPT精品课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PPT精品课件

• 例2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等材料制作了2个生态 瓶(如图所示),并用凡士林将广口瓶密封,观察其稳定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 生态系统
• (1)每个生态瓶构甲成一个 甲瓶有光,其照,中植各物种能生进物行存光合活作用
• 时间更长的是 是
CO2等瓶无,机原物因
物质循环 。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设计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目标:通过动手自制小型生态瓶(缸),认真观察记录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考: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成分有哪些? 2.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无变化?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结构和功能发展要协调的重要标志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的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 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生态缸的采光用散射光
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 多,个体不宜太大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容易适应新生态环境,减少对O2的消耗, 防止O2的产生量小于消耗量
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 关系
观察指标: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影 响稳定性的因素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分析下列生态缸设计的相关要求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 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稳定性”有关的文档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稳定性”有关的文档共20张PPT)
第十九页,共20页。
探究性课题: 定时观察并记录自己的生态缸的发展变
化情况,从实践中总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方法。
Thank you!
第二十页,共20页。
第八页,共20页。
可是,他也发现苏州虎 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 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 熏天,于是他立即下令严禁商 贾平民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 迫于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带原 有的数十家染坊不得不搬迁至 远离虎丘的苏州远郊,从此以 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
第九页,共20页。
1.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 河水为何仍能保持清澈?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 状的能力。
第十一页,共20页。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2、恢复力稳定性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第十二页,共20页。
不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差异
草原 如果鹰全部灭绝?
第十三页,共20页。
森林
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比较
结果:抑制或减弱了最初发生的变化,使生 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定。
第六页,共20页。
水污染
++
鱼死亡
正反馈调节 偏离平衡
负反馈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第七页,共20页。
实例二:
苏州江南水乡,小 桥流水人家。话说乾 隆下江南时,到了苏 州。看到水乡人家上 游淘米洗菜,下游洗 澡洗衣,可是即便如 此,水仍然很清澈。 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 惊奇。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 构功能不会破坏。
第一页,共20页。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 破坏。
第二页,共20页。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 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 灭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共19张PPT)

欧洲大陆草原
极地附近的苔原
思考:为什么这些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正常功能?
课程目标
1、 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 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核心内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思考2、请举出更多的负反馈机制调节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实例。 思考3、举例说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正反馈机制。
核心内容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 遭受破坏,恢复原状
生态 系统 组分 越多
学会做人
食物 网越 复杂
学会做事
自我 调节 能力 越强
学会求知
抵抗 力稳 定性 越高
学会共处
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生态系统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 调节能力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会求知 学会共处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 相反关系。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核心内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
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和 植物的数量变化
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鸟数目增加 鸟数目减少 鸟食物增加 鸟饥饿死亡 鸟多吃害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声、温度、湿度、无机环境或生物体 磁力等 生物体的产物或分 植物:有机酸,生物碱 动物:性外激素等信息素 泌物
生物体的行为特征 生物体的动作行为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⑴个体: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实例 见教材106页[资料分析]1和2) 生物种群的繁衍 ⑵种群: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实例见教 材107页[资料分析]3) 调节生物的种间 生态 ⑶群落和生态系统:能_______关系,以维持__ 系统的稳定 _____。(实例见教材107页[资料分析]4和107页中草、兔 子、狼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⑴提高_______的产量。 农产品或畜产品 ⑵对____进行控制。 有害动物
性越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 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 y值。 ⑶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 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⑷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 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 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
实质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区别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
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 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
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 力稳定性越强
四、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
方式 项目 作用 结果 实例 负反馈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 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 正反馈调节 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所发生的变化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况加剧;血液凝固、排尿 体内激素调节 排便、胎儿分娩等过程
⑷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 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判断 成分的依据)
3.温室效应 ⑴成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 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 CO2的调节能力。 ⑵危害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 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⑶缓解措施 ①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注意:⑴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包括: ①自身净化能力——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 ②完善的营养结构——自身的反馈调节,维持各营养级生物数 量相对稳定。 ⑵抵抗力稳定性高低比较:生物圈>海洋生态系统>热带雨 林>温带草原>极地荒漠。恢复力稳定性正好与其相反。
⑶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 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 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 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⑷食物网中营养结构最不容易被破坏的标准:先看食物链, 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 的稳定程度高。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4节: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一、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循环特点:⑴具有全球性;⑵反复循环。 2.过程图解及解读
⑴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⑵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 形式为有机物。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⑶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动植物的细胞呼吸 化学燃料的燃烧
图示
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 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特点及来源
性质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来源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
二者联系 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 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
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
2.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 系(如下图)
⑴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 范围。 ⑵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 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y越大,说明抵抗力稳定
拓展提升
特 点 范 围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单向流动,逐级递 循环运动,反 往往是双向的 减 复利用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 生物之间,生物与 生物圈 级 无机环境之间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途 径
地 位 联 系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 生态系统的基 生态系统的动力 质循环的方向和状 础 态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 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