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软腐病
如何预防西兰花(花椰菜)的腐烂变质及延长保鲜期?

如何预防西兰花(花椰菜)的腐烂变质及延长保鲜期?西兰花,又称花椰菜、花菜、菜花、椰菜花、椰花菜、甘蓝花、洋花菜、球花甘蓝,花椰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植物,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蔬菜,味道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高的药用价值。
西兰花(花椰菜)的采后生理特征及腐烂的原因:1.呼吸和乙烯释放:刚采后的西兰花呼吸作用很强,采后呼吸逐渐上升达到顶峰后,接着又开始下降,这一呼吸进程与乙烯的释放情况相似,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
呼吸的上升和乙烯的增加同西兰花花球的衰老变黄过程相一致,西兰花的幼嫩花球呼吸代谢旺盛,无乙烯释放。
采收后常温下开始转黄,呼吸上升,同时缓慢释放乙烯,半黄花球呼吸达到最高,乙烯释放也达到峰值,随后花球进一步黄化,呼吸急剧下降,乙烯释放量也下降。
花球完全黄化,呼吸下降到最低点门,温度对西兰花的呼吸和乙烯释放有很大影响。
在贮藏初期,西兰花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低温可以有效地抑制西兰花的呼吸强度,减缓花球的黄化,温度越低,抑制作用越强,低温最有利于保绿保鲜。
2.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在西兰花衰老过程中,由于大分子物质分解,全糖含量一度呈上升趋势,之后随着西兰花的衰老和呼吸消耗,全糖含量又下降,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西兰花的蛋白质、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不断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的越快。
此外气调包装可以有效的减缓西兰花的衰老速度和营养物质的消耗。
因此低温气调包装可以有效的抑制西兰花的呼吸作用,减缓营养成分的流失,取得较好的保鲜效果。
3.低温伤害:虽然低温可以有效抑制西兰花的呼吸强度,且西兰花对低温有较强的忍受能力,但在零度以下贮藏的西兰化会出现明显的冻害,症状是花茎呈透明状深绿色斑块4.气体伤害:西兰花属于耐CO2果蔬,一定的CO2浓度可以抑制呼吸和微生物的生长,延缓衰老。
5.微生物病害:贮藏中引起西兰花腐烂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腐病、软腐病、灰霉病、黑斑病、菌核病等。
其中叶部病害以霜霉病、黑腐病发生最严重,而球茎病害主要是菌核病、细菌性软腐病及霜霉菌引起的褐茎。
花椰菜的烂根防治和治疗方法

土壤酸碱度不当
土壤过酸或过碱影响花椰菜的 生长,导致根部腐烂。
缺乏某些必要矿物质,如铁、 锌等,导致根部吸收能力下降 。
解决方法:定期检查土壤的酸 碱度,根据需要调整土壤酸碱 度,添加必要的矿物质。
病虫害影响
病虫害侵入花椰菜根部,导致根 部腐烂。
缺乏适当的保护措施,使病虫害 有机可乘。
解决方法:定期检查花椰菜的生 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
增加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花椰菜生 长和防止烂根。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花椰菜的生长情况, 注意观察根部是否有病虫害症 状,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
施治疗。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 法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提高花椰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
合的方法。
02
烂根防治措施
控制浇水量
避免过度浇水
花椰菜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水分,但过度浇水会导致土壤过湿,从而引发烂 根。因此,控制浇水量是预防烂根的重要措施。
浇水方式
采用滴灌或喷灌等方式浇水,避免直接淋在根部,以减少土壤湿度差异,避免 根部受潮不均导致烂根。
调整土壤酸碱度
酸碱度检测
定期检测土壤的酸碱度,如果土壤偏酸或偏碱,不利于花椰菜生长,容易导致烂 根。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土壤酸碱度。
合理浇水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浇水,避免高温时段,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根系受损。
使用药剂治疗
使用杀菌剂
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杀菌剂,以防止病菌感染和烂根发生。
使用生根剂
可以使用生根粉等生根剂,以促进根系生长和修复。
如何防治花椰菜软腐病

症状识别030201软腐病对花椰菜的危害病原菌传播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种植管理软腐病的发病规律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生物农药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防治预防为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如硫酸铜、氢氧化铜等铜制剂。
及时治疗发现软腐病症状时,及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如链霉素、新植霉素等。
注意药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避免产生药害。
化学防治选择抗病品种针对软腐病,选择抗病性强、耐病性好的品种。
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发病特点,选用适合当地环境的抗病品种。
种子处理培育壮苗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
追肥时,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植株徒长、抗病能力下降。
科学施肥VS及时用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可选用的药剂包括: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
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注意喷洒均匀,防止漏喷或重复喷洒。
注意防治时间提前预防及时治疗注意防治部位根部防治叶柄和茎部防治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软腐病的发生。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轮作,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加强田间管理等。
化学防治使用针对性的杀菌剂进行防治,但应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作物和环境造成损害。
注意防治方法北京地区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政府、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以实现花椰菜软腐病的防治。
总结词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花椰菜软腐病的防治工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这些机构通过研究花椰菜软腐病的病原菌特性、传播途径和流行规律,研发出了有效的生物农药和综合防治技术。
同时,政府还组织农民培训,提高他们对软腐病的认识和防治技能。
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地区花椰菜软腐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详细描述总结词上海地区的成功案例显示了科技与政策的有效结合,以实现花椰菜软腐病的防治。
花菜8种生理病害高清图谱及防治方法

花菜8种生理病害高清图谱及防治方法花椰菜种植中,因播种时间、气候、水肥等因素出现早花、毛花等异常现象,下面小编对花椰菜会出现的几种异常现象进行了汇总。
1. 茎部中空【症状】茎部或花梗内部空洞、开裂,导致花球生长不良。
美女技师按摩,24小时上门广告【病因】①土壤中缺硼元素。
【防治方法】①注意调节土壤PH,不可过多偏施碱性肥料;②适时适期播种,尽量避开长期低温时节;③整地时可每亩补施硼肥1kg;④多施农家肥与有机肥。
对于茎部中空的缺素症预防为主。
2. 叶尖干枯,叶梗开裂,花球褐色腐败【症状】冬季种植花菜,由于低温和干旱,花菜更易缺钙和硼,易出现新生叶叶尖和叶缘干枯,叶梗开裂,植株矮化,叶片色浅,花球出现水晶状慢慢变为褐色腐败。
一般露地发生比大棚重,大棚两边和门头比中间重。
展开剩余80%【病因】①冬季种植花菜,由于低温和干旱,花菜更易缺钙和硼。
【防治方法】①对冬季花菜在现蕾前或出现上述症状的田块,每周用0.2%氯化钙+0.2%硼沙+4000倍农用链霉素叶面追施,一般2-3次。
3. 花球异样【症状】花球发育期间,花球表面出现部分或全部花球生长异常的现象。
【病因】①多为药害,过量施农药或误施、飘移等因素造成的生长异常等现象【防治方法】①正确选择和使用除草剂是预防的关键;②调节好用药量,正确掌握使用时期。
对于花球异样的现象预防为主。
4.先期抽薹【症状】早春栽培的花椰菜出现未结球而直接开花或花球未完全长成就开始抽薹开花的现象。
【病因】①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品种播种期越早,抽薹的几率越大;早春早熟栽培时,定植过早,定之后遇倒春寒;育苗期间遇连续低温天气,易造成幼苗先期抽薹。
【防治方法】①选择冬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②适期播种,早春早熟栽培的应在温度能够人为控制的棚室内进行育苗,遇低温时期应注意保暖,避免温度过低。
5.早花【症状】植株较小,仅有几张叶片,就长出花球,且花球特别小。
【病因】①播种过迟,尤其是早熟品种迟播;②天气干旱,土壤严重缺水,肥水不足,营养生长不良;③营养生长缓慢,遇低温刺激,易出现早花。
花椰菜软腐病的防治和治疗技术

花椰菜软腐病的防治和治疗技术简介花椰菜软腐病,又称椰菜腐烂病、花椰菜腐败病,是由某些细菌或霉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该病会导致花椰菜植株的叶子枯黄,产量明显下降。
为了减少该病对花椰菜的破坏,采取防治和治疗措施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花椰菜软腐病的防治和治疗技术,以及一些实用的预防措施。
防治方法1.良好的土壤管理花椰菜生长的土壤不应该过湿,否则会促进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应该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来种植花椰菜。
2.种植防病品种在种植花椰菜的时候,应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如:绿巨人、亨特、嘉宝等品种,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3.喷洒病害防治剂喷洒病害防治剂可以很好地抑制花椰菜软腐病的传播。
可选择一些有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如过氧乙酸、苯甲酸钠、氧化钙等,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药剂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4.清除感染残留物花椰菜的腐败部分应该及时剪除,不要让感染残留物堆积在土地上,以免污染土壤,造成更大的腐败范围。
同时,建议对花椰菜进行不间断地巡视,尽早发现病害并及时处理。
治疗方法1.喷洒杀菌剂在发现花椰菜出现软腐病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喷洒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杀死病菌并减轻症状。
通常建议使用过氧乙酸、苯甲酸钠、氧化钙等药剂进行喷雾处理。
2.病部剪除如果花椰菜已经出现了软腐病的症状,那么应该及时将病部剪除,以免病情扩散。
在将病部剪除后,应该用浓度为10%的酒精清洗剩余的病灶,并用草木灰或蘑菇菌渣等消毒剂进行处理,以减少残余病菌的危害。
3.调节土壤酸碱度对于花椰菜软腐病,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土壤酸碱度也会影响病菌的生长繁殖。
如果发现土壤过于酸性,可以适量增加石灰等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生长。
预防措施1.控制温度花椰菜生长的温度控制在16°C~25°C之间较为适宜,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花椰菜的生长发育,更容易产生病菌。
因此,在种植花椰菜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温度,以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花椰菜栽培中常出现的异常现象

现象2023-11-08CATALOGUE 目录•生长异常现象•病虫害异常现象•产量及品质异常现象•环境异常现象•应对措施01生长异常现象如果土壤过于粘重、缺乏养分或pH值不适宜,会影响花椰菜的生长速度。
土壤不适水分不足养分不足长期缺水会导致花椰菜生长缓慢,叶片萎缩。
缺乏氮、磷、钾等基本元素会影响花椰菜的生长速度。
03生长缓慢0201如果土壤pH值过低,会导致铁、铜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引起叶片黄化。
叶片黄化土壤过酸水分过多会导致土壤中氧气不足,影响根系吸收养分,进而导致叶片黄化。
水分过多缺乏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会导致叶片黄化。
营养不足如果花椰菜接受的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徒长。
光照不足施用过多氮肥会导致植株徒长。
氮肥过多水分过多会导致植株徒长。
水分过多植株徒长02病虫害异常现象软腐病花椰菜茎部和叶球腐烂,发出恶臭,严重时整株死亡。
黑腐病花椰菜叶片出现黑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导致叶片枯萎。
病毒病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或植株矮缩、丛生。
病害发生频繁幼虫啃食叶片,造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吃光叶肉,仅留叶脉。
菜青虫幼虫啃食叶片,造成网状或孔洞,严重时叶片只剩下叶脉。
小菜蛾群集在叶片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严重影响生长。
蚜虫虫害严重黑腐病和软腐病同时发生黑腐病主要侵染叶片,软腐病则主要侵染茎部和叶球,两者混合发生时病情严重。
病毒病与菜青虫、小菜蛾混合发生病毒病主要由昆虫传播扩散,与菜青虫、小菜蛾混合发生时病情复杂。
病虫害混合发生03产量及品质异常现象产量低下水分不足生长期间水分供应不足,导致花球无法正常形成。
病虫害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花球产量下降。
营养不良施用氮肥不足,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影响花球的形成。
1品质不佳23施用过多氮肥或化肥,导致花球硝酸盐含量过高,品质下降。
施肥不当光照不足会导致花球色泽暗淡,影响品质。
光照不足采收时花球损伤或采收过晚,都会影响花球的品质。
采收不当畸形花球现象营养过剩施用过多肥料或激素,导致花球发育异常,出现畸形。
闽东山区花椰菜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水 分和 湿度 高 、 温度 在 7 1 c 的条 件 下萌 发长 芽管 - 3c
进行 初侵 染 ;卯孢 子 也可 在 同样条 件下 萌发进行 初
倒病 、 菜青 虫等病 虫 害。
1 . 轮作 倒茬 .4 3 与 非 十字花 科蔬 菜 实行 2年 以上
E m in s j 2. I。 — a :kz @16 OI l y C I
很好。
般从 花梗 开始 , 最后 小花 球呈 灰黑 色 于腐状 。 病 菌 在 种 子 和病 残 体 上 越 冬 , 过 种 子 、 苗 、 通 种
1 发 病 条 件 . 2
2 霜 霉 病
21 发 病 症 状 .
肥料 、 昆虫 、 雨水 和 人 为传 播 , 叶缘 水 孔 或伤 口侵 从 入, 随后进 入维 管束组 织扩 展 而形成 系 统侵染 。 菌 病 生 长发 育 适 温 2 — O , 死 温 度 5 ℃ , 53℃ 致 1 能耐 干 燥 。
湿 度 6 %左 右 最适 于该 病发 生 , 洼 地 、 0 低 连作地 也 有利 于发 病 。
43 . 防 治 方 法
() 1 轮作 : 与非 十 字 花科 蔬 菜 实 行 3年 以上 轮 作 。( ) 施石 灰 : 当增施 石 灰 降低 土壤 酸度 , 2增 适 一 般 每 6 7 。 7  ̄ O k 。 ( ) 园消 毒 : 6 m 施 5 lO g 3 清 老菜 地 要
化植 株残 体及 杀死 土 壤 中病菌 。
1 . 肥 水管 理 , .5 3 中耕 除草 幼苗定植 缓苗 时 , 要施
足 苗 肥 , 株 生 长 期 间 追 施 肥 水 2 3次 , 植 - 防止 植 株 早衰 , 强其抗 病性 。灌水 切 忌大水 漫灌 , 增 以防止 病 菌传 播蔓 延 。根据 墒情 , 时 中耕 除草 。 及
如何防治花椰菜的常见病害

如何防治花椰菜的常见病害
(1)花椰菜黑胫病(又称根朽病)
发病条件:花椰菜黑胫病属于真菌病害。
病菌可在种子上、土壤里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茎叶的表皮组织直接侵入植体,如果种子带菌则直接产生病株,借助育苗、雨水或昆虫进行传播。
在高温、高湿或雨后高温条件下,则易发病。
主要症状:花椰菜黑胫病危害叶片、茎和根。
染病的茎、叶有圆形灰白斑,并散生小黑点。
病根有黑褐色条斑,维管束变黑,有时引起根系腐烂,进而引起地上茎、叶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对种子进行消毒,用50℃水浸种20min,或者用种子重量的0.4%的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对床土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8g40%福美双拌成药土,播种前先撒1/3药土,播种后再撒2/3药土;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温、高湿和虫害;喷施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菌核病
发病条件:菌核病属于真菌病害。
菌核在土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冬,在冷凉、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在气温为15-20℃、相对湿度85%以上时易流行,并且可借助气流传播蔓延。
主要症状:菌核病主要危害茎和叶片,病部有水渍状褐斑,潮湿时腐烂,表面密生白霉,逐渐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措施:对种子进行消毒,先用10%盐水精选,除去菌核后用清水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由于花椰菜的需求不断增加,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连作现象严重,使得花椰菜上的病害频繁发生,尤其软腐病,是威胁花椰菜生产的重要病害。
一般软腐病造成的损失达15%~20%,严重时可以导致绝收,直接影响了花椰菜的生产和种植者的收入。
在全国范围内病害调查发现,目前软腐病在各花椰菜主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尤其在福建、浙江等冷凉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病原菌的繁衍,对于花椰菜软腐病很难控制。
因此,掌握花椰菜软腐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田间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花椰菜的花球、花梗、叶柄以及茎部。
发病初期花球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小斑点(彩色图版1),随着病情扩展,病斑逐渐变褐并扩大(彩色图版2),在潮湿的条件下发病部位腐烂并发出恶臭,病情进一步扩展可以延伸至花梗,花梗出现褐色软腐的症状(彩色图版3),干燥时病部变黑(彩色图版4)。
最后整个花球腐烂变黑(彩色图版5)。
叶柄染病时呈水浸状腐烂并脱落(彩色图版6),威胁到茎基部,使得茎基部也呈现水浸状软腐(彩色图版7),当病原菌从茎基部的切口处侵染时,病部初呈水浸状(彩色图版8),后逐渐向内部腐烂(彩色图版9),进一步扩展后病斑呈褐色腐烂(彩色图版10),最终导致整个茎基部崩溃(彩色图版11)。
2病原菌
引起花椰菜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Erwiniacarotov ora subsp.carotovora,病原菌菌体为短杆状,大小(0.6~0.9)μm×(1.5~5.0)μm,革兰氏染色阴性,鞭毛1~5根,在YEP培养基上菌落淡乳白色,圆形,稍隆起,表面光滑,半透明,具光泽(彩色图版12)。
该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为害大白菜、甘蓝、胡萝卜、黄瓜、辣椒、莴苣、马铃薯、芹菜、番茄等蔬菜(Hintonetal.,1985;Avrovaet al.,2001),还可以为害粮食作物、花卉、果树等。
3 病害发生规律
3.1 初侵染来源
病原菌主要是在土壤中或在病残体上越冬(Jiroetal.,2001),在气候适宜的南方地区,病原菌可以在田间周而复始、辗转传播蔓延。
①土壤带菌。
软腐菌是机遇性植物病原菌,能够以腐生的形式存活于土壤和非土壤。
T ogashi等(2001)报道在土壤中越冬的病组织上的软腐菌通常在下一年能够从植物病组织上或从植物的根围土壤中重新分离到。
②病残体带菌。
软腐菌存活于植物或病残体表面,通过伤口和天然孔径如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并潜伏在维管束组织、木栓组织和薄壁细胞组织中,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发病,主要受温度影响(Nguyen et al.,2002)。
③其他。
病原菌还可以在其他寄主植物上存活,当条件适宜时进行再侵染。
3.2 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从植株伤口侵入。
当风雨较大时,植株种植过密,相互摩擦产生较多伤口,病原菌会随雨水飞溅、流水从发病植株传播到健康植株。
田间进行农事采摘或田间管理时造成的植株伤口也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昆虫取食植株后,不仅对植株造成了伤口,还可能将病组织上的病原菌从发病部位带到健康部位,或从发病田块带到健康田块,因此昆虫是病害传播蔓延的重要因素。
3.3 影响病害发生的因子
3.3.1 土壤环境
花椰菜连作,尤其是气候适宜的南方地区,软腐病菌可以连续繁殖,并在土壤中大量积累;连作还可导致土壤中微生物正常菌群、土壤结构和物质成分均发生变化,为软腐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化肥长年过量使用,土壤有机质及有益微生物数量严重下降,造成土壤板结、酸化等,加上收获后病残体未及时清除,病原菌数量逐渐积累,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可以造成病害的流行和暴发。
3.3.2 温湿度
软腐病菌侵染最低温度为2℃,最高为40℃,最适温度为25~30℃,当温度适宜,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就会流行暴发。
尤其遇到高温、多雨潮湿的天气,软腐病菌极易
繁生扩散,且雨水天气产生的伤口多,寄主根部处于积水和缺氧状态,伤口不易愈合,为病原菌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病害严重发生。
4 防治方法
花椰菜软腐病菌在有伤口的情况下传播速度非常快,防治不当会造成绝收。
因此需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并结合田间栽培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
4.1 土壤处理
4.1.1 日光土壤消毒
土壤中的病残体是软腐病的主要侵染源,采用土壤消毒等措施创造无病土壤是控制花椰菜软腐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将基肥施入菜地耕翻后起垄,垄宽6 0~70cm,高30cm左右,在垄上覆盖厚0.5mm的聚乙烯薄膜,薄膜铺平拉紧,四周用土压紧,浇透水。
大棚温室要将门窗关闭封严,露地应再起拱搭盖一层薄膜,四周也应用细土压实。
消毒期间,根据天气和土壤含水量的多少,6~7d(天)灌水1次,保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以上,密闭20~30d(天)。
采用此方法,可使土壤0~20cm土层温度达到50℃,达到土壤彻底消毒的目的。
4.1.2药剂处理
前茬收获后对土壤进行深翻,晒土10~15d(天),还可用生石灰撒施地面,每667m2用75kg,然后深翻两遍,利用生石灰杀菌既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又有补充钙元素的作用。
4.2 农业防治
4.2.1 合理轮作
避免与茄科、瓜类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实行2~3a(年)轮作,可与豆科蔬菜及粮食作物轮作,可以有效降低田间病原菌数量。
4.2.2 加强田间管理
采用高垄栽培,以利排水,防涝降湿,高垄栽培后在大雨或灌水后茎基部不存水,可减轻软腐病的发生。
彻底清除田间杂草、残株落叶,及时拔除病株和附近的植株,将病残体集中到一起进行焚烧,并对病穴和周围的土壤撒施生石灰,尽快消毒,避免病菌随病残体传播蔓延。
避免湿度大时进行农事操作。
要防治虫害,减少病菌从伤口侵染的机会,因而虫害多的地块要先治虫,尤其要控制菜青虫和小菜蛾的为害,降低虫口基数,以减少害虫对作物造成的伤口,控制软腐病的传播。
4.3 生物防治
Zamanian等(2005)筛选出一株对软腐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褶皱链霉菌Strepto mycesplicatus(Strain101),该病原菌产生的活性抗菌物质在室温条件下活性可以保持30d(天),这对生物药剂的开发有重大意义。
也有研究表明绿色木霉制剂穴施对大白菜软腐病的控制效果较好,不仅软腐病发病率低,还能有效地控制其他病害的发生。
枯草芽孢杆菌也对大白菜软腐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在发病前期喷施枯草芽孢(活芽孢100亿个·g -1)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5d(天)喷施1次,连续喷3次,能有效地减轻病菌从根系侵染和减缓潜伏侵染发展为害的过程,对白菜软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花椰菜软腐病的防治也有指导意义。
4.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喷药要周到,特别是在雨前和雨后,要注意喷到近地表的叶柄和茎基部。
可选用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施,每隔3~4d(天)喷施1次,连续使用2~3次;还可选用2%的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每隔5~7d(天)喷施1次,连续使用3~4次;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琥胶肥酸铜·乙磷铝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等,隔7~10d(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对花椰菜细菌性软腐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发病比较严重的田块,特别是连作地、重病地,必须同时结合灌根进行防治,可以选择3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 0%噻菌铜悬浮剂500~600倍液灌根,每株约0.5L,每隔15d(天)左右灌1次,连续灌2~3次。
田间施药时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一些品种对铜制剂等较敏感,要注意防止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