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核心素养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核心素养教案

活动意图:感受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引领生活而又创造生活。

环节二:知识梳理。

关于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我们学习了很多内容,那么如何能将这些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请你用四维图尝试进行整理,之后与你的组员分享交流,适当补充。

指名口答,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个运算律。

3.解决实际问题(1)归一问题①4台同样的织布机2.5小时织布1.3千米,照这样计算,6台同样的织布机4.5小时织布多少千米?②汽车每行驶5千米要用汽油0.8千克。

如果汽车现有汽油50千克,要行驶325千米,还需加油吗?(2)工作效率问题工程队修一条8.5千米的公路,开始5天平均每天修0.65千米,为了加快进度,以后平均每天多修0.1千米,剩下的路还要修多少天?(3)平均速度问题双休日爸爸带小勇去登山。

从山底到山顶全程有7.2千米,他们上山用了3小时,下山用了2小时。

爸爸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分段计价问题①某种电话的计费标准是这样的:通话前3分钟共计费0.3元,以后每分钟计费0.15元(不足1分钟按一分钟收费)。

妈妈打了4分钟18秒电话,妈妈应付电话费多少元?小结:步骤1.判断是否为分段计价问题。

2.计算两部分的费用。

3.把费用相加。

②某停车场规定,停车2时内收5.00元停车费,如超过2时,超过的时间每小时收1.50元。

刘阿姨交了12.50元停车费,她在停车场停了几时?现实世界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0.89×100.1(2)146.5-(23+46.5)(3) 4.3×6.4+4.3×3.6 (4)1.3×4.1÷4.1×1.3(5) (45.9-32.7)÷8÷0.125 (6)2.提高题:减重是当今人们讨论的重要话题,淘气的爸爸体重 90 千克,决定要进行健康减重行动。

他看到这样一则材料,摘取了适合自己的相关守则及方法。

五年级上第4课时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

五年级上第4课时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

五年级上第4课时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第 4 课时所涉及的位置、可能性和植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内容看似不同,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对于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咱们来聊聊位置。

位置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可太常见啦!比如,在地图上找一个地点,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座位,或者在游乐场里确定某个游乐设施的方位。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会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数对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就拿教室里的座位来说,如果我们规定从教室的前门开始,第一列、第一行的位置用数对(1,1)表示,那么第二列、第三行的位置就可以用数对(2,3)来表示。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准确、简洁地描述出任何一个位置。

学会了用数对表示位置,我们就能更轻松地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比如说,在一个大型商场里,我们可以通过数对来告诉朋友自己所在的店铺位置;在运动会上,也可以用数对来安排运动员的起跑位置。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可能性。

可能性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这件事有可能发生”或者“那件事不太可能发生”。

在数学里,我们会通过计算概率来更准确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比如说,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二分之一。

再比如,从一个装有5 个红球和3 个蓝球的袋子里摸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比摸到蓝球的可能性大。

可能性的知识在很多地方都能派上用场。

比如在抽奖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概率来判断自己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在做决策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最后,咱们来谈谈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不少呢!比如说,在一条长 100 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 5 米种一棵。

如果两端都种,那么一共要种多少棵树呢?这时候,我们就要先算出间隔数,100÷5 =20 个间隔。

因为两端都种,所以树的数量比间隔数多1,也就是 20 + 1 = 21 棵。

广汉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8总复习第4课时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导学案新人教版6

广汉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8总复习第4课时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导学案新人教版6

第4课时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教学目标:1.能正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经历知识的回顾与应用过程,体验事物之间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巩固“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4.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

3.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老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这三单元的知识。

(板书课题)2.自己看看这三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并归纳。

4.你们认为三个单元中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容易出错?5.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后汇报。

二、重点复习,强化巩固1.位置。

(1)行和列的含义。

在队列中,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2)数对的写法。

列和行之间要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括起来。

(3)完成教材第114页第4题,第115页第1题。

2.可能性。

(1)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表示下列事件。

①太阳从西边升起。

()②冬天会出太阳。

()③去商场的人,都买了商品。

()(2)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2题,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可能性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材第117页第11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可能性的大小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

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3.植树问题。

(1)出示复习目标:①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期末复习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 (b=1时,省略b)变式: (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植树问题整理复习》(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植树问题整理复习》(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植树问题整理复习》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植树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植树问题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提问:植树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植树问题?二、新课内容1.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植树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合作交流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道植树问题。

2.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强调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以及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植树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解决问题全册复习专项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解决问题全册复习专项训练
(3)上周六,王玲的活动路线是(3,6)-(4,3)-(6,4)-(3,6)。说一说她这一天去了哪些地方。
15.涂一涂.
(1)指针可能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
(2)指针可能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并且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第三部分 小数除法
16.两个数的和是400.4,其中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正好与另一个数相等。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41.一条公路长 ,甲、乙两支施工队同时从公路的两端往中间铺柏油。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1.25倍,4天后这条公路全面铺完。甲、乙两队每天分别铺柏油路多少米?
42.某地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3km处要返回到起跑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10m,最后的运动员每分钟跑290m.起跑后多少分钟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
0.80
1.20
100g以上部分,每增加100g加收(不足100g,按100g计算)
1.20
2 00
(1)小亮寄给本埠同学一封135g的信函,应付邮费多少钱?
(2)小琪要给外埠的叔叔寄一封262g的信函,应付邮费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分 数对与可能性
12.小军的座位在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小平坐在小军的正前方,小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13.(1)先用数对表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再分别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和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
(2)用数对表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4.小玲说:图书馆所在的位置可以用(4,3)表示,它在学校以东400m,再往北300m处。
(1)像她那样描述一下其它建筑物的位置。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概览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总复习等部分。

这些内容涵盖了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面积计算等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几何直观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知识体系与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2.认识和理解简易方程,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4.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解析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简易方程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需要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能够通过已知条件建立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建议1.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小数乘除法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例如,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多边形模型,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交流。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4课时 复习可能性、植树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4课时 复习可能性、植树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4课时复习可能性、植树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可能性、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数学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可能性问题:可能性问题的定义、分类及解决方法。

2. 植树问题:植树问题的定义、分类及解决方法。

3. 实际应用:运用可能性、植树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可能性、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可能性、植树问题的数学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盒子,里面装有红色、蓝色、绿色的小球,让学生猜测从中任意抽取一个小球,可能是哪种颜色。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不会发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可能性问题。

2. 探究可能性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骰子,让学生说出掷骰子时可能出现的数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掷骰子的过程中,每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教师出示一个转盘,将其分为四个相等的扇形区域,分别涂上红色、蓝色、绿色、黄色。

让学生说出转动转盘时,指针可能指向哪种颜色。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这个转盘中,每种颜色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 探究植树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在长方形边上植树,要求每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

(2)学生完成后,教师总结:植树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线路上,按照一定的间隔植树,求出植树的数量。

(3)教师出示一个圆形,让学生在圆形边上植树,要求每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

(4)学生完成后,教师总结:在圆形边上植树时,植树的数量与间隔的数量相等。

4. 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要在菜地的四周围上栅栏,栅栏的长度是多少?(2)学生运用植树问题的知识,计算出栅栏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李大爷以相同的速度在乡间布满电话线杆的小路上 散步。他从第1根电话线杆走到第12根电话线杆用了22 分钟。他如果走36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话线杆?
6、小萍从底楼上到4楼,用了36秒钟。她家住在7楼, 如果从底楼到家,一共需要多少秒? 7、一根木头长12米,要把它平均锯成4段,每锯一段需 要3分钟,锯完这根木头一共要用秒。那么12时敲12下要 用时多少秒?
9、四年级共选49位同学参加校运会开幕式,他们排成 一个方阵人场。这个方阵的最外层一共有多少人?
提醒:解决问题时,一要看清是几旁要栽,二要结合实际分清 是栽几端。 拓展应用:敲钟问题、楼层问题、锯木问题……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2米种一棵,一 共种了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只装一 端),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3、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 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4、一段公路长2400米,在公路两旁每隔10米栽一 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5、在学校的过道两旁,每隔4米放一盆花,从起点 到终点一共放了24盆。这条过道长多少米?
位置、可能性、植树问题 复习
位置
1、一个位置可以用( 数对 )表示,数对包含(两个 )数,两 个数之间用(逗号 )隔开,外面加上( )。 小括号 2、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前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列 ),后一 个数字表示( ),列一般从(从左向右 )数,行一般从( 第几行 )数。小红坐在教室第五列第三行,可以表示为( 从前往后 5, 3 )。 3、小红的座位用数对表示为(4,3 ),4表示为(第4列 ),3 表示为(第3行 );小强的坐在第5行第2列,用数对表示为 ( 2 , 5 )。
可能性
连一连
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
一定摸到黄球。 可能摸到黄球。 可能摸到红球。 一定摸到蓝球。 可能摸到蓝球。 不可能摸到蓝球。 不可能摸到黄球。
不可能摸到红球。
植树问题
总长÷ 间距=间隔数 间距×间隔数=总长
两端都种:
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 (封闭图形)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