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TP平台的高清电视节目双向IP传输应用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方式主要是通过卫星、有线电视等传统方式进行传输,而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质量高、传输成本低等优势。

网络IP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实时传输。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需要借助卫星、有线电视等设备,需要时间进行信号传输和同步处理,而网络IP技术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信号传输距离不受限制,可以实现实时传输,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提高了节目的实时性。

网络IP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点播服务。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是固定的时刻进行播放的,观众只能按照预定的时间观看节目。

而网络IP技术可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点播服务,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想看的节目进行观看,提高了节目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网络IP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高清的广播电视节目需要较大的带宽进行传输,而目前很多地区的网络带宽还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其次是传输延迟的问题,由于网络传输的特性,广播电视节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延迟,影响了观众的实时观看体验。

网络IP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着版权保护、内容安全等问题,如何保护广播电视节目的版权和内容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IP技术的应用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实现实时传输、高清传输、点播服务和交互式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观看体验。

在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解决带宽不足、传输延迟、版权保护和内容安全等问题,以进一步推动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随着网络IP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也逐渐从传统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向网络IP技术进行转变。

网络IP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效率和质量,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个性化服务。

本文将对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网络IP技术是一种基于Internet协议的通信技术,它将信息以数据包的形式在网络中传输,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信息传输和应用。

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主要应用在内容采集、制作、传输和播出等环节。

通过网络IP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实现高清晰度、高保真度的传输,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交互式服务和个性化节目推荐。

1. 内容采集和制作网络IP技术可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采集和制作,不仅可以提高制作效率,还可以实现远程协作和资源共享。

采用网络IP技术,制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进行编辑、效果处理和编码等工作,大大节省了制作成本和时间。

网络IP技术还可以支持多种格式的节目制作和输出,满足不同传输渠道和终端设备的需求。

2. 节目传输利用网络IP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实现基于IP协议的传输,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信号传输。

多路复用、分布式架构和优化的传输协议可以有效提高传输效率和节目质量,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节目的动态调度和路由,保证了节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交互式服务网络IP技术还可以为广播电视节目提供更多的交互式服务,观众可以通过网络IP技术实时参与到节目中来。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投票、评论和互动,还可以通过网络IP技术实现视频点播、直播回放等个性化服务。

这种交互式服务不仅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粘性,还可以为广告商提供更多的广告投放和数据分析服务。

4. 个性化推荐网络IP技术还可以通过对观众行为和偏好进行分析,实现个性化的节目推荐和定制化的广告投放。

采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根据观众的观看历史、兴趣爱好等信息,实现个性化的节目推荐和定向广告投放,提高了广告的投放效率和观众的满意度。

基于IP网络的电视节目传输应用

基于IP网络的电视节目传输应用
网 络 技 术
基于I P 网络 的电视节 目传输应用
文 /新 疆 生 产 建 设 兵 团 广 播 电 视 台 唐 怀 武
传 输 应该 是 一个 优 选思 路 。
摘要 : 租 用 电信 运 营 商 的 传
与 电信 运 营 商 的 S DH 传 输 网 连接 。该 系统 通 过 电信运 营 商的 S DH 传 输 网 ,
过 去 , 我 们 在 进 行 数 字 电 视 光
自己 建 网的 方 式 经 初 步 估 算 需 新 建 光 传 输 流 ,通 过 4路 E 1输 出 ;再 将 这
,对 应 地 通 过码 流分 配 器 分 成 缆 干 线近 5 0 0 0 k m ,其 投 资 无 疑 是 巨 4路 E1
大 的 ,而 基 于 I P网络 来 实 现 电视 节 目 4 8路 E1; 然 后 ,将 这 4 8路 E1信 道 缆 传 输 平 台 建 设 时 ,都 会 考 虑 基 于
数 据 率就 是 2 . 0 4 8 Mb i t / s 。
J 【 ¨I j E
参 数 必 须保 持 完 全 一致 ,任 何 一 路 E1
2 0 0 5年 ,兵 团广 播 电视 台 通过 租 信 号 都 不 能 有 丢 失 、帧 失 步 、 复 帧 失
由 于 特 殊 的历 史 原 因 ,兵 团各 师 用 电信运 营 商的 4 8条 E1传输链 路 ( 兵 步 的 情 况 ,否 则 会 造 成 数 据 通 道 的 不 ( 市 ) 、 团场 分 布 在 新 疆 广 阔 的 土 地 上 , 团 广播 电 视 台 和 每个 师 电 视 台 间 4条 通 、误 码 、失 步 等 情 况 。 直 观 信 号 会 其 中 大 部 分 分布 在 塔 克 拉 玛 千 、古 尔 E1传输 链 路 ) 建立 了电 视节 目 ( 标清 ) 出 现马 赛克 、信号 不 同步 、黑 场等 现 象 。 班 通 古特 两 大沙 漠 的边 缘 。 兵 团 广 播 电视 台 位 于 乌 鲁 木 齐 市 。 传 输 系统 。

高清视频IP流在MSTP传输系统上的应用

高清视频IP流在MSTP传输系统上的应用
Ab t a t T i p p ri t d c s a t n miso r c s fp t n d o R in l i t l c s I aa sr c : h s a e n r u e r s s in p o e so u t g HD Vi e F sg a n o Mu t a t P d t o a i i
全 国性 的完 整 的广 电有 线 网 络全 业 务 接 入 系 统 , 能 才
真 正 扫去笼 罩在 有线 网络 头上 “ 融合 ” 阴霾 , 学 被 的 科 实 现广 电事 业 、 业 的跨越 式发 展 。 产
参 考文 献 : 郎 为 民 , 东 生. P N G O 从 原 理 到 实 践 郭 EO / P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t r c . I h n n e f e n t e e d,t i a e n l z st e ta s si n s u t n o e HD Vi e t a n I tb e a h s p p r a ay e h r mi o i ai ft d o sr m a d P a l , n s t o h e S
高 清 视 频 I 在 P流 MS 输 系统 上 的应 用 P传 T
口敖湛斌 ( 东 广 视网 股 有 公 佛山 公司 广 广 省 播电 络 份 限 司 分 , 东佛山5 0 ) 2 0 80
摘 要 : 绍 了把 高清 R 介 F视频 流 转换 为 I P组播 码 流 , 然后 通 过 以 太 网 口接 入 到 MS P传 输 平 台 , T 并长 距 离传 输 到广播 电视 分前 端 的传输 过程 。分 析 了该视 频 的码 流及 P I 的传 输 情 况 , 以验证 该 系统 S表 可 能很好 地 实现 高带 宽 高清视 频 的传 输 。 关 键词 : 多业务传 输 平 台 ;D 高清视 频 ; 用成 帧规 程 S H; 通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方式主要依靠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传统传输技术,但这些传输方式存在着带宽限制、信号质量不稳定、内容难以个性化定制等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

而网络IP技术则能够通过互联网将视频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具有带宽大、传输速度快、信号质量稳定、节目内容可定制化等优势。

随着网络IP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开始采用IP网络进行传输,为用户提供更丰富、个性化的节目内容。

通过分析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技术对传统广播电视产业的影响和挑战。

探讨IP网络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优势和挑战,可以帮助行业从业者更好地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提升节目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背景介绍结束】1.2 研究意义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是传统的媒体形式,随着网络IP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探讨其对传统广播电视的影响和挑战。

研究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网络IP 技术能够提高传输效率和节目质量,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更好的观众体验和广告效果。

IP网络和传统广播电视的优势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传输方式的不同之处,为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参考。

分析IP网络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挑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传输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型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将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现状目前,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

传统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广播电视传输方式逐渐受到网络IP技术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开始采用IP网络进行传输。

高清视频IP流在MSTP传输系统上的应用

高清视频IP流在MSTP传输系统上的应用
!)\]C<@>K;@ # U=NC<@ BJKN;?;<HQ=R+J<@A?=@A%),0(EFG=HI %=TS<@Q&+J<@A?=@AU=NC<@ Y!$"""&%C;@<$ :;)"0#<"',C;NS<SEH;@FH=?JOEN<FH<@NT;NN;=@ SH=OENN=RSJFF;@A&*0;?E=cUN;A@<P;@F=ZJPF;O<NF'W?<F< NFHE<T<@? <OOENN;@A;F;@F=ZB,WNQNFET;@ =H?EHF=NE@? ;FF=UH=@F8E@? ;@ <P=@A?;NF<@OEFCH=JAC /FCEH@EF ;@FEHR<OE4'@ FCEE@?& FC;NS<SEH<@<PQMENFCEFH<@NT;NN;=@ N;FJ<F;=@ =RFCE&*0;?E=NFHE<T <@? WB'F<KPE& GC;OC O<@ SH=VEFC<FFCEZB,WNQNFETO<@ N<F;NRQFCEFH<@NT;NN;=@ HEbJ;HETE@F=R&*0;?E=ZJPF;O<NF'W?<F< ;@ <A==? O=@?;F;=@4 =$> 9+0&)'ZB,W(B*&(&*V;?E=(+UW
摘6要介绍了把高清 cU视频流转换为 'W组播码流然后通过以太网口接入到 ZB,W传输平台并长 距离传输到广播电视分前端的传输过程 分析了该视频的码流及 WB'表的传输情况可以验证该系统 能很好地实现高带宽高清视频的传输 关键词多业务传输平台B*&高清视频通用成帧规程

IPTV传输技术与应用

IPTV传输技术与应用

IPTV传输技术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视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其中,IPTV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电视传输方式,逐渐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和使用。

本文将就IPTV传输技术的定义、原理、应用场景和优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IPTV传输技术的定义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基于Internet协议的电视传输技术,通过互联网将电视信号实时传输到用户的设备中,实现电视节目的在线观看和点播。

相比传统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IPTV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服务,并且通过互联网的全球覆盖,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爱的节目。

二、IPTV传输技术的原理IPTV传输技术的原理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采集、传输和展示。

首先,IPTV需要对电视信号进行采集。

传统的电视信号可以通过摄像机、话筒等设备采集,并通过编码器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其次,经过编码器的数字信号通过IP网络传输到用户设备中。

在传输过程中,IPTV采用的是基于Internet协议的传输方式,可通过私有网络或者公共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

最后,用户通过IPTV终端设备(如智能电视、电脑、手机等)接收并展示电视节目。

接收到的数字信号通过解码器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号通过显示器或者扬声器展示给用户。

三、IPTV传输技术的应用场景1. 家庭娱乐:在家中安装IPTV设备,用户可以享受高清的电视节目,包括电影、电视剧、体育赛事等,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点播和录制节目。

2. 酒店和公共场所:许多酒店和公共场所都提供IPTV服务,通过在房间或公共区域安装IPTV设备,为客户提供丰富的电视娱乐和信息服务。

3. 教育与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利用IPTV传输技术提供在线教育,通过视频直播和点播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内容。

4. 企业内部传媒:许多企业利用IPTV传输技术搭建企业内部的传媒平台,方便员工获取企业相关的信息和培训资源。

IPTV传输技术与应用

IPTV传输技术与应用

IPTV传输技术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有线电视逐渐被互联网电视所代替。

而IPTV作为一种新兴的传输技术,正逐渐成为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主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IPTV传输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IPTV传输技术的原理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基于互联网协议的电视传输技术,通过将数字电视信号转化为网络数据,实现了对电视内容的传输和分发。

IPTV利用互联网作为数据传输的媒介,用户可以通过接入IPTV网络来观看实时直播、点播节目以及视频点播。

IPTV传输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三个基本组件:IPTV终端、IPTV服务器和IPTV网络。

IPTV终端是用户观看节目的设备,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手机等;IPTV服务器负责接收来自各个节目源的信号,并将其编码和压缩成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IPTV网络则负责将编码好的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同时还提供了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功能。

二、IPTV的应用1. 实时直播:IPTV可以通过IPTV网络将电视信号实时传输到用户终端,用户可以观看到与传统有线电视相同的频道,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的频道。

同时,IPTV还支持对直播内容进行录制和回放的功能,方便用户不受时间限制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节目。

2. 视频点播:IPTV提供了大量的点播节目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观看。

与传统的视频点播服务相比,IPTV的点播节目具有更多样化、更丰富的内容,并且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3. 互动功能:IPTV还具备强大的互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手机对节目进行评分、评论等操作,同时还可以参与到互动游戏、投票等活动中。

这种互动性使得用户对节目的参与度更高,增加了用户观看电视节目的乐趣。

三、IPTV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清内容:随着高清电视的普及,用户对高清内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IPTV将会成为满足用户高清内容需求的重要途径,未来的IPTV传输技术将会更好地支持高清视频的传输和播放,提供更优质的观看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MSTP 平台的高清电视节目双向IP 传输应用【摘 要】本文说明了电视IP 化的优势,详细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利用MSTP 网络进行高清电视节目双向IP 传输。

此外还介绍了MSTP 网络的技术特点和帧结构、组播模式的实现方法以及关键设备的配置。

【关键词】高清电视,IP 传输,MSTP 网络,组播【中图分类号】 TN948.13 【文献标识码】 B 【DOI 编码】10.16171/ki.rtbe.2018008010【本文献信息】冯玉坚.基于MSTP 平台的高清电视节目双向IP 传输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Vol.45(8).HDTV Program Bidirectional IP Transmission Basedon MSTP PlatformFeng Yujian(Henan Broadcasting System, Henan 45000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advantages of TV over IP, and elaborates how to effectively use MSTP network for bidirectional IP transmission of HDTV program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chitecture of MSTP network,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the multicast mode,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key devices.Keywords HDTV , IP transmission, MSTP, Multicast冯玉坚(河南广播电视,河南 450008)0 引言在重要的电视报道活动中,经常会由于业务需要在活动现场建立工作间,并构建节目传输通道,满足现场到电视台的节目传送需求。

之前常用的方式是通过绑定多个E1通道来传送经过编码的节目,此种方式是单向传送,点对点,结构简单。

对于更为复杂的需求会使系统的搭建变得繁琐,不适应电视IP 化的需求。

电视节目IP 化会使节目的传送、交换、分配以及存储变得轻松简单,利用IP 网络做到前后方业务的互联互通。

为了满足节目的双向传输、交换以及信号分配的需求,要建立IP 化的节目传输模式。

通过把HDSDI 的高清信号源压缩编码成IP 信号,然后通过以太网进行传送,接收端直接对IP 信号进行交换和数据存储。

由于两点位于不同地方,并且距离很远,属于跨区域的传输,MSTP 网络是一个可以满足要求的IP 化传输平台。

如图1所示。

1 MSTP以太网的组网原理1.1 MSTP 介绍MSTP 全称综合业务传输平台(Multi -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 ),它是在SDH 网络基础上建立的能够处理多业务的传输系统,是一个TDM 网络,可以运行传统SDH 业务以及以太网业务。

MSTP 类似一个立体化多层交叉的通道,把传统的SDH 复用器、数字交叉链接器(DXC )、WDM 终端、二层交换机和IP 边缘路由器等设备集成在一起,并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MSTP 可以提供以太网专线业务,通过VC 的自由绑定组合,灵活配置带宽,提供不同速率的接口,比如10M /100M /1000M 等。

以太网业务在MSTP 上的传送一般有透明传输模式、二层交换模式、RPR逻辑环模式等。

1.2 点对点透明传输以太网透明传输方式应用的较为广泛,经常用来提供EPL(Ethernet Private Line)业务,也就是俗称的以太网专线。

利用GFP/PPP/HDLC等协议将以太网信号帧直接封装,利用级联或虚级联技术绑定VC,然后把封装数据映射绑定的VC 中,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互联。

级联或虚级联是ITU-T G.7070定义的概念,简单来说级联是信道连续分配,虚级联是信道离散分配。

利用VC级联技术使以太网带宽与SDH虚通道的速率适配,从而实现对带宽的灵活配置,虚级联技术能够支持信道带宽的最大效率利用。

1.3 MSTP的传输帧MSTP的传输基础是STM-N帧,ITU-T规定了STM-N 的帧是以字节(8bit)为单位的矩形块状帧结构,如图2。

STM-N的帧结构是9行×270×N列,270×N列又可以分为9×N+261×N,前部分是帧开销,用以管理本帧;后一部分是数据,包含了一部分通道开销。

N的取值一般是1、4、16、64、128、256等,分别对应155M、622M、2.5G、10G、40G速率通道。

VC-12是传输通道的最小颗粒,速率为2Mbps,针对高速数据,还有VC-3和VC-4颗粒,对应速率分别为34Mbps 和140Mbps。

这些颗粒通过复用形成STM-N帧进行传输,这些帧的时间周期均为125μs,帧频是8000Mbps。

针对不同的数据速率需求,可以通过一系列规范的复用过程,把数据映射进STM帧中,实时传输到目的地后再直接分离该数据,整个过程如同货物运输,简单高效。

2 节目传输IP化SDI是视音频节目的基带信号,码率很高,比如HD-SDI信号的码率为1.5Gbps,很难进行远距离传输。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压缩码率,使其达到一个合适的数值,既保持原始信号的信息完整又适合传送,一般会选择MPEG压缩标准。

在MPEG编码系统里有TS流(Transport Stream)和PS 流(Program Stream)之分,TS流用于实时传送,PS流用于图1 电视节目IP化传输示意图文件交换。

前者的包长固定,后者为可变长度。

在非IP时代,TS流是通过调制后进行传送,解调后通过ASI接口进行后续处理。

IP时代,则需要把TS流数据重新打包,按照IP协议的规定把TS数据放进IP数据包并通过以太网络进行传输和处理。

通过IP网络传送TS流的技术称为TS over IP(Transport Stream over IP),这是一种传输经过MPEG压缩的视音频流的方法。

TS流在重新打包的过程中会加入RTP/UDP/IP/MAC的文件头信息,这将增加TS流的比特率,根据设置不同这些头信息大约会在4%到28%。

标准TS数据包是188字节,重新打包的IP数据由TS包、RTP头(可选)、UDP头、IP头组成,然后生成以太帧在网络传送。

UDP符合RFC768标准,IP符合RFC791标准,以太帧符合IEEE802.3/802.3u标准。

其中TS包为1〜7个,按照7个计算,是1316字节,UDP头8字节,IP头20字节,以太帧头14字节,总共为1358字节。

3 组播技术3.1 概述IP化的数据要在网络上传播一般会用到广播、单播和组播技术。

广播(Broadcast)是一对全部的通讯模式,网络对每台主机的信息都向所有主机复制转发,但是广播被限制在局域网内,防止影响其它网段主机。

此模式下,服务器不用向每个主机单独发送数据,所以服务器负载低。

单播(Unicast)模式下,服务器与主机是点对点连接,服务器与每个客户主机都有一个单独连接,服务器要处理每条连接,负载很高。

组播(Multicast)模式下,源主机把数据发到特定组播地址,只有属于该组播组的成员才可以收到数据。

无论有多少主机需要接收该数据,网络上也只有一份数据,大大减少网络拥塞。

源主机负载也不高。

要实现组播,需要网络中的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都支持相应的组播协议,其中组播地址和组播协议是关键要素。

3.2 组播地址组播地址是一个特殊的目的地址,不表示一个主机,而是表示一个群组,类似群聊。

组播源的信息发到这个群组里,只有里面的成员才可以获取该信息。

成员可以加入或者退出该组。

这种行为通过专用的组播协议完成,相关网络设备需要支持该类协议。

按照规则,组播IP地址属于D类地址空间。

用二进制表述,地址前四位为1110,其范围是11100000.x.x.x-111011111. x.x.x,十进制表示从224.0.0.0到239.255.255.255。

组播地址有永久和临时之分,一部分由官方分配的,称为永久组播组,永久组播组保持不变的是它的IP地址,组中的成员构成可以发生变化,其成员的数量可以是任意的,甚至为零。

那些没有保留下来供永久组播组使用的ip组播地址,可以被临时组播组使用。

其中224.0.0.0〜224.0.0.255为预留的组播地址,地址224.0.0.0保留不做分配。

如表1。

与组播IP地址相对应的还有组播MAC地址,MAC地址属于二层数据,总共48位,用来标识设备位置。

地址组成分为两个部分,前24位是组织唯一标识符OUI(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后24位由生产厂家自由分配。

MAC地址也分广播、单播和组播。

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表示单一设备;组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表示一组设备;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表示所有地址,全部48位都为1。

3.3 组播协议组播协议有三层协议和二层协议两类。

其中IGMP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是三层协议,运行在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

通过该协议,在路由器上建立一个组播列表,表明组播成员的信息,这样组播数据才能准确无误的传递给相应的接收者。

组成员可以通过IGMP协议完成加入、离开等行为。

IGMP Snooping属于二层协议,运行在二层交换设备上。

二层设备通过该协议对收到的IGMP报文分析,可以建立交换机端口和MAC组播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这样的关系表转发组播数据。

如果二层交换设备没有运行该协议,组播数据会被广播,造成数据高负载,只有运行该协议,才会把组播数据转发给成员主机所在的端口。

IGMP Snooping和IGMP协议一样,两者都用于组播组的管理和控制,它们都使用IGMP报文。

IGMP Snooping主要任务是监听IGMP数据,提取有用信息,建立组播成员关系表,根据该表进行数据转发,对于主机和路由器是属于透明状态。

表1 组播地址分配至于收到某端口的IGMP 离开信息或者端口老化时间定时器超时信息时才会向端口发起对特定组的查询,以获取更新的组成员信息。

其它时间并不会向端口发送报文。

4 节目传输系统4.1 系统功能介绍本系统实现电视台与外场工作间两点之间的双向节目传输,传输模式为点对点。

在基本传输的基础上具备反向IP 监看以及双向语音通话功能,进一步加强了传输的安全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