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初中物理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高邮市龙虬中学八年级物理三校联考期中试卷

苏科版初中物理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高邮市龙虬中学八年级物理三校联考期中试卷

临城区八年级物理三校联考期中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min )命题:杨斌 审核:张杰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妙的无法遏制的渴望(爱因斯坦)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1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 .乐器商店的标志 2、如图2,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脏跳动主要是为了【 】 A .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 B .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 C .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D .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 3、针对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人说话的情况【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都有可能 5、在没有其他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 A .全身呈绿色 B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6、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他的像变大,B .他的像变小,C .他的像不变,D .不能确定,要看距离的远近7、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B .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C .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是积水;D .迎着月光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是积水图1 甲 乙 丁 丙 抽气 学校: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考号:_________ 图2 图38、医用的B 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A .声音的响度太大B .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C .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 .声音的音调太低9、试管内装有碎冰块,将试管放置在装有碎冰块的烧杯中,给烧杯加热,当烧杯里的冰有一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碎冰将【 】A .一部分熔化B .不会熔化C .全部熔化D .无法判断10、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B .红外线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C .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D .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11、小宇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很少,然后像下图4中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丽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 .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 .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 .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 .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12、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凝固,后蒸发B .先凝固,后升华C .先液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液化13、室内温度为200C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是【 】14、利用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 .干冰液化放热B .干冰凝华放热C .干冰熔化吸热D .干冰升华吸热二、填空题(共12小题,每空1分,满分27分)1、一束与平面镜成6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是。

(最新)扬州市高邮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有答案)

(最新)扬州市高邮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有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液晶电视机工作时,屏幕发热,用手试一下屏幕觉得温热,估计屏幕处的温度约为()A.20℃ B.40℃ C.80℃ D.100℃2.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A.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B.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检测仪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 B 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3.江苏首条彩色公路亮相无锡环太湖公路十八湾路段,此路段在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线、下坡拐弯等处铺设 3CSS 彩色防滑材料,用三维彩色图案取代了白色的减速线.当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路面上时,我们看到的颜色分别是()A.红、黄、绿B.绿、黄、红C.红、黑、黑D.黄、绿、红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紫外线验钞机 B.月食C.小孔成像D.影子5.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A. B. C. D.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更高B.加油站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先熔化后汽化现象D.北方寒冷的冬天,人在户外活动时眉毛上形成的粉状物是人呼出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7.如图拍手发声时,鱼儿慌忙游窜,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鱼的惊慌可能是由声音引起的;猜想2:鱼的惊慌可能是由拍手的动作引起的.随后,他在鱼缸中放入一条鱼,用黑布挡在鱼缸和手之间,然后拍手,发现静止状态的鱼开始游动.由此他()A.只能验证猜想 1B.只能验证猜想 2C.既能验证猜想 1,又能验证猜想 2D.既不能验证猜想 1,又不能验证猜想 28.在硬纸板上挖一个尺寸约为1cm,形状为“△”的小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小孔上,当纸板和地面相距约1m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一个亮斑,其形状是()A.“▲”形的B.“▼”形的C.“■”形的D.“●”形的9.如图所示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樟脑丸逐渐变小B.河水结冰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10.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A.较小的密度B.较小的比热容 C.较低的熔点D.较低的沸点11.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12.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哪种类型的是()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B.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C.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0分)13.为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可以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这种做法利用了;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减少的干扰,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选填“高”或“大”)些.为节约用水,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减小了.14.《九曲棹歌》诗中写道:“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等太阳出来后,桑麻叶上的“露”会消失,发生了(填物态变化),这一过程是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长约 10cm 的蜻蜓立于距水面 0.6m 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映在平静湖水的蜻蜓的“倒影”长约cm;“倒影”距蜻蜓m,该“倒影”是蜻蜓的(选填“影子”、“实像”或“虚像”).15.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16.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的不同,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2s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17.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漫/镜面)反射的缘故;如果在投影灯前放一张红色玻璃纸,则屏幕呈现色.人眼看不见的光也有许多应用,如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电视遥控器是靠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18.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用于光学通信”的成就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如图.请根据图回答: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CD光线的入射角(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D点将要向侧移动(选填“左”或“右”).19.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2)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的改变量相同.(3)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结构与(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三、实验与探究(共计46分)20.按要求作图:(1)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正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2)如图2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在图3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2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m/s.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22.物理课上,同学们分组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1)小明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由于这样测出的温度会偏(选填“高”或“低”).(2)小华同学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根据实验数据,他们描绘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选填“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沸腾.(3)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实验时间,请在图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图线.(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23.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华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 ON 的可折转的光屏、直尺、量角器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①;实验过程中光屏应与镜面.(2)实验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射角入射角.(4)接着,小华又进行如上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 EO 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 OF.将纸板沿 ON 向后折,此时在 NOF 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反射光路是.2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放出)热量.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态.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E 段)升温比熔化后(FG 段)升温(快/慢).(4)图乙中的两个图象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海波的不同.(5)如图丙所示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由此图象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25.如图所示为小孙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茶色透明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 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观察和调整.(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的问题.实验时若要检验玻璃板的放置是否与桌面垂直,你的方法是.(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选填“左”或“右”)侧观察.直到与 A 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 A、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26.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柯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对此,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现点.【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①将一定置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人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圾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人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t2高于tl的原因是.(3)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在的帮助小柯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柯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液晶电视机工作时,屏幕发热,用手试一下屏幕觉得温热,估计屏幕处的温度约为()A.20℃ B.40℃ C.80℃ D.100℃【考点】温度.【分析】人的正常体温为37℃,温热应高于人体的温度.【解答】解:人的正常体温为37℃,温热应高于人体的温度,约为40℃,故B正确.故选B.2.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A.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B.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检测仪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 B 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声与信息.【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噪声检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的大小,即响度的大小;(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解答】解:A、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即编钟的振幅一定相同,所以响度相同;同一组编钟的每个钟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错误;B、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检测仪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故B正确;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D、不同的物体振动时的音色是不同的,即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A.3.江苏首条彩色公路亮相无锡环太湖公路十八湾路段,此路段在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线、下坡拐弯等处铺设 3CSS 彩色防滑材料,用三维彩色图案取代了白色的减速线.当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路面上时,我们看到的颜色分别是()A.红、黄、绿B.绿、黄、红C.红、黑、黑D.黄、绿、红【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析】根据以下知识解题: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解答】解: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红色路面上时,红光被反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路面是红色的;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红色光线照射到黄、绿色路面上时,红光被路面吸收,没有光线被反射,我们看到路面是黑色的.故选C.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紫外线验钞机 B.月食C.小孔成像D.影子【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解答】解:A、紫外线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符合题意;B、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D、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A.5.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根据法线和镜面之间的关系确定平面镜的位置.【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使用平面镜是为了让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图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正好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所以第二步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由于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第三步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故选B.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更高B.加油站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先熔化后汽化现象D.北方寒冷的冬天,人在户外活动时眉毛上形成的粉状物是人呼出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2)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现象;(3)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4)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解答】解:A、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A错误;B、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此选项错误,故B错误;C、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这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D、北方寒冷的冬天,人在户外活动时眉毛上形成的粉状物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D正确.故选D.7.如图拍手发声时,鱼儿慌忙游窜,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鱼的惊慌可能是由声音引起的;猜想2:鱼的惊慌可能是由拍手的动作引起的.随后,他在鱼缸中放入一条鱼,用黑布挡在鱼缸和手之间,然后拍手,发现静止状态的鱼开始游动.由此他()A.只能验证猜想 1B.只能验证猜想 2C.既能验证猜想 1,又能验证猜想 2D.既不能验证猜想 1,又不能验证猜想 2【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要判断谁说的正确,就要做两个实验:①在鱼看不到的地方发出声音.②不发出声音而在鱼缸边做出动作.试一试哪种办法吓跑了鱼.【解答】解:①要验证鱼的惊慌可能是由拍手的动作引起的,需要在有声音的情况下,对比有无拍手动作时,鱼的反应,小明的做法不能验证猜想2;②要验证鱼的惊慌可能是由声音引起的,需要在鱼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发出声音,观察鱼的有反应,小明在鱼缸中放入一条鱼,用黑布挡在鱼缸和手之间,然后拍手,发现静止状态的鱼开始游动,说明鱼的惊慌可能是由声音引起的,故可验证猜想1.故选:A.8.在硬纸板上挖一个尺寸约为1cm,形状为“△”的小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小孔上,当纸板和地面相距约1m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一个亮斑,其形状是()A.“▲”形的B.“▼”形的C.“■”形的D.“●”形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因为是很小的孔,所以当太阳光照射时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小孔成像,又因为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地面上的光斑也是圆形的,而小孔成像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因为太阳离地面非常远,而小孔又非常小,符合小孔成像的条件,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时会形成太阳的像(圆形的或“○”形的),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地面上的光斑,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选D.9.如图所示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樟脑丸逐渐变小B.河水结冰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A、樟脑丸逐渐变小,樟脑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此选项正确;B、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C、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D、“雾凇”是由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此选项错误.故选A.10.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A.较小的密度B.较小的比热容 C.较低的熔点D.较低的沸点【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解答】解: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故选D.11.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解答】解: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题意;B、研究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时把它与晶体的熔化特点相比较,采用的是对比法.不符合题意;C、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不符合题意;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符合题意.故选D.12.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哪种类型的是()。

江苏省高邮市阳光双语初中八年级苏科版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无答案)

江苏省高邮市阳光双语初中八年级苏科版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无答案)

八年级苏科版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2021•怀化〕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房噪声C.根据音调的上下区分不同的乐器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通能量2、以下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翻开的“声纹门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制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进步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一样4、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D.城区制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场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下图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场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C.通过图1中的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2中的乙所示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雾〞出如今玻璃窗的内外表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外表7、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8、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湖水结成冰B.樟脑丸变小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9、〔2021•扬州〕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A.树叶的虚像B.树叶的实像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10、如下图,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试题(苏科版初二上)(22套)初二物理期中试卷doc初中物理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试题(苏科版初二上)(22套)初二物理期中试卷doc初中物理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试题(苏科版初二上)(22套)初二物理期中试卷doc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试卷〔总分值100分,时刻90分钟〕成绩: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如图,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图形表示的按钮,其中操纵音量大小的是〔〕〔第1题〕〔第2题〕2、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纳了一种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柔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就可发觉幸存者,以下讲法错误的选项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能够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从而作出反应。

D、白天外界噪声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晚上使用。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音调会逐步改变B、响度会逐步改变C、音色会逐步改变C、音调、响度、音色都会改变4、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不为:—183℃、—196℃和—33.5℃,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步降温至—150℃,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A、氨、氧、氮B、氮、氧、氨C、氮、氧不液化D、氨不液化5、以下几种液化现象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液化现象不同的是〔〕A、雾的形成B、冬天,人讲话冒〝白气〞C、早晨,我们有时会看到植物上附有露珠D、夏天,自来水管〝出汗〞6、以下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将—10℃的冰块放入0℃的水中,冰会熔化C、水沸腾后,再后猛火连续加热,水温可不能升高。

D、物体放热,温度不变7、有一种用来取暖的热水袋,它的表面有许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要紧目的是〔〕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装饰作用B、使热水袋能更好地散热,便于人吸取C、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接触面积,降低放热速度,使水缓慢降温D、防止热水袋在某种重压下,袋内热水将袋子胀破8、夏天,当人们戴上太阳镜后,看到的景色呈棕黄色,这是因为太阳镜〔〕A、能反射棕黄色的光B、能吸取棕黄色的光C、能透过棕黄色的光D、能透过各种色光9、以下现象中,属于光源的是〔〕A、红光满面B、金光闪闪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10、实验证明,蛇的鼻眼之间有一种红外感受器,对周围温热物体产生感受,人们受到启发研制出了响尾蛇导弹。

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低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a

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低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a

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低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A 苏科版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一、填空题(每空分,共36分)1.“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而发声。

在乡间小路上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2.乐器有弦乐器、管乐器、冲击乐器等。

小提琴、二胡、笛子、唢呐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乐器,请按照它们发声体的不同进行分类:其中由固体振动发声的有:,是属乐器。

由气体振动发声的有:,是属乐器。

3.常常利用温度计的原理是。

在酷寒北方的冬季常常利用酒精温度计而不利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

4.今年某地发生了罕有的干旱现象,为了减缓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中水蒸气便成小冰晶,这些长大的冰晶下降碰到暖气流就成雨点降落到地面。

5.水的“自白”:我是水,我此刻的体温如图A-1所示,而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知我,我此刻的体温是℃,我正在.(选填“熔化”或“凝固,’)6.天气热了,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A-2所示,那时室温为℃。

于是她打开电扇,立刻感到凉爽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图A-1(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图A-2那么她感到凉爽的原因是。

7.吉林省著名的“引松入长”工程采用的是管道输水,从节水角度看,减少了输水进程中的渗漏和。

8.咱们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可以。

9.请填上适合的单位:教室黑板的长约;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

10.单位换算:×108nm=m;=s。

540 km/h=m/s;16m/s=km/h 。

二、选择题(30分)11.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令人听不到的声音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D、超声可以越过必然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12.日常常利用语中的“高”表示音调的是()A、“喂,我听不到,你声音再高些。

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A(无答案) 苏科版

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A(无答案) 苏科版

测试时间:45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4分)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着.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一个选定的而言的.参照物的选取是 的.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 .通常我们取 为参照物,2.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是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是 。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可用v =ts 公式粗略地描述物体在 的运动情况这个速度称为 。

3.1km = m 1dm = m 1cm = m1mm = m 1μm = m 1nm = m1m/s = km/h 。

4.物体的 产生声音.声音可在 、 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声音是一种 ,它也具有 。

5.声音在 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 中传播得最慢,速度大约是 m/s 。

6. 、 和 组成声音的三要素。

7. 表示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声源振动 越大,声音越强.8. 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声音的越高,音调越高。

9.音色不同,声波的波形 。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 。

10.乐音通常是指那些 的、 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 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 的、 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 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 。

11.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在 处,在 中和在 处使噪声减弱.12.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之间,叫做可听声.13.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做 .它具有 、 等特点,可用于测距、 、 、 、 等.14.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叫做 ,监测与控制它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用来预报 、 和 。

15.物质通常有 、 和 三种状态.16.温度计通常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17.物质由 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 热.汽化有 种方式。

18.蒸发是液体在 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检测).doc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检测).doc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 班级: 成绩: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共6题;共12分)1 .(2分)(2016 •桂林)能直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A .刻度尺B .温度计C .电子秤D.秒表2 .(2分)(2019八上•高州月考)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米()A , 一名学生的身高为16. 3B . 一支铅笔的长度为0. 175C .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 5D .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 93.(2分)(2019八上•龙华期末)以下措施中,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C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D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4.(2分)(2018八上•寮步月考)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A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 .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 .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 .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5.(2分)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C的是()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 .宿迁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6.(2分)(2017 •青羊模拟)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A .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B .清晨树叶上出现露珠C .春天冰雪消融D .灯丝用久了变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共9题;共18分)7.(2分)(2019八下•铁力月考)在下列数字后面添上恰当的单位: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60理石的密度为3. 5 一瓶可乐容积为500 o8.(2分)(2017八上•巨野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长度的测量值为 o5 6 7 8 9 CA9.(2分)(2018 •辽阳模拟)在100m赛跑时,某同学前30m做加速运动,后7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7m/s,成绩是15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

苏科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新版.docx

苏科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姓名:班级:成绩:一、单选题1 .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1.76X109nm 可能是( )A. 物理课本长度B. 一个人的身高C. 一座山的高度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2 .在树荫下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它们是 A.太阳光经过树叶的反射形成的 B.太阳光照到树叶上的小水珠闪烁而成的 C.太阳的影子D.太阳的像3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D. 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4 .下列四个图象表示相同的物理意义的是5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B.太阳C.地球A.甲与乙C.甲与丁D.乙与丙D.房屋B.乙与丁6.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7.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的高度大约是7m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 2m/sC.小明午餐大约吃4kg的米饭D.济宁市四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0笆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是3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0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B.入射角增大5° ,反射角增大10°C.若将镜子顺时针旋转20°C,则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会增大10°D.若将镜子逆时针旋转15°C,则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为90。

9.下列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空气B.蒸馅水C.大理石D.真空10,下列现象中,由于汽化造成的是A.冬天,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B.冬天,水蒸气在玻璃上形成花纹C.夏天,加入饮料中的冰块会变小D.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吉他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B.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钢琴的声音,主要是它们的响度不同C.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利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二、填空题12.D.灯红酒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30分)1.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超声波能用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3.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4.“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小提琴演凑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7.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 B.升华和凝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液化8.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9.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10.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

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11.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1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1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C.小孔成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D.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14.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15.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扬州瘦西湖内宋代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B.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D.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36分)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由琴弦__ 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17.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

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_________产生笛声。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

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它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18.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19.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明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现象(填物质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热量(选填“吸收”后“放出”)。

20.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已知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如图所示,北方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温可达﹣54℃,测此地冬季最低气温应选温度计,测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应选温度计。

(选填“酒精”或“水银”)测量人的体温应该用体温计,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体温计的示数是℃。

21.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请你将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横线上: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_____ _____现象,路边树上的雾凇是______________现象。

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

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 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_______。

(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22.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l)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和(选填图中“a”、“b”、“c”或“d ”) 。

2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的彩虹,就是属于这种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电视机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24.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小明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m,像与他相距 m。

25.2013年11月3日,世界多地上演“日食”奇观,在大西洋西部等地区可观测到,随后日环食转变为日全食,进入非洲中部,在索马里中部结束。

请问“日食”是由于形成的;由于光的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三、解答题(26题8分,27~31题每空1分,计34分)26.(1)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发射后,发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2)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4)如图所示,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在图中找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

27.小聪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 _________;(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0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

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____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3)在图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8.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实验时,小芳同学把蜡烛N与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N,在蜡烛N的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M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b) ;(6)实验过程中,如果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N,都无法与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29.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强强较强弱几乎听不到(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时(写出一条即可);(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30.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